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溪 《中国测绘》2021,(6):8-13
李德仁院士是业内较早一批着力关注到国家对新基建重大部署,并持续宣导、奔走呼吁的专家之一,在近期很多重大场合,他把"新基建""5G/6G""北斗+,+北斗""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统筹纳入《论时空智能的万物互联》报告中,设计出大量可为万物互联的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学术方向和应用前景.他所处的高度,他所获取信息的渠...  相似文献   

2.
正北斗和5G两大"大国重器"的融合,是导航定位和通信融合发展最新潮的亮点。北斗赋能5G,不仅通过短报文功能,可以在5G信号到不了的地方,通过北斗进行信息沟通,而且北斗能为5G提供更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5G赋能北斗,因为5G高速度、大容量地稳定传输北斗地基增强时空位置修正信号,使得北斗定位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正"北斗三号"系统满足指标要求,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科技日报齐晓君付毅飞]近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经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实时测试表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测速、授时精度以及服务的可用性、连续性等均满足指标要求。系统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特色服务得到全面部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将北斗产业发展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将加强北斗与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等战略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北斗融入新基建,  相似文献   

4.
黄词 《中国测绘》2021,(2):24-25
5G火了,北斗也火了.“5G+北斗”的强强联合也备受关注.这两者都具有融网络、融科技、融终端、融应用的优势,被诸多看好他们“联姻”的人视为“天生一对”,是通信与导航定位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2020年9月15日,南方测绘与广州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5G+北斗”联合实验室,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能交通、智能...  相似文献   

5.
徐红 《中国测绘》2021,(2):12-15
专家说,未来社会将是人工智能的社会,特别是5G技术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融合后,将能更好地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支撑.当物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5G+北斗”融合将更加深入,基于“5G+北斗”提供的高精度时间、高精度定位、高清晰图像能力,使AR(虚拟现实)和VR(增强现实)技术能够稳定流畅地运行和交互,让城市更智能、更智慧,让百...  相似文献   

6.
尔东 《中国测绘》2021,(2):30-31
2020年7月31日,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北斗+5G”再一次成为科研和产业热点.北斗和5G这两大国之重器的深度融合,必将给未来的产业格局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在助推“北斗+5G”融合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勇立潮头,成为不可忽视的科创力量,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南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测绘》2021,(2):4-6
我国5G网络建设从2019年起全面铺开,2020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全面完成.卫星导航和通信网络方面的专家一致认为:北斗+5G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已经具备,目前进入标准化阶段.北斗系统和5G两大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充分发挥北斗系统的科技特性,实现北斗系统在信息领域的深度应用,也将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开辟一个新的经济增...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2014年8月15日,"北斗丝绸之路"追随历史的脚步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本次活动由交通运输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等部门主办,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方测绘等单位承办。活动以"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及交通运输应用"主题,并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结合点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对推动北斗产业发展、特别是北斗导航产业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北斗导航产业应用及技术发展专家讲座环节中,南方测绘携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来。相关  相似文献   

9.
尔东 《中国测绘》2021,(2):26-27
2020年7月31日,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北斗+5G”再一次成为科研和产业热点.北斗和5G这两大国之重器的深度融合,必将给未来的产业格局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在助推“北斗+5G”融合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勇立潮头,成为不可忽视的科创力量,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芯科技”)就...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北斗+5G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的综述和分析,探讨了其技术原理、关键技术(高精度定位算法、多模式导航融合等)以及应用前景,并对相关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尔东 《中国测绘》2021,(2):28-29
2020年7月31日,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北斗+5G”再一次成为科研和产业热点.北斗和弱这两大国之重器的深度融合,必将给未来的产业格局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在助推“北斗+5G”融合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勇立潮头,成为不可忽视的科创力量,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测导航”)...  相似文献   

12.
期刊博览     
正北斗+GPS组合单点定位精度评价与分析《测绘通报》2017年第5期北斗系统现在已经进入了全球组网的阶段。本文详细推导了北斗/GPS组合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两种方案,利用Multi-GNSS Experiment(MGEX)网的实测数据,分别从单个测站和亚太及其周边地区的12个测站来全面地进行北斗、GPS单系统,以及北斗+GPS组合单点定位的精度评价与分析;验证了组合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得出了组合系统单点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单系统的结论,以期为北斗系统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丹妮  尔东 《中国测绘》2021,(6):34-37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重点领域投资规模约达1万亿元.自2020年国家明确提出新基建实施范围以来,众多传统或新兴行业涌入建设浪潮,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在新基建中共融共创,迸发出新的活力. 与传统印象中"铁公基"的基建概念不同,新基建所涉及行业领域体量之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G PS 与北斗伪距单点定位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北斗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以来其伪距单点定位精度,以及与G PS伪距单点定位精度进行比较,本文采用C++独立编写了G PS和BDS的伪距单点定位程序,并对武汉大学在亚太地区布设的北斗系统连续观测基准站网在2013年1月15日所采集的G PS和北斗的数据进行解算。通过比较G PS和北斗在一天中各个单历元解的散点分布,N、E、U方向的偏差,PDOP值和可见卫星数的变化,来比较GPS与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G PS与北斗的伪距单点定性能相差不大,G PS的定位精度可以保证15 m以内,而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优于20 m 。  相似文献   

15.
当5G遇上北斗,会怎么样?有观点说,“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 2020年,两个“国之重器”相遇了.这一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并向全球提供服务;这一年,5G(第五代移动通信)在我国开启大规模商用.可谓是“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对的你”,北斗和5G“一见面”便成为一对“好朋友”. 人们期盼着北斗和5G能更快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公安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北斗定位、导航地图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对公安领域的位置信息、空间信息和业务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可以大大提升侦查办案过程中综合调度和扁平化指挥的能力。利用北斗定位既能保证位置信息的安全和可靠,又能在3G通信信号无法覆盖的地方,通过北斗双向短报文功能进行定位数据和现场文字信息的实时传输,实现定位和通信的无缝覆盖。本文采用位置云技术体系中的"云+端"模型,设计了符合公安安全接入要求的多级信息交换网络体系,实现了矢量、遥感、PGIS、三维和街景等多模式地图融合,并通过SOA服务接口整合公安大情报、警务综合平台和情报研判系统,最终形成了公安专有云体系;最后结合广西公安实际案例总结建设成果和应用效果,以证明北斗和"云+端"技术确实符合公安的多级指挥业务需求,在公安行业应用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符京杨  周建华  李广云 《测绘学报》2016,45(Z2):188-193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轨卫星数量有限,在山坳及高楼林立的"城市峡谷"等特殊环境中,卫星信号易受遮挡造成用户定位精度降低或中断用户定位的连续性,通过加入伪卫星可有效减弱用户可见北斗卫星数目不足的问题。在北斗卫星和伪卫星协同定位中,需要正确处理北斗卫星和伪卫星伪距观测值中的多路径,以获取更好的定位精度。目前CNMC方法可有效减弱北斗卫星伪距观测值中的多路径影响,但由于信号传播路径不同所导致的观测误差特性不同,该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伪卫星的伪距数据处理中。针对伪卫星多路径处理问题,本文对CNMC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实际伪卫星试验场中进行了北斗/伪卫星动态协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CNMC方法对北斗卫星和地面伪卫星的伪距观测值处理后,三维定位精度由2.326m改进到了1.936m,定位稳定性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定位、导航与授时(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体系是我国数字化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北斗三号(BeiDou-3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3)为核心的综合PNT应用服务是我国未来时空信息领域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重点.本文首先定义了“按需弹性可伸缩综合PNT应用服务体系”概念,提出了“一体白盒(软件定义节点)+统一网络(弹性可伸缩系统)+网信场图(智能运管服务)+智能博弈(复杂任务决策)”的应用服务框架,设计了“固基、强网、增效”的综合PNT应用服务技术路线,给出了“公网+专网+机动网”的综合PNT应用服务模式,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以“北斗+低轨+5G+伪卫星+位置大数据”为核心的综合时空应用服务体系将为多层次、多领域用户提供北斗室内外泛在空间云端协同的精准位置服务,助力全社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电离层误差是影响单频用户机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源。卫星导航系统播发电离层模型改正参数供用户使用,模型改正精度会对定位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根据连续监测站实测数据,计算并发播地理坐标系下8参数Klobuchar电离层模型参数,且每2 h更新一次。为了科学评估北斗电离层模型改正效果,文中基于北斗最新观测数据,首先,以CODE提供的GIM模型作为比对基准,详细分析了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时间段内的电离层模型改正精度;其次,分别按照以下定位模式进行计算:1)北斗单频不加电离层改正,2)北斗单频+北斗K8模型,3)北斗单频+GPS K8模型,并分析了电离层改正残差对定位结果影响大小。结果表明,北斗电离层模型改正精度在北半球优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改正效果最好,其改正残差RMS均值在0.6 m左右,往低纬和高纬度地区呈递减趋势;北京地区北斗单频+北斗K8模型定位精度优于GPS K8模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卫星定位解算软件GAMIT/GLOBK 10.61版本,利用中国境内MGEX(the multi-GNSS experiment)项目测站观测的多星座数据(2017年001-200年积日)解算北斗卫星和GPS系统静态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北斗和GPS基线解算精度。结果显示,与GPS(32颗)相比,北斗卫星(14颗)的数据质量略差,北斗和GPS的基线重复性在基线长度方向精度分别为5.06 mm+12.11×10~(-9)和1.61 mm+1.63×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