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铀矿地质事业后继有人──记第二届青年铀矿地质学术会议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于1994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青年铀矿地质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来自各地勘局、研究院(所)、地质大队的青年代表共计43人,会议由核学会铀矿地质...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会议精神,结合当前实际需要,《铀矿地质》期刊编辑委员会于近期重新进行调整,并召开了新一届编委座谈会。《铀矿地质》主编(核工业地质局总工程师)张金带同志,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李子颖同志,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秘书长简晓飞同志  相似文献   

3.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铀矿资源遥感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3月20—2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0人,大会宣读学术论文19篇。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核工业部地质局、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刘兴忠、曾卓荣同志代表  相似文献   

4.
主编的话     
陈肇博副总经理建议《铀矿地质》开辟“青年园地”一栏,这是一个很好的意见。通过青年地质工作者的投稿,可以促进青年地质工作者总结自己找矿科研的成果,提高水平。同时还可达到广泛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尽快成长为铀矿地质勘探,科研工作的骨干。希望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5.
讣告     
《铀矿地质》顾问、铀矿地质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黄劭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9年8月10日在北京逝世。沉痛悼念黄劭显同志!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26至28日铀矿地质专家杜乐天先生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温志坚博士后的陪同下,来我所指导铀矿地质工作并实地考察了相山铀矿田。杜先生一行在认真听取我所有关同志关于“相山盆地找矿前景”和“江西省乐安县山南铀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的基础上,与我所老专家、科技人员就相山盆地的有关地质问题与铀成矿作用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而后在我所有关同志的陪同下,第六次实地考察相山铀矿田。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19至26日,核工业地质局局长李德连同志和总工程师张金带同志来我所指导铀矿地质工作并调研华东铀矿田。  相似文献   

8.
铀矿地质系统首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于1992年11月中旬在风光秀丽的泉城济南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主办,得到了核工业地质局张伟星局长的大力支持,名誉理事长刘兴忠作了题为“我国寻找大型、超大型铀矿床有关问题的探讨”的书面报告,杨士文理事长就铀矿地质现状及地质科研与找矿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等问题作了报告,曾卓荣副理  相似文献   

9.
刘兴忠男,1926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现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铀矿地质学会理事长、《铀矿地质》杂志主编。1961年任核工业部铀矿地质局副总工程师,1979年—1987年任总工程师。他根据我国区域地质成矿条件,指导寻找花岗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0月13—17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在沈阳市召仔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研讨会,总局局长、铀矿地质学会理事长张伟星同志以及地质、物探、水文、分析测试和遥感地质等专业的5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3篇,其中24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两位专家作了关于国外砂岩型铀矿床的专题报告。会议围绕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这个主题,就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评价准则、找矿方向,以及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当前国内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1986年4月21日至26日,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第二次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第一届和第二届铀矿地质学会理事,以及从事铀矿地质工作的生产、科研、教学,情报和管理部门的人员,共103人。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第一届铀矿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王传文同志所做的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一致认为第一届理事会在中国核学会和挂靠单位核工业部地质局的领导下,团结了广大铀矿地质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系与协作,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与会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2002,48(6):611
黄汲清先生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地质学家,是地质界的一代宗师,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为纪念黄汲清先生对我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中国地质学会在黄先生捐赠的基础上,设立了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工作得到广大野外地质工作者、地质科研工作者、地质教育工作者和各地质部门的大力支持。经专家评审,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终评,决定授予下列十位同志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  相似文献   

13.
(一)光阴荏苒,转眼大中同志去世即将一年。每当我看到或查阅前寒武纪地质文献资料时,他的名字经常呈现在我眼前,使我不时地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和进取精神。我知道大中同志的名字,大约要追溯到40多年前的1954年。当年他还是个青年学生,正在中条山实习做毕业论文。那时负责中条山铜矿勘探的是我的同班同学王植同志,他来京出差时,不但饶有兴趣地向我介绍中条山铜矿,而且还放眼未来谈到了地质事业的后继者——在他那里实习的青年学生。王植同志素以注重人才、要求青年人严格著称,他较多地提到了孙大中同志,从而使我对这位年轻人的名…  相似文献   

14.
本刊于1982年第6期“问题讨论”栏刊登了黄正东同志“对热液钠交代与铀矿化一文的商榷”,本文为程学友同志的答复。1.“钠交代与铀矿化的关系”这一课题是许多铀矿地质工作者研究的对象,由于课题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所以,截止目前,并未得到满意的解决。我所发表的  相似文献   

15.
林双幸,教授级高工,1960年Ic月生,陕西韩城人。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三系放射地质专业,分配到驻扎甘肃徽县的核工业部26地质大队开始从事铀矿地质工作,1983年作为26地质大队先遣技术人员进入新疆进行铀矿选区研究,随后全队整体移师新疆从事铀矿找矿和地质勘探工作。80年代,林双幸同志主要从事新疆境内的铀矿普查、综合区域地质调查及选区工作,在南大山、东天山、阿尔泰山、塔里木盆地北缘主持了8项铀矿普查及科研项目,其中《新疆南天山铀矿带铀矿综合区调》提交远景区13片,并获得核工业西北地质局科技一等奖。这些工作为查明…  相似文献   

16.
<正>副主编:李子颖,男,1964年出生,1996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获地学博士学位,现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博士生导师,铀矿地质学科带头人,国家863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国际原子能机构铀矿专家组专家,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铀矿地质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矿床成因联合会(IAGOD)副主席。他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国家级及国际合作项目20多项,现为国家级项目负责人,研究领域主要是铀矿床、地球化学和区域成矿规律。他曾获  相似文献   

17.
仉宝聚 《铀矿地质》2007,23(6):F0004-F0004
惊悉涂光炽院士逝世的消息,铀矿地质系统全体同仁无不表示沉痛的哀悼和深切的怀念。涂光炽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资深专家,他不仅在地球化学和矿床学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还积极推动我国铀矿地质事业的进展。在铀资源勘查的不同阶段,他研究铀矿床成矿规律,为铀资源勘查工作出谋献策,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例如,在连山关铀矿床研究、华北地台铀资源开发、不整合面类型铀矿床的目标类型选择,以及相山铀矿田研究等方面均提出了真知灼见。涂光炽院士以他广博的学识,多次在铀资源研讨及学术交流中,开拓新思路、探讨新命题,为我国铀矿…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我们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核工业地质系统作为我国铀矿资源勘查的主要部门,如何抓住当前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这一有利时机,调整好产业结构和队伍部署,开创90年代铀矿地质系统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开放,我国铀矿地质系统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作领域从原来的单一找铀拓宽到以铀为主,综  相似文献   

19.
发刊词     
为了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我国铀矿地质科学的学术水平和促进铀矿地质事业的发展,经国家科委批准,自1985年起,《放射性地质》改名为《铀矿地质》公开和广大国内、外读者见面了。铀矿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铀矿地质工作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铀矿地质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找矿经验,探明了一大批有重要工业价值的铀矿床,提出了若干有独到  相似文献   

20.
《铀矿地质》(双月刊)是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主办和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面向生产、科研、教学,欢迎国内外铀矿地质专家和其它领域的地质工作者投稿进行交流、讨论、争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