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前言岩石的化学分析法,早在20世纪初期由W.F.希里布兰德(Hillebrand)和H.S.华盛顿(Washington)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其中特別是华盛顿为了探索各种岩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曾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936年,A.W.格罗维斯(Groves)编写了“硅酸盐分析”一书,书中內容与华盛顿的岩石化学分析方法大同小异。随后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不断的增多。  相似文献   

2.
我国明代曹学佺所著的《蜀中广记》一书中写道:“国朝(明)正德末年(公元一五二一年);嘉州(即今四川犍为一带)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沃之  相似文献   

3.
诺尔博  边效曾 《地质论评》1949,14(Z1):73-74
1940年M.N.Short在其Microscopic D termination of theOre Minerals一书(第二版)中会首先指出Van der veen andFarnham所创之矿物旋转色(rotation color)或偏光色(Polarizationcolor)表,并不尽合实用,因偏光色可因Nicols之装置,光源(弧  相似文献   

4.
下面的褶叠剖面最初发表于1836年,是W. Buckland著《根据自然神学对地质学和矿物学的研究(Geology and Mineralogy Considered With Reference to Natural Theology)》一书第二卷中的图版Ⅰ。本书所用图是该书1837年美国版的复制品(Philadelphia:Carey,Lea and Blanchard)。Buckland的两卷书中八篇文章的第六篇“在创世中显示出来的神的能力、智慧和慈悲”一文是受Bridgewater伯爵  相似文献   

5.
黎彤 《地质论评》1959,19(8):378-379
地质学报37卷2期(1957年6月)发表了莫柱孙的“中国南部钨矿工业类型的初步划分”一文。文中有若干错误和缺点,应予指出,免得以讹传讹。 1.莫柱孙在该文以及另一书中(参看“中国南部钨矿工业类型和勘探方法的初步总结”一书第7页),都将С.С.斯米尔诺夫的锡矿分类法看成是一种工业类型分类法。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来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研究及其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涉及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著作是1894年出版的盖克(J.Geikie)“大冰期”一书,距今已近九十年。1922年李四光报道了山西大同盆地和太行山东麓的冰川遗迹,林普瑞特(W.Limplicht)发表了秦岭太白山冰川地貌。此外,施米特赫纳(H.Schmitthenner)虽在1913年提及所见到淮阳和五台山地区的似冰斗地貌,但有关论著至1925年以后才正式刊出。这些都是与东部冰川遗迹有关的早期文献。  相似文献   

7.
从前寒武纪中期到现在均有真菌化石存在,自1820年以来就有对它的零星报道.Berkeley(1848)大概是第一个用复式显微镜研究真菌化石的人,他报道了琥珀中的丝孢菌类化石.以后在第三纪褐煤中发现了分生孢子.真菌化石以菌丝、子实体、根状菌素、菌核和不同类型的孢子的形式保存下来.Meschinelli(1892)为Saccardo编写的真菌总汇一书中提供了一个真菌化石名录,后来在他的图谱一书(Meschinelli,1902)中确认了54个属359个化石种.经过本世纪前半叶古真菌学的低落时期之后,随着孢粉学(Graham,1962)作为一门科学出现,随着对燃料化石的探寻导致了对新古生态环境的研究,对真菌化石的兴趣又复苏  相似文献   

8.
<正>《矿产资源定量化评价:一种综合的方法》(Quantitative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s—An Integrated Ap-proach)(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社出版)一书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Donald A.Singer教授  相似文献   

9.
《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是由著名构造地质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瑞士苏黎世高等理工学院地质所前任所长J.G.兰姆塞(J.G.Ramsay)和M.I.胡伯(M.I.Huber)合写的一套新书。最近,经刘端珣、常志忠、张荣昌、徐树桐等译成中文,经北京大学郑亚东教授总校后,由地质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第二卷。书中阐述了当今世界上构造地质学方法的许多新进展,如Rf/φ法的实用化、弗赖(Fry)法、递进变形分析、剪切带应变分析、平衡剖面等。这套书的最大特点是将精  相似文献   

10.
<正> 高骊山砂岩系1931年朱森创名。创名剖面在句容高骊山南坡。详细分层描述见于1935年李毓尧、李捷、朱森著“宁镇山脉地质”一书(209页)。1932年李四光、朱森将和州灰岩(上)和高骊山系(下)代表龙潭一带的下石炭统上部。1956年“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补编”一书中首称高骊山组。我们认为:高骊山组与高骊山系含义相似,后者为大塘  相似文献   

11.
科朗纳(A.D.Kroner)和格雷林(R·A·Greil-ing)编辑的《前寒武纪构造解说》(Precambrian Tec-tonic Zllustrated,以下简称《解说》)一书,已于1984年8月正式出版了,这是一本约60万字的论文集。共收编了24篇文章,其中包括我国地质学家白益良等人的《中  相似文献   

12.
在地质勘探工作中,为了经济起见,往往将几个经过加工后的部分副样合併起来,进行化验分析-通称组合分析,以便了解其中某些次要的有益或有害元素的含量.至于对每个参予组合的样品,应各取(注1)多少重量,才能使组合后的样品恰当的反映出组合部分所代表矿体的平均样,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某些书(注2)上说:用以组合的样品重量应与其原始萤最成正比.也有另一些书(注3)上说:用以组合的样品重量应与其采样长度成正此.更有些书(注4)上说:用以组合的样品重量应与其原始重量或采样长度成正比.但其理由何在,哪个适用,缺乏论证.作者拟分别下面几种情况,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朱庭祜 《地质论评》1951,16(2):153-176
叶良辅先生编著,浙江大学史地教育丛刊之一、民三十二年五月出版,凡一○二页,附图十七种。本书内容主要根据步盖 C.P.Berkey及莫利斯 E.K.Morris 两氏所著蒙古之地质Geolagy of Mongolia(中亚调查记第二卷,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一九二七年出版)一书择要编写,并再参考中西地质学者在蒙古及华北一带各种报告及论文二十三篇,加  相似文献   

14.
地质索源     
“地质”一词何时始见于我国文献,众说不一.较为流行的说法,是率先出现于1903年(清光绪廿九年)鲁迅所发表的《中国地质略论》一书中,是从日本引进的名词,在此之前则称“地学”,如华衡芳所译的《地学浅  相似文献   

15.
刘德镒 《地质论评》1986,32(4):412-413
辛格(A.Singer)和盖伦(E.Galan)编辑的《坡缕石-海泡石的产状、成因和用途,(Palygorskite-sepiolite Occurrences,Genesis and Uses。以下简称《海抱石》)一书,已于1984年11月由美国纽约科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这是一本论文集,共收入18篇文章,加上书后的附编、作者索引和主题索引共约21万字。这是一部迄今为止世界上论述坡缕石和海泡石的最全的专著。它不仅以大量篇幅描述了世界上各种产  相似文献   

16.
铬尖晶石类矿物由于外表特征相似,难以用物理特点进行种属划分,所以常用的是化学分类。因此,就要对化学分析成果进行必要的整理、计算和图解研究。目前使用的计算方法,仍然是P.E.斯蒂文斯1944年在《西半球某些铬铁矿的成分》一书中提出的计算方法(表1)。  相似文献   

17.
近代地质学在中国的兴起,不过100多年的历史.我国早期论及地质知识的书,除由外国原著翻译(如《地学浅释》系英国人雷侠儿——即莱伊尔Charles Lyell原著译本)和外国人所写的(如麦美德L.Miner的《地质学》,见《中国地质》1991年第4期33页)以外,中国人自己写作的地质学教科书,在早期到底有哪几种?近读1989年出版的《翁文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天文地质事件》(Astrogeological Events in China)一书,用英文写成,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前夕(1989年7月)正式问世。  相似文献   

19.
王庆飞 《现代地质》2019,(2):283-283
由德国著名勘探地质学家Daniel Muller博士与西澳大学终身名誉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荣誉院士David Groves教授共同撰写的《Potassic Igneous Rocks and Associated Gold-Copper Mineralization》(第五版)一书于2016年6月经德国Springer公司出版后受到了国际矿床学界师生、研究学者、技术专业人员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20.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4,39(1):138-138
为纪念孙肇才先生从事石油地质工作50周年,以“板内形变与晚期成藏”为书名的孙肇才石油地质论文集2003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精选了孙先生的论著24篇,分“基础地质”(3篇)、“中国含油气盆地综述”(3篇)、“典型含油气盆地分析”(10篇)和“在中外咨询会议上的发言”(8篇)4部分。书末附有孙先生学术论著和报告目录。全书共332页,约53万字。书中论述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格局、成因机制、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