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运秋  雷治坤 《湖南地质》1992,11(4):331-333,348
水口山矿在几十年的勘采过程中,摸索出一套以钻代坑、坑钻结合行之有效的探矿工艺途径,在提高矿山近期开采储量级别;对矿体探边扫盲、延长服务年限;代替坑道探矿、查明老窿及含水构造,保证井下安全作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地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坑探工程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81年11月11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冶金、二机、建材、电力、铁道、交通、地质等部门及全国24个省、区探矿工程分会的代表共162人。会议收到论文85篇(选用82篇),大会宣读45篇。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坑探工程的各个领域。坑探工程作为重要的探矿工程手段,已在全国各部门的地质普查找矿勘探中起了巨大作用。三十二年来共掘进坑道800多万米,浅井800多万米,探槽17,900多万立方米,坑道钻、取样钻进尺120万米,这次学术会议论文是建国以来,坑探  相似文献   

3.
周国荣 《探矿工程》1990,(3):25-25,24
40年来,地质系统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0011万m,坑探工作量400万m,年开动钻机约3000台,钻、坑探队伍近8万人,在我国已探明储量的148种矿种中,应用探矿手段探明储量的占80%,探矿工程已成为地质、勘察工作直接取得地下实物资料和探明矿产储量的重要方法。在近几年来,预算外钻、坑探工作量猛增,1989年预算外钻探工作最高达200多万米,为预算内工作量的140%,创收4亿多元,探矿工程已处于地质市场多种经营队伍的前列。  相似文献   

4.
饶希践 《探矿工程》1986,(3):6-9,49
坑探工程是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它具备最佳探清地质构造、矿体产状及矿石品位等特点,所以对提高地质工作程度、保证地质工作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稀有元素、有色金属及复杂矿体的勘探,坑探工程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三十多年来,坑探工程完成了大量的工作量。到1984年止,地质部门共掘进坑道368.6万米;浅井607.3万米;槽探11356.3万米;取样钻142.9万米。为地质找矿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钻探和坑探工程中,冲击是对付坚硬岩石的最有效方法。金刚石钻进的推广使用使得部分坚硬岩石也能够用回转钻进的方法钻进,但效率远不及冲击或者冲击—回转钻进好,尤其是钻遇致密坚硬的“打滑”岩层时,冲击方法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冲击凿岩是坑探的主要手段,地质岩心钻探也正在推广使用冲击—回转钻,如何表征岩石在冲击载荷下的可钻性(可凿性)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岩心钻探中现有的表示可钻性的方法不适合于说明冲击凿岩,从而要求人们去寻求一种能本质模拟冲击凿岩过程的方法来测定岩石的冲击可钻性(可凿性)。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根据东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河南省地质局的坑探工作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其明显标志是:笨重劳累的凿、装、运工序已基本为机械化所替代;零散的坑探队伍日趋稳定,现全局约有坑探职工450人,组成四个风动机掘坑组、两个电动凿岩坑组、一个内燃凿岩试验班、四个取样钻班。机掘工  相似文献   

7.
赵洪波  何远信  张俊岭 《探矿工程》2018,45(10):166-170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绿色勘查理念的进一步深入,通过浅钻代替槽探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调查的应用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在以钻代槽方法研究中,为了更为直观的用钻孔信息模拟槽探揭示地质体(矿体)的三维结构,研究了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认为浅钻揭露的垂向地质体信息更丰富,基于钻孔,结合专家干预,可快速构建钻孔控制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形象、直观、易用。同时,通过模型构建可以用来指导浅钻布孔。  相似文献   

8.
坑探工程是地质普查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建国初期坑探发展较快,后来坑探工作量大幅度下降.由于坑探施工困难较多,导致地质工作者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上不尽一致.有些同志主张不用或少用坑探工程.有些同志虽了解其重要作用,但在采用和实施坑探手段时,疑虑重重,难下决心.致使坑探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力量被削弱,技术水平难以提高,形成了落后的局面.随着今后地质事业的不断发展,坑探手段不但没有失去其作用,而且在某些场合能较好地发挥优势,因此坑探技术应当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内外矿山在地质探矿工作中,已较好地把坑内小口径钻探与坑探结合起来,并逐步扩大以钻代坑的范围,力求以较快的速度,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好的地质效果.两年来,我们吸取了别人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水平钻的优点,在以钻代坑探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设备和钻进参数1.设备钻机:KD-100型,5.5瓩电动机带动;水泵:配套KD泵(单缸往复式),最高泵压10公斤/厘米~2,3瓩电动机带动.钻具:小口径金刚石单动双管钻具. 2.钻进参数钻压:360~600公斤;转速:500~700转/分;泵压:2~5公斤/厘米~2. 以钻代坑的应用1.探寻隐伏矿脉石人嶂脉钨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是:在垂深方向上呈现“五层楼”分布规律,即从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地质普查勘探找矿工作的需要,我队曾于八一年举办了坑探采样短期训练班。参加坑探采样训练班学习的学员,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化程度高低相差悬殊;二是实践工作经历相差悬殊(有的从事坑探采样工作近二十年,而有的只有半年多)。这些同志,均未系统地学习过业务技术知识,故学习积极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牛背至天水高速公路路域环境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吴敏慧  沈永平 《冰川冻土》2006,28(4):618-622
天(水)宝(鸡)高速公路牛背至天水段工程通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土种类繁多,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安全如果不加以重视,易造成道路的地质灾害,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将给未来运营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和经济损失.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公路路域环境地质安全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安全性评估内容,通过遥感技术等方法对地质和岩土工程信息提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对研究区进行了初步评价,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危岩体是指由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在一定诱发因素下失稳破坏的岩体,其作为常见的自然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山区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对危岩体的勘查、稳定性评价、风险评价是地质灾害预防的研究难题。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名山县新店镇白马沟内存在多处危岩体。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查阅分析并结合白马沟危岩体的分布特征、发育特征、崩塌落石运动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初步总结出了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危岩体的形成、分布规律及成灾机理,并对该区4个危岩体利用Rockfall 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其运动速度及运动轨迹,计算岩石弹跳高度及距离等。为此类工程地质条件下的的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运动轨迹的分析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崩塌危岩体灾害预防与减灾技术研究有积极意义 。  相似文献   

13.
以渤海海域海底地质灾害为研究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按照海洋水动力条件、工程地质环境、灾害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4个类别,遴选了8个评价因子,详细论述了各地质灾害评价因子的分布特征,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开展了渤海海域海底地质灾害评价及危险性区划。将渤海海域海底综合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高危险性、较高危险性、较低危险性和低危险性4个区域。研究成果可为渤海海域的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矿山安全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学科,而其中的地质条件和成灾机理研究是事故防控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但是,目前还没有系统地研究安全地质的学科和工作机制。因此,提出应建立矿山安全地质学新的交叉学科。针对矿山建设和采掘安全生产的需求,介绍了矿山安全地质学的概念、内容框架、研究方法、主要矿山安全地质问题、安全地质问题风险评价等,并对矿山安全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防控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同时,本文还简要综述了本期深部矿山安全地质专辑收录的主要文章在矿山安全地质方面的创新性工作,期望为深部矿山安全地质理论研究与灾害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地质环境问题是影响城市国土空间安全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在城市规划开发阶段开展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可有效控制地质灾害风险。锦州市规划区尚处于开发前期,本文基于该规划区的地质条件和开发需求,构建了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体系,基于主导因素综合法开展了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锦州市规划区地质环境安全程度可划分为3级,空间分布上以相对安全区为主,其次为次不安全区和安全区。按照空间位置和区域构造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性等不同成因划分为23个亚区,并指出了每个亚区安全程度主要影响因素。该评价结果反映了锦州市规划区的地质环境安全程度,确定了影响地质环境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有助于规避该区国土空间规划开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6.
对双井路滑坡勘查资料分析基础上,从双井路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因素及遭受的人为因素特点,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体的地质结构,形成原因。认为该滑坡所在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是滑坡形成的背景条件,乡镇居民建房大规模切坡是导致该滑坡发生的人为因素,长时间集中性暴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并依据该滑坡的危险性大,提出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与修建地表截、排水系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周龙龙  佘成学 《岩土力学》2007,28(Z1):604-608
针对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工程进水口5#坝段坝基稳定问题,根据断层切割情况,建立了三维极限平衡计算模型,推导了楔形体三维抗滑稳定计算公式,计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其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识别斜坡地质灾害风险已成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GIS软件划分出孕灾斜坡单元,选取坡度、坡高、覆盖层厚度、滑体土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日最大降雨量等6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山区大比例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初步评价出研究区危险性斜坡。以万山区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获取的斜坡剖面模型为基础,通过取样、试验,综合选取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暴雨状态下的高危险斜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强度折减计算出安全系数均小于1.05,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塑性贯通区。其分析结果与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一致,可作为西南山区浅层土质滑坡隐患识别的定量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煤炭资源开采中采场顶板水水害是威胁工作面安全生产的灾害之一。以兖州矿区东滩煤矿综放开采14310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的涌水情况为例,在分析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从构造控水机理出发,分析了工作面特殊构造条件下顶板砂岩含水层的赋存规律和涌水规律,实施了14310工作面安全回采的探、放水工程、泄水巷工程和完善排水系统等相关水害综合防治方法,最终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20.
李铁松  李剑  何文录  赵卓 《江苏地质》2009,33(4):429-433
四川南充凌云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加之神秘的佛、道教文化,享有“果郡灵山”之美誉。为评价凌云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将敏感度概念引入地质遗迹的评价中。在分析凌云山区域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总结了主要影响因素;选取气候、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土地背景质量、地质环境破坏速率等7个评价要素和相应的20个评价因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采用权重加权平均法,对凌云山地质公园内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凌云山省级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