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闻名中外的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为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演化过程,本文对西华山石英脉型钨矿床主成矿阶段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研究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西华山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以H2O-NaCl型为主,局部发育H2O-NaCl-CO2型。流体热焓-盐度图解表明成矿流体以混合作用为主,局部沸腾在热液系统演化中作用不大。通过对沸腾包裹体的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西华山脉型钨矿成矿压力约为27~87 MPa,矿床形成深度约为1.0~3.3 km。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霍吉河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矿带北缘,为一典型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矿体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体内。矿床成矿阶段包括石英-黄铁矿、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以及石英-碳酸盐化4个阶段。对采集的不同成矿阶段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发现,流体包裹体的类型有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气相和纯液相包裹体、少量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14℃~418℃,盐度w(NaCl)为0.71%~47.97%,流体的密度为0.57g/cm~3~1.15g/cm~3,压力为8.31 MPa~49.42 MPa。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气液两相包裹体成分主要为CO_2。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的δD为-78.4‰~-110‰,δ18 O值为-3.51‰~7.62‰;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密切共存,相同的均一温度范围内,盐度相差较大,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沸腾过程,沸腾作用可能是引起钼等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夹皮沟地区夹皮沟群变质岩—斜长角闪岩及夹皮沟和二道沟金矿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石中发育水溶液相、含 CO_2相及 CO_2相等三类包裹体,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 NaCl-H_2O-CO_2体系的不混溶作用,各类包裹体均一温度157.2℃~440℃,盐度1.8%~11.6%NaCl eqv,流体密度0.54~0.96g/cm~3;变质岩中以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主,其均一温度为260℃~480℃,盐度为36.5%~54.8%NaCl eqv,流体密度为1.06~1.17g/cm~3,反映了变质流体为一中温、高盐度、高密度均匀 NaCl-H_2O 热液体系。成矿流体与变质流体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流体并非来自太古代变质热液。结合新近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和测年数据,认为本区金矿成矿流体以来自岩浆热液为主,矿床成因属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高山寨钨多金属矿床处于粤东梅州地区,位于莲花山断裂带的北西侧,属新华夏系第二个隆起褶皱带南段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南缘交接复合部位。研究基于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对该矿床含矿石英脉中的10个石英包裹体片中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从而为探讨其流体性质及成矿机制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主要有五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分别为:富液相、富气相、纯液相、纯气相以及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选取富液相流体包裹体和少量的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进行测温。据温度测试结果推测,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经历至少两次流体活动。富液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较广(156℃~380℃),可分为低温区间(181℃~240℃)、高温区间(261℃~338℃);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290℃~347℃)与富液相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高温区间的较为一致,但三相流体包裹体盐度(0.4%~4.9%)低于富液相包裹体(1.2%~12.5%)。从本次实验结果推测高山寨钨矿床成矿机制为: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高温阶段发生流体沸腾作用,导致部分金属矿物发生沉淀;低温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自然冷却作用及与低温低盐度的流体混合作用,导致金属矿物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5.
甘肃阳坝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及S、Pb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阳坝铜多金属矿床位于碧口地体的东北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碧口群阳坝组细碧凝灰岩和凝灰质千枚岩的过渡部位,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将成矿期划分为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和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期。基于对阳坝矿床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的研究,通过对矿床流体包裹体和S、Pb同位素的研究,总结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成矿机制。研究表明,阳坝矿床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35~336℃,盐度w(NaCl_(eq))为0.70%~10.61%,密度为0.58~0.97g/cm~3;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含少量的CO_2和N_2,属于中低温、低盐度的H_2O-NaCl流体体系,与典型VMS型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相似;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期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纯CO_2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79~384℃,盐度w(NaCl_(eq))为3.39%~14.78%,密度为0.61~0.99 g/cm~3,包裹体气相成分富含CO_2及少量N_2,属于中高温、低盐度的H_2O-CO_2-NaCl±N_2流体体系,与区域上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一致,均为来自深部的变质流体。喷流沉积期矿石硫化物的δ~(34)S为-7.5‰~3.4‰,均值为-0.46‰,成矿热液δ~(34)S_(∑S)值≈3.73‰,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期硫化物的δ~(34)S为-6.7‰~3.3‰,均值-0.575‰,均显示幔源硫的特征。喷流沉积期(~(206)Pb/~(204)Pb=17.505~18.008、~(207)Pb/~(204)Pb=15.521~15.558、~(208)Pb/~(204)Pb=37.494~37.851)与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期(~(206)Pb/~(204)Pb=17.293~17.947、~(207)Pb/~(204)Pb=15.498~15.542、~(208)Pb/~(204)Pb=37.388~37.640)的矿石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相近,认为2期矿石铅具有相同来源。通过与阳坝组火山岩、阳坝岩体的Pb同位素组成对比,并结合Pb同位素源区特征值、构造模式图解和△β-△γ成因分类图解分析,认为矿石铅来自上地壳和地幔的混合。阳坝铜多金属矿床属于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赣南茅坪钨矿床黄玉单晶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赣南茅坪大型钨矿床成矿早阶段形成的黄玉单晶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结果显示,茅坪钨矿床黄玉单晶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同时发育有单相包裹体、富二氧化碳的三相包裹体以及含子矿物包裹体。其中,含子矿物包裹体发育是本矿床黄玉中包裹体的重要特征,子矿物成分有方解石、石英、石盐等;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200~509℃之间,峰值位于420~500℃之间,盐度w(NaCl_(eq))为4.32%~19.22%,峰值介于17%~19%,较前人获得的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温度和盐度均高出许多,其峰值(420~500℃)在一定程度上衔接了石英脉型黑钨矿高温阶段的演化历史;黄玉单晶中包裹体还具有富含CO_2、CH_4、N_2等挥发分的特征。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流体在早阶段具有高温、中高盐度、富挥发分、富含多种离子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七一牧场矿床是内蒙古额尔古纳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铅锌矿床,具有大中型矿床的成矿潜力.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类型,对主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CO2三相和少量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2~342℃,大致集中在130~200℃和240~320℃;两相包裹体的盐度范围在0.5%~9.9%,含CO2三相包裹体的盐度为3.0%~11.9%,属低盐度.根据子矿物熔化温度得出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盐度为42.4%和44.2%.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认为流体的沸腾作用是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该矿床属赋存于中生代火山岩中与浅成-超浅成岩浆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对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的石英、萤石和夕卡岩型钨矿床中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三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脉型钨矿床中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0℃~300℃,盐度0.88~6.45 wt%NaCl eqv;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90℃~300℃,盐度0.1~8.95wt%NaCl eqv;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81~0.89g/cm~3,表明形成这两种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120~160MPa,成矿深度约为7~9km,因此该矿床是在中高压力、中深成条件下形成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石英中包裹体的气相成分比石榴石中的更富含 CH_4、CO_4和 H_2O 等挥发份,说明流体是一种介于岩浆与热液之间的过渡性流体,具有上部偏液、下部偏浆的特点。由于该区自燕山期以来软流圈上隆,岩石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减薄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而 C-H 还原性组分的增加,指示流体很可能来自于深部的地幔过渡带或者软流圈。  相似文献   

9.
杜荒岭和九三沟矿床是延边地区两个典型的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金矿床,两者距离不足10km。本文运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测试和稀有气体同位素对这两个矿床的蚀变岩和矿石中的石英内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以便揭示成矿流体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测温及拉曼测试结果表明:蚀变早期矿化阶段主要气体成分为CO_2、N_2的两相流体包裹体,发育少量高盐度(33.4%~48.1%)高温(410~470℃)的流体包裹体,其为深部斑岩成矿系统与后期浅成矿化流体叠加的产物;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90~330℃,盐度为0.4%~44.9%,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的CO_2;富气相、富液相及含石盐子晶多相的流体包裹体共存,表明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这些流体包裹体被捕获的深度为100~500 m,代表浅成矿化的主要流体。稀有气体同位素结果表明:3 He/4 He值为0.009 6~0.020 6Ra,20 Ne/22 Ne、21 Ne/22 Ne值分别为9.734~9.987和0.030 9~0.040 6,40 Ar/36 Ar为1 302.4~4 433.6。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延边地区杜荒岭和九三沟金矿早期成矿流体为携带Au、Ag、Cu等成矿元素的高温、高氧化的岩浆气,主成矿阶段地壳流体的混入导致沸腾作用,晚期转以低温低盐度的大气水为主。  相似文献   

10.
新疆哈密市沙东钨矿是中天山地块首次发现的大型钨矿床,通过对沙东钨矿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白钨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初步确定矿床成矿温度为160℃~350℃,成矿压力为54.039~71.946 MPa,成矿深度1.80~2.40 km,成矿流体为富含多种气态组分的中低盐度流体。综合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成果认为,沙东钨矿矿床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NaCl-H_2O-CO_2(-CH_4)体系。成矿流体主要来自酸性岩浆热液,主要含矿热液富碱、富硅和富CO_2、富F等挥发份流体。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不混溶,对钨的富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太和仙铅锌矿床位于东南地洼区之南岭成矿带中段,为了了解其流体性质及演化,探讨成矿机制,通过现场调查,对矿区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该矿区成矿作用分为3个阶段,依次为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早阶段)、石英-铅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中阶段)、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晚阶段)。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床中主要发育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Ia型)、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Ib型)、CO_2包裹体(Ⅱ型)、含CO_2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型)4类。早阶段中均一温度为235~349℃,盐度为2.03%~7.44%(NaCleq,质量分数,下同);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9~272℃,盐度为1.39%~10.86%;晚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8~205℃,盐度为1.39%~7.58%。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3个阶段中包裹体的组分主要为H2O,其次有少量CO_2和还原性气体CH4、N2。早阶段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不混溶作用,表现为CO_2等气相成分的逸失是导致金属元素沉淀富集的主要因素。中阶段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不同流体间的混合作用,表现在以大气降水及层间水的混入是导致大量金属元素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晚阶段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推测可能流体自然冷却致使成矿元素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大塘钨矿石门寺隐爆角砾岩型钨矿床的成因,开展了野外详细观察、室内岩矿鉴定工作,用显微测温方法测定了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矿石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及金属硫化物中的S同位素。结果显示,12件黄铜矿样品的δ34S值介于-1.4‰~-0.1‰之间,均值为-0.82‰;3件辉钼矿样品的δ34S值介于-0.8‰~0.2‰之间,均值为-0.33‰,表明S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或者上地幔。均一温度介于152.1~387.1℃之间,主要集中在170~250℃;盐度为4.8%~14.9%Na Cleq(wt),均值为10.8%Na Cleq(wt),主要集中于8%~14%Na Cleq(wt)。表明成矿流体属中温、中-低盐度Na Cl-H2O±CO2体系,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岩浆热液与低温、低盐度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与沸腾作用,流体的混合作用和沸腾作用是该类型含矿流体中络合物分解并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滇东南安那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文斗  沈能平  苏文超  蔡佳丽 《岩石学报》2016,32(11):3321-3330
云南安那金矿床位于右江盆地南缘,产于二叠纪辉绿岩侵入体之中,广泛发育乳白色石英网脉,蚀变辉绿岩体即为金矿体。与右江盆地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类似,具有硅化、粘土化、碳酸盐化和硫化物化等热液蚀变特征。本文对安那金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激光拉曼光谱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成矿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含CO_2气-液两相或三相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范围为208~312℃(平均254℃),盐度很低,变化范围为0~2%Na Cleqv,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88~0.98g/cm~3,表明形成安那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流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石英中包裹体的气相成分富含CO_2、N_2以及微量CH_4等挥发分。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变质流体成因,结合矿石显微岩相学结构,认为流体溶蚀交代辉绿岩中的含Ti-Fe辉石或者钛铁矿,溶解Fe的硫化作用过程是含Au黄铁矿和毒砂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成矿作用可能与右江盆地南缘印支期造山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合仁坪金矿床位于湘西柳林汊金矿带,是典型的钠长石-石英脉型金矿床,本文对其进行了较系统的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石英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11~375℃,盐度为0.18%~7.86%的NaCl;方解石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96~271℃,盐度为4.18%~6.74%的NaCl;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633~0.997g/cm~3,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4~209MPa,成矿深度约为1.2~6.8km,该矿床是在中低压力、中浅成条件下形成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包裹体中的气相成分有CO_2、CO、CH_4和N_2,液相成分为H_2O和CO_3~(2-),指示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变质脱水可能是成矿流体来源的方式。对石英和钠长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该矿成矿流体的δ~(18)O_(H_2O)值为7.1‰~10.8‰,δD_(H_2O)值介于-69‰~-55‰,合仁坪金矿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帮浦铜多金属矿床流体的来源及演化过程,对矿体中的石英斑晶、辉钼矿石英脉、铅锌矿石英脉及方解石脉中所含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以及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3个类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及密度测定值均可分为两个区间,分别为300~350℃、390~440℃,6.96~11.63 wt%NaCl、16.76~23.7wt%NaCl及1.05~1.15g/cm3、0.40~1.00 g/cm3。含石盐子晶包裹体所对应的盐度范围是39.38~56.1wt%NaCl。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含子晶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为石盐、黄铜矿、白铁矿等,气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中气相中含有CO2。石英斑晶与辉钼矿石英脉中低密度气相包裹体与高密度液相包裹体、高盐度含子晶包裹体共生,其均一温度范围一致,但盐度相差较大,指示成矿流体有不混溶作用或沸腾作用,成矿流体来自于岩浆的出熔,金属硫化物直接来源于岩浆;而铅锌矿石英脉与两种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矿床流体包裹体测量,晴隆锑矿成矿温度在125℃~200℃、流体盐度为(0.35~2.24)wt%NaCleq、流体密度为0.88g/cm~3~0.95g/cm~3,成矿流体属Ca~(2+)-Na~+-Cl~﹣-F~﹣型体系。流体气相组分最主要为H_2O等。晴隆锑矿成矿类型为火山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芨岭铀矿成矿流体的性质,对成矿期碳酸盐脉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碳酸盐脉主要发育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1~295℃(峰值分别为170~180℃、240~250℃),盐度为2.09%~7.69%Na Cleqv(峰值5%~6%NCleqv),属于低-中温、低盐度铀矿床。激光拉曼和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CH_4、H_2为主,H_2S、N_2、CO_2次之,液相成分富H_2O和CH_4,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H_4±CO_2体系。结合C、O同位素组成,δ~(13)C_(VPDB)值在-1.50‰~-6.33‰之间,δ~(18)O_(SMOW)值为-2.577‰~5.051‰,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特征,且以大气降水形成为主。结合成矿流体特征,流体不混溶或沸腾作用导致相分离产生铀沉淀,以及流体脱气(CO_2)作用导致铀矿质沉淀、富集,是芨岭铀成矿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8.
箭猪坡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是桂西北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中规模最大、特征最为典型的一个大型矿床。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观察,将区内成矿分为三个成矿阶段,并对主成矿阶段的石英、方解石及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箭猪坡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H_2O-NaCl型、H_2ONaCl-CO_2型和纯CO_2型。显微测温实验结果表明:两相H_2O-NaC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3℃~288℃,主要分布范围160℃~200℃,盐度w(NaCl)为3.53%~8.27%,主要集中于4.0%~6.0%,密度为0.799~0.996g/cm3;H_2O-NaCl-CO_2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328℃,主要分布范围260℃~320℃,盐度w(NaCl)为0.21%~11.84%,主要集中于4.0%~7.0%,密度为0.654~0.842g/cm~3,成矿流体的捕获压力为46.5~99.7MPa,换算成矿深度为1.75~3.77km。依据流体盐度和温度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内构造地质特征研究认为,箭猪坡矿床成矿流体由北边深部向南部运移,矿体向北侧伏,矿区中段背斜拐弯部位及北段的深部为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 通过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 探讨福建大田琴山铁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 均一温度均值355.6 ℃, 盐度(NaCl质量分数)均值4.4%, 流体密度均值0.65 g/cm3。流体演化成矿经历了400~420 ℃和240~280 ℃两个主要阶段, 其中400~420 ℃为晚矽卡岩阶段磁铁矿主要成矿温度, 形成深度约3 km, 该阶段以混合作用为主; 240~280 ℃为晚硫化物阶段铅锌矿主要成矿温度, 形成深度约1 km, 以沸腾作用为主。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显示, 成矿流体含少量CH4和CO2。氢氧同位素显示, 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 晚期成矿流体混入大量大气降水。研究结果表明琴山铁矿属于热液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何格  顾雪祥  王新利  周超  刘瑞萍 《岩石学报》2016,32(6):1795-1808
哈勒尕提铁铜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多金属成矿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晚泥盆世中酸性侵入体与上奥陶统碳酸盐岩接触带上,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矿床。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入手,讨论了成矿流体的特征、来源和演化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岩相学观察表明,本矿床热液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存在5种类型:富液相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Ⅰ类)、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Ⅱ类)、富气相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Ⅲ类)、纯液相水包裹体(Ⅳ类)和纯气相水包裹体(Ⅴ类)。其中,Ⅰ类包裹体数量最多,各阶段热液矿物中均有发育;Ⅱ类包裹体数量较少,只见于进化交代蚀变阶段的石榴石和早退化阶段的绿帘石中;Ⅲ、Ⅳ和Ⅴ类包裹体数量最少,主要发育于晚退化阶段的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从进化交代蚀变阶段→早退化阶段→晚退化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404~562℃)、中-高盐度(11.1%~51.6%NaC leqv)、中-低密度(0.47~0.80g/cm~3)到中-高温(207~465℃)、中-低盐度(2.9%~44.1%NaC leqv)、中-低密度(0.64~0.89g/cm~3)再到中-低温(117~337℃)、低盐度(1.6%~4.5%NaC leqv)、中-高密度(0.90~0.97g/cm~3)的演化过程。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进化交代蚀变阶段和早退化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岩浆水,晚退化阶段则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根据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结合矿床宏观地质特征,认为流体不混溶(沸腾)是导致本矿区金属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