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建军 《测绘通报》2012,(11):87-91
基于"智慧位置"的概念,利用智能手机GPS定位及无线通信的特性,结合高速公路行车的具体需求,针对每个司乘人员的当前位置,提出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点对点的高速路况诱导服务概念。该服务不仅能够为通过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提供便利,同时也能为高速公路维护和道路管理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东莞三维城市建设,综合地理信息技术、三维建模技术以及景点业务数据,构建东莞市旅游智慧型三维景区展示平台,实现东莞市旅游资源的可视化、可控化及智慧化管理、运营和服务。为东莞市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东莞市城市宣传、景点推广、高效管理提供建设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名地址数据是数字城市及智慧城市在建设和运营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之一,且地名地址数据的有效性、时效性与鲜活性,直接影响城市平台的运营与管理质量。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地名地址数据更新的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最后,论述地名地址数据更新方法的发展方向,以指导当前地名地址数据的更新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智慧交通的出现为出行者提供了可靠的出行信息、及时的危险警告、最佳的行车线路推荐,在不利的道路与天气条件下对司机的有效支持、对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减少了出行时间与出行压力,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出行体验。近年来,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春节期间选择自驾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就对高速等交通带来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长寿古镇智慧化建设旨在保护和管理好优秀的古镇资源,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科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相关知识,通过对长寿智慧古镇运营平台实现的目的与内容、开发的方法与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展平台的设计思路、架构设计与功能设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时空大数据治理,进行空间数据的结构设计、平台的概念设计与逻辑设计,建立了统一的基础设施时空信息云平台,逐步建成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的长寿智慧古镇运营平台。在平台总体设计中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等层级,在系统功能设计上构建了营运中心展示页面、人流采集、智能停车、环境监测、智能安保等功能模块,使平台结构较合理,服务功能较强。平台的先进之处主要在于将前沿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智慧古镇建设营运管理需求充分融合,综合集成了物联网、三维虚拟现实、实时流数据采集存储等先进技术和数字孪生理念,建设完成了智慧古镇运营平台,为智慧古镇的古镇管理、运维、运营等方面提供了方便高效的方法。总之,长寿智慧古镇运营平台通过对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对古镇的智慧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  相似文献   

6.
潘军杰  唐明峰  叶飞 《测绘通报》2017,(10):157-158
<正>地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地铁运营的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铁运营期监测是地铁长期健康监测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工作,监测隧道运营期的沉降和收敛断面变化规律,可为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本文主要研究地铁运营期的沉降监测和收敛断面监测的方法选择、沉降监测和收敛断面布点、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分析变化量是否满足安全运营标准或是否应该警戒开展自动化测量及上报地铁运营公司。1监测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7.
云计算是当前信息产业最热门的技术之一,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面对智慧城市建设中涉密测绘地理信息的安全存储和高效应用等需求,本文基于OpenStack和VMware技术,提出了智慧城市私有云GIS平台的体系框架,并对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私有云平台和云GIS管理系统,实现私有云环境和GIS技术的高效集成融合,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性能、海量级、高可靠性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汇总存储、计算管理及服务。  相似文献   

8.
应用三维GIS技术建立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将高速公路地理信息和其路产设施信息相结合,以三维可视化场景实现高速公路景观及信息的浏览查询、三维可视化漫游、检索和动态交互管理.基于三维GIS高速公路管理平台实现路网管理、交通监控、养护、路政等计算机辅助决策,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为最终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的全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这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武大吉奥结合此精神,从地理信息工作者的角度给出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以资源为对象,以时空为手段,以管理为目标,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为主体的交互共享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的空间化(时间、空间、状态)、智能化(感知、预警、处置)和生态化(低碳、绿色、循环),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从而打造资源集约、智能环保、自然宜居的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迈进中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而原有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在许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现状,该文探索利用物联网等高新科技手段,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该文重点论述了如何综合运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无线传输、数据挖掘等技术,在车载感知定位技术及应用、城市安全传感器应用、水雨雪情实时监测及防汛应急、交通运行多源监测数据分析以及基于二维码的公众参与式城市管理等的典型应用实例。这些典型应用有效地解决城市运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满足了物联网理念在城市管理中的拓展以及管理方式继续深入的需要,提升了城市运行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智慧老河口建设"为例,研究分析了智慧老河口如何在建设中把握政府角色的定位与作用、技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项目运营的社会参与等内容,不仅有效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监管、人才队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形成老河口独具特色的建设模式、技术模式、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为湖北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建设样板。  相似文献   

12.
基于开源微观交通仿真软件SUMO构建车路协同环境下的车辆驾驶行为模型,包括驾驶控制、驾驶建议与智慧导航3个模块及6个典型车路协同场景。结合车辆仿真软件CARLA具备高精度物理与传感器模型的优势,提出了一种面向高速公路混合交通流的协同联合仿真框架,命名为SC-V2XSim。该框架弥补了微观交通仿真不具备车路协同仿真功能、无法接入自动驾驶算法与车辆仿真不具备真实交通流模型的缺陷。选择中国浙江省沪杭甬高速公路进行了测试与验证,并模拟不同渗透率情况下的混合交通流特征。提出了一种考虑车路协同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智慧高速服务水平评价体系,以期为智慧高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种分析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智慧高速而言,全息感知、数字孪生和车路协同是3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具备车路协同功能车辆的增加,道路平均车速也逐渐提高,在具备100%网联车辆渗透率的情况下平均车速提高达到15%。网联车辆相对于人类驾驶车辆具有更加合理的驾驶行为,所提出的考虑车路协同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公路服务水平评价体系能够为智慧公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种可行的分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智慧出行是现在科技界和商界关注的技术与模式创新热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处理、5G通信等技术纷纷加持,涉及到智慧出行的物联网、产业互联、自动驾驶等都是能孕育新业态的领域,而且,共享经济的爆发式实践直接推动了智慧出行的大众化体验。作为测绘地理信息人,笔者关注的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饶小康  黄声享  马瑞 《测绘通报》2022,(S2):297-302
水利数字孪生的建设对我国水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管控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新兴智能测绘技术不断涌现,使智能测绘在水利数字孪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论述了智能测绘在智慧水网、建设智慧管理、流域智慧管理、施工智慧管理和智能安全监测等水利孪生领域的建设背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了智能测绘在各孪生体中的感知手段、技术、方法及应用实例,并基于智能测绘构建水利孪生应用框架及平台。以南水北调中线雄安调蓄库工程智慧管理平台为例进行应用示范,针对工程建设数字孪生中的智能测绘和孪生应用进行论证研究。智能测绘在水利数字孪生中的应用研究可实现水利业务要素在孪生空间中的实时监测、诊断、模拟、分析与决策,可为智能测绘和智慧水利的结合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为水利数字孪生建设提供大数据、大算法、大平台及大服务。  相似文献   

15.
"智慧家居"是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网络通信,以及物联网技术于一体的安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基于ZigBee局域网搭建,实现了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居家环境。  相似文献   

16.
安全是每次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方法大多基于人力或视频协同才能完成安全监控,缺少以轨迹数据度量出行的方法。定位和跟踪系统的技术进步,GPS卫星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使利用车载导航装置、手持GPS装置收集及使用GPS数据点成为可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GPS轨迹数据评价安全的方法,并以校区内宿舍与实验室间的轨迹数据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用户轨迹在离开安全轨迹处,获得较低的安全得分。反之,用户轨迹如果与安全轨迹极为相似,则获得很高的安全得分。该方法在检验用户轨迹是否与安全轨迹相似极为高效,同时以轨迹数据的形式反映用户的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17.
智慧城市并不只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政务信息化,其本质是通过数据和计算更加高效地连接供需双方,实现更精准的匹配,使有限的存量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率.当前人居环境营造的基本技术体系,也将从工程设计转移到基于数据和算法的资源匹配以及对更丰富的空间场景的综合运营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京市近几年出现的路面逢暴雨必积水问题,通过水位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构建路面积水监测网络,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北京市内涝积水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积水深度信息的实时获取、快速查询统计、短信预警等功能,便于各级防汛指挥部门第一时间掌握路面积水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减轻突发恶劣天气对公众出行安全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地矿业务应用系统是"智慧地矿"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依托山东省政府电子政务公众服务云平台,构建政务外网服务系统和互联网服务系统。通过地矿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提供高效的辅助工具,促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政府决策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相继试点了一批"智慧社区",并在试点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智慧社区系统"建设工作,但受建设成本、消费需求、技术规范、物联网设备种类的限制,使得各区域在"智慧社区"系统应用集成方面取得的进展不一致。如何保证各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如何使得RFID信息集成模式更加深入应用到智慧社区管理当中去,如何使RFID、GPS、RS、GIS、WCS更好的集成,以实现巡更管理及人员定位,这都是当前基于RFID的三维GIS智慧小区应用平台建设研发与探索的核心所在。基于此,本文从系统构架、应用实践效果等方面设计了三维GIS智慧小区应用平台,并重点阐述了系统的开放性与数据更新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