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定西地区局地暴雨短时预报初探王毅荣(定西地区气象局定西743000)本区内个别站局地暴雨的情况时有出现。局地暴雨空间尺度小,生命史短,在天气图上中小尺度暴雨天气系统分析不明显,增加了局地暴雨预报的难度。西北地区地形复杂,结合地形分析暴雨系统在当地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许多气象台站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分析预报,特别是夏季小范围暴雨、冰雹等强烈对流性天气的预报中,从能量学角度进行总能量的分析和寻找预报指标,取得一定的效果;一些台站还把气象哨观测的资料充分利用起来,加大了资料密度,把地面总能量小图用来做暴雨落区预报的试探,他们都很需要有关的查  相似文献   

3.
一、思路暴雨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充足的水汽供应、位势不稳定和上升运动是产生暴雨的三个必要条件,暴雨的预报力法必然要直接或间接地与天气系统和这三个必要的物理条件相联系。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小尺度的,但许多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在一些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场下产生的。这就为日常暴雨预报提供了一条有根据的预报思路:即可以跳过对中小尺度系统的分析和预报,直接根据天气尺度有利的背景条件来制作暴雨预报。因此,我们把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作为汛期暴雨的首要过滤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MM5对2003-2005年华东地区的3次暴雨过程数值模拟,通过采用3种水平网格嵌套方案做对降水预报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研究模式水平率对降水强度和落区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平网格精度提高,模式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模拟能力增强,地形对天气过程的影响反映更加全面,模拟的雨带分布也越接近实况,雨量中心强度也随之增大;三层嵌套网格在暴雨落区和暴雨量级的预报上均优于两层和一层水平网格嵌套方案,尤其是暴雨落区预报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1引言松原地处吉林省西部松辽平原区,由于位置偏西,水汽不足,发生大范围的系统性暴雨的次数较少,多以突发性、局地性天气为主,局地暴雨是松原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局地暴雨空间尺度小、突发性强、生命史短,在天气图上中小尺度暴雨天气系统分析不明显,增加了局地暴雨预报的难度。同时由于局地暴雨往往雨强较大、突发性强,同时可能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烈天气现象,容易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统计结果表明:松原地区同时伴有雷暴的局地暴雨占总暴雨个例的77.5%,因此,局地暴雨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利用松原市近30年的局地暴雨天气资料,对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地区是暴雨多发区和重灾区,深入认识该区域暴雨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分析暴雨发生机理与发展暴雨、洪水预报技术,对于我国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长江中游区域暴雨从观测到资料分析、机理研究,再到数值预报与水文应用研究,重点从暴雨外场观测试验及资料反演和中尺度资料融合技术、长江中游暴雨MCS(中尺度对流系统)观测分析和理论研究、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研究和长江中游水文气象耦合的暴雨洪水预报系统四个方面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科研业务单位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制约长江中游区域暴雨研究深入与预报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暴雨是中尺度天气现象。要解决暴雨的预报问题,从根本上讲必须搞清楚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预报问题。由于目前获取的分析资料时间间隔太长、空间的距离又很大,因此对认识以致预报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活动规律带来许多困难,这是暴雨预报常常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根据现有的条件充分挖掘各种气象资料(包括物理量场的资料)的潜力,结合现代化的监视系统来努力提高短期暴雨预报水平。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尽管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预报还非常困难,但寻找其赖以发生发展的适宜环境场(摇篮)——大尺度的环流特征仍不失为短期暴雨  相似文献   

8.
临沂地区强对流天气的警界预报和短时预报高树俊(临沂地区气象局·276004)1引言国际减灾文献中指出,自然灾害中70%是由气象灾害引起的。冰雹、龙卷、雷雨大风、暴雨等是由气象引起的主要自然灾害。这些强烈的天气往往与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有直接联系,天气雷...  相似文献   

9.
通辽地区中小尺度系统分析及短时天气预报方法夏国华,夏量(哲盟气象处)前言雷暴、暴雨、冰雹、飑线强风等灾害性天气一直是气象工作者密切注视的目标之一。而对这些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又以短时预报(指0—12小时以内预报)最为迫切。随着哲盟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专...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本市地处梅雨雨带南缘,暴雨个例少,预报难度大,而数值预报输出产品应用年限短。鉴于这些特点,本文采用完全预报法(即ppm)建立一套本市梅汛期大—暴雨预报方案,同时考虑到数值预报产品本身经过多次平滑过滤会产生不可忽视的误差,因而难以预报诸如暴雨雨团之类较小尺度的天气系统,所以单纯用ppm来预报暴雨是不够的,而实况物理量因子往往对暴雨有着预兆作用,为此我们在上述预报方案中又引入了若干个与暴雨关系比较密切的物理量因子,以提高本方法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分析83年7月18日至23日沿淮淮北连续暴雨期间的卫星云图。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云图在天气分析利预报中能直观的反映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活动规律的优越性,通过分析云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找出预报天气系统发生变化的前兆,确定造成不同暴雨量级的云带和云团性质,探索暴雨的定区、定量(量级)预报。实践证明,由于卫星云图的图次比天气图多,在暴雨的预报中十分有用。  相似文献   

12.
吴洋  徐枝芳  王瑞春  张华  程志刚 《气象》2018,44(5):621-633
为提高暴雨的数值模拟和预报效果,在生成初值的同化分析中保证中小尺度信息的引入十分重要。为改善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区域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中小尺度信息的引入,本文利用气候态背景误差样本估计变量误差的水平协相关尺度,进而利用三个不同水平特征尺度的递归滤波器对统计结果予以拟合,以替代原有单一尺度的递归滤波方案。利用新方案对2015年6月1—2日江汉平原的暴雨过程进行同化和预报,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案的功率谱衰减较慢,通过单点试验和分析场分析发现,新同化方案引入了更多的α中尺度信息;在暴雨个例的预报中发现,利用新同化方案后湿度场、散度场和涡度场在分析场和预报场中更加接近实际情况,降水预报技巧明显提高。通过能量谱分析发现,新方案与原方案相比反映出更多的α中尺度信息;新方案对江汉平原地区暴雨预报具有正效果,在α中尺度内出现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湿度增加等有利于降水的要素。在暴雨个例的基础上,本文进行16d的批量试验,结果显示新方案对降水的预报技巧明显提高,与个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专家系统、模式预报等方法的推广使用,给春季暴雨的预报带来许多益处,人们对暴雨的形成机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在具体预报业务中,由于地形和中小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很难准确估计,往往给使用这些工具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弄清当地暴雨的气候特征及与其相联系的各种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背风波形成的非线性数值试验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翼  杜行远  刘克武 《大气科学》1978,2(3):210-218
众所周知,降水现象是由大、中、小不同尺度的运动造成的。而中,小尺度的降水,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起局地暴雨和阵性降水(包括冰雹)的灾害性天气,都是在适当的大尺度背景下的中小尺度的天气现象。而这种中、小尺度天气现象,又往往与地形有关。例如,背风坡大风及冰雹问题在云贵高原横断山脉,有些地方背风坡的年降水量比迎风坡要多。而冰雹现象又往往多数产生在地形的背风面。在云南、甘肃、河南、河北等都发现有上述情况。要抓灾害性天气预报,要作好降水预报,只报出大尺度的天气形势和降水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把中小尺度的降水预报作好才行。因此根据大形势数值预  相似文献   

15.
对2002年8月28日杭州市区出现的暴雨,进行环境场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利用MICAPS2.0中的分析工具和T213、MM5等数值模式对中小尺度的东风带系统降水的预报结果,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为今后东向型暴雨的预报积累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2013年5月15-17日长江下游地区多地出现连续暴雨,数值模式检验显示雨量预报值误差较大。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 0.5°×0.5°格点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槽前西南气流、低涡切变和深厚湿层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形势背景;低涡东北部产生的暴雨与低层东风急流的扰动和曲率增大密切相关,地面辐合抬升触发了上升运动;700 h Pa切变线和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线的叠加处、925 h Pa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区都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多普勒雷达平均径向速度图像上显示强烈的辐合区,正、负速度区面积比达到1∶3,回波不断在辐合线处生成,下游地区出现"列车效应",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强度为30~40d Bz,小时雨量达到16~20 mm。对比模式预报场,中低层偏东急流量级和气旋性弯曲偏小导致了暴雨区漏报,地面辐合线位置和强度的偏差造成了雨量中心位置的偏差,可通过与实况对比、雷达分析等手段对预报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暴雨和强对流可预报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锦忠  吴乃庚 《大气科学》2020,44(5):1039-1056
大气可预报性研究是开展天气、气候预测的基础科学问题。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暴雨和强对流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频发,如何深入认识其可预报性问题成为了天气领域研究热点,也是制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大气可预报性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对近二十年(1999~2018)国际上关于暴雨和强对流可预报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和归纳。主要包括:中小尺度可预报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评估手段及其与传统大尺度天气可预报性研究的差异,初始误差增长机制的几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误差升尺度、误差降尺度、升降尺度并存),数值模式误差和对流环境误差对实际预报性的影响,以及最近的中尺度可预报性科学观测试验进展等。最后,对暴雨、强对流可预报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吉林省中部地区2005年6月10km间距100个自动雨量计小时雨量资料,结合天气资料,对地面降雨中小尺度结构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云和降雨的认识。文中对各类天气系统降雨绘制出等值线图,找出地面降雨中小尺度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各类天气系统较强降雨都具有中小尺度结构。他们多数表现为几十公里宽一百多公里长的雨带。雨带里有沿带走向的强对流带、对流线和零散强对流单体。有的表现为尺度更小的对流雨带或雨团。一般强单体核尺度10km,有的20-30km,雨强可迭暴雨到特大暴雨,持续时间1-2小时。  相似文献   

19.
统计分析了夏季1961—1990年6—8月,呼伦贝尔地区大兴安岭东侧博克图、扎兰屯、那吉屯、尼尔基、小二沟、阿里河6站37个暴雨个例的气候特征。总结出6种产生此暴雨的天气系统,分别对各种天气系统造成暴雨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提出了预报着眼点,对今后准确分析预报呼伦贝尔地区大兴安岭东侧的暴雨天气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车淑兰 《黑龙江气象》1994,(4):22-22,28
通过大~暴雨单站配套模式的研制与使用,认为利用天气学模式型和本站模式方法来预报大~暴雨,反映了大尺度与中小尺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灾害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