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庄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二郎坪地体的西段。矿区内金矿(化)脉及金矿体成群产出,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细碧岩型等两种;成矿受构造和地层的双重控制。控矿构造有区域性深大断裂、韧性剪切带及破碎带等3级,这些不同级别的构造分别起着导矿、配矿和容矿的作用。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岩石(低级变质岩)特征、控矿因素以及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等与造山型金矿的特征基本相似,矿床的成因类型属造山型金矿,矿区的深部(垂直深度1~2km)及周边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牌楼金钼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南侧,矿区历经多阶段勘查工作,发现了具规模的金、钼矿体以及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化线索。矿体主要产于强蚀变的岩体中或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中,矿石组构以网脉、细脉状、浸染状为主,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金钼成矿流体主要与矿区多期次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球物理化学特征以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分析了矿床的蚀变类型和控矿因素,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区金钼矿的成因类型属于斑岩型矿床,金矿化后期叠加了热液蚀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按照赋矿岩石不同,共包含产于矽卡岩中的与铜共生的金矿(化)体、产于板岩-角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产于大理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以及产于玢(斑)岩脉中的独立金矿(化)体4种金矿化类型。矽卡岩中的金矿化较强,全矿区金品位×厚度基本都大于1 m.g/t,存在多个富金块段;板岩中金矿化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围破碎细粒黄铁矿化硅化板岩中,角岩中金矿(化)体以富含雄黄、雌黄为特征;大理岩中金矿化较弱,矿(化)体通常呈透镜状产出;玢(斑)岩中金矿化主要产于岩脉中的石英脉内。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独立矿物形式的金以自然金、银金矿存在于铜矿物、石英、黄铁矿等载金矿物内;类质同像形式的金主要存在于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代表的铜矿物中。金矿物赋存状态以粒间金、包裹金为主,其次为连生金和裂隙金。笔者以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为研究基础,推测甲玛金成矿作用与幔源C-H-O流体有关,并初步建立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成矿模型。此外,提出了运用模型开展区域及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角顶金矿是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唯一发现的产出于中酸性岩体中“似玲珑式”金矿,矿床具有重要的区域找矿意义。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岩矿石原生晕特征、含金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区域成矿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矿床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含金石英脉、含金硅化糜棱岩反映了三角顶矿区多期次、多流体参与的叠加复合成矿作用,其中含金石英脉呈现浅成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的特征,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含金硅化糜棱岩型矿石与动力变质作用关系更为密切;三角顶金矿成矿深度由西向东增大,西矿区石英脉型矿体代表了该期成矿的顶部,形成了石英脉型的穹顶式金矿化层。在矿区西侧的石英脉型穹顶式金矿化层和矿区东侧的含金糜棱岩化带中,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系统的矿相学研究表明,太阳山金矿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含银自然金、闪锌矿、黄铜矿;矿床围岩蚀变种类较多,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石墨化。矿石结构包括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假象结构、压碎结构、包含结构、错断结构等,矿石构造包括浸染状、微脉浸染状、脉状、网脉状构造。金主要以包裹金、粒间金、裂隙金、赋存于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中。矿区内常见的是碎裂岩和糜棱岩化岩石,很少见到糜棱岩,不存在超糜棱岩、构不成糜棱岩系列。本矿床地质特征与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山东焦家金矿极为相似。因此,太阳山金矿属于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党河南山黑刺沟地区与石英二长闪长岩有关的金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河南山黑刺沟金矿类型包括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和石英脉型金(锑)多金属矿化。两种矿化类型的矿石特征、元素组合及围岩蚀变的差异均较大。对矿区控矿因素的研究表明,成矿与石英二长闪长岩的侵入密切相关。岩浆活动既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又为成矿系统提供了成矿流体及热动力。围岩地层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构造破碎带则为成矿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齐石滩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控矿因素、金的富集规律、成矿机制、找矿标志研究,金矿床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及石英脉中,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浅成低温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金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胶东是我国黄金的主要产地, 前人已开展大量矿床学研究, 但主要集中在浅部, 其深部的成矿研究仍然薄弱。本文以目前最深的见矿钻孔为研究对象, 在宏观观察描述的基础上, 以电子探针为主要研究方法, 在微观上系统开展深部金矿的矿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为深部金矿成矿特征提供了第一手的基础资料, 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焦家金矿带矿床的成因以及进一步的深部找矿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超深科研钻ZK01井位于莱州吴一村地区, 是目前焦家断裂带最深的见矿钻孔, 也是我国岩金最深见矿孔。深钻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 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 矿体多以脉状、细脉网脉状、细脉浸染状为主。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 少数金矿物分布在黄铜矿、石英和钾长石中。焦家带深部矿石金矿物成色较高, 主要为含银自然金, 其次为银金矿, 说明该深钻深部金矿形成于高温、较深的成矿环境; 成矿时代相对较老。Au主要有两种赋存形式: 独立的金矿物和不可见金即晶格金。独立金矿物可分为三种赋存状态, 即包体金、裂隙金和晶隙金。初步认为矿石矿物生成顺序从早到晚依次为: (不含Pb黄铁矿、方铅矿、辉铋矿、金矿物)→(黄铜矿)→(含Pb黄铁矿)→(方铅矿、金矿物)→(重晶石)→(闪锌矿)。深钻成矿热液存在多期活动, 碎裂岩带为含金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 多重成矿阶段的叠加和复合导致金矿物多期次结晶。  相似文献   

9.
南天山中段萨恨托亥大山口成矿带内的金矿赋存在浅变质浊积岩系碎屑岩内。本文以该带内2个典型金矿———大山口金矿和萨恨托亥金矿为例,对其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金矿体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产状稳定,矿石类型简单,硫化物种类单一且含量较低。成矿可分为糜棱岩阶段和石英脉阶段,与控矿的韧脆性剪切带的发展演化各阶段相对应。成矿发生于中低温条件下弱酸性向中性环境过渡阶段,成矿流体是以深源流体(含岩浆热液)为主的多源混合热液(构造热液)。成矿作用为构造成岩成矿(韧性剪切带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天柱椊跗翖黎平金成矿区,位于中国江南古陆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成矿带的西端,采金历史悠久,但勘查研究程度不高,小型矿床点星罗棋布却未发现大型矿床.研究认为,黔东南金矿工业类型与韧性剪切带有关,主要为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可能存在产状平缓的蚀变糜棱岩型;从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特征等方面分析,黔东南金矿勘查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11.
要 :研究新疆三个泉地区新近发现的几个金矿床 (点 )的含金石英脉及无矿地段不含金石英脉的地球化学特征 ,揭示了两者在流体包裹体特征、红外光谱特征、流体 H、O同位素特征等方面的显著差别 ,总结了该区石英脉型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穆龙套金矿地质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世界最大造山型金矿穆龙套金矿(黄金储量〉6100t)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穆龙套金矿的赋矿围岩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碳质页岩,矿床产于剪切带和断裂的交汇部位,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下部有强烈蚀变的白岗岩(约287Ma),矿体北部‘出露火成岩岩墙(273~286Ma)。金主要赋存于石英脉中,矿石及其围岩蚀变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岩浆流体对成矿作用的贡献,但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中绝大多数He来自地壳,惰性气体主要来自大气。金矿年龄被确定为约275Ma(SmNd等时线)、226~254Ma(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和约290Ma(毒砂Re-Os)。在有限的地区内短时期形成巨型金矿需要特殊的机制和长期的流体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The composition of quartz inclusions and trace elements in ore indicate that gold-bearing fluid in the Xiadian gold deposit,Shandong Province,stemmed from both mantle and magma,belonging to a composite origin.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experimental studies,gold-bearing fluid initiative localization mechanism and the forming environment of ore-host rocks a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composite fluid extracted gold from rocks because of its expanding and injecting forces and injecting forces and flew through ore-conducive structures,leading to the breakup of rocks.The generation of ore-host faults and the precipitation of gold-bearing fluid occurred almost simultaneously.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ld ore veins and basic-ultrabasic vein rocks and intermediate vein rock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ld ore veins and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migration of ore fluids.  相似文献   

14.
北山地区照壁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照壁山金矿床是北山地区中部金矿集中区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金矿化主要在黑云母花岗岩株内或沿其与志留系公婆泉群火山-沉积岩的接触带产出,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296±5 Ma.金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脉,网脉和细脉浸染状块体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自然金和银金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绢云母.围岩蚀变自含金矿脉(体)向外,分别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另外,沿岩体与火山-沉积岩接触带常可观察到黄铁绢英岩化.微量元素和硫、氧、氢及铅同位素数据表明:黑云母花岗岩是同碰撞造山期深源岩浆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岩)矿物质主要来自壳幔混合源,含矿热液是岩浆热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海西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不仅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热力来源,而且是成矿热液对流循环的"发动机",成矿体系温、压降低是导致金沉淀与富集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江南造山带中段湖南东部地区主要金矿床开展了成矿年龄测定和硫同位素分析。获得该区黄金洞和大洞金矿床矿脉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2±13Ma和70±1.3Ma;同时获得黄金洞矿床矿脉硫化物δ34S均值为-6.3‰(主要集中在-4.8‰到-8.6‰之间)、大洞δ34S均值为-9.2‰(主要在-8‰到-10‰之间)、雁林寺δ34S均值为-1.2‰(主要在-2.6‰和6.1‰之间)。结合华南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江南造山带主要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440~400Ma、160~110Ma和~70Ma是该区的三个主要金矿化期;含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与变质水和/或岩浆水有关,但成矿晚期有大量再循环的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加入。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床具有与造山作用有关的浅成型金矿的某些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6.
豫陕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三期流体运移成矿作用   总被引:30,自引:27,他引:30  
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小秦岭脉状金矿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出集中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脉状金矿床石英及碳酸盐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等三种类型,各热液阶段形成的脉体内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组合。脉状金矿体的形成经历了三期流体成矿作用,第一期形成乳白色石英大脉,它构成了矿脉的主体,流体的性质为富H2O热液,但无金的成矿;第二期(成矿期)流体为中低盐度CO2-H2O-NaCl热液,它叠加在了石英大脉之上,形成(块状)黄铁矿-浅色石英矿体和(网脉状)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矿体,成矿期内热液的温度、压力及流体组成的变化是金沉淀成矿的原因;第三期热液又转成低盐度的富水流体,形成石英-碳酸盐脉体,金矿化微弱。  相似文献   

17.
库布苏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库布苏金矿是东准噶尔地区发现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该矿产于陆缘火山岩浆弧区 ,成因与强应变构造带及浅成、超浅成岩脉有关 ,成矿流体为高温近中性溶液 ,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  相似文献   

18.
招远两涧地区位于玲珑金矿田的东北部边界,多数矿脉延至本区尖灭,本区金矿的特征为:矿脉众多,矿体规模为中小型,矿石类型以含金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含金黄铁石英脉为主,矿石品位较高。成矿规律为:矿体均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南部矿体赋存在地表至-200 m标高之间共计600 m的范围内;36号脉、510号脉、209号脉为本区较大规模的矿脉,所含矿体在规模、数量、赋存位置等方面具有各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礼县庙山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岷(县)—礼(县)金成矿带,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热液蚀变强烈,容矿、导矿构造发育。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整理勘查区内的地质特征,认为庙山金矿赋存于中石炭统碎屑岩建造中,岩浆热源和含矿热液沿断裂、裂隙运动,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该金矿具有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特征。勘查区出露的中石炭统第一岩性段内的粉砂质板岩、变石英砂岩是找金的有利岩相、岩性标志;NE向断层破碎带以及断裂旁侧与其平行、分枝的次级断裂的膨大部位、断裂交汇部位是金的储矿空间;金属硫化物细脉、褐铁矿化、辰砂化、硅化和褪色蚀变标志明显;花岗斑岩脉和煌斑岩脉与金矿体常相伴出现。近年来持续勘查取得显著成果,主矿体深部延伸稳定,矿床规模扩大,总结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于西秦岭地区岷(县)—礼(县)金成矿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准立  谢广东 《现代地质》1998,12(4):477-484
摘  要  着重研究了东伙房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的空间分布, 并将其用于解释矿床成因。 研究 了成矿压力场、 温度场和热液沸腾与矿质沉淀的关系, 利用矿物包裹体气相和液相成分测定 结果讨论了金的搬运形式。 论述了碱性潜火山岩正长斑岩体与成矿的关系, 指出矿床形成于 印支期地幔热柱引发的张性成矿动力学背景之下, 矿床属于和碱性岩有关的中浅成高中温热 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