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对水泥土桩强度的影响因素和低应变动测与水泥土强度特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就低应变动测法在水泥土桩质量检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对水泥土桩工程质量检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贺占海 《岩土工程师》1997,9(1):23-25,40
本文通过一工程实例阐述了小应变动测方法在桩身质量检测中遇到桩长不足时常用的解决方法和分析过程。同时指出目前有些工程现场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曾文伟 《铀矿地质》2003,19(4):252-254,241
本文对水泥土桩强度的影响因素和低应变动测与水泥土桩强度特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践探讨了低应变动测法在水泥土桩质量检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桩的动测基本原理,系统地对西安-宝鸡一级公司阳平桥桩基动测成果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其结果表明阳平2号桥桩的质量劣于4号桥桩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桩基础无破损检测方法(以下简称桩基动测)在我国有较迅速的发展。锤击法是人们常用的检测桩基质量的简便易行可靠的一种方法。但人们在实践上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按评判原则进行分析解释的波形,除了测试技术或仪器的原因外,随机性干扰波及缺陷界面的非平整性使入射波在传播过程中在缺陷界面上发生多次反射,能量耗散较大,当反射波到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从事桩基检测的实践与经验,就低应变法在检测预制桩接头质量中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一些看法,以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工神经网络在基桩低应变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基桩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数据的后期处理有很多方法 ,但分析中人为干预较多。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训练功能 ,提出了基于BP网络的基桩完整性检测模型。该模型基于现场实测资料 ,避免了数据处理过程中各种人为干预。应用该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训练和测试网络结果说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方便地对基桩质量进行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8.
短程多次反射波对基桩动测资料解释常会形成干扰,并为人们所忽视。以往国内外文献对此未见详细讨论。这里通过对解析解的理论计算与物理解释,阐明了这种干扰波的波形与强度,取决于缺陷的性质、位置、尺寸以及桩周土的剪切波速,且其不能被频域滤波所消除。因此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这种干扰波会对资料的定性与定量解释造成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应予以注意。通过计算与实例,说明了物探资料解释的多解性问题在基桩动测中同样存在,用实测资料与理论曲线拟合法解释,可提高对资料认识的全面性,从而减小这种困难。根据文献通过理论计算说明,若测量扭转波则这种干扰将会大大减小,仅从此角度亦能说明纵横波联合检测是基桩动测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桥梁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及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本文结合铜陵市沿新路互通立交工程桩低应变检测实例,简要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假定桩为一维线弹性直杆,建立了桩-土动力模型,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对几个典型实测波形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拟合计算,分析了桩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低应变动测法检测发现PHC管桩的缺陷波形特征,并结合静载荷试验情况分析缺陷对竖向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桩身完整性检测的目的是查明桩的完整性,查清缺陷及其位置,以保证工程质量,不遗留事故隐患。常用的高、低应变,声波透射法三种动力测试方法在大直径灌注桩中所具有的特性及三种测试方法互为验证、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可综合评价桩身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长期动荷载作用下冻结粉土的变形和强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长期动荷载作用下的蠕变试验结果,研究了冻结粉土的变形和动强度特征.试验分3组,第一、二组是小振幅动荷载试验,且第二组的动荷载幅值为第一组的两倍;第三组是大振幅动荷载试验,荷载最小值取接近于零的值,最大值与第一组对应.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振幅的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累积应变随荷载振动次数的变化规律相同(都包括初始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渐进流阶段)但数值上有差异.在初始和稳定蠕变阶段,第三组试验的累积应变小于第一、二组的,但是第三组试验稳定蠕变阶段的应变速率很大,蠕变曲线迅速进入渐进流阶段,此后其累积应变值大于小振幅动荷载试验的;第一、二组试验的应变幅值随振次的变化规律相似,但与第三组的有明显不同,而且,第三组试验的应变幅值明显大于第一、二组试验的.各种振幅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残余应变随振次的变化规律相同,且偏移荷载载越大或动荷载振动幅值越大,残余应变越大;冻土的动强度随荷载振动次数的增加而衰减,直至趋于极限动强度,大振幅动荷载试验的极限动强度明显小于小振幅动荷载试验的.  相似文献   

13.
曹培  王芳  严丽雪  顾春媛 《岩土力学》2010,31(Z1):211-215
采用GDS动三轴试验系统对某水电站堆石坝的砂砾料进行了两种级配的动残余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比较小时,大部分试验条件下材料的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变与lg(1+N)较好地符合直线关系;当围压较大时,在低动应力水平下试验结果仍能较好地满足线性关系,但随着动应力水平的增加,试验结果的离散程度变大。另外,在相同初始状态条件下,土料抵抗动力荷载变形的能力随着土料中粗颗粒含量的增多而变大。  相似文献   

14.
动荷载作用下冻结兰州黄土的动应变幅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罗飞  赵淑萍  马巍  焦贵德 《冰川冻土》2012,34(4):884-890
采用分级循环正弦荷载模拟车辆振动, 通过动三轴试验对冻土的动应变幅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对于频率为0.1 Hz的前5级加载和频率≥0.5 Hz的各级加载作用下的动应变幅, 可以采用等价应变幅描述每一级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变幅. 存在一个临界频率(约为7 Hz), 当加载频率小于该临界频率时, 等价应变幅变化复杂; 当加载频率大于该临界频率时, 等价应变幅随加载级数基本保持不变. 当加载频率≥0.5 Hz时,不同加载级数下等价应变幅随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 围压对等价应变幅影响较小; 当频率≤0.5 Hz时, -0.5 ℃条件下的等价应变幅略大于-1.0 ℃条件下的等价应变幅; 当频率>0.5 Hz时, 不同温度下的等价应变幅近似相等.  相似文献   

15.
岩石类材料的能量基率相关弹塑性损伤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本构模型研究是岩石动力学理论研究的基础问题。相比于其他的非线性理论,损伤力学理论已证实可成功地模拟岩石类材料的应变软化和渐进破坏等特征,可用于解释其静、动态破坏机制。现有的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的动态本构中大部分并未考虑损伤因素,而通过维象学试验方法建立起的动态本构则缺乏损伤力学理论基础。为此基于弹性余能等效原理和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动态试验,推导建立了岩石类材料的率相关弹塑性损伤模型。并通过与文献中的试验资料对比,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岩石类材料组成的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Bouc-Wen土体动力模型的阈值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丽雪  迟世春 《岩土力学》2014,35(5):1311-1316
探讨Bouc-Wen土体动力模型的适用条件与参数对滞回圈的影响等。基于热力学基本定律,研究了Bouc-Wen土体动力模型的增量耗散函数表达式,讨论了不同动应变水平下某筑坝土石料的能量耗散机制。发现筑坝土石料的动力特性存在2个阈值应变,即第l和第2阈值应变。其对应的模量比分别为0.94左右及0.50~0.80之间。第2阈值应变与传统意义上以孔压升高或体积变化为标准的门槛应变相当。对进一步认识土体动应力-应变特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EPS块体动变形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庶懋  高玉峰 《岩土力学》2006,27(10):1754-1758
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EPS(expanded polystyrene)块体在不同围压以及应力水平下的动力特性。试验显示,在不同围压下EPS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有很大区别,围压较低且当动剪应力比s < 0.5时, 与 呈线性关系,围压稍大时则为双曲线型。EPS的动应变 和割线动剪切模量Gsec的特点与土也有很大不同,在加载的第一周 即增长到较大值,此后,随循环次数N缓慢增长,直至稳定;Gsec则是先下降,而后缓慢增加,直至稳定。分析试验结果认为40 kPa是EPS最合适的使用围压。  相似文献   

18.
郭晓霞 《冰川冻土》2011,33(4):819-825
从Ramberg—Osgood模型的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出发,假定塑性中心的移动为直线,构造土体动力耗散函数,从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研究了土体动力耗散特性及动力变形机理.提出了反映筑坝堆石料动力特性的第1阌值应变和第2阈值应变,两个阈值应变主要受最大动剪切模量系数、指数及无黏性土的内摩擦角的影响.第1和第2阈值应变间屈服面...  相似文献   

19.
不同应变率下砂岩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RMT-150C和多功能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砂岩进行了不同应变率下的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为0或围压一定的情况下,应变率低于102 s-1时,抗压强度的增加与应变率的量级呈正比;在应变率高于102 s-1时,岩石的抗压强度增加趋势与应变率的1/3次方呈正比。拉伸强度也存在类似规律。针对101~102 s-1应变率范围内缺少岩石动态强度准则这一现状,根据上述试验规律,结合Mohr-Coulomb准则、Hoek-Brown准则和Griffith准则的原理,给出了不同应变率范围内动态Mohr-Coulomb准则和动态Hoek-Brown准则的具体表达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应变率情况下,动态Mohr-Coulomb准则和动态Hoek-Brown准则均适用,但Griffith准则判别结果误差很大。在高应变率情况下,动态Mohr-Coulomb准则比较适用,Griffith准则仅适用于评估高应变率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变控制下压实黄土的动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保健  张晓荣  程海涛 《岩土力学》2007,28(6):1073-1076
在动应变控制条件下,对压实黄土进行了应力松弛特性研究,得出应力松弛随湿度、围压、激振频率和初始应变变化的关系。对压实黄土在动应变控制方式下的振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实黄土的振陷时间很短,振陷量随围压、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试验及理论推导基础上,提出了压实黄土在动应变控制下的动力流变试验模型。研究结论对实际工程中处理压实黄土的振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