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利用2001-2006年间邯郸数字台网记录到的413次M1≥1.0地震的P波和S波震相到时资料,对邯郸一邢台地区(35.0°~38.0°N,113.0°~116.0°E)的地震进行了重新精确定位.经重新定位后得到其中295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了比较精细的震中分布图像和有所收敛的震源深度剖面图像,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为12~18 km,平均深度为14.9 km,部分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变化较大的地震向断裂带靠近.  相似文献   

2.
1948年山东威海地震再调查和参数校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 8年 5月 2 3日山东威海附近发生一次强烈地震。李善邦先生将该地震震级定为 6级 ,震中位置定为北纬 37 7°、东经 1 2 1 9° (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 971 ) ,该位置位于海中。在此以后的各种版本地震目录中 ,都沿用了这一震中位置。自 1 983年以后的各版中国地震目录中 ,又同时给出了微观震中 (顾功叙等 ,1 983;谢毓寿等 ,1 985、1 989;汪素云等 ,1 999)。微观震中为北纬 37 2°、东经 1 2 1 8°,在陆地上 ,位于文登西。宏观和微观震中之间相差 0 5°。同一地震同时给出两个震中位置 ,且相差较大 ,在认识和应用等方面造成了…  相似文献   

3.
新疆、青海、西藏数字地震台网和新疆和田台阵都十分清晰、完整地记录到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波形,故采用区域地震台网和地震台阵联合定位的方法精确测定该地震的震源位置。具体定位时采用了以下技术:①根据MS7.3地震震中的位置,360°等方位均匀选取台站,平均每隔约15°选取1个台站参与初始定位;②将于田台的记录波形旋转至径向和切向上精确测定S波的到时,并以此控制震中距;③测定震中位置时采用的速度模型,是以震源为中心、半径约为1.0°范围内发生的历史地震资料为基础,经重新拟合后获得的速度模型;④利用和田地震台阵记录的主震波形资料,经波形聚束方法处理后测定方位角,并以此方位角修正震中位置;⑤采用确定性方法测定震源深度。最终得到新疆于田MS7.3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为36.197°N、82.467°E,震源深度为12km,发震时刻为2014年2月12日17:19:48.2。  相似文献   

4.
公元180年甘肃表氏地震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史料记载,各种地震目录均将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公元180年)表氏地震震中定在甘肃省高台县西(39.4°N,99.5°E),震中烈度Ⅹ度,震级7(1/2).本文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表氏新旧县城遗址的实地考察,对公元180年表氏地震的震中位置作了如下修正:震前的表氏县城位于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区新墩子城,也应是震中所在地,其地理位置为39.6°N、99.3°E,精度2类;震后重建的县城在今骆驼城或草沟井城.通过对史料震害的认真分析,并将本次地震与两汉时期8次6(1/2)级以上地震及高台附近地区9次地震的地震参数、震害和波及范围进行对照,最终将震中烈度修正为Ⅸ—Ⅹ度,震级修正为7级.  相似文献   

5.
利用同一地点的2个地震在相同台站记录的P波到时差是一个常数这一原理,找到了与汶川主震位置相近的余震,并利用台站距震中近,且记录波形清晰、完整的优势,对余震进行了定位,依此确定了汶川主震的位置和发震时刻.结果是震中位于31°1.26′N、103°22.50′E;震源深度7.9km;发震时刻(北京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58.80秒.  相似文献   

6.
1977年10月19日广西平果县城厢公社发生的5.0级地震,震中位于N23°23′12″、E107°32′12″,它发生在一个长期地震活动性较低的地区。主震发生后至当年12月14日共记录260余次余震;根据已确定的34次余震震中分布,大体呈北东东向分布(图1),由图可见,主震位于余震区的西北端,它显示出此次地震的破裂过程是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扩展。余震区长约11公里,宽约7公里,由小台网确定的34次余震震源深度(图2),80%在9公里以内,  相似文献   

7.
李起彤 《中国地震》1990,6(4):17-25
1505年10月9日6(3/4)级地震震中原订在黄海(32.8°N,122.7°E)。1983年以后,因苏南、泰山核电站选址和上海地震烈度复核需要,有人对原定震中提出怀疑,并进行部分修正。我们对1505年地震震中做了考证研究,主要根据地震史料,同时也考虑同期历史地震分布、现代微小地震条带、构造地貌、活动构造和深部构造,建议将1505年6(3/4)级地震震中南移到长江口(30.9°N,122.7°E),并称为1505年长江口6(3/4)级地震。  相似文献   

8.
USGS中的汶川地震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地震参数震级:MW7.9。发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06时28分01秒(UTC)。当地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01秒。震中位置:30.986°N,103.364°E。震源深度:19km。震中:中国四川省东部。震中位于:成都西北偏西80km,绵阳西南偏西150km,重庆西北偏西350km,北京西南1545km。定位不确定性:水平方  相似文献   

9.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数小时后在距离震中两百多公里的甘肃玛曲县发生了M_S4.4地震。利用甘肃、青海和四川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三分向宽频带数字波形资料,反演甘肃玛曲M_S4.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活动面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05.6°、74.1°和-38.7°。参考玛多M_S7.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发现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呈现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静态库伦破裂应力改变量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玛曲M_S4.4地震震中位置单位面积(m~2)受到来自玛多地震震中方向的拉应力约为0.02 MPa。综合两次地震的震中距、发震时刻和断层分布等情况,初步判断甘肃玛曲M_S4.4地震应为青海玛多M_S7.4强震的一次触发地震。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在中国河北省怀安县新发现一次历史大地震,地震发生在1628年10月6日,震中在怀安县(40.6°N、114.2°E),震中烈度八度,震级 G(1/4)。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盈江5.8级地震热辐射亮温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从2010年1月12日至2012年1月11日,在(20°~30°N,93°~ 103°E)范围内由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观测的热红外遥感亮温资料,对2011年3月10日盈江5.8级地震周边地区的热红外亮温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2011年3月初开始在盈江5.8级地震震中周围开始出现相对能谱异常,之后异常区域逐渐扩大并向震中区域集中,并于3月中下旬在震中偏西地区形成片状异常区域,相对能谱最大异常幅度达13倍,随后异常区域和幅度逐渐减小,地震发生后数天异常消失.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2001年7月首都圈地区(38.0°~41.0 °N,113.0°~120.0°E)共发生ML≥2.0地震17次,其中ML≥3.0地震有3次(见表1).16日12时21分发生在献县的ML 4.1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地区本月地震活动强度较上 2个月有所回升,频度与3月相当,能量释放略低于3月.本月地震的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部地区(唐山地区 ),东部地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中部地区本月地震能量释放有较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4月15日15时39分28.6秒(北京时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MS5.8地震,中国地震台网给出该地震的震中位置为39.8°N,106.3°E,震源深度为10 km。此次主震后,发生多次余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记录,于当日15时44分33秒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M4.0地震(39.8°N,106.3°E)、当日18时49分58秒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M3.1地震(39.8°N,106.4°E),两次  相似文献   

14.
收集2002年4月22日临城—隆尧交界处M_S 4.8地震震中周围120 km以内地震台站记录,利用Hyposat定位方法重新定位,获得发震时刻为2002年4月22日03:34:39.02,震中位置为(37.40°N,114.57°E),震源深度为11.8 km。结合该地震现场考察报告,发现此次地震重定位结果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区域—时间—长度算法"(简称RTL算法)对2019年10月12日发生在广西北流-广东化州交界的5.2级地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选取2015年10月11日至2019年10月10日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L2.0以上地震目录,根据震中附近所在区域确定选取范围:109.0°~112.0°E,20.5°~23.5°N,并以0....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甘肃省地震台网测定,1990年10月20日16点09分在甘肃省天祝、古浪交界处发生了一次6.2级(M_(?))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07′,东经103°38′,震源深度15公里。地震发生后我们共收集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省地震台网和全国部分基准台所记录到的80个P波初动符号。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我们求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1、图1)。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公元512年5月12日山西北部的一次7(1/2)级强震的有感区、破坏区、极震区、佘震分布区以及震前山西北部的地震活动形势作了分析研究,提出这次强震的震中位置大体是北纬38°50′,东经112°50′,在今代县境内,取名代县地震。发震构造为北北东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震时间:北京时间2011年1月1日17时56分;震中位置:阿根廷(26.8°S,63.2°W);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1月 2 3日 2 0时 2 8分 ,安徽省南陵县弋江镇附近发生了 MS2 .9地震。震中位置 :1 1 8°2 6′E,3 0°56′N。震源深度 :1 0 km。这是本区范围内近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虽然震级较小 ,但对少震、弱震地区的影响很大。震中附近的泾县、宣城、芜湖等地普遍有感。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的芜湖市震感较强。泾县地震台位于皖南山区的泾县城北湖山坑内 ,西侧有江南深断裂 ,北有郯庐大断裂。该台距南陵震中 2 7.3 km,DD-1地震记录仪记录出格 (安徽省电磁波台分布、南陵地震震中及主要断裂带见图 1 )。地震前 ,该台电磁波记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历史资料对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临洮县之间,震中位置为北纬35.9°,东经103.3°.震中烈度为Ⅸ,震级为634.对该次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也进行了讨论.据史料记载,张衡地动仪曾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