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图》2005,(5)
卢沟桥事变前形势: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迫使中国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上海至昆山、苏州一线中国无驻兵权。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5月占领北戴河、抚宁、迁安、卢龙、昌黎、密云、蓟县、唐山等地。同年四五月间,日军攻占察哈尔省的多伦、沽原。1935年又通过《秦土协定》迫使中国军队撤出宝昌、康保地区。1935年11月汉奸殷汝耕建立伪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6年日本扶植内蒙德王“内蒙自治政府”成立。1937年上半年,日本在华北的兵力已达8000多人,加上伪军,对华北安全…  相似文献   

2.
《地图》2005,(5)
敌后抗日根据地恢复与扩大:1943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由防御和局部进攻转为全面进攻,日军被迫转入全线防御。1944年至1945年夏,在华日军不断被调往太平洋战场,一部分兵力又调往正面战场,其在华北、华中等后方的兵力进一步削弱。抗日根据地军民从1944年开始,积极主动地向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以扩大抗日根据地,壮大八路军、新四军力量,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开罗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在开罗举行了三国首脑会议。会上,中国作为反法西斯联盟中的四大国之一,就如何协调对日作战及处理战后问题,与美英两国进行了讨论。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  相似文献   

3.
《地图》2005,(5)
南昌会战:1939年3月,日军为巩固其占领地,维护长江中下游交通运输线,进犯南昌。3月25日,日军突入南昌市区,27日,日军飞机大炮对市区进行轰炸,全城陷入火海。中国军队与日军巷战,终因伤亡过半,奉命撤出南昌。4月21日,中国军队开始向日军反击,但因伤亡惨重,撤至赣江以东及扶河沿岸地区与日军对峙,南昌会战结束。此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交锋,日军先发制人,攻势猛烈。中国守军奋勇抵抗,兵力损失43000余人。19393月9月中旬1939年9月1日,德国突9.1然入侵波兰,引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火。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欧…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夏的一个下午,我们几经周折,终于采访到著名日军侵华地图收藏家杨翔飞。这位年轻的日军侵华地图收藏家,2004年被推荐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地图》2005,(5):99-102
卢沟桥事变刚刚发生不到20天,日本陆军已经将整个华北地区的详细地图印出来了!本图最值得注意的是图上标记——据我详细观察,图上表示到达点的“切线”和日期记载的地点不下63次,其时间和路线完全符合1937年秋冬日军侵占华北的整个过程!这幅《北支地图》的标绘者极可能是一个亲身参与甚至指挥了1937年9~12月日军侵占华北整个战役的华北方面军高级指挥人员。  相似文献   

6.
刘德隆 《地图》2004,(6):99-99
从我收藏的4幅侵华日军使用的五万分之一地形图上的字样看,早在”九一八”事变前的1924年,日本便派遣测量人员潜入中国内地,沿交通线测量了大量的地形详图。”七七”事变后,随着大规模军事行动.日军继续测量和绘制军用地图,以供侵略之用。这批地图.就是日军侵略中国永不磨灭的铁证。  相似文献   

7.
邸志民 《地图》2005,(4):96-97
在我收藏的地图中有两幅日本印制的地图,可以作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掠夺成性的历史罪证。其中一张名为《事变参考·支那物产地图》,是由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训导斋藤英夫编制,1938年3月印制发行的,是当时日本教育当局为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形势教育的教材用图。这张图最明显表现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性和掠夺性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用飞机、炸弹和日本国旗表示日军轰炸和已经占领的中国地方;二是用图画和符号表明中国各地的物产。另一张图名为《支那现状资源分布图》,由日本“东洋协会调查部”编制,1938年11月印制发行。该图除标明日军已经…  相似文献   

8.
《地图》2015,(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在阿拉斯加展开阿留申群岛战役.一支小规模的日军占领了群岛上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并有意进一步进军阿拉斯加.但不到一年,日军终因未达到战略目的,以及当地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而退出该地区. 这幅漫画把日本画成一只戴着太阳旗帽子的大老鼠,美国军队则化作捕鼠夹,在阿拉斯加布下死亡陷阱等着日本自投罗网.  相似文献   

9.
《地图》2005,(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竞相在中国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而中国的近邻日本,则早已蓄谋侵略中国。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强国之路,其侵略野心也不断膨胀。1874年5月,日本入侵台湾。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承认琉球为日本保护国,赔款50万两白银。1894年7月,日本袭击北洋舰队,发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及附属各岛、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1898年,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1900年5月,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成为联军主力。1901年9月,中国被迫和日、…  相似文献   

10.
历史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在这一天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历史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当年熊熊的抗日烽火硝烟已经灰飞烟灭,随风飘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中国人民不会忘记,60年前在艰难困苦条件下展开的那场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中华民族英雄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抗敌长城。为此,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代价——中国军民共伤亡3500多万人,占二战各参战国伤亡总数的1/3还多,直接经…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2001年4月12日发布的信息,2000年世界10大石油净进口国(地区)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印度、中国和中国台湾省。在这10个国家(地区)中,亚洲占5  相似文献   

12.
从1960年到2000年,日本的实际GDP增长了620%。而其铜的消费量却只增长了 345%。这是由于日本的铜使用强度下降了38个百分点。这份研究报告,就是要着眼于当今人们关注的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长期可供性对未来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冲击,探索日本铜使用强度产生这种戏剧性下降的原因。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一段时间内,一个国家金属的使用强度,取决于该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通常以国民人均收入作为量度),技术革新和其他一些因素,而这些因素对金属的使用强度造成的影响或多或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研究发现,在所选定的实验时间段中,日本国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带动了日本国家铜的使用强度的增长。此外,在国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44 830 美元达到53000美元之前,该正面效应预计将持续存在,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铜的使用强度将呈下降趋势。相反的,新的节铜技术和其他与时间相关的变量使得铜的使用强度平均每年降低2.9 个百分点,该数额不仅足以抵消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带来的正面效应,而且足以使铜的使用强度降低3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方华  孙立 《地图》2005,(5):8-39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蒋介石庐山谈话 。“寇深矣!祸亟矣!同胞们,起来,一致地团结啊!我们伟大的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相似文献   

14.
1982年初问世的PC—1500机,发展了一系列的型号,至1987年证实其生产流水线已拆掉,时间长达6年之久。据清华大学出版社《PC—1500系统分析扩展技术及应用集锦》:“1988年,我们在SHARP的产品目录上又看到了采用Z80CPU的PC—E200和采用最新CPU的PC—E500”,时间计算到1995年已有7个春秋。鉴于PC—1500生产流水线保存期是6年,而PC—E500生产流水线至今已有7载,以及从香港转口的E500货源早已断缺。笔者认为E500的寿命不会比PO—1500长,不久就有可能被淘汰的危险。因为资本家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外方决不会等中国的用户购买得差不多了,再拆生产流水线。目前出售的PC—E500机,是日方库存多余的产品。日本人对中国的市场很了解,但设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图学》(URBAN CARTOG-RAPHY No.4),是ICA城市制图委员会于1986年3月下旬到4月初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5次会议的论文集。该论文集于1987年3月在东京出版。全书有213页。考虑到该论文集在国内为数可能极为有限,故将其内容介绍如下,全书共18篇文章:1、正井泰夫:委员会主席报告;2、胡毓钜:中国的地图学(向日本地图学会会员作的特别报  相似文献   

16.
童岱 《今日国土》2008,(9):43-43
目前,南沙群岛50多个岛礁,除中国占据8个之外,已有42个岛礁被侵占,其中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印度尼西亚也对部分岛屿和海域提出了主权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地图》1990,(3)
一、会议概况 1989年7月23—28日,第三届国际触觉地图学术讨论会在日本横滨市举行。会议第一阶段是大会报告及学术讨论,第二阶段是专业参观。参加会议的代表约150人,其中有21位盲人及低视力者,有25位盲人特殊教育工作者,其余是热心于触觉地图的地图及地理工作者。被邀请在大会上作报告的专家有5人:日本後藤先生,报  相似文献   

18.
李鹏 《地图》2021,(1):100-107
日新舆地学社的创设 1922年,日新舆地学社在北京创办,创始人是北京大学的一位毕业生——苏甲荣. 苏甲荣(1895-1945年),字演存,广西藤县人,素喜舆地之学.1914年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致力于史地研究.1916年撰写《中国境界变迁大势考》一书,上起清初,迄于民国,以中国与列强的边界谈判为主线,完整勾勒出近代...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退休军官孟席斯以前,没有人认为郑和的船队到过美洲大陆, 尽管郑和航海被公认为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行动之一。前两年孟席斯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出版,引起了一阵狂飙。著书立说总是要语出惊人才能引起注意,看来孟氏深谙此道,但他提出的一些支离破碎的证据,尤其是一些靠不住的地图, 都被中外学者一一加以批驳。不过孟席斯的主张也有相当的人  相似文献   

20.
李鹏  本刊编辑部 《地图》2021,(1):100-107
日新舆地学社的创设1922年,日新與地学社在北京创办,创始人是北京大学的一位毕业生一苏甲荣。苏甲荣(1895-1945年),字演存,广西藤县人,素喜舆地之学。1914年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致力于史地研究。1916年撰写《中国境界变迁大势考》一书,.上起清初,迄于民国,以中国与列强的边界谈判为主线,完整勾勒出近代以来中国疆域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