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平井卡钻采用泡酸解卡,在塔里木油田塔中区块被证明是最迅速有效的方式。该方法解决了一批水平井卡钻事故,解卡成功率达100%。TZ4SH井解卡作业创造了塔中泡酸解卡多个第一,第一次在非奥陶系地层进行泡酸解卡作业,第一次泡酸地层碳酸盐含量低于90%,第一次使用土酸作业但解卡失败,第一次泡酸作业中发生井壁失稳。实践表明,泡酸解卡不是将卡点的阻碍物完全溶解而是溶解部分阻碍物后使其松动,减弱其对钻具活动的影响。泡酸解卡不仅对卡点岩性及其含量有要求,还要求考虑卡点岩石的胶结强度、井壁稳定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供水工程     
《地下水》1990,(3)
冲击钻进卡钻事故处理 1、钻进中当钻头或抽筒下冲时,被岩泗挤、夹,造成的卡钻称为下卡钻。处理方法是将冲击钢绳绷紧用力摇晃,或用φ180mm,长3m,重0.6t的重杆捣击钻具,也可用千斤顶,杠杆等设备上提。 2、在钻进的情况下,提升钻具或在一个回次终了提钻具时,钻具被孔壁卡住称为上卡。处理时,不要上提钻具,应下放钻具,待钻具下降松动后再稍加转动,使钻具能上下数米,掌握好冲程高度,冲一次停一欢,往复冲击数次,再慢慢提升钻具;如果钻具卡死不能自由活动,卡死在一个层次时,可把  相似文献   

3.
岩心钻探施工中,常见的卡钻事故有:井壁掉块卡钻、套管脱扣卡钻和落物掉入孔内卡钻等等,而对钻孔槽沟卡钻尚未引起注意。近几年,我队在栖霞矿区钻探施工中,经常发生钻具在提钻过程中途被卡住。起初也认为是孔壁坍塌或钻孔超径造成的,当一般卡钻事故来处理,结果越处理越复杂。特别是钻杆折断在槽沟孔段中,断头靠在槽沟里,往往不易找到,因之,处理时间长,甚至报废管材和工程量。1975年以来,我队施工的15个钻孔中,就有5个钻孔由于槽沟卡  相似文献   

4.
由于钻孔出现沟槽而产生的卡钻事故,一般并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却较难处理.现就我们在钻探施工中所发生的钻孔沟槽卡钻事故的经过及处理方法,谈谈个人认识.一、钻孔沟槽及卡钻事故的产生:在钻孔(特别是斜孔)顶角、方位变化最大井段的上部井壁,有时会形成一道纵向沟槽.这是由于钻进中(或上、下钻具时)因钻杆和钻具的磨碰而逐渐形成的.这种沟槽形成后,在提钻时,钻杆在沟槽里面走,  相似文献   

5.
吸附卡钻事故与钻井液关系最为密切。实践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吸附卡钻是可以预防的:即调节好钻进液性能、降低泥饼的粘滞系数,减少钻具与井壁的接触面积。  相似文献   

6.
吴兴荣  夏炎 《探矿工程》2021,48(S1):125-129
王洼103-1号水文地质钻孔施工过程中出现沉砂卡钻,在处理卡钻事故过程中又使套铣筒也被卡在钻孔内,强力起拔套铣筒,造成断裂,且断口不平整、倾斜靠边,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孔内事故。事故原因是泥浆中含沙量过大所致。另外处理钻铤卡钻时下入的表层套管直径偏小,也给后期处理事故造成了很大困难。根据孔内事故特点,制定了先起拔表层套管,更换大直径表套,再套反套铣筒、钻铤的处理方案。为此专门设计制作了起拔表层套管钻进的主动钻进钻杆、钻头;设计加工了加长套铣筒、扶正事故套铣筒的扶正工具等,及时成功处理好了本次超复杂卡钻事故。本文详细论述了钻孔事故的处理过程及措施,总结了事故教训和处理经验,对于处理类似卡钻事故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底板梳状定向钻孔卡钻事故中采用常规"强力回转起拔"工艺处理效果不理想,而采用反丝钻杆或强力拧断方法存在工期和经济损失大的问题,对套铣打捞钻具弯曲孔段通过性计算分析及套铣打捞钻进技术参数研究,成功解决了河南某矿孔深344 m底板梳状定向钻孔卡钻事故。应用结果表明:现有套铣打捞钻具允许通过的最大钻孔曲率大,套铣打捞过程中转速控制在30~50 r/min,钻进速度控制在6~12 m/h,间隔12~15 m配合冲洗液进行一次冲孔,采用该套铣打捞技术及装备能够有效提高底板梳状定向钻孔卡钻事故处理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张纯峰 《探矿工程》2012,39(6):39-41
在峰峰集团梧桐庄煤矿地面注浆孔施工时,因在扫孔过程中操作不当,使粗径钻铤脱扣跑钻,造成脱扣钻铤被卡事故。事故发生后,虽然对钻铤脱扣事故钻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但均未成功。后引用了石油专用套铣管技术进行事故的处理,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介绍了事故处理难点及套铣管处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震动器是一种处理卡钻事故的工具。是由我队机修厂根据兄弟队经验,结合本队情况设计制造的。它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处理钢粒卡钻事故,也能处理岩石掉块卡钻、孔内钻具多头穿插和夹钻事故。经我队五○四钻机试验,使用震动器处理钢粒卡钻事故,仅震动二十多分钟,即可将孔内事故排除。现将五○四钻机孔内事故处理情况介绍如下: 钻孔在419.65米处发生卡钻事故,当时用反扣钻杆处理。当孔内还剩岩芯管和钻铤各一根时,为了便于处理,使用110钻具透孔,当透至408.60米处,由于孔壁的钢粒落下,  相似文献   

10.
在钻探工作中千斤顶是处理卡埋钻具事故和起拔套管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使用不带止逆卡瓦的千斤顶工作时,常因孔内钻具卡的很紧,顶起,再松回千斤顶顶柱继续顶起时,钻桿常全部缩回(因钻桿被拉长,在去力后又恢复原状),或有时虽顶起一部份,而另外一部份仍然缩回,这样就降低了上顶的效率.为了克服上述现象,常用升降机之钢绳将钻桿拉住或用手卡、套管卡夹住,防止钻桿退回.但这极不安全易发生钢丝绳拉断事故.为此我们采用了千斤顶夹持器来防止钻具的缩回.夹持器的构造主要分为夹持器(图1所示)和垫板(图2所示)两部份.  相似文献   

11.
HDR29D地热井施工中发生了粘吸卡钻事故,给钻井施工带来了困难。经过分析卡钻原因、研究解卡方案,配制了解卡剂,解决了棘手的粘卡问题。根据该井的实际情况,对定向井粘吸卡钻事故原因、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翟育峰 《探矿工程》2017,44(1):15-17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4S孔地层复杂,钻探施工难度大,孔内缩径、坍塌、掉块事故频发,给钻探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就WFSD-4S孔在孔深517 m发生的卡钻事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发生卡钻事故的原因及条件,采用了强力起拔、反钻杆、可退式打捞矛打捞、套铣等手段,最终成功处理该起卡钻事故。该起事故的经验,为同类事故的处理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煤矿底板注浆多分支水平井因其具有效封堵含水层中的导水通道,解决煤矿底板水对工作面的威胁,对环境破坏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底板突水防治中,但受地质条件、水文条件、钻井工艺、施工过程等影响,在施工中易发生事故。以淮北煤田某煤矿底板注浆多分支水平井为例,对该井因二开施工过程不规范引起地层坍塌导致的井下卡钻事故进行分析,在采用常规方式处理无效的情况下,借鉴“油田老井侧钻开窗技术”,不仅解决了卡钻事故,而且确保了后期施工安全。这是侧钻开窗技术在该区处理井下事故的首次成功应用,对该区及国内其他地区处理类似事故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钻探孔深不断加深,复杂钻孔工作量不断加大,孔内卡钻断钻杆事故时有发生。在断钻杆断口不规则、常规锥子打捞不成功的情况下,采用可退式捞矛能快捷、有效地处理好该类事故。结合2起工程实例,介绍了可退式捞矛的使用方法及优点,针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为该类孔内事故处理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质钻探孔内被卡钻柱的卡点测量与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卡钻事故是地质钻探孔内事故中发生最频繁、耗费时间最长、损失最大的事故之一。在处理卡钻事故的过程中,卡点位置的确定是关键。目前地质钻探孔内被卡钻柱卡点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注磁法测卡点、直接用磁性定位器测卡点、测卡仪测卡点和公式法计算卡点等。本文详细介绍了卡点测量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对3种卡点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给出了单一、复合管柱的卡点计算公式和参数确定操作步骤,并对2种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对比分析发现,测卡仪测卡点准确度高,但是存在局限性,且费时费钱,而公式计算法简单容易,但是准确性较低。因此建议在现场确定卡点位置时,应将测卡仪测卡和公式计算卡点法结合起来,以期更快更准确地确定卡点位置,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卡,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赵振云 《探矿工程》2016,43(2):32-35
深井钻探技术发展到现在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而且日趋成熟。但地热井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孔内事故在所难免。发生事故以后需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尽快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和程序,科学合理地去处理。以晋中一个经常发生孔内粘附卡钻事故的地热井施工为工程实例,分析了发生粘附卡钻事故的诸多原因,制定出处理粘附卡钻事故的方法。通过解卡机理,设定油基解卡液的性能和配置方法,准确进行注入量计算,在注入时掌握技术工艺要点,获得了良好的处理粘附卡钻事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苏州马环连接线强风化安山玢岩地质勘察钻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风化岩体裂隙节理发育,风化程度不均,岩石强度软弱不均,为提高钻进效率,改常规的复合片钻头为孕镶金刚石钻头,使钻进时以研磨岩石方式改为切削岩石方式;为提高岩心采取率,保护取心钻具内强风化岩心及防止钻具内岩心段间相互研磨,改单管钻具为单动双管钻具,采用相对优质泥浆进行护壁,预防钻进及提下钻时的卡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