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5年5月3日上午,湖北省省长蒋祝平、省政府秘书长程运铁到省气象局视察,了解气象工作情况.翁立生局长汇报了湖北省气象部门的基本情况,蒋省长对湖北省气象部门各项工作总体水平、气象工作现代化建设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蒋省长仔细询问了最近天气情况、今年的降雨量和雨水分布情况,询问了气象部门给省政府的预报现行制度情况,当听说早在1986年,湖北省局在全国率先在省政府、省防汛办安装了气象信息微机接收终端,现在省委也安装了,并且重要天气情况随时报告以后,蒋省长高兴地称赞:很有远见.蒋省长视察了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省气象通信台,观看了雷达拼图和天气监测、预报系统、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和电视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制作的演示后,赞扬说:很  相似文献   

2.
韶关市气象台业务自动化建设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在气象部门的及时应用,韶关市气象台的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预报业务的实际和需要,建立了多个业务自动化系统,使日常预报业务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应用各种气象信息,为提高预报水平,更加及时有效的开展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李泽椿  泰祥士 《气象》1995,21(3):17-22
公众气象服务是国家中心的重点工作,中期数值预报业务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立国家气象中心初步形成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以人机交互工作站为主要手段,综合应用多种气象信息的业务服务系统,使天气预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气象服务的总体经济效益已达到国家对气象事业投资的40倍。  相似文献   

4.
林华 《气象》1992,18(7):40-41
一、前言 准确、方便、迅速地将气象产品传递给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间接地提高预报准确率。目前,气象产品分发主要靠电话口传、电视、广播和邮寄等。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某些对气象信息敏感的专业用户,已越来越不满足这种方式。他们不仅要求气象部门提供结论性的气象预报产品,还要求提供某些诸如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气象信息,而且对气象信息的传递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80年代计算机通信技术逐渐在我国气象部门普及和使用,一种现代化的气象信息传递工具——远程气象终端诞生  相似文献   

5.
气象部门是科技型、基础性的公益部门,也是气象信息服务部门。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气象部门为之提供预见性的信息服务。这种需求,推动气象部门不断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扩大信息覆盖面,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地把气象预报预测信息传达给公众。利用各种媒体来传播气象信息,特别是在发布灾害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和警报方面,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在气象部门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气象部门依靠微机网络及现代通信技术进行同地和异地之间信息交换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立气象系统微机网络是气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建立一个上连省台下接县局的微机网络和以该网络为基础的微柳:业务体系是杭州市气象局“八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杭州市气象业务体系和微机网络建设项目(简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的杭州市实时气象信息接收处理系统是获得和传递准确的气象信息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对实时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发,建立杭州市气象实时资料库,为气象业务提供各类实时资料。同时,也为气象业务由手工操作转向计算机操作,使气象业务工作向微机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实时气象信息接收的手段有:依靠微机通信网的有线接收、无线接收和通过微机局域网收集的杭州市探空和地面实时观测资料及市气象台制作的各类情报预报服务信息。因此,杭州市实时气象信息接收处理系统收集的气象信息数量大、种类多、时效高、满足了气象业务  相似文献   

8.
气象部门除了广播外,目前采用的通信手段主要有两种:气象台站依靠邮电部门的通信线路和设施进行气象信息的传输,这是主要的手段。以此方式组成的通信网络称为主要通信网。另一种是利用气象部门自建的无线短波、超短波电台进行通信联络,这种方式组成的通信网称为辅助通信网。后者作为一种辅助通信手段,弥补了主要通信网的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使计算机既各自具备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之功能,又可以快速地传输数据信息,相互共享资源。 微型计算机已伴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地使用在其各个领域中,气象资料处理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实时性强、资料的存储和调用方便,并且有大量的气象数据需要作为历史资料长期保存、相互交换和供微机随时调用。由于微机的更新换代和在气象业务上处理任务的不同,我省气象部门使用的微机种类也比较  相似文献   

10.
1概述1997年,大规模改善气象通信条件的9210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该工程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卫星网VSAT站与微机局域网共同构成的通信子系统、支持client/server的sybas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用于天气预报的人机交互系统(MICAPS)。其中人机交互系统又称做气象信息缩合分析处理系统,是处理和显示9210工程通信系统提供的各种资料的预报业务工作平台。它分为工作站版和微机版,本文就微机版的特点结合本溪市的试用情况,总结出三种系统应用方法和三种数据接口方式,介绍系统的安装调试、修改设置方法及与Netware服务器共享资源等应…  相似文献   

11.
微机房的环境设计张冰(周至县气象局周至·710400)建成具局气象信息产品远程终端,突现微机联网,是气象工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预报准确率和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迸行气象服务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确保微机的正常运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必须有一个良...  相似文献   

12.
用建立地市级图形图像预报工作站的方法,提高省级以下气象台的预报业务自动化水平,改变地市台部分落后的手工分析图、统计图的作业方式,提高气象信息的综合应用能力,适应气象通信和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偿专业气象服务在我省蓬勃兴起,虽然这种新的服务是建立在气象部门公益信息产品基础上的,但就其性质和内容来讲与公益服务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根据科技市场的需要,为各类用户加工并提供专业性气象服务信息的。当然提供的这种信息时效越长,使用价值就越大。在目前公众气象服务仍以短期信息为主的情况下,科技市场对中长期时效的信息需求就显得非常的迫切。但在目前提高长期预报信息还有相当大的困难,而中期预报信息因国际上对数值预报的研究在中期领域里取得了突破,使其有了很大的提高。省台在中期预报业务中最早  相似文献   

14.
《陕西气象》2006,(6):F0004-F0004
陕西省专业气象台成立于1999年3月,是我省气象部门对外开展气象科技服务的权威机构,拥有50多名各娄专业技术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全省及西安地区专业气象服务和气象信息服务,近几年来,专业台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百姓生活的需要,积极为行业用户和社会公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预报服务和气象信息服务。服务领域涉及交通、电力、媒体、通信、保险、建筑、商业、旅游等十几个行业和部门,取碍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承担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城市环境预报等手机信息服务产品的制作、发布及业务运行的维护与开发工作;指导全省气象部门的气象手机信息服务工作;承接气象部门内  相似文献   

16.
张洪卫  张立清 《气象》2003,29(3):1-2
在气象专业有偿服务中 ,东营市气象局主要采取的服务手段是气象信息微机终端系统 ,到目前为止 ,东营市气象局的气象信息微机终端用户已有十多家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对于不同的用户 ,需要的是不同的气象信息 ,为此 ,我们采取了在服务器上单独划出一区域将所有的预报产品放入其中 ,对于用户每天都需要的同一种气象产品采取用同一文件名覆盖的方式。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 :是不是所有的气象产品对每一个用户都开放呢 ?其实 ,无论用VB设计还是用网页设计终端系统都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大家都知道 ,气象预报产品也和其它商品一样 ,对于不同的预报产…  相似文献   

17.
《山西气象》1994,(4):41-52
全省气象业务管理信息控制与处理微机系统山西省气象局业务处课题组(山西省气象局030002)1引言《全省气象业务管理信息控制与处理微机系统》(简称“管理系统”)是省级气象部门气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研究成果,是现代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必然产物,它...  相似文献   

18.
《陕西气象》2006,(4):F0004-F0004
陕西省专业气象台成立于1999年3月,是我省气象部门对外开展气象科技服务的权威机构,拥有5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全省及西安地区专业气象服务和气象信息服务。近几年来,专业台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百姓生活的需要,积极为行业用户和社会公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预报服务和气象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浅谈“121”气象信息咨询电话的服务管理李海胜(晋中地区气象局030600)“121”电话是邮电部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答询城市天气预报的专用电话号码,是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便捷准确地传递气象信息,也是气象部门发展信息产业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这几年“1...  相似文献   

20.
奥运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评估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罗慧  谢璞  俞小鼎 《气象》2007,33(3):89-94
科学定量地评估2008年北京奥运及演练期间气象信息服务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奥运气象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简要评述了近年来有关评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了社会问卷调查、高端用户深度访谈等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满意度指数体系,包括: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预报发布时间和时效、用户对气象服务所产生效益的判断、奥运气象服务手册、用户指南和网站等服务和宣传手段,服务人员能力、针对不同预报要素的预报准确度、用户的未来意向以及对气象部门的整体印象等8类综合指标。首次提出了天气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csiws),并以2006年女垒奥运测试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了奥组委等高端用户群的满意指数,来定量测量用户群对奥运气象信息服务的期望度和满意度。结果显示,用户对气象部门整体印象最满意,也发现目前奥运气象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契机,在引导和挖掘用户需求、完善奥运气象宣传手册或用户服务指南以及广为宣传奥运气象官方网站等方面还要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