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尔东 《中国测绘》2021,(2):30-31
2020年7月31日,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北斗+5G”再一次成为科研和产业热点.北斗和5G这两大国之重器的深度融合,必将给未来的产业格局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在助推“北斗+5G”融合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勇立潮头,成为不可忽视的科创力量,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南导...  相似文献   

2.
尔东 《中国测绘》2021,(2):28-29
2020年7月31日,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北斗+5G”再一次成为科研和产业热点.北斗和弱这两大国之重器的深度融合,必将给未来的产业格局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在助推“北斗+5G”融合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勇立潮头,成为不可忽视的科创力量,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测导航”)...  相似文献   

3.
尔东 《中国测绘》2021,(2):26-27
2020年7月31日,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北斗+5G”再一次成为科研和产业热点.北斗和5G这两大国之重器的深度融合,必将给未来的产业格局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在助推“北斗+5G”融合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勇立潮头,成为不可忽视的科创力量,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芯科技”)就...  相似文献   

4.
徐红 《中国测绘》2021,(2):12-15
专家说,未来社会将是人工智能的社会,特别是5G技术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融合后,将能更好地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支撑.当物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5G+北斗”融合将更加深入,基于“5G+北斗”提供的高精度时间、高精度定位、高清晰图像能力,使AR(虚拟现实)和VR(增强现实)技术能够稳定流畅地运行和交互,让城市更智能、更智慧,让百...  相似文献   

5.
正乘着"新基建"的东风,中国移动加快了"5G+北斗"产业化布局。 2020年10月,中国移动对外发布了全球最大的"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并启动国家5G新基建车路协同项目。而此前一天,由中国移动部署的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营5G无人公交项目在苏州启动。其实,再往前推一年,2019年11月,中国移动牵头成立了 "5G定位联盟",其目的就是推动5G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无论是跨界还是融合,都统统拉到这个阵营中,以加强各产业链协同创新,共同为"5G+北斗"技术和应用赋能。  相似文献   

6.
正北斗和5G两大"大国重器"的融合,是导航定位和通信融合发展最新潮的亮点。北斗赋能5G,不仅通过短报文功能,可以在5G信号到不了的地方,通过北斗进行信息沟通,而且北斗能为5G提供更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5G赋能北斗,因为5G高速度、大容量地稳定传输北斗地基增强时空位置修正信号,使得北斗定位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黄词 《中国测绘》2021,(2):24-25
5G火了,北斗也火了.“5G+北斗”的强强联合也备受关注.这两者都具有融网络、融科技、融终端、融应用的优势,被诸多看好他们“联姻”的人视为“天生一对”,是通信与导航定位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2020年9月15日,南方测绘与广州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5G+北斗”联合实验室,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能交通、智能...  相似文献   

8.
当5G遇上北斗,会怎么样?有观点说,“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 2020年,两个“国之重器”相遇了.这一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并向全球提供服务;这一年,5G(第五代移动通信)在我国开启大规模商用.可谓是“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对的你”,北斗和5G“一见面”便成为一对“好朋友”. 人们期盼着北斗和5G能更快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大规模应用"元年",北斗也将与5G、云计算、物联网等其他技术相配合,在各种应用场景中提供解决方案,引发变革。北斗各类场景的智能应用率先在交通领域落地。2020年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文件指出,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5G时代的到来,时间和位置信息成为智能化应用的基础和前提,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只有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和位置信息。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北斗和5G的融合发展再一次走向台前,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1.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通过一定区域布设若干连续运行参考站,对区域卫星定位误差进行整体建模,通过无线网络向用户实时播发定位增强信息以及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本文主要针对辽宁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系统测试以及精度分析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袭警事件频繁发生,如何保障警员安全至关重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惯性导航,结合生物传感器、网络通信、深度学习和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出一套警员联动保护系统.该系统可动态跟踪警员位置,实时感知其生理指标,智能判其所处状态,并能在危机时刻,将相关信息及时送达控制中心,辅助制定救援策略.本研究对保障广大执法人员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G PS 与北斗伪距单点定位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北斗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以来其伪距单点定位精度,以及与G PS伪距单点定位精度进行比较,本文采用C++独立编写了G PS和BDS的伪距单点定位程序,并对武汉大学在亚太地区布设的北斗系统连续观测基准站网在2013年1月15日所采集的G PS和北斗的数据进行解算。通过比较G PS和北斗在一天中各个单历元解的散点分布,N、E、U方向的偏差,PDOP值和可见卫星数的变化,来比较GPS与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G PS与北斗的伪距单点定性能相差不大,G PS的定位精度可以保证15 m以内,而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优于20 m 。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定位、导航与授时(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体系是我国数字化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北斗三号(BeiDou-3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3)为核心的综合PNT应用服务是我国未来时空信息领域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重点.本文首先定义了“按需弹性可伸缩综合PNT应用服务体系”概念,提出了“一体白盒(软件定义节点)+统一网络(弹性可伸缩系统)+网信场图(智能运管服务)+智能博弈(复杂任务决策)”的应用服务框架,设计了“固基、强网、增效”的综合PNT应用服务技术路线,给出了“公网+专网+机动网”的综合PNT应用服务模式,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以“北斗+低轨+5G+伪卫星+位置大数据”为核心的综合时空应用服务体系将为多层次、多领域用户提供北斗室内外泛在空间云端协同的精准位置服务,助力全社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GPS双模式卫星导航的出租车位置服务系统.该系统综合乘客需求、空跑出租车等信息,采用2G或3G通信链路,实时下发至出租车终端,在车栽终端运用GIS地图实时显示出租车、乘客的信息,从而实现出租车的合理分布,并降低出租车空车行驶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展望5G/6G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仁 《测绘学报》2019,48(12):1475-1481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5G/6G时代逐渐到来。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催生新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对5G/6G时代进行了论述,分析其主要特点。然后阐述了5G/6G时代下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真三维实景模型的形成,地球空间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地球空间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大众化)。最后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自主的通导遥一体化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发展路线(局域服务系统,区域服务系统,全球服务系统)和技术储备;对5G/6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全面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现特开展新疆北斗地基增强示范系统建设,通过站址踏勘、设备的选型安装、网络的调试、系统运行,测试框架网北斗、GPS高精度事后处理的精度、基线相对误差等指标等.实验表明,搭建的北斗地基增强示范系统在整个覆盖区域内能满足实验网基准站的数据数据管理、分析,精度稳定,总体平面精度3-5cm、高程精度4-6cm,满足设计的需求;工作中所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将在全面开展的新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中逐步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整个亚太地区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应用已成为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的重要目标。当前浙江省已经建成覆盖全省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框架网络,并基于该网络完成了一系列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其对应浙江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设计指标平面不大于5cm,高程不大于10cm标准,不论国产主板设备、进口主板设备其平面精度指标都能够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高程精度设计有所欠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提供连续、可靠高精度厘米级差分应用服务方面依然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19.
针对4G系统对北斗系统无线电测定业务(RDSS)产生的邻频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机模块分解的影响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归纳出用户机抑制带外干扰的主要技术措施,两个关键指标是有效带宽和处理增益,主要模块是射频模块(RF).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不同参数的射频通道,并在测试平台上验证了各射频通道的带外抑制能力,分析了测试结果的规律性和差异性.研究成果可为北斗系统与4G系统兼容共存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徐红 《中国测绘》2022,(1):12-16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模化应用工程,加速北斗应用推广,建立北斗网络辅助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北斗在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车联网、应急通信中的应用,扩大北斗应用市场规模;推动北斗高精度定位地基增强站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