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地名,是百科全书,其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特征,在地名中都有恰当的记载;地名,是镜子、万花筒,人类生活的光辉场面、伟大社会的风云变幻,亦会在地名中得到形象的反映;地名是史册,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均会在地名中留下值得纪念的篇章。地名仿着影片、相带、影碟、软盘、存贮器等多媒体载体,摄录贮存各方面大量信息。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辛亥革命及其领导者──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伟大人物之一。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许多与这两者相关的纪念地名。广众而庞大的地名群体,丰厚而绵延的地名…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今天,民政部和总参测绘局联合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首发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礼,很有意义。民政部和总参测绘局共同编制的这部图集,是50年来我国政区建设和地名研究成果的总结,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科学作品。对于党政军机关和各阶层人士研究、了解我国政区地名情况和地理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图集编排科学,编排精细,装祯精美,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以地图的形式表示国家疆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方法,历来为各国政府所重视。盛世治史。我国历史兴盛时期,曾…  相似文献   

3.
薄洋 《中国地名》2009,(12):22-23
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交往和生产活动的产物。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地理实体、居民聚落和地域区划所取的名称,是特定的一种语言符号和人类活动的历史印记,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地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公益性文化遗产,它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记了千百年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4.
由于从事地理制图工作的关系,经常和地名打交道,这里就谈谈济水、济渎、济源诸名称的来历吧。 地名是数千年人类历史的产物,是人类在进行生产斗争中产生的。大凡地名都有其涵义,没有涵义的地名是无从理解的。那么,济水、济渎、济源之得名,自然也是有一定因由的。而且任何地名的出现,都有其自己的历史,其历史从大范围来讲,有的可能无关宏旨,有的则值得保存。久负盛名的“济渎金蒜”以济渎命名,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济水历史之悠久和历史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5.
2009年3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文章以徐州为例,总结了城市地名普查工作的主要经验:高素质的普查队伍、严格细致的业务培训、科学缜密的普查方案、有的放矢的普查试点、正确合理的普查方法;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城市地名普查工作的建议:协调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坚持实用原则设置普查指标、实行普查动态化、实时化、重视普查资料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用来识别不同地区的语言符号,是人们对一定的地理位置、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居民点所赋予的名称和开展社会交往的必要工具。在中国,“地名”一词,最早出自《周礼·夏官司马·形方氏》:“原师,掌四方之地名。”地名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当前,保护历史地名、维护历史地名的尊严、注重历史地名与人类情感的历史传承,已经成为时代不可缺少的的主题一部分,它不仅被地名研究者所重视,而且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受到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的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本文以云南省澄江县的历史地名为例,对人类的情感认同与地名使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形象的地名用字是家乡的真实情感传承的桥梁、是本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这个地区的内韵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9月1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在人民大会堂贵州厅联合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首发式,向建国50周年大庆献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这部大型专题地图集即席题词程思远:使用标准地名,绘制精美地图。费孝通:规范语言文字,使用标准地名。首发式在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图集副主编靳尔刚主持下进行。民政部副部长、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主编李宝库,总参谋部测绘局局长、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李志光分别代表主编单位…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真实记载各个历史时代人类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记录了民族的变迁融合、疆域政区、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等历史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地名文化,它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包含知识性和趣味性。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名”也在不断地变化。地名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地名与宗教信  相似文献   

10.
正地名普查数据质量居于整个地名普查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是衡量普查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要求,也是国家、省、市、县四级地名普查数据建库和成果转化利用成效的关键所在。在地名普查过程中,山东各级地名普查工作机构,紧紧围绕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决策部署和有关质量要求,以全力保障地名普查质量成效为目标,以全过程质量管控为主线,坚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问题导向,狠抓地名普查数据质量整体提高,确保地  相似文献   

11.
2016年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对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李立国指出,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2.
安图县在第一次地名普查和建立地名数据库等成果的基础上,对照普查试点工作规程要求,对辖区地名的位置及相关信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普查,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到目前为止,共计普查了安图县境内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1.水系类6项,180条地名;2.陆地地形类10项,200条地名;3彳亍政区类10项,500条地名;4.交通运输设施类8项,400条地名;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还反映当时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地名文化,就是由某地事物的命名及其演变过程,所反映出的该地域的社会形态、历史文化、伦理道德、民俗风情、自然风貌等文化现象。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现代地名学的开拓者之一谭其骧先生曾说:“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4.
刘丹 《中国地名》2011,(5):73-74
随着我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开展,地名工作已经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是地名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地名档案工作已初步得到规范,但是一些单位地名档案资料不齐全,整理不科学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地名档案资料的完整和地名档案社会服务功能的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15.
周妮 《中国地名》2014,(8):75-76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它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时代的标志,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社会、经济等各种世相百态。它具有"活化石"的功能,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陈正祥认为,地名作为代表一个地方的符号,其来源和演变除了受天然环境的影响外,也常为文化的接触所左右。现今的地名应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并赋有文化层指标作用,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此,研究一地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地名文化学的研究即通过地名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性,即通过一地地名研究,获取与当地生活、民族、信仰、历史等相关的文化。本文以“长生”地名为切入点,引入“长生”文化效应,剖析“长生”作为地名命名真正地文化内涵,并认为重庆市彭水县长生镇作为“长生”文化的代表性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名是一定地域的语言、文字标志,虽然一个地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却道尽了与人物事物,与历史的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地名是历史的精髓与见证。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记录了民族的变迁融合和疆域政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地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蕴涵着中国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少数民族地区地名由汉字表示的,是将少数民族语言用汉语拼…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中国地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应运而生,并且追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断发展。它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交往起到了指代作用,而且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因此说地名是浓缩的历史,地名是缩写的文化,中国地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可谓藕断丝连密不可分。 一、范畴与含义 地名命名的含义往往都在传统文化的宏观控制之下,脱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范畴。比如万里长城、几千年来围绕着长城的文化演变告诉我们: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族冲突与融合的标志,排斥与团结的象征,是区分农耕定居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分水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相似文献   

18.
历史地名作用浅析闫质杰地名,是地理名称的简称。地名的起因除了渊源于自然环境之类的地名外,大部分则莫不与人类社会活动有关。由于人类历史漫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变化,居民的迁徙,以及朝代的更替,政治的变革。地名屡屡发生变动。一些地名出现了,一些地名消...  相似文献   

19.
地名要讲文化,地名文化的核心是地名的由来含义以及历史演变。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对第一次地名普查中已经考证过的村名来历,还有没有必要重新进行考释?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二十多年来 ,地名工作 ,实践多多 ,成果累累。从地名普查、地名补查、编辑出版图录典志、实现地名标准化、国道设标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总体上是 ,着眼管理多 ,而着眼服务少。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 ,如何体现地名的社会化、信息功能 ,实现地名信息商品化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是为地名工作的新的增长点。无论从借鉴发达国家地名工作经验着眼 ,还是从我国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来考虑 ,都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在社会服务方面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地名工作的增长点主要在地名服务。具体说地名服务方面还有什么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