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刘传友  狄晓磊  李磊  孙威 《地下水》2019,(1):106-111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在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方面的不断突破,火山岩这一特殊油气储层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火山岩储集层的发育受岩浆性质、喷发活动等的影响,岩性、岩相类型多变,加之后期经历了多期的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致使火山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变得十分复杂。本文在综述火山岩储集层岩性、岩相研究现状和总结前人分类的基础上,将火山岩的储集空间总结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个大类,以及原生气孔,残余气孔,砾间孔,晶间晶内孔,斑晶溶蚀孔,脱玻化孔,杏仁体溶蚀孔,基质溶蚀孔,角砾间溶孔,隐爆裂缝,冷凝收缩缝,构造裂缝,风化裂缝,溶蚀缝14个小类。并且讨论了火山岩储集空间与岩性及岩相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火山岩油气藏通常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储集空间按成因可划分为原生和次生两大类,绝大多数次生储集空间是原生储集空间经后期成岩作用改造而成。本文通过大量铸体薄片的鉴定和描述,将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原生储集空间类型分为气孔、杏仁体内残留孔、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等5类原生孔隙,以及收缩缝、炸裂缝、砾间缝、晶间缝等4类原生裂缝。综合火山喷发环境、强度及岩石结构构造等影响因素,按照岩浆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将原生储集空间的形成划分为4个阶段:"岩浆房"阶段、喷溢地表阶段、冷凝成岩阶段及岩浆期后热液阶段。认为岩浆喷溢地表与冷凝成岩阶段是形成原生孔缝的主要时期;岩浆期后热液阶段是减少原生孔缝时期;结晶速度快慢是形成不同类型孔缝的关键。火山岩原生储集空间类型形成机理研究能揭示次生储集空间展布规律,对预测有利储集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北方的大多数沉积盆地里均发现有砂岩型铀矿床或铀矿化现象。通过样品薄片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分析,结合前人对各盆地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赋存状态及近年来铀储层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原生孔隙(主要是炭屑)、缩小(残留)粒间孔隙、次生溶蚀孔隙、晶间孔隙及微裂缝。通过对铀储层孔隙类型的分析讨论,有利于进一步从微观了解砂岩铀储层内部结构的不均一性及铀矿物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火成岩油气储层具有与其他类型油气储层不同的岩石学特征和流体特征。火成岩冷却后所形成的原生孔隙受压实作用的影响较小,而次生孔隙的形成演化对于火成岩储集空间的发育有重要意义。其中,水岩相互作用更是火成岩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演化的重要自然营力之一,因此,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对火成岩油气藏的预测有重要意义。作者在调研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的火成岩储层研究多集中在对一些现象的描述和地质背景的相关性研究,而比较欠缺对油气储层水岩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目前,火成岩油气储层领域需要引进新概念和新技术,重视火成岩储层水岩相互作用的综合分析与系统研究,尤其需要加深对火成岩油气储层次生孔隙形成和演化的理解,以促进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刘辰生  郭建华  苏娟 《新疆地质》2005,23(3):288-291
阿克库勒地区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次生溶蚀孔隙所占比例远高了: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样品数据统计显示,卡拉沙依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及储层样品的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分析结果,本区石炭系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溶蚀作用是本区卡拉沙依组储层所经历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B期,早期方解石交代石英颗粒并发生大量溶蚀,生成大量次生孔隙,晚期方解石没有发生溶蚀.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鉴定、扫描分析和成像测井等对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储层的储集空间进行系统分类并分析其组合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可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大类,进一步可细分出4种原生孔隙、5种次生孔隙和4种裂缝。其中,次生孔隙和裂缝对火山岩储集性能的改善具关键作用;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包括构造缝-溶蚀缝-溶孔组合、原生气孔-构造缝-溶蚀缝-溶蚀孔组合和晶间孔-原生孔-构造缝-溶蚀孔组合等3种类型;孔缝组合整体表现为类型多样、形态各异、结构复杂、分布不均、连通性差、裂缝改善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操应长  杨剑萍 《地质论评》1999,45(7):587-593
通过对惠民凹陷第三系已发现的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研究,探讨了湖盆中火山作用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笔者认为当火山活动发生在生油岩主要生烃期之前,火山活动对油气的形成是有利因素,将促使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火山岩在形成和埋藏成岩作用过程中,可形成丰富的储集空间,按形成机理可分为原生孔隙、溶解孔隙和收缩缝、构造裂缝等,因此火成岩可以作为油气良好储层;同时,惠民第三系沉积地层在岩浆的侵入和喷发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与火成岩相关的圈闭,如火成岩遮挡、火山锥披覆、侵入岩上拱、侵入岩岩性等类型,目前已发现了多个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总之,惠民凹陷第三系火山作用对油气的生成、油气成藏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以济阳坳陷罗151块火成岩油气藏为例,通过对侵入岩体围岩的生油条件、辉绿岩体储集空间及油气运移与圈闭形成的时空配置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综合岩心、地球物理及试油等方面的资料,具体阐述了罗151块火成岩油气藏的特点及成藏模式。研究表明,火成岩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储集层,形成具工业价值油气藏须具备一定的石油地质条件:充足的石油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由裂缝—孔隙系统构成的储集空间、有效的圈闭(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的相互关系、圈闭位置与油源区的空间关系)及必要的保存条件等;但由于火成岩油气藏储集空间类型复杂、成因多样,其平面及纵向储层非均质性差异极大,开展对不同类型火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成因研究,是解决减小火成岩油气藏勘探风险及合理布置开发井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伟  常秋生  赵延伟 《江苏地质》2016,40(2):228-233
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储集岩以砂质细砾岩、中细砾岩、细砾岩以及含砾粗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关于砂砾岩储层特征认识不清。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孔渗、流体包裹体等分析资料,对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控因素以及演化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粒内溶孔为主,次为剩余粒间孔以及粒间溶孔;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异常高压以及早期油气充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异常高压减缓了压实作用的进程,使部分原生孔隙得以保存,早期油气充注为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改善了砂砾岩储层储集物性。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马五1亚段碳酸盐岩储集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依据孔隙的形成演化和其对岩石结构的依赖性,将研究区孔隙分为组构选择性孔隙和非组构选择性孔隙,前者包括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铸模孔等,后者包括裂缝、角砾间溶孔和裂缝溶蚀扩大孔。认为沉积环境影响和控制了马五1亚段储层孔隙系统的形成与改造,成岩作用是主要因素,其中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储层次生孔隙,压实-压溶作用减小孔隙体积,重结晶作用在不同成岩阶段对储集空间的改造具有不同影响。构造破裂形成的裂缝,在形成渗流通道的同时扩大了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研究区储层的孔隙演化经历了原生孔隙形成—缩减、次生孔隙发育—充填、次生孔隙再埋藏—充填三个阶段,孔隙的类型随成岩环境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桥  王艳忠  操应长  程鑫 《沉积学报》2017,35(4):812-823
综合利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等技术方法,以孔隙度、储集空间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孔喉分布特征以及含油性特征等为综合分类依据,将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划分成3大类7小类。Ⅰ-1类以中等偏弱压实-弱胶结为特征,原生孔隙相对发育;Ⅰ-2类以中等压实-较强溶蚀为特征,长石、岩屑溶孔以及晶间孔相对发育;Ⅰ-3类以中等胶结-较强溶蚀为特征,碳酸盐、长石溶孔相对发育;Ⅱ-1类以中等偏强压实-中等溶蚀为特征,长石、岩屑溶孔相对发育;Ⅱ-2类以中等偏强胶结-中等溶蚀为特征,碳酸盐、长石溶孔相对发育;Ⅲ类孔隙不发育,Ⅲ-1类以强压实为特征,Ⅲ-2类以强胶结为特征。从Ⅰ-1类到Ⅲ-2类储层孔隙含量降低,孔喉结构变差,荧光强度降低,岩芯油气显示变弱。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对不同沉积亚相储层组合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储层组合对应的产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扇中储层组合类型相对优越,储层组合单层厚度变化大,对应着中等-高单位厚度日产液量;扇根储层组合类型次之,储层组合单层厚度较大,对应着较低的单位厚度日产液量;扇缘储层组合类型最差,储层组合单层厚度最薄,对应着低单位厚度日产液量。  相似文献   

12.
近十多年来储层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储层地质学”、“储层沉积学”和“储层地震学”等新兴学科。储层研究已进入定量化、构型化和模型化的新阶段,具体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部次生孔隙带、微孔储层、低渗透储层以及储层不均一性的研究;(2)储层的几何形态、结构、成因和演化的研究;(3)储层类型描述;(4)储层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模拟;(5)三维构型研究和不同构型单元的划分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强烈的空间非均质性,储层表征与评价难度极大。塔北隆起西部W区块奥陶系中统顶部发育稳定的台地相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应用古地理坐标转换构造建模技术、测井储层分析方法,并结合缝洞型储层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相研究,以储层相分析成果为基础建立双孔隙度模型,对缝洞型储层进行定量表征,最后结合AVO流体预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孔洞形成的诱导因素;本征值裂缝属性和地震波形分类属性对裂缝与孔洞响应较为敏感;储层含油饱和度提高之后,AVO现象更趋明显,叠前AVO反演的流体预测技术能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进行合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14.
The Classification and Model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oalbed methane has been explored in many basins worldwide for 30 years, and has been developed commercially in some of the basins. Many researchers have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geology and technology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se investigations, a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can be defined: "a coal seam that contains some coalbed methane and is isolated from other fluid units is called a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On the basis of anatomiz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ypical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lasses: the hydrodynamic seal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and the self-seal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The former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ub-classes: the hydrodynamic capp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and the hydrodynamic driv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latt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Currently, hydrodynamic s  相似文献   

15.
针对苏里格气田盒8岩性气藏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大的特点,利用二维地震资料,通过AVO远近道集叠加振幅分析、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方法,进行盒8储层岩性及含气性综合预测。根据预测结果优选的开发评价井钻井结果良好,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岩性及含气性预测,能够进一步提高储层含气性预测的可靠性和开发评价井的预测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深层—超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成因,利用60余口关键探井岩芯、录测井、薄片及化验等各项分析、鉴定数据和资料,对其储层基本特征和物性特征研究和分析,明确储层类型、特征、质量及有效储层成因。结果表明:储层以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分为砾岩和砂岩两大类,为典型低—特低孔、低—特低渗致密碎屑岩储层;砾岩以中砾岩为主,砾石成分主要为凝灰岩,砂岩岩屑含量高,岩性以细粒、中—细粒岩屑类砂岩为主,岩屑主要为凝灰岩,成分成熟度较低;胶结物以碳酸盐和硅质为主,局部富集浊沸石和钠长石;成岩作用主要包括破坏型的压实、压溶和胶结作用及建设型的溶蚀作用。孔隙垂向变化可分为南部原生孔隙型和北部次生孔隙型两类,次生孔隙型又分为长石类溶蚀型和沸石类溶蚀型两种,二者在不同区块和埋深范围分别发育数目不同的次生孔隙带。有利相带、溶蚀作用和异常高压共同形成了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17.
王建艳  李瑞营  孙妍  孙莉 《探矿工程》2013,40(11):32-34
大庆油田外围葡萄花油层作为中浅层探评井开发的主要目的层,属于“三低”油藏,常规钻井方式开发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由于受“三低”油藏地质特点的影响,常规钻进时钻井液在压差作用下产生滤液从而对储层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受地层本身特性以及过平衡钻井2个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单井产量低。氮气作为一种循环介质在储层进行气体钻井,在储层发现和保护上具有明显优势。2011年在外围中浅层进行了葡萄花油层氮气专打钻井技术实践,从井身结构、钻井方式和完井方式3方面进行技术创新,现场试验4口井,平均钻速达24.43m/h,为邻井常规钻井相应井段机械钻速的2倍以上,钻进过程中排砂口处即发现油流,储层保护效果好,预计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大港千米桥潜山储层形成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之下的千米桥潜山是一个深埋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潜山形成经历了中—新生代褶皱抬升—埋藏改造等复杂的地质过程,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复杂,有效孔隙分布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晚期油气的充注。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岩过程的解析表明,中生代强烈构造变形事件之后的大气水岩溶作用形成了潜山储层基本格架,而第三纪埋藏过程中发生的选择性溶蚀与胶结作用则使储层结构复杂化,储集空间分割性进一步加强。在潜山油气充注过程中,缝洞系统与供烃窗口的对接关系决定着油气主疏导网络分布,而疏导网络与储集空间的连通与否则控制潜山油气分布。千米桥潜山油气藏应属于成岩封闭的裂缝性油气藏,而非块状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王志章  韩海英 《地学前缘》2011,18(5):296-302
现代油藏描述提倡勘探开发一体化,真正实现测井与地震信息匹配,实现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结合,最终由定性走向定量。重点阐述了现代油藏描述中,通过集成高分辨率的岩石物理数据、中分辨率的测井数据及低分辨率的地震数据,采用储层自动划分对比及储层结构分析技术、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技术、波形差异分析法预测高产气区技术对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不...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地下水开发的另一途径--地下水库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发建设地下水库是一项工程量小,环境影响小,投资少,效益大的开源节流工程.吉林省,特别是水资源短缺的中西部平原区具有辟建地下水库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全省仅平原区可利用地下水库库容量137.3×108m3.可见,地下水库的开发利用在防洪减灾、开源节流的水资源调控中会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