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于旸 《山东地质》2014,(4):107-108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高唐县国土资源局在统筹土地利用规划、保障和拓展用地空间、规范土地管理等方面,为该县城镇化建设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和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吕苑鹃 《辽宁地质》2012,(10):16-18
进入新千年后,我国土地资源亮起红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建设用地需求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有力抓手,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本手段,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开源"之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既保护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又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浚县国土资源局把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立足农村面积大、农业基础条件薄、农民人口多的基本县情,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效挖掘农村土地潜力,科学合理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全县耕地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截至目前,浚县实施土地整治(整理)项目10余个,已争取土地整治项目资金近3亿元,开发整理各类土地20余万亩,新增耕地近1万亩;正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7个,涉及村庄44个,申请到位建新区基础设施补助资金2407万元。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工矿废弃地复垦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城市建设、产业区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地置换土地指标近万亩。  相似文献   

5.
我省是土地资源小省,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一直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难题。为了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沿海各地纷纷实施填海造地项目向海洋要地,但海域使用权如何转为土地使用权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管理层。在此,笔者谈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姜龙 《浙江地质》2009,(8):13-14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土地面积权有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的1/3,人均耕地1.59亩、人均林地2.79亩、人均牧草地3.26亩,分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44%、18%和35%;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土地退化、损坏严重。人口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海门地处长江三角洲。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为0.83亩,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59.3%。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8.8%,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市严格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四项机制:  相似文献   

7.
2010年,新密市被确定为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市)。该市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以统筹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立足点,将土地综合整治与煤矿沉陷区群众安置相结合,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保障建设用地相结合,将实施土地开发复垦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相结合,积极探索盘活土地资源、集约节约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浙江地质》2010,(10):25-26
临海市陆域面积2203平方公里,人口113万,人均耕地仅045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1.39亩的三分之一,土地资源贫乏。该市目前正处于加速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十分旺盛,人地矛盾尤其突出。近年来,临海市按照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双保行动”部署,系统谋划,提前介入,切实加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加快土地供应速度,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土地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9.
一边是保障发展,一边是保护耕地,在土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下,如何科学地解开这一“不等式”呢?漯河市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处置闲置土地,走出了一条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双赢之路。今年以来,该市已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3380亩,有效解决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难题。  相似文献   

10.
陈龙良  卢守润 《山东地质》2013,(10):130-132
通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土地进行田、水、路、林、村整治挖潜,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挖潜利用规划,出台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建立了专门的土地整治资金筹措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对安置区新房建设实行因地制宜、统一配套等手段,使土地综合整治在基层扎扎实实开展起来,有效地服务了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了有限的耕地资源,统筹了城乡土地配置,确保了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菏泽市属鲁西南黄泛平原农业大区,现有土地总面积121.55万hm^2,土地利用率为96%。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乡用地比例失衡、村庄建设用地量大、后备资源日益匮乏等土地利用问题凸显。该文在明晰现状、问题和潜力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统筹城乡用地结构,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集体用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途径,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2014年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是万物生存之源、立国富民之本,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然而,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资料显示,现全世界人均耕地为3.38亩,而我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一半,只有1.52亩,具体到河南省就更加少了,人均耕地只有1.23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发展,用地需求持续刚性增长与土地供应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面对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3.
贾莉 《山西地质》2012,(1):57-59
土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处理好土地资源管理与城镇规划建设两者的关系,成为当前形势下土地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日益严峻的用地形势,笔者认为要统筹看待土地管理工作和城乡规划建设,并从规范土地管理模式、优化地地资源配置方面,提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做好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倪雅波 《浙江地质》2010,(12):37-38
土地整治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新的平台,是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的有效途径,是一项“政府得民心、投入得利润、农民得实惠”的民生工程。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含土地指标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复垦费等。  相似文献   

15.
《山西地质》2012,(4):26-26
今年以来,山西襄垣县国土资源局立足部门职责,创新思路,采取三项措施,全力保障全县城镇化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加快了全县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首先,科学编制规划,拓展城镇化建设用地空间。该县统筹考虑未来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科学编制,合理规划,促进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拓展了城镇化建设用地空间。  相似文献   

16.
《山东地质》2009,(1):1-3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山东省紧紧抓住国家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探索挂钩试点新模式,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又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走出了一条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科学发展和谐统一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林亮 《浙江地质》2009,(7):26-27
朝着“生活品质之城”迈进的杭州,耕地人均面积却只有0.405亩,土地资源紧缺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矛盾凸现。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杭州市国土资源系统近年来通过科学规划、提升产业、优化空间、盘活存量、创新机制多管齐下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和保障用地是土地管理的两大任务,也是一对矛盾,是今年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的核心内容。衡阳市土地总面积为153.03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36.6万公顷,人均耕地只有0.045公顷,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是衡阳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实现“双保”,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贺茂林 《辽宁地质》2011,(11):48-49
目前,国家关于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已经深入人心,各级政府领导的用地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拓宽用地空间,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破解“双保”难题等焦点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形势下,推进低丘缓坡地资源开发利用,将对增加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拓展城镇发展空间,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推进“双保行动”,实现辽宁省跨越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全国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时机,抓住机遇,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的思路和对策,积极稳妥地落实和推进“增减挂钩”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对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集约和持续利用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