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郑明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在地质教育和矿床研究领域辛勤耕耘60载。他博学广闻,严谨求实,开拓创新,成就卓著。在科研上,他孜孜以求、潜心钻研,在现代成矿理论与方法、层控矿床学、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教学上,他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培育出了大批优秀地学人  相似文献   

2.
侯德封先生1900年5月6日(农历四月初八)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在长达60年的地质实践与科学研究生涯中,他把毕生的精力完全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是和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并肩战斗的杰出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球化学家,是中国地质工作的卓越组织和领导。在回顾20世纪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历程时,不能不缅怀这位与世纪同龄的杰出科学家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3.
<正>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的矿床学专著《中国磷矿床》已于2012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为889mm 1194mm 1/16开本,150万字,图版18面。书号ISBN978-7-116-07596-2。我国磷矿工作者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注意磷块岩矿床的研究。以叶连俊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地质工作者为磷矿床学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磷矿地质事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当时的化工部专门成立了化工矿产地质研究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4.
《地学前缘》2012,(6):71
<正>何梁何利基金2012年度颁奖大会10月29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前缘》主编翟裕生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翟裕生先生长期从事矿床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金属矿床地质、矿田构造和矿床成因等方面均有系统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地质人才。他是我国矿田构造学的开拓者之一,主编的矿床学教材被广为应用。他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是我国著名的煤田地质学家、煤岩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和《古地理学报》编委韩德馨先生90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66周年的日子。在长期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他怀着对祖国和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不断创新,为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为煤田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矿床地质》2008,27(2)
2008年4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出版日期为双月末。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地质基础理论;金属、非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地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产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31日,著名的矿床学家、地球化学家、我国地球化学事业的奠基人、我会名誉理事长涂光炽院士走完了他八十八年的人生道路,离开了我们。涂先生在国内外地球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提出过一系列新理论、新领域和新观点。在他将近七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一贯积极提倡开拓思路,辩证地看待问题,倡导实事求是、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弘扬兢兢业业、创新奋进的精神,为开创我国地球化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人们还记忆犹新,20世纪50年代初,他刚刚冲破层层阻挠回到祖国,就走上讲坛,为青年学子介绍国外的先进地球化学思想;随后,参加祁连山综合地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矿床地质研究中的下列进展:①全球构造与成矿作用已成为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②超大型矿床研究进展;③研究成矿作用的新思想;④在已知矿区(带)及其附近和深部找矿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突破;⑤流体与成矿研究异军突起;⑥矿床地质研究中高新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了矿床地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湖南水口山铅锌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湖南水口山矿田所处区域地质背景和深部构造对矿田内岩浆活动的控制作用入手,阐述了矿田内表层构造与岩浆侵位、岩体产状及成矿的关系,讨论了矿床基本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研究了矿田内两类基本矿床(接触交代型铅锌矿床和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床和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金银矿床)与火成活动的关系,提出应在火成岩周围找矿。  相似文献   

10.
对冀北17个银矿床地质调查和5个大一中型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剖析研究基础上,从银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控制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机理、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演化上,确定了冀北银矿床有3个成矿系列,8种矿床类型。提出牛圈子为火山喷气-热泉型银矿床;蔡家营为古喷气-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银冶岭为层控-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的新认识,建立了冀北银矿床成矿模式和地史演化的区域成  相似文献   

11.
水城青山-横塘矿区铅锌矿床与MVT,Sedex型矿床特征类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大  顾尚义  毛健全 《贵州地质》2001,18(4):232-237
本文从分析区域地质演化出发,系统介绍了青山-横塘矿区矿化类型,矿床地质特征,硫铅同位素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矿床成因,并对矿床特征与MVT,Sedex型矿床进行类比。  相似文献   

12.
一年前的12月19日,我们敬爱的导师徐克勤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徐先生为我国地质科学、地矿事业及地质教育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已经永久地载入了史册。作为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徐克勤先生在矿床学的许多领域,在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两个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这篇短文所记述的,仅仅是笔者所知的一些方面,谨以此表达对徐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3.
关于矿床学研究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翟裕生 《矿床地质》1999,18(2):146-152
20世纪矿床地质学蓬勃发展,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作出了历史贡献。已经成为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文章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矿床学研究取得的若干成熟。在21世纪中,矿床学将能推陈出新。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有三方面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勘查提供新的成矿理论基础;拓宽研究领域,发掘地质体的有用性,加强对新型矿产资源的研究,在矿产资源的更新换代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孟宪民教授毕生从事地质工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生。解放前,他在中国南部进行矿产地质调查及研究,特别对个旧锡矿和东川铜矿的勘查和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放后,他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特别为发展同生成矿理论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5.
美国矿床环境研究动态及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收集美国地质调查局近几年公开出版物及其网站上发布的资料,总结了美国在环境矿床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内容涉及32种矿床的地质—环境模型、矿床的环境地球化学背景或基准值、流域性矿床—环境综合研究和特殊矿床的环境效应等方面。结合美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国情,建议我国地质调查局现阶段在该领域研究首先集中在矿床的地质—环境模型和用于战略性资源评价中的矿床环境评价指标等战略性研究上。  相似文献   

16.
务本钒钛磁铁矿位于攀枝花兰尖铁矿北侧约3km的务本乡境内,作者总结了2010-2012年开展整装勘查成果,在新一轮找矿行动中,勘查者充分研究前人成果,利用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地质、物探高精磁测量及钻探手段,在该区含矿辉长岩中找到富厚的隐伏钒钛磁铁矿体,探获1处大型钒钛磁铁矿床;作者总结了该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矿床成因,总结了物探方法在找寻此类矿床的指示意义,预测了矿区找矿潜力;认为:其成矿地质特征与兰尖铁矿相似,属同一成矿系列,该矿床的发现,为在攀枝花地区寻找同类矿床拓展了思路,丰富了找矿理论,扩大了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7.
浙江八面山特大型萤石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床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按矿体赋存于岩体与灰岩接触带、灰岩层间及构造破碎带;岩石有细粒及粗粒-巨晶两类;矿床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20°~240°之间;氢氧同位素特征反应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多成因的特征;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中的灰岩与泥质灰岩,F主要来源于寒武系泥质灰岩,部分可能为岩浆热液从地表深部携带而来,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变质水和岩浆水共同混合作用的结果,在岩浆侵入热源的作用下,三种水混合后被加热,形成了成矿溶液的重要载体。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是受地层-岩体-断裂共同控制"三位一体"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8.
《矿床地质》2020,(1):196-196
《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双月末出版。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地质(包括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海洋矿产)、矿床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方面研究的科研成果;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田构造及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认识和综述性文章。优先发表新探明矿床、新类型矿床和新发现矿床的科研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最新报道”、“叙谈矿产地质工作”等。  相似文献   

19.
<正>由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王吉平、商朋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调查总院熊先孝等编著的《中国萤石矿成矿规律》专著已由地质出版社近日出版发行。《中国萤石矿成矿规律》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系列成果之一,系其"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项目之单矿种研究成果。专著对不同类型萤石矿典型矿床进行了成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产出的姚家岭矿床地质特征复杂。由于种种条件制约,矿区地层,矿区构造,岩浆岩期次和控矿因素等重大地质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矿床详查和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主要矿体进行坑探和井下钻探验证。本文结合最新的勘探工作,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和主要成矿规律。提出姚家岭矿床具有三位一体和多层楼模式矽卡岩矿床特点,明确了接触带矽卡岩-斑岩型锌铜金矿体和在黄龙、船山组内层控型矿体的找矿方向,为矿区的勘探验证和深边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