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该系统处理探空终止早于测风记录时 ,导致雷达综合测风与雷达单独测风衔接处规定高度的时间错误 ;当测风终止于 4 2 .0~ 4 2 .9min这一特殊时段时 ,各规定高度的时间全部错误。例如在某次探测中 ,探空终止于 4 2 .1min(对应气压为 76hPa ,高度 1810 4m ) ,测风终止于 6 6 .0min。球炸后打出高表一 13发现距地 30 0m、6 0 0m、90 0m既没有时间 ,也没有风向风速 ,不编测风报文 ,各规定高度的时间见表中t1。现将该时次记录做如下处理 :(1)利用本时次各规定等压面高度和时间内差 ,求出各规定高度的时间见表 1中t0 。表 1 规…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空气象探测记录的几个实例分别对记录终止层超升速、气球下沉、雷达单独测风旁瓣、测风终止时间大于探空终止时间进行判断分析,得出各自的处理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3.
1 探空时间有误 (测风时间正确 )由于探空用记时装置如秒表、记录器等造成的时间系统性误差 ,可采用平均分配在探空时间中的办法解决 ,而测风记录则照常整理。如测风时间终止于 60 min,而探空时间由于记录器慢造成比测风终止时间少 2 min,即探空终止时间为 58min,这时 ,记录处理方法如下 :测风记录照常整理 (但大风气压符号应按重画等分钟线后的时间读取 ) ;探空记录应重画等分钟线 ,相应地 ,各规定等压面、规定高度、对流层顶的时间都应按重画等分钟线后的时间读取。该例中 ,画等分钟线时 ,每分钟的长度为 ( 58× 1 .5/ 60 ) cm(即平均分…  相似文献   

4.
1 引言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现行的5 9- 70 1型探空测风系统将逐渐被70 7型雷达-电子探空系统和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系统所替换。70 7测风雷达于1992年通过鉴定,并在郑州探空站作了对比观测,从1996年起陆续在全国5个探空站配备。70 7测风雷达由国营784厂生产,TC - 2电子探空仪由中国气象科学院生产,终端设备(信号处理系统)由中国气象科学院研制提供。呼和浩特高空站从1998年8月1日开始使用C波段测风雷达,该系统是性能稳定可靠、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也很高的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系统。该雷达是一次测风雷达,测风和探空信号…  相似文献   

5.
探空质量统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进行一次月统计,需要查找上百次的观测资料,逐次将探空高度、测风高度、终止气压、放球次数、信号突失数记录在各值班员相应的统计表 格里。再由测风高度和终止气压分别与“高度—基数”表、“气压—基数”表相对照,查出测风基数和探空基数,填写在统计表格中。表格形式如下:  相似文献   

6.
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雷达探空测风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蕾  陈洪滨  康雪 《气象科技》2014,42(2):225-230
为了解风廓线雷达探测的准确性,对北京南郊大气探测试验基地2006-2008年3年的观测资料与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即L波段雷达探空测风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并分析了不同高度、不同时次、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对比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计算了平均差和标准差。结果表明,二者测风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半小时平均水平风u、v分量的标准差在2.3m/s左右,为风廓线雷达和L波段雷达探空共同的测量误差及不同采样空间和时间的水平风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探空、测风综合观测规定,等压面高度的时间是在探空时间高度线(以下称时高线)上读取,以规定高度出现的时间与量得风层的时间之差,经内插得到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雷达单独测风求取高度,是按照H=R·sinδ(H 为高度、R 为斜距、δ为仰角)算出高度,并经大气折射、地球曲率及几何米与位势米三项订正后点绘  相似文献   

8.
时间分辨率是风廓线雷达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风廓线雷达工作原理和时间分辨率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利用波束轮转技术来提高风廓线雷达时间分辨率的新方法。风廓线雷达使用该方法进行探测时,采用波束优先顺序进行观测,当雷达完成一次完整的观测后,每完成一个波束的观测,将该波束的观测数据替代之前观测数据中该波束的数据,其它波束使用之前的观测数据,组合成一个新的数据后,再进行后续处理。2018年10月1—31日利用L波段风廓线雷达开展了相关观测试验,并将根据两种模式所得结果与探空数据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波束轮转技术可以将风廓线雷达的时间分辨率由6 min提升至1 min,在反演得到的风廓线结果上能够看到明显的变化过程;从与探空数据的对比结果看,使用波束轮转技术得到的大气风场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州超大城市综合观测建设中,为了获取典型天气过程特征风数据,需使用最优观测设备连续观测城市上空边界层内风分布状况的问题,选取3部不同类型的测风雷达与清远探空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计算测风雷达数据的可用率、风向风速准确率及误差情况,对3部测风雷达的探测效能做出评估,得出在边界层内不同垂直高度上探测效能最优的设备,为广州超大城市综合观测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测风雷达是目前进行高空观测的主要设备,雷达运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测风和探空工作。我站是1986年建立的全疆第一部701B型测风二次雷达探空站。这部改进型的雷达在近几年的运行中,情况基本良好,性能较701雷达有一定的优越性。我通过几年的机务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维修经验,现举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701B雷达与701雷达有什么不同呢?701B雷达是701雷达的改进型,二者的主要区别是:①由于天线系统与主机脱离(相距最大为50m)因而增加了天线控制系统;②  相似文献   

11.
李白佳  刘作安 《气象》1982,8(8):26-27
我国气象台站用701雷达探测高空风,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雷达测风法”(简称雷达法)。但在斜距资料缺测时,往往改用探空高度代替斜距计算高空风,即改用“经纬仪测风法”(简称经纬仪法)。这种观测方法的改变,若使用不当,将会使测得的高空风速误差急剧增大。因此,不能盲目地将701雷达当无线电经纬仪使用来测定高空风。  相似文献   

12.
上海组网风廓线雷达数据质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梦娟  刘舜 《气象》2016,42(8):962-970
利用2014年6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全球模式分析资料,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组网的七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的水平测风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比较。由于NCEP全球模式分析资料并未使用上海13:15加密观测探空秒间隔数据,首先用该数据对NCEP分析资料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平均偏差与均方根误差均较小,故认为NCEP分析资料可用于客观检验上海及周边地区组网的七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的水平测风数据。对比分析风廓线雷达与NCEP分析资料表明总体上,风廓线雷达与NCEP分析资料的平均风场风速偏差为-0.14 m·s~(-1),均方根误差为2.72 m·s~(-1),风向偏差为-4.28°。上海组网风廓线雷达测风资料质量与探空观测水平接近,有较高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
710型测风雷达是目前高空探测站的大型装备,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探空和测风的质量。在该雷达的诸多性能指标中,测角精度指标主要是保证其测风性能的准确性。一般在雷达生产出厂前,都进行过严格的检测,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天馈系统锈蚀、磨损,加之天线系统笨重...  相似文献   

14.
707测风雷达简介吴英成,张素华,王玲(兰州气象学校730021)(兰州观测站730020)引言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现行的59—701型探空测风系统将逐渐被707型电子探空测风系统所替换。707测风雷达已于1992年通过鉴定,并在郑州探空站作了...  相似文献   

15.
史久恒 《气象》1980,6(5):21-22
一、前言 1979年6月16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沙岭子使用3.2厘米“711”天气雷达对一次雹云进行了观测,同时用“701”测风雷达(在“711”北面15公里处)配合取得了一些探空资料。 这次过程雷达回波的特点是:维持时间长,发展旺盛。在第一回波带形成并产生降雹后逐渐削弱,在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宁高空站近期发生的一次L波段雷达系统软件基测开关失灵从而启用探空数据备份接收机进行应急观测的过程分析,指出相关处理结果存在的一系列弊病:迟测、大量测风记录缺测和报文数据传输逾限,由此得出:建立正确的应急观测工作思路,合理安排各种观测保障活动的先后次序和轻重缓急,是有效应对各种复杂观测过程、获取最佳气象观测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测风激光雷达和风廓线雷达作为L波段探空测风的有效补充,均可以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风场信息,然而由于工作原理和适用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在探测性能上各有优缺点,单一设备的探测数据已不能满足精细化预报的要求。本研究使用2020年1—5月北京南郊观象台的L波段探空资料对同址观测的测风激光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进行了数据质量评估,结果表明测风激光雷达与探空的一致性较高,U、V分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8,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和0.95 m·s-1,然而在2 km以上数据获取率较低且偏差较大;风廓线雷达与探空相比,U、V分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94和2.91 m·s-1,风廓线雷达的探测距离虽然更远,但在0.5 km以下和6 km以上的测量偏差较大。考虑到两种测风雷达在不同探测高度上的性能优缺点,提出分段曲面拟合法对两者的水平风资料进行融合处理,并选取个例对融合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融合后的风廓线与融合前相比,风向和风速的一致性均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罗雄光  梁国锋  杨超 《气象科技》2015,43(6):1025-1029
根据广东阳江探空站L波段雷达系统观测的测风资料分析,测风记录用综合探测雷达测风方法与无斜距(或高度替代)测风方法计算的测风量得风层的结果,少数情况下会出现与理论值不相符的现象,两种测风方法计算的结果,有时会超出高空气象观测仪器总体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在雷达的仰角小于30°时,量得风层的风速小于3 m/s时,两种测风方法计算量得风层的风速基本相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但风向有的相差较大,超出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当雷达仰角小于15°,量得风层的风速大于30 m/s时,两种测风方法计算量得风层的风向比较接近,但量得风层的风速有的却相差较大,超出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19.
在 5 9— 70 1微机数据自动处理系统实时探测中 ,若配合失误 ,出现计算机启动时间比实际放球时间提前的情况 ,为使探空、测风同步 ,应对提前启动的那一部分探空记录按气球下沉后又上升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球炸后选择“探空记录重新整理” ,按回车后立即按F5键 ,屏幕显示“下沉记录起始时间” ,此时输入“0 1” ,计算机按气压符号自动判断正确的放球时间 ,并自动删除提前启动的那一部分记录 ,使探空与测风时间保持一致。探空启动时间提前时的处理方法@赵卢霞$郑州市气象局!河南郑州450005 @王丽$郑州市气象局!河南郑州450005…  相似文献   

20.
冯忠奇 《气象》1986,12(2):23-24
一、概述 我们从1980年开始进行705雷达探空测风数据处理设备的论证,承担了软件的研制。程序的编制使用Inter 8080的汇编语言,以国产59型探空仪的探空信息作为处理对象,对雷达接收到的探空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