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钉管钻进是砂矿钻探施工的方法之一.它用卷扬机提升吊锤至一定高度获得势能,让其自由下落打击套管,使套管钉入地层而获得套管进尺.根据使用的取样工具和方式的不同,钉管钻进又分三种形式:(1)套管钉入地层后,以板式或球式抽筒(泵筒)吸取砂样来实现进尺;(2)将套管钉入地层底板一定深度,最终拔出套管后,再分段取样  相似文献   

2.
选择适宜的取样方法,保証样品代表性,是井探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一九六四年,我們試驗成功了一种“吊錘冲击鉄筒超前取样法”。經較长时間实践証明,生产效果良好,能确保浅井取样质量。一、設备及工具:取样装备由鉄筒、导向杆、扶正杆、八字架、綳繩、吊錘、吊錘拉繩和冲击机等部份组成(图1、2)。 1.鉄筒:包括筒身和筒盖。筒身有两种:一种用內径305毫米、厚10毫米的无縫鋼管制成,筒长800毫米,用于取普通样;另一种是用两块5毫米厚的鉄板焊成的圓筒,內径400毫米,长800毫米,用以采物性样。筒身上端外面焊两根內径500毫米  相似文献   

3.
周志彰  但高梧 《探矿工程》1985,(2):36-38,46
套管超前护壁、管内取样,抽筒是一常用的取样工具。虽然方法简单,所选用抽筒的尺寸或操作不当时,往往出现超样、采样不足以及采不上样等情况,因此,对抽筒与套管的配合尺寸、结构等提出探讨意见。一、抽筒取样的基本原理抽筒借助于自重冲击,插入砂砾样一定深度后,快速提升抽筒,瓣阀关闭,使抽筒底部形成抽吸,并使瓣阀下部到抽筒管脚的砂砾样,随着抽吸而形成抛射、上升。抽吸所产生的负压,促使抽筒与套管的环  相似文献   

4.
井探是本区砂矿普查勘探手段之一,用它检查砂钻质量。选择适宜的浅井取样方法,保证样品代表性,是井探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以往,我队是采用“刻槽法”进行浅井取样。由于本区第四纪地层松散、含水大,井壁容易坍塌,使所取样品代表性很差,特别在流砂层地区,即使采用成本昂贵的“全巷法”取样也不能保证质量。至一九六四年,我们参考外地用汽油筒(或大铁筒)在流砂层取大样的经验,试验成功了一种“吊锤冲击铁筒超前取样法”。经较长时间实践证明,生产效果良好,能确保浅井取样质量。  相似文献   

5.
获取高质量的地下流体样品对于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CCUS)场地的CO2泄漏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体推动原理的地下流体取样器具有取样精度高、地层扰动小、易与井下监测技术集成从而实现地下流体原位连续监测等多方面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多个CCUS场地中。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取样器存在取样量不稳定、受地下水水位波动影响大等问题。为解决上述关键问题,作者研发并搭建一套模拟井筒内地下流体取样可视化实验装置,通过开展不同液面高度下地下流体的取样实验,探究气体推动式取样器的取样过程及取样机制。实验结果显示:气体推动式取样技术在取样过程对井筒内液体无干扰,证明具有被动取样的特点,对环境影响程度低。取样量大小主要取决于井筒内液面高度和储流容器大小,可通过液面高度及管路尺寸精确计算得出理论取样量。不同液面高度下实际取样量与理论计算量基本一致,其误差随液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最大误差小于6.6%。取样时间与平均取样速率主要取决于注气压力,并与注气压力呈现幂函数关系,拟合相关系数大于99%。上述实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气体推动式取样器的取样机理,对于取样器结构优化以及指导现场取样效果具有重...  相似文献   

6.
锥塞密封式半合管钻具——刘子如 (一) 抽筒取样的缺点用抽筒提出砂矿样品的工艺方法,目前已被广泛采用。其原理是借助于抽筒的自重,在套管里向下冲击(筒底阀门打开),使砂样冲入筒内;当抽筒在机械力作用下迅速上提时(阀门关闭),抽筒在套管中产生类似于活塞的抽吸作用,使其下部的砂矿样被吸起一定高度(如图1a所示),之后,又重复向下冲击动运,这时被抛起的砂矿样(带水)涌入抽筒阀门(如图1b所示),达到样取目的。但是,由于砂矿中各种矿物的比重不同,如石英砂一般在2.7左右,重砂矿物的比重多在3  相似文献   

7.
目前煤层气勘探取样常采用普通的绳索打捞取心钻具获取样品,并通过获取的样品解析结果来评价目标层的储气量。在取样过程和煤心转移过程中,随着外界压力的降低,加快了煤心中煤层气的逸散,从而无法准确评价目标地层的储气量。针对这一问题,项目组研制了煤层气保压取心钻具,在获取煤心的过程中,保压筒始终保持取样处的压力,并且保压筒可直接与解析设备连接,避免常规取样过程中煤层气的逸散,提高解析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煤层气储量评价提供精确的依据。通过取心钻具的结构设计、保压筒的耐压设计、加工试制和保压测试表明,保压取心钻具取心直径为85mm,最大耐压能力为20Mpa,保压两个小时压力损失不超过最大耐压值的7%,达到了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钻井船拔桩对筒基平台稳定性影响的敏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红岩  刘建辉 《岩土力学》2007,28(6):1205-1211
利用通用的有限元程序ANSYS软件,以渤海8号自升式钻井船和歧口17-2筒型基础平台为对象,采用三维8节点的块体等参元和Drucker-Prager模型,分3步模拟了钻井船桩靴的拔出过程,并在钻井船桩靴与筒型基础筒体之间距离一定的情况下,考虑土性参数的敏感性,就桩靴在拔出过程中对筒型基础平台地基强度以及筒体变位的影响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筒土相对刚度的减小以及内摩擦角、黏聚力的增大,钻井船拔桩对平台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逐渐减小;就土性参数中弹性模量、内摩擦角以及黏聚力对筒边地基土体承载力的影响而言,弹性模量和内摩擦角的影响规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吕阳  王胤  杨庆 《岩土力学》2015,36(12):3615-3624
吸力式筒形基础在海洋工程中已获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其安装过程的数值模拟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上建立了二维轴对称模型,基于ALE(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技术模拟了黏土中吸力筒的大变形沉贯过程。模拟过程利用了子程序VUFIELD控制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土体深度变化。参照离心机试验及理论计算,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已验证模型分析不同吸力下沉贯阻力、土塞高度,并讨论了筒壁摩擦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ALE技术能有效地模拟吸力筒贯入过程,避免网格畸变。贯入方式对贯入阻力影响很大,吸力式贯入阻力明显低于压力式贯入阻力。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最终吸力值的增大,沉贯阻力会显著降低,土塞高度会显著提高。对内壁摩擦特性的研究表明,内壁摩擦阻力是导致沉贯阻力改变的主要因素,并且相比吸力式贯入方式,筒壁摩擦特性会对压力式贯入造成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某尾矿坝毛细水带内的坝体材料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水的存在将使尾矿坝坝体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发生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尾矿坝的安全稳定势必产生影响,而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却鲜有报道。为此,开展了某尾矿坝坝体材料现场取样、室内土工试验工作,并采用自制的毛细水带分层取样试验装置开展了长达6个月的毛细水上升测试工作,通过分层取样及土工试验,得到了毛细水带内尾矿砂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而系统地研究了毛细水带尾矿砂的含水率、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等物理力学指标随毛细水高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毛细水带内尾矿砂的含水率和重度均随毛细高度而减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均随毛细高度和含水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其中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与以往相关研究所得结论并不完全相符,分析指出,这是由于毛细水和尾矿砂颗粒的表面特性所导致的;简要分析了抗剪强度随毛细高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其受毛细作用影响较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坝体、边坡等工程的稳定性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今后建立考虑毛细水作用下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方法和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开采引起上覆公路地表沉降与变形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成良  侯克鹏  李克钢 《岩土力学》2008,29(Z1):635-639
由于开采的需要,某矿群已从露天转入地下开采,在其开采境界内上部有一条乡镇公路穿过,为最大限度地回收资源和保证上部公路的安全运行,通过岩体宏观结构调查分析、取样、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和工程类比,综合确定岩体力学参数;并采用三维有限元对三种不同的开采方案引起公路地表的沉降高度进行了卸荷模拟和数值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开采高度的增加,公路地表沉降高度呈非线性增加,开采高度越高,其地表沉降高度越大,开采高度采超过1 300水平时,上部围岩将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公路的安全运行。通过工业试验,开采高度定为1 300水平时,其沉降高度在15 cm以内,能够保证上覆公路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以往液压卡盘的胶筒在设计中用经验方法确定的安全系数难于保证胶筒结构的可靠性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胶筒式液压卡盘的胶筒进行了应力分析,确定了对胶筒应力、应变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在保证足够夹紧力的前提下,减小胶筒外直径,胶筒长度相应增加,并适当增加胶筒肩部倒角,可以有效改善胶筒的受力条件,提高胶筒使用的可靠性,从而可简化卡盘的结构,提高卡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现有煤矿井下煤层气含量测试取样装置在提心过程中煤心暴露,致使损失气测算不准,影响煤层气含量测定精度,而油气田上使用的密闭(保压)取心装置需在地面配合绳索取心工具使用,且费用高昂,不适合井下煤层。USC-Ⅰ型煤矿井下煤层密闭取心装置为一个双筒单动式取心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取心钻头、外筒和钻杆接头;外筒内悬挂有内筒,内筒上端连接有球座分水接头和悬挂总成,内筒下端连接有内筒密闭球阀;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有液压关闭机构,液压关闭机构上端与球座分水接头相连接,下端与关闭球阀半滑环相连接。选取陕西彬长矿业集团胡家河煤矿作为现场应用地点,以该矿井主采的4#煤层作为取心测试对象,利用施工区的1个钻孔,分别进行了普通取心筒和密闭取心装置测定气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取心装置可使煤心在提取过程中处于密闭状态,减少样品中的气体损失,有效提高煤矿井下煤层气含量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丁红岩  贾楠  张浦阳 《岩土力学》2018,39(9):3130-3138
筒型基础的沉放是一项关键施工过程,沉放时土体在施工负压下产生渗流场,而渗流对基础筒壁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产生影响,导致沉贯阻力难以预测。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筒型基础沉贯过程中的渗流特性进行分析,揭示筒壁两侧及筒端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然后将分析结果应用于沉贯阻力的推导中,并对推导的公式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筒型基础沉贯过程中,筒壁两侧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沿筒壁深度几乎呈线性变化,在接近筒端时出现非线性变化;不同的沉贯深度下,渗流对沉贯阻力的影响不同,随着沉贯深度的增加,减小的阻力占总沉贯阻力的比值越来越大;通过推导的理论公式计算的试验模型和实际工程的沉贯负压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认识砂金矿床勘探中砂钻取样所具代表性的问题,历来是有关地质、勘探、设计、采选部门所关心的。本文所指的砂钻仅限当今我国多数矿区所采用的冲击回转钻进和抽筒取样工艺。砂金矿床赋存于松散沉积物中,其勘探手段较其他矿床有所不同,以能够顺利钻入松散  相似文献   

16.
砂土地基中吸力式沉箱的极限沉贯深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梦喜  赵京  时忠民 《岩土力学》2007,28(9):1779-1783
吸力式沉箱是广泛应用于离岸结构物中的新型基础形式,贯入分析方法的研究是很重要的课题。分析了砂性土地基吸力贯入过程中的渗流状况,得出了筒内壁的压降比率与贯入深径比的关系公式,分析评估了抽吸作用对筒内壁压降比率的影响,提出了砂土地基中吸力贯入阻力和地基极限吸力的简便计算方法,给出了砂土地基中极限贯入深径比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各种砂土地基中的吸力贯入极限深径比。不计筒体自重和抽吸效应影响时,这一比值介于2.1~2.5之间。  相似文献   

17.
于通顺  王海军 《岩土力学》2014,35(3):820-826
复合筒型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宽浅式基础型式。在风、波浪、海流等动力荷载的作用下,复合筒型基础内外地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模拟了复合筒型基础受到的风浪流荷载,并将风浪流荷载合理叠加,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风浪流联合作用下复合筒型基础地基动力响应规律。同时对复合筒型基础内外地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及液化范围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复合筒型基础附近海床液化深度随着饱和度、渗透系数、波浪周期、水深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泊松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自贡市历史上长期以来的盐卤开采留下了大量的废弃卤(气)井,目前江姐村地区空气中大范围长期H2s气味有感,针对此状况,进行了相关勘查,通过取样分析数据以及数据的空间关系,基本证实了形成卤气污染的根本原因为废弃卤气井筒的连通作用使下部须家河组和雷口坡组地层中的天然气和卤水沿井筒溢出地表。  相似文献   

19.
夏建新  毛旭锋 《岩土力学》2009,30(Z1):79-82
颗粒流问题在自然界和许多工程领域都可能遇到。采用特殊的内外筒均可单独旋转的同心圆筒颗粒剪切实验装置,测量了非均匀离散颗粒在旋转剪切流动下的切应力变化,分析了颗粒浓度、粒径与边界条件等因素对颗粒流动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浓度和颗粒粒径均对剪切应力产生影响,Savage实验(内筒旋转)和Bagnold实验(外筒旋转)的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边界滑移和旋转离心力。同时,基于已有成果,深入研究了颗粒应力关系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河流域不同水体中的氧稳定同位素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乌鲁木齐河流域历年采集的降水、表层粒雪、冰川融水和河川径流等水样资料,分析了取样期间不同水样中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揭示了降水中氧稳定同位素变化存在着明显的温度效应,而温度效应又与海拔高度有关;表层粒雪和冰川融水中氧稳定同位素则无明显的高度效应;冰川融水中的氧稳定同位素比率小于河川径流中的氧稳定同位素比率。评估了不同影响因子对水循环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影响及相互作用,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