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事简讯     
△应国家测绘局的邀请,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莫里茨教授(Helmut Moritz)来我国访问和讲学,于3月1日参观了我所。莫里茨教授是国际上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曾担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主席,现任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执行委员,在测绘界有较高声望。他参观了我所部分研究室,观看了反映我所科研活动的录像片,对于我所在大地测量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赞尝,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并就  相似文献   

2.
1982年8月30日至9月10日在奥地利阿德蒙特举办了第三届国际夏季讲座。它是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的赞助下由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理论大地测量研究所主办的,主持人是现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主席、格拉茨工业大学H·莫里兹教授。本届讲座的主题是“大地测量学与全球地球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正> “局部重力场逼近法”国际暑期学校将于1984年8月21日至9月4口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有世界著名教授讲课和外国同行参加听课的国际性测绘学术活动。这期国际暑期学校是由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和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发起、中国国家测绘局赞助和中国测绘学会组织的。将在暑期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的有: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毛里茨  相似文献   

4.
张永生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 3年 12月生于河南舞阳 ,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遥感工程、数字摄影测量、国防信息资源等。 1983年、1987年、1990年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6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现任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系主任 ,连续两届国家 86 3高技术计划信息领域专家组成员 ,兼任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及《测绘学报》、《机器人》、《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5.
《测绘通报》2004,(6):25-25
[本刊讯] 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测绘教育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刘大杰先生因意外不幸于2 0 0 4年6月3日逝世,享年64岁。刘大杰,1 940年9月生,湖南茶陵人,1 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今武汉大学) ;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同济大学房地产与测量系副主任、土木工程学院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主任;是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学报》编委、《测绘工程》编委;曾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  相似文献   

6.
黄仁涛教授1939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57年就读于武汉测绘学院制图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他在地图学岗位上已辛勤执教了近40年。还在大学读书时,黄仁涛教授就是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思维敏捷,功底扎实,学习刻苦,成绩斐然。他从助教、讲师、副教授而升教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编绘设计地图集20部;主编教学用的幻灯图片2集,主编并主讲“专题地图编制”教学电视片12集。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得奖励,如“集成式专家系统工具和地…  相似文献   

7.
我们敬爱的朋友、著名的土壤地理学家、微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理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美国国家地理信息分析中心主任大卫·西蒙教授(Prof.David Simonett),多年来与癌症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于1990年12月22日在美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他的中国朋友,无不深表哀悼。 西蒙教授一生为美国地理学的发展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创建,无私地奉献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真知灼见;他的著述丰富,并主编《遥感手册》  相似文献   

8.
近日,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召开了《工程测量学》新书新闻发布暨课程建设研讨会。《工程测量学》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张正禄教授主编,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河海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等6所大学的教授参编。该书反映了工程测量学科的全貌和最新发展,于2005年10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
《测量学理论与实践》一书是由前加利福尼亚大学土木工程教授Raymond E·Davis、铁路工程教授FrancisS·Foote和现任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James M·Anderson,Purdue大学土木工程教授Edward M·Mi-khail合写的一本测量学专著,从1928年问世至今,先后六次修订再版,畅销美,英,法,加,日等国,已成为测量专业学生和技术人员必备的参考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程鹏飞研究员于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1980年考入同济大学测量系,分别于1984年和1987年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卫星导航与定位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曾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副主任、院长助理;1995年赴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应用大地测量与摄影测量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于199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工作,同年被评为研究员,1999年至2002年任该所所长,2002年获清华大学MPA证书,同年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至今.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地图学家、测量与地图教育学家、西北大学原地理系副主任张奠坤教授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 ,于2 0 0 1年元月 9日逝世 ,享年 75岁。张奠坤先生 192 5年 9月出生于陕西省大荔县 ,195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 ,并留校任教。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于 1954、1956、1957年分别到上海同济大学、解放军测绘学院、武汉测绘学院进修 ,历任西北大学地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先生在西北大学从教 4 0年 ,曾讲授《地图学》、《测量学》、《土地调查与制图》等课程 ,为地图学方向学科带头人。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主任王新洲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5月10日在武汉协和医院逝世,享年53岁。王新洲教授,湖北黄陂人。他是我国测绘数据处理领域著名学者,历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  相似文献   

13.
会议报道     
<正> (1)1989年4月6日至7日格拉茨第5届阿尔卑斯山重力测量学学术讨论会此学术讨论会由格拉茨技术火学国家基本测量和数学大地测量系共同举办,且以与东阿尔卑斯山地区重力场有关的各个问题的工作会谈形式举行。  相似文献   

14.
徐绍铨教授,男,博士生导师。1939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1965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大地测量系副主任,地学测量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现为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同时他还兼任南方冶金学院、长春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理事,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全球定位系统》编委。1995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徐绍铨教授自80年代开始,致力于GPS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河北沧州市、河北唐山王滩、福建厦门市、福州市、湖北黄石市、华东地质学院实习场、广东恩平一湛江高速公路等GPS控制网的建立和海南省A级试验网联测等项目。在这些成果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1990年开始,他开展“GPS水准在局部GPS网中应用”的研究,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应用于厦门市GPS网中正常高的计算,并获得成功。其原理、方法在十多期GPS培训班上讲授,向全国推广应用。同时完成“GPS高程拟合系统”商品化软件,已在生产上使用。 徐绍铨教授曾先后3次赴南极测绘考察,其中一次是中国首先在东南极考察,是最早登上南极大陆的4名中国考察队员之一。另一次又完成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他为长城站、中山站大地坐标系统的建立、菲尔德斯海峡、地壳变形网监测、国际南极GPS联测等作了大量开拓性的测绘工作,荣立二等功一次。他参加的南极测绘考察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和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1994年,他又赴南沙群岛,主持南沙群岛与大陆GPS联测,在南沙群岛礁盘上建立GPS点,使南沙群岛坐标系统与大陆统一。 “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研究”是理论结合实践、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工程项目,徐绍铨教授任课题组长,在他精心组织、协调下,20多位专家、教授、博士生、硕士生,经3年苦心钻研,于1998年3月15日建成并投入运行,在1998年抗御长江特大洪水期间,系统每2h提供的大坝变形资料,为隔河岩水库超蓄调度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从而使清江与长江洪水错峰,为长江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5名院士和5名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数字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是首次成功地将GPS用于大坝外观变形长期连续实时监测,其中监测系统精度达亚毫米级,响应速度小于10min等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199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徐绍铨教授受学校委派,兼任学校与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湖北普赛高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公司开业仅一年,已承接高坝洲、龙羊峡水电站GPS监测项目。 1998年,徐绍铨教授主持国土资源部“长江三峡崩滑地质灾害GPS监测试验(示范)”项目,开展GPS在三峡库区滑坡监测中的最佳观测时段、最佳时段长度、最佳基准点数、最佳截止高度角、最佳解算软件、采用何种星历等试验。其成果通过专家验收,得到国土资源部的肯定,准备在全库区推广应用。同时,徐绍铨教授正在开发为GPS滑坡监测专用的“直接提取变形量的高精度快速GPS解算软件”。 徐绍铨教授从事测绘教育30多年,先后主讲过《大地测量学》、《椭球大地测量学》、《应用大地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等6门课程,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多次获校教学质量优秀一、二等奖及先进教师称号。他主编出版的《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获全国优秀测绘教材三等奖;他还主编出版了《大地测量学》、参与编辑出版了《椭球大地测量学》、《应用大地测量学》、《BASIC程序设计与测量计算程序》等教材。1994年开始,他牵头与其他教授一道,开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改造和建设大地测量专业”的研究,提出对原有大地测量专业进行全面改造,增加“大地测量(空间测量技术与地球动力学)”和“大地测量(卫星导航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有机的结合,并富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大地测量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该课题成果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1997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徐绍铨教授主持下的测绘基金项目“基于多媒体的计算机辅助测绘学教学系统研究”,探索了在不同平台上研制测绘学科CAI课件的经验,为测绘学CAI教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中,徐绍铨教授先后在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他还先后荣获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洪山区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根据中国的《声教广被图》和《混一疆理图》,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在这幅图中,不仅阿拉伯半岛画得相对准确,也画出了大体的非洲。《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长一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六十三厘米,原藏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后归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1910年,京都大学教授小川琢治摹写  相似文献   

16.
冯文灏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37年出生于天津市,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系,随即开始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作;1978年任讲师;1987年破格提升为教授;1991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出访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受聘担任该校测量系生物医学摄影测量顾问;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80年代初,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近景摄影测量教研室起,一直担任该教研室主任至今。曾任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并同时兼任近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组组长,曾任《测绘…  相似文献   

17.
《刻图法用于航测外业调绘的研究》成果于1991年5月28日至5月29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通过鉴定。参加此次鉴定会的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测系教授郑肇葆(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测绘局局长包  相似文献   

18.
崔铁军1961年10月生于河南省睢县,1979年入解放军测绘学院地图制图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习,1989年获地图制图学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10月至1998年5月赴德国慕尼黑国防军大学土木与测量学院进修,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进入解放军测绘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工作。现任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GIS协会理事,中国GIS教育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图学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主编,《测绘学院学报》、《地理信息世界》和《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河南地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总参谋部郑州科技创新工作站进站专家。  相似文献   

19.
林溪 《中国测绘》2021,(3):12-15
拨通微信,千里外的吴波接受了《中国测绘》的专访.吴波是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LSGI)教授,LSGI是国际知名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系之一. 吴波于2006年获得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参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月球与火星探测任务项目,2009年加入香...  相似文献   

20.
周尚意  理池图 《地图》2014,(1):139-139
初秋,我到韩国参加亚洲文化景观学会的会议。会后,东道主、首尔国立大学的金晟均教授带着我们参观了他的研究对象——河回村。2010年7月31日,这个小村庄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此之前,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美国的老布什和小布什总统都先后造访过此村。据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