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夏季用"基石"网络观测到东京地区的地壳变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96年以来,在东京都地区的4个台站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进行了地壳变形观测.这个项目称为"基石"计划(Keystone Project,KSP).2000年6月底,东京以南的伊豆岛开始发生火山与地震活动.此后,不仅在伊豆岛,而且在"基石"网络,都观测到异常的地壳变形,该网络最近的台站距伊豆岛一百多公里.8月底,火山与地震活动达到高潮,鹿岛台站与馆山台站之间的基线长度变化超过2cm/月,是"基石"台站中变化最大的.通过互联网,有关的国家研究所和公众都能获得实时VLBI的观测数据.这是首次结合GPS和SLR用VLBI系统对地壳变形全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认为,地壳变形是由伊豆岛的岩脉侵入引起的.根据观测数据提出了火山模型.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以来,在东京都地区的4个台站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进行了地壳变形观测。这个项目称为“基石”计划(Keystone Project,KSP)。2000年6月底,东京以南的伊豆岛开始发生火山与地震活动。此后,不仅在伊豆岛,而且在“基石”网络,都观测到异常的地壳变形,该网络最近的台站距伊豆岛一百多公里。8月底,火山与地震活动达到高潮,鹿岛台站与馆山台站之间的基线长度变化超过2cm/月,是“基石”台站中变化最大的。通过互联网,有关的国家研究所和公众都能获得实时VLBI的观测数据。这是首次结合GPS和SLR用VLBI系统对地壳变形全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认为,地壳变形是由伊豆岛的岩脉伊入引起的。根据观测数据提出了火山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新时代科学研究对VLBI的要求,以及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在观测资料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并尽可能减小系统建设和运行的成本,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服务组织(IVS)提出了关于VLBI的更新计划,即研制新一代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VLBI2010系统,主要目标是计划实现全球基线测量达到1 mm的高精度等.本文简要介绍了VLBI设备的现状,总结了近些年VLBI各方面新技术的进展情况,并介绍了VLBI2010系统的目标、研制进展及达到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地球液核自由章动(FCN)常数是比较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 Sosao等人, Wahr和 Bergen等人给出了FCN常数的理论估值. Gwinn等人首先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获得FCN常数的观测值, 同年Neuberg等人开始采用重力潮汐观测资料解算FCN常数, 并引入了此后进行类似研究的学者所普遍采用的迭积法, 其他学者的研究都基本与Neuberg等人的结果相似, 但其结果与VLBI的观测结果不吻合, FCN常数的观测值一时无定论. 现提出了有直观地球物理意义的三频谱线法, 采用3个超导重力台站的资料进行解算, 获得的FCN常数与VLBI的观测基本吻合, 这对于确定FCN常数的观测值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短基线测量是定点地壳水平形变测量的一种手段。《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试行)载称:台站基线的布设,分为“断裂位移型”和不跨断裂的“应变型”两种,前者作用在于监视断裂的水平位移,后者则以观测地面的水平应变为目的。按观测方法分,短基线测量又可分为不定期测量的“流动基线观测”和每天进行测量的台站短基线。从1968年在邢台地区建立形变台以来,各台陆续布设过一些“应变型”基线场地,试图取得地震前应变变化的前兆,但十多年来收效甚微,许多人对这种手段提出了质疑。 从理论上来说,观测了三个不同方向的长度变化(线应变)就可以计算出这一地区内主应  相似文献   

6.
贝叶斯算法在拟合自由核章动参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高精度重力技术检测地球自由核章动(FCN)参数(包括周期和Q值等)的难点是资料观测信噪比低,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最小二乘拟合,但是获得的FCN共振参数精度不理想.本文利用武汉国际潮汐基准站高精度超导重力仪和全球超导重力仪观测的时变重力资料,根据贝叶斯算法拟合地球自由核章动(FCN)参数.我们将贝叶斯拟合方法与传统最小二乘法实施了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台站资料差异.讨论了潮波选择和不同海潮模型等因素对FCN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贝叶斯算法获得的FCN品质因子与空间大地测量VLBI结果吻合的更好,这说明贝叶斯算法可靠性高,为研究地球深内部构造参数(核幔边界粘滞系数等)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磁台站观测有相对记录和绝对观测2种,相对记录数据需经基线值改正后方可得到地磁场要素的实际值.磁通门经纬仪是获取基线值的基本设备之一,在地磁观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台站采用的磁通门经纬仪需人工操作,人为因素会对观测数据质量产生影响,因在偏远地区和环境恶劣地区无法实现地磁绝对观测,造成地磁绝对观测的空间覆盖空白.子午工程二期将在我国大陆地区首次开展自动化磁偏角和磁倾角地磁绝对观测,必将推动地磁绝对观测技术创新与发展.自动磁通门经纬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磁偏角和磁倾角自动化观测设备,采用无磁材料和压电电机,通过优化设计与改进加工工艺,以及引入多参量误差补偿算法,有效克服和消除了系统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该设备在河北涉县台、吉林合隆台、陕西乾陵台和北京白家疃台等台站开展了长时间的实际观测,并与台站的人工磁通门经纬仪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自动磁通门经纬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人工磁通门经纬仪水平.该设备也通过了中国地震局前兆设备入网测试,功能和性能指标符合地磁台站地磁绝对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自由核章动在章动观测和时变重力观测中引起的与其频率相近的受迫章动项或固体潮潮波的共振特性,选取6个不同机构解算的VLBI天极偏差序列和全球超导重力仪网络提供的7个台站高精度时变重力观测资料,根据加权最小二乘方法拟合地球自由核章动参数,研究其本征周期的时间变化特征.VLBI资料获得的本征周期变化幅度在1天之内,存在十年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迭积多台站同时段重力资料获得的自由核章动本征周期时变特征与VLBI获得的结果相比变化幅度较大,但趋势大致符合.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由核章动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影响其本征周期的几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FCN周期变化与电磁耦合存在相关性,核幔边界磁感应强度径向分量变化导致的电磁耦合的变化可能是造成FCN周期时变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实验数据来自三种不同的技术:(i)利用钻孔天线测量的地下固定频率(VLF)电场;(ii)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量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和(iii)SoftPAL监测的电离层下固定频率(f=19.8kHz)海军通信台站NWC发射信号的VLF振幅,分析了2015年4月25日(M=7.8)和5月12日(M=7.3)发生的两次尼泊尔大地震。VLF电场数据和VLF发射信号数据取自印度的马图拉台站和阿格拉台站,而TEC数据取自三个互联网全球服务(IGS)台站,其中一个位于印度的勒克瑙(Lck3),其他位于中国的拉萨(Lhaz)和武汉(Wuhn)。除了武汉的台站位于2 865km外,其余均在距两次地震震中800km以内。分析结果表明,VLF电场和TEC数据显示,在4月25日地震前8~15天内,在正常变化中出现了异常变化,在5月12日地震前5~7天内也出现了类似的异常。电离层VLF振幅的变化在震前4天也出现了异常。根据当时的雷电和磁扰因素对这些异常进行了严格的检查。然而,这些因素并不影响观测数据。文中简述了孕震辐射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红山地磁台观测数据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红山地磁台2009年观测数据的基线值数据,计算台站地磁观测系统的温度系数与滑动系数以及年剩余均方差,通过这3个指标的结果,给出观测系统受这3个参数影响的程度,为控制红山台地磁观测数据的质量提供依据.同时,对台站合理的选用基线值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