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沉积岩数据库(简称SEDBA)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69项目。该项目自1988年开始实施以来,在各国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各类沉积岩(物)数据表格的设计,确定了数据库的内容;提出了数据结构的初步设想;进行了在微机上建立全球沉积岩数  相似文献   

2.
IGCP—269课题即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69项课题.由日本奈良大学教授N.N.Niichi提议申请的.该课题自1988年开始执行,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在五年内设计建立一个以数据库内容、结构、数据编码到计算机选型和管理软件都是统一的,储存世界范围内各类沉积岩原始数据(包括分析测试数据,描述性资料以及照片和图件)的全球沉积岩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全球沉积岩数据库(简称SEDBA)是在日本奈良大学Niichi Nishiwaki-Nakajime教授领导下,于1988年开始执行的IGCP(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rrelation Programme)第269项研究项目。建立SEDBA的目的是储存、检索和使用沉积岩数据,实现沉积岩数据的国际共享。在IGCP 269 项目执行期间(1988—1992),将完成SEDBA原型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包括数据表格式的设计、数据表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和出版、数据代码及词表的制定和编辑、数据结构的确定、应用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对SEDBA数据库文件的管理等。迄今为止,已有22个国家及地区的60余位学者参与了SEDBA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UNESCO-和IGCP的支持下,通过IGCP269项目各国成员的共同努力,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已建成。为促进SEDBA在沉积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交流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在沉积学中应用的最新成果,推动沉积学的发展,“国际计算机和数据库在沉积学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由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成都中国山水旅行社协办,定于1994年7月在中国成都召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于下: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东南亚及西太平洋钨锡花岗岩对比及资源评价”项目(IGCP-220),于1988年10月14日至10月23日在日本和南朝鲜举行了第五次,也是本项目的最后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是当今国际地学界最主要的研究计划,成果显著。它的执行局与科学委员会联席会议于1993年2月1~5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年度例会。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赵逊同志以观察员名义出席了这次会,介绍了30届大会IGCP学术活动筹组方案并听取各界意见与要求。会议除审议各国IGCP国家委员会和全部项目的年报以及评议各项目进展情况外,还批准新建16个IGCP项目,它们是:  相似文献   

7.
<正> 今年2月,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在巴黎召开的第14届委员会议上,评审通过了8个新的项目,其中一项是“陆相白垩系对比”,全名是IGCP Project 245 Non-marine Cretaceous Correlation,缩写为NMCC,四年活动期限(1986—1989),我们俩人是项目的共同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白垩纪大洋红层——海洋/气候响应”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垩纪大洋红层”是中国学者提出并开拓的白垩纪研究新方向。在其所领导的两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463/494)的推动下,“白垩纪大洋红层”所蕴含的古海洋与古气候意义,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召开的学术会议对“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在2002 年度IGCP463 项目启动会议上,对“白垩纪大洋红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制订了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和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并考察了亚平宁—阿尔卑斯—喀尔巴阡沿线的大洋红层;(2)2003 年度的IGCP463 工作会议和IGCP494 启动会议,不仅积累了大洋红层研究的资料,而且将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推进到白垩纪中期;(3)2004 年度两个项目的工作会议,以及通过在第32 届国际地质大会特别讨论会的工作,进一步推进了大洋红层的研究,并将“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介绍给广大的国际地球科学界;(4)在欧洲地球科学联盟2005 年会上,“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体现出了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可喜现象。回首近几年来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已实现了如下转变:(1)从区域性研究到全球对比综合研究的变化;(2)从由中国科学家单独研究变为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申请到项目和经费共同研究;(3)从举办IGCP项目学术年会快速向国际大会或  相似文献   

9.
谢运球 《中国岩溶》2004,23(4):292-292,298
2004年10月2日至24日在澳大利亚召开了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的最后一次年会暨RAMSAR地下湿地第一次国际专题讨论会。会议包括两大主题,即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和RAMSAR湿地.主会场设在南澳州的纳腊库特(Naracoorte)镇政厅。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袁道先研究员、岩溶地质研究所的谢运球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全球地球化学填图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指出了1973年至今世界上50余项地球化学填图计划中普遍存在的缺陷大都涉及分析问题。1988-1992年实施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59项目旨在使全世界地球化学填图方法标准化。在此项目中对分析问题提出了若干规定,主要是要求今后的填图计划应统一分析71种元素,痕量及超痕量元素的检出限必须低于相应的地壳丰度值及采用中国的GSD和加拿大的STSD标样系列,以使全球数据可以对比,在其后开始延续至今的全球地球化学填图计划IGCP360,旨在用极低密度采样早日覆盖全球大陆,讨论了正在实行的两种极低密度采样方案,并提出通过极低密度采集地极少量样品示范性实现IGCP259项目对分析要求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我院杨遵仪教授领导的IGCP203项目(国际地质对比规划203项)东特提斯区二叠系—三叠系事件及其洲际对比研究第一次国际工作会议于3月1日—4日在北京卧佛寺召开。 IGCP203项于1982年经IGCP国际委员会通过由中国主持,时限1983—1987年。这是中国第一次担任IGCP项目的国际主席。该项目担负着确立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研究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事件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地区晚第三纪海陆事件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6月2日至8日分别在南京及山东临朐举行。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46项(IGCP—246)的一次学术活动,也是我国第一次专门的晚第三纪学术活动。会议由IGCP—246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临朐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70多人,收到论文摘要40余篇,其中有29篇分别在南京及山东临朐两地会议上报告。会场上还展览、陈列了部分论文、图片及实物、标本等。  相似文献   

13.
1992—199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科学部的财政预算减少了21%,这给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IGCP委员会和IGCP科学委员会与IGCP秘书处于1992年1—2月密切合作避免了IGCP计划经费的锐减。执行中的IGCP计划数量从1991年的59项减少到1992年~1993年的52项。而IGCP项目的资助强度并没有降低(1991年平均资助强度为5850美元,1992年的平均资助强度为6140美元)。下面是1992年批准开始实施的9项新的IGCP项目: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曾在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和遥感地质应用(GARS)中设置了若干个有关遥感的课题。IGCP和GARS都是国际地学合作计划。IGCP推动有关基础和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地质原理的研究。GARS通过组织国际问研究课题和高级培训,强调遥感资料的应用,尤其适合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5.
自1991年开始,又有10项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经批准开施实施。这些项目是: IGCP301项:南美古基因形成的对比 申请人:N.Malumian(阿根廷),S.Benitez(厄瓜多尔) 本项目的目标是对南美、特别是南美大陆西侧区域古基因的形成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对比,  相似文献   

16.
由我国学者沙金庚研究员担任首席负责人的国际对比计划IGCP506项目“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全球对比与重大地质事件”获得国际地科联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科技执行局全会批准并于2005年正式启动。为了更好地组织我国学者参与实施此项工作,该项目组借在江苏常州举行中国古生物学会学术年会之际,于2005年4月25日召开了IGCP506项目中国工作组及项目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2017,44(6):封三-封三
<正>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简称国际地学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科学计划之一,也是联合国系统唯一的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计划。于1974年正式实施,2003年前称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截至2017年,IGCP计划从全球科学家倡议、申请的600余个项目中,择优资助支持了356项国际地学合作项目,全球有150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83项(IGCP283)是今年二月在巴黎召开第十七次IGCP执行局会议上批准、今年新设立的一个科研项目.该项目以我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为首,包括苏联地质学家多勃列索夫(N.L.Dobretsov)教授,美国地质学家柯尔曼(R.G.Coleman)教授和北京大学何国琦教授组成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计划.研究时限从1989年开始,1993年完成、为期5年.  相似文献   

19.
1985年4月20日至4月30日在泰国清迈大学地质系召开了“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锡钨花岗岩对比及资源评价第220项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和工作会议”。它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简称IGCP)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议的主要讨论题目是“花岗岩地质、蚀变作用和有关矿化作用”。出席该对比项目学术讨论会和工作会议的有泰国、中国、马来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全球地球化学填图: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从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继批准实施国际地球化学填图(IGCP259)和全球地球化学基准(IGCP360)项目以来,中国和欧洲在制定全球地球化学填图的方法指南及技术标准方面作出的决定性贡献。文中指出,中国的"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及动态地球化学填图"项目、欧洲的FOREGS地球化学基准值填图项目为全球其他国家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示范,但地球化学家预期10年内获得全球地表地球化学概貌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挪威和中国的地球化学家通过IAHS/ICCE正在酝酿"Global geochemical mapping and the sediment-bound flux of major world rivers"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以开展新一轮全球地球化学填图。通过国际极地年,IPY317项目首先从北极地区启动。新一轮全球地球化学填图项目计划以中国提出的"全球地球化学填图的泛滥平原沉积物采样草案"和挪威提出的"三角洲中河漫滩沉积物的采样草案"作为实施方案,因而巩固和扩大了中国地球化学填图技术在全球的优势地位。论文在分析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后,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对新一轮全球地球化学填图给予优先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