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东昆仑西端布喀达坂峰地区二叠纪地层中首次发现陆相孢粉与海相疑源类化石一起保存的孢粉—疑源类化石组合。经对两个样品较为丰富的孢粉型化石研究后发现,上部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双囊无肋花粉最多,可与塔里木盆地的卡伦达尔组的孢粉组合做粗略的比较,但组合中出现了时代偏晚的Ephedripites及Taeniae-sporites,因此,研究区马尔争组中段复理石地层的时代当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2.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瓮安磷矿当时位于川黔滇台地东南边缘,是我国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主要的磷矿之一。该区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发现大量低等蓝藻和真菌、红藻、大型球状绿藻、疑源类及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尤其是最近报道从该地层中发现具细胞结构的海绵和动物胚胎化石,震动了各国古生物学界。瓮安磷矿的陡山沱组不整合于南沱组或板溪群之上,为灯影组浅灰白色白云岩层整合覆盖,以中部的古喀斯特侵蚀面为界而分为下、上两个岩性段,构成下段的白云岩—磷块岩—白云岩序列和上段的磷块岩—白云质生屑磷块岩—磷质白云岩序列。化石产于陡山沱组上段。  相似文献   

3.
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个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发育了城门山铜矿、武山铜矿、洋鸡山金矿等重要的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区域的城门山和望夫山两个剖面的疑源类化石及碎屑锆石开展了详细研究,在城门山剖面原来被认为是志留纪西坑组的地层中发现了化石面貌为新元古代或早寒武世的化石,结合碎屑锆石U-Pb定年工作,推测其时代为早寒武世,该地层与上覆地层泥盆系五通组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望夫山剖面仍旧为正常志留纪西坑组地层,疑源类化石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九瑞西坑组沉积时代应该晚于特列奇阶。九瑞矿集区“扬子抬升”的开始时间应该晚于特列奇阶,结束时间应该晚于中泥盆世早期。  相似文献   

4.
湘南地区晚泥盆世地层发育,是该区金属矿床重要的赋矿层位。近年来我们分别在宁远大坝头地区佘田桥组和江永县城郊锡矿山组中发现了较为丰富的遗迹化石。与该区晚泥盆世生物群落景观比较,这些层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物组合特征。遗迹化石的发现,为该区沉积环境和古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对地层划分对比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研究的遗迹化石系1979年我们在关尹文副研究员带领下野外考察时发现的。笔者共采集化石标本十多块,分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晚泥盆世孢子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1996,20(4):252-256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艾特沟剖面奇自拉夫组上段产丰富的孢子和疑源类化石,计有孢子21属40种、疑源类5属5种。Retisporalepidophyta和Apiculiretusisporahunanensis等国内外晚泥盆世典型分子在当前组合中出现表明奇自拉夫组上段时代应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海相疑源类的发现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往所认为的奇自拉夫组为陆相沉积的推测。化石保存状况及岩相分析说明奇自拉夫组上段为滨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6.
广西东平锰矿是一个大型红土型锰矿床,分为原生锰矿含矿层和次生锰矿含矿层。由于历史原因,绝大部分学者将原生锰矿含矿层的地层归属浅水台地相的北泗组。区调中,根据矿区实测剖面的岩石组合、沉积相特征及古生物特征与标准剖面的对比,将赋矿地层归属于石炮组,并新建东平层,代表含锰地层。在赋矿地层下部的泥岩层中采获Claraiasp.等早三叠世双壳类及菊石化石,LA-ICP-MS法测得赋矿地层顶部火山碎屑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51.5±2.5Ma,在火山碎屑岩层之上采获中三叠世双壳类和菊石,确定锰矿赋矿地层的时代为早三叠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7.
江西北武夷地区变质岩系中几个地质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国辉  钟发芽 《江西地质》1999,13(2):141-146
本文依据近年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科研成果对江西北武夷地区中深变质岩地层划分对比、地层时代及变质作用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该区中深变质地层与赣中南浅变质地层为加里东造山期同质异相的产物,变质地层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晚震旦世,变质时代为晚震旦世-晚泥盆世,并可进一步划分为早、中、晚3个变质阶段。  相似文献   

8.
扬子地台西南缘浅变质地层中新发现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震旦世。据此将该套地层划归震旦系,进一步划分为灯影组、观音崖组和苏雄组,建立了该区震旦系岩石地层系统。在区域对比基础上,将其归属扬子地层区上扬子分区九顶山小区。  相似文献   

9.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的原理和方法,对四川石棉田湾矿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上震旦统进行了研究,识别出4个3级层序,描述了各层序的特征,探讨了该区晚震旦世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和层序地层中体系域与金等贵金属矿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南部震旦系八道江组叠层石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南部三统河、浑江、鸭绿江等盆地,广泛发育的八道江组叠层石组合特征。并根据微古植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区域地层对比资料,认为八道江组所含第六叠层石组合,它与我国南方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大致相当,其时代属晚震旦世。  相似文献   

11.
河南信阳群南湾组化石孢子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1,12(3):85-99
作者在河南信阳附近信阳群南湾组中、上部的轻变质灰色砂板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孢子,此外还有疑源类(Acritarchs),几丁虫(Chitinozoans)和虫颚(Scolecedonts)化石。该孢子组合可与华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晚期和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和苏联中泥盆世晚期季维特阶(Givetian)和晚泥盆世早期弗拉斯阶(Frasnian)比较,其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 信阳群南湾组微体化石的发现不仅解决了长期争论的信阳群南湾组的时代问题,而且对秦岭和大别山构造带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带的演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源唐家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家铅锌矿床赋矿层位是上震旦统灯影组,矿体受构造控制.根据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矿石中硫主要来自围岩地层,成矿介质以循环地下热卤水为主.成矿模式年龄小于赋矿层位年龄.是一典型的沉机-热液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江西九(江)瑞(昌)地区原划归晚志留世的西坑组顶部发现鱼化石:Arctolepida,phlyctaenaspinae 等。通过化石及其他方面的论述,认为西坑组的时代应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西坑组为一跨系岩石地层单位。此外,还讨论了本区加里东运动Ⅱ的时代问题,认为本区加里东运动Ⅱ发生在早泥盆世晚期,时限为 D_2—D_3。  相似文献   

14.
<正> 1968年,广西第二地质队将广西大新下雷锰矿含锰地层划归晚泥盆世榴江组,并把与这套地层呈过渡沉积的上覆和下伏地层分别划入早石炭世岩关阶和中泥盆世东岗岭组;广西地质研究所的同志提出下雷含锰地层可能代表着一种浅海盆地相沉积。1980年10月,我们和韦灵敦、封永汉、耿良玉、杨家谦一起观察了下雷矿区含锰地层剖面,系统地采集了化石。发现较丰富的介形类(足介类entomozoids)。现将下雷含锰地层剖面(据广西第二地质队1968年矿区综合柱状图)由上而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古生界疑源类化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出露一套古生代浅变质地层,长期以来在缺少大化石依据的前题下,仅依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将其划归二叠系。近年结束的1∶5万区调,在该套地层中发现9属疑源类化石。将该9属疑源类化石与国内外已知时代地层的疑源类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发现的疑源类化石组合显示早寒武世的生物组合面貌,地层时代应厘定为早寒武世。研究区下寒武统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大兴安岭中南段古生代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八庙-青山金红石矿床成矿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八庙与陕西青山金红石矿床同处于秦岭构造带、西峡-南湾地向斜褶皱束,其赋矿层位龟山组与牛耳川组层位相当,时代归属曾存在争议。近年来,对其化石研究资料将二者均划归为中泥盆统。现测试含矿岩石中角闪石的40Ar-39Ar年龄为371.3±9.3Ma,为其时代归属提供了新的佐证。综合分析认为,八庙-青山金红石矿赋矿地层为中泥盆统信阳群龟山组(牛耳川组),其变质时代为晚泥盆世,是华力西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皖南与湘西晚震旦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正>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地层,在斜坡—盆地相区,其上部有一套硅质岩,皖南称皮园村组,湘西及湘中称留茶坡组。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都把这套硅质岩地层与灯影组对比,并以此来解释沉积环境及古地理。 笔者对浙西及皖南地区的晚震旦世地层进行了研究之后,曾对皮园村组的涵义作了修订,认为它仅相当于西峰寺组上段或灯影组上段(唐天福等,1981)。近几年来,笔者又  相似文献   

18.
蒙古古生代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国古生代地层的研究以往主要侧重底栖大化石的研究, 很多地层的时代划分、归属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底栖化石的地方性很强,不能与国际直接对比。 牙形刺是古生代地层的主导化石, 很多古生代地层问题都可以用牙形刺解决并进行可靠的洲际间对比。2001年笔者在蒙古南戈壁采集了158个样品, 经分析发现了大量牙形刺标本, 解决了很多蒙古的重大地层问题。Arynshand组应当归入下石炭统, 泥盆-石炭系界线在Arynshand组之下, 而不是在此组的内部。Mushgai地区Bayan-Khoshuu Ruins剖面的Mandalovoo组Gavuu 段的上部应属早泥盆世早期, 而不是以前所确定的早志留世, 称为奥咯诺伍德组(Olonovoot Formation);Gavuu段的下部仍归早志留世。Mandalovoo组应提升为Mandalovoo群;Gavuu段应提升为Gavuu组。南戈壁Shine Jinst地区Tsakhir剖面Tsagaanbulag组的时代是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 而不是中晚志留世,Ulaan-Shand剖面Tsagaanbulag组的时代也是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Chuluun组的时代为早泥盆世晚埃姆斯期。Tsagaankhaalga组的时代为早艾菲尔期。Indert组为早石炭世。蒙古古生代海相地层大部分是浅水相地层, 并可能存在5个间断:志留系的文洛克统和罗德洛统的下部,下泥盆统布拉格阶的一部分,中泥盆统艾菲尔阶上部,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蒙古国南部和中部很可能缺失上二叠统的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9.
浙江早古生代孢粉型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西北部早寒武世荷塘组、晚寒武世华严寺组、早奥陶世宁国组、晚奥陶世长坞组和文昌组、早志留世霞乡组、河沥溪组和康山组、中志留世唐家坞组中发现孢粉型化石,孢粉型化石包括疑源类,隐花(陆生)植物孢子类型等,计66属、112种、31未定种。同时讨论了这9个层位孢粉型化石的组合特征、地质时代及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
河南西峡地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中发现泥盆纪孢子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河南省西峡地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粉砂质板岩中发现丰富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少数疑源类(Acritarchs)和极少数几丁虫(Chitinozoa)化石.该化石孢子组合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和西秦岭中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和北美中泥盆世早期的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有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相当于西欧艾菲尔期(Eifel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