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借助高斯型函数模拟分散分布的不同监测网点位移观测值的协方差矩阵,并将其应用于广东新丰江地区地壳应变场的计算中.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不仅计算简便,模拟效果及计算稳定性较好,而且对联系分散分布的单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半空间中含多个异常体的复杂条件下电阻率响应数值模拟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半空间中含两个异常作为例,导出了点源激励下地表电位分布所满足的边界积分方程组,将方程组离散化可计算出地表电位分布,从而进行视电阻率模拟.最后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3.
大地电磁二维自适应地形有限元正演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杂地形对大地电磁测深法(MT)的影响非常大。文中在吸收和修正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地形四边形网格剖分、单元内电磁场双二次插值数值模拟方法,能更好地模拟出复杂地形和场值分布,并推导出复杂地形条件下有限元数值模拟算法、单元辅助场的计算和TM模式视电阻率的局部定义法。模型计算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计算速度快,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很好地模拟MT复杂地形影响和异常体影响。  相似文献   

4.
太湖水体的总磷分布及湖流对其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马生伟  蔡启铭 《湖泊科学》1997,9(4):325-330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水体中TP分布特征及湖流对其影响,推导,建立了包括平流,水平扩散,沉降和底泥释放的浅水湖泊中污染物浓度分布计算的二维迎风有限元数值模式,并在给定若干点源条件下计算各种稳态流场下太湖水体中的TP分布。  相似文献   

5.
泥质含量是分析碎屑岩地层沉积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储层测井评价的关键参数,更是岩性和物性精细解释的基础.目前在泥质的测井响应特征认识和泥质含量参数精准计算方法上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于泥质分布形式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为了探寻计算泥质分布形式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广泛调研,系统讨论了泥质分布形式与储层参数间的关系.其中不同分布形式泥质对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及束缚水饱和度在内的储层参数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层状泥质使有效孔隙度降低;结构泥质对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影响不大;分散泥质使效孔隙度减小,渗透率变差,束缚水饱和度增加.随后深入分析了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常规测井曲线的影响,其中分散泥质与结构泥质在伽马测井及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上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并初步探索了在包括电成像测井及核磁共振测井的特殊测井上响应特征;归纳总结了现有的泥质分布形式的计算方法,并对现有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利用Thomas Stieber交会图优化分析法在南海某油田低阻储层进行了应用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离散点集(地震)空间分布多重分形计算的精度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令人  龙海英 《地震》2000,20(3):1-8
地震是一种非线性现象,因而很多人计算地震分布的分形维数,但具体各种计算方法的误差(或精度)是多少,还没有定量的估计。鉴于地震空间分布具有有限、离散、点集的特点,用双标度Contor 多分形集理论模型数值模拟来估算其精度(误差),并判定各种方法的优劣。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得出如下结论:① 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计算精度会提高;② 固定半径法(RAD) 计算误差偏大,固定质量法(MAS)和最小生成树法(MST)较好;③ 当样本容量达到约200时,MAS法和MST 法计算误差大体可稳定在0.05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在细观层次上,混凝土可以被看作由水泥基、分散粒子和界面过渡层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首先,基于骨料分布和形态的随机特性,将瓦拉文公式推广应用于确定二维混凝土试件截面凸多边形骨料分布,提出圆形骨料模型中以圆骨料的面积为控制参数,以圆内接多边形为基架的凸多边形随机骨料算法。进而以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为例,对数值试样进行单轴受压的数值模拟,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损伤演化图。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数值模型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快速烈度调查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构建及实现方法,并将之利用到地震演习中,结果显示,应用该系统可以快速计算灾情空间分布,快速得到烈度分布模拟结果,提高了地震现场宏观震害的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9.
电流线分布是评价双侧向测井仪器探测性能的一种辅助手段.通常采用基于电位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电位的微分获得电流线的分布,这种处理方法引入了额外误差.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周向磁场强度的有限元方法,通过对视电阻率和电流线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新方法的正确性,且新方法在计算电流线方面优于电位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泥浆低侵和高侵两种情况,模拟了深浅侧向测井的视电阻率响应和电流线的分布,分析了侵入带对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不同泥质分布形式泥质砂岩导电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人工制作的不同含量分散泥质和层状泥质砂岩岩心样品,测量不同矿化度和不同含油饱和度的岩心电阻率,从实验角度研究了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和含量的岩心导电规律,结果表明,泥质分布形式或含量不同,则泥质砂岩导电规律不同.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的并联导电实验规律,以及分散粘土和地层水混合物的导电规律可用HB电阻率方程描述,建立了考虑泥质分布形式影响的泥质砂岩电阻率模型.通过1组不同泥质分布形式泥质砂岩人造岩心实验数据的测试,表明该模型可以描述分散泥质砂岩、层状泥质砂岩和混合泥质砂岩地层的导电规律.分散泥质,层状泥质,人造岩样,实验测量,并联导电,HB方程,电阻率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数值解法,求解了两类散射问题:(1)在声学近似下,平面P波在半无限介质空间表面上任意形状的三维空腔上的散射;(2)平面SH波在半无限弹性空间中埋藏着任意形状截面的无限长、且平行于地面的弹性柱体上的散射,得到了几种几何形状的物体所引起的散射数值结果。把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散射结果与已知的精确解作对比,两者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由于地下非均质体的存在所产生的二次波源,由它再生成新的波场,叫散射波场。目前,将散射波作为有效波来成像,已开始在溶洞和裂缝等特殊地质体的识别中得到应用。但对于野外资料采集来说,地表复杂地区,如戈壁、砾石区和山前带,大量存在的散射波却是干扰波,它们的存在会严重影响资料的品质,而其研究与实际应用国内外还很少。因此,通过正演模拟,分析散射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散射波的去噪方法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地震波运动学时距关系出发,研究了反射波和散射波的几何特征;然后用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了散射波场,用理论模型研究并测试了局域双曲线Radon变换散射波去噪新方法。对于实际炮集资料,分析了F-K滤波方法压制散射噪声的局限,采用局域双曲Radon变换有效地去除了炮集中存在的散射噪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空间飞行器的电磁波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本文取八种入射频率、五个高度上的电子密度所对应的电磁波散射截面和电声波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散射增强范围比Chen在辐射研究中给出的范围要大些。本文还对超高频波段在一些特定区产生的散射增强,用电离层中某些尺寸的不均匀结构的影响给予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地震散射波的高精度数值模拟与振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铁华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4):1318-1324
随着地震勘探要求和技术的不断提高,散射波地震勘探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在构造复杂地区的高精度勘探中,散射波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讨论了现阶段几种散射波数值模拟方法的利弊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扰论的FK域积分法,在散射场的二次震源和空间能量衰减处理两方面做了改进,其计算精度和效率均得到了提高.此外,采用该算法针对散射波动力学进行了正演模拟试算,从扰动介质空间分布和扰动量两个角度定量地分析了散射波振幅动力学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五个经验常数,并给出了对应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通过这五个常数可以划分散射波不同形态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关于对青海地区强震综合预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玉虎 《高原地震》2005,17(3):8-17
以一个青年地震工作者的认知程度分析了青海省地震活动特征、地震监测预报现状,并简要回顾了青海在地震预报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及课题攻关的部分成果,着力分析了几次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普适性和前兆异常的时间演化特征。基于青海地质构造复杂,强震频繁,台点稀疏且分布不合理的现状和特征,探讨了青海省强震综合预报开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2000年9月12日兴海6.6级地震为例对某些思路及预报实践遇到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煤层陷落柱散射波数值模拟与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志勇  王伟  王赟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5):1749-1756
煤层陷落柱是煤田勘探开发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的非均匀地质体.由于来自陷落柱的反射信号少、反射能量弱,使得基于反射波原理的常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有效识别陷落柱.本文以散射波理论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陷落柱的散射波场特征,研究表明地面接收的波场中含有来自陷落柱陡倾角界面的散射波场.通过共散射点道集波场的模拟,可以清晰地识别散射波,获得地下散射点和非均匀地质体的信息,判断散射点的位置,从而勾画出不均匀地质体的形态.采用等效偏移距假设抽取共散射点道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前偏移,对陷落柱成像;模拟与实际数据成像结果对比表明此方法能够合理地提取散射点的散射波场信息,对陷落柱形态及内部结构准确成像,是一种有效的煤田陷落柱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震干涉测量法近地表散射波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基祥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6):1910-1923
针对山地地震勘探数据低信噪比问题,近地表散射波分离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地震干涉测量法为此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本文将地震干涉测量理论和散射理论结合起来,导出了近地表散射波地震干涉测量表达式,分为互相关型和褶积型表达式,它们由实际波场和背景波场干涉测量构成.根据近地表散射波分离理论,结合陆上地震勘探实际观测系统,采用褶积和反褶积混合型地震干涉测量配置,用实际地震资料展示了近地表散射波分离技术的应用效果.经过理论分析和砾石区实际资料试验,表明地震干涉测量不仅能分离测线上散射源产生的散射波,而且能分离部分侧面散射波.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它适应于起伏地形和不均匀近地表结构,并且不需要起伏地形和近地表速度信息.为了从实际资料中消除近地表散射波,本文采用多道匹配滤波自适应减法,在砾石区见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Reverse‐time migration is a two‐way time‐domain finite‐frequency technique that accurately handles the propagation of complex scattered waves and produces a band‐limit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subsurface structure that is conventionally assumed to be linear in the contrasts in model parameters. Because of this underlying linear single‐scattering assumption, most implementations of this method do not satisfy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and do not optimally use illumination and model sensitivity of multiply scattered waves. Migrating multiply scattered waves requires preserving the non‐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image and perturbation of model parameters. I modify the extrapolation of source and receiver wavefields to more accurately handle multiply scattered waves. I extend the concept of the imaging condition in order to map into the subsurface structurally coherent seismic event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interaction of both singly and multiply scattered waves. This results in an imaging process referred to here as non‐linear reverse‐time migration. It includes a strategy that analyses separated contributions of singly and multiply scattered waves to a final non‐linear image. The goal is to provide a tool suitable for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potentially migration velocity analysis that benefits from increased illumination and sensitivity from multiply scattered seismic waves.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is method can migrate internal multiples, a clear advantage for imaging challenging complex subsurface features, e.g., in salt and basalt environments. The results of synthetic seismic imaging experiments, including a subsalt imaging example, illustrate the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9.
用散射、叠加方法推导出两层大地的并矢格林函数。使用这些函数,含三维异常体的二层大地的边值问题转变为积分方程。使用矩量法,可解此积分方程。 使用偶极-偶极装置计算了激发极化和电阻率响应的几个数值结果,并对这一算法作了几方面检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一种用积分方程法配合有限差分法计算位于导电介质中三维导体的电磁响应的新途径,在二层大地条件下给出了具体计算方法和结果。详细讨论了围岩介质的导电性对导体异常的影响。这对于开展低阻覆盖层地区的电磁法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