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龙游牛场古地下洞室群1号洞顶板长期抗拉强度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牛场古地下洞室群1号洞顶板的拉裂现象,利用Ansys 建立与牛场古地下洞室群初始及边界条件相符的模型,通过FLAC-3D计算获得拉裂缝所在单元垂直裂缝方向的拉应力范围,即0.037~0.469 MPa。由于顶板拉裂缝是经过长期变形而产生的,结合材料力学第一强度理论,该范围可以作为牛场古地下洞室群1号洞顶板围岩的长期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羊场湾煤矿Y1102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野外调查与有限差分软件模拟方法研究浅埋煤层开采的地面塌陷类型、发育规律及其形成机理。(1)浅埋煤层开采地面塌陷以地表裂缝发育为主,地表破坏严重。(2)平行切眼裂缝间隔性出现,展布于整个工作面内,间隔距离为10~120m,局部裂缝形成错台高度约为15cm。平行顺槽裂缝为拉张型裂缝,发育在顺槽至外围一定范围。(3)采煤活动导致地下形成采空区,上覆岩层发生移动破坏,破坏区分为剪切破坏区、拉张破坏区及剪-拉破坏区,分别对压应力区、拉应力区和压-拉转化区。(4)当应力扰动传递至地表,应力值超过覆盖层抗拉强度时地表产生裂缝。随着工作面推进,覆岩内部裂缝带上行裂缝与地表下行裂缝贯通,形成错台。研究成果丰富了该区浅埋煤层的地面塌陷理论知识,为地面塌陷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火山岩储层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储集空间类型和孔渗参数,但储集空间类型与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此,依据松辽盆地全取心井(营一D1井和营三D1井)开展营城组火山岩孔缝单元类型研究及其与孔渗参数关系的分析,取得如下主要认识。首先,研究区火山岩主要发育5种原生孔隙、3种次生孔隙、3种原生裂缝和3种次生裂缝;根据发育过程、分布排列特征的相似性,把储集空间归并为7种孔隙类和2种裂缝类;将上述孔隙类与裂缝类划分为7种组合类型,即7型孔缝单元,分别为①型离散气孔类-次生裂缝类组合型、②型定向气孔类-脱玻化类-次生裂缝类组合型、③型离散粒间孔类-溶蚀孔类组合型、④型离散粒间孔类-溶蚀孔类-原生裂缝类组合型、⑤型离散粒间孔类-溶蚀孔类-次生裂缝类组合型、⑥型定向粒间孔类-溶蚀孔类-次生裂缝类组合型和⑦型裂缝类组合型。其次,对比按孔隙单元拟合孔渗关系与按整体拟合孔渗关系的函数斜率,7型孔缝单元可划分为3组,即,略低于总体拟合函数(A组)的①型和②型孔缝单元,略高于总体拟合函数(B组)的③型、④型、⑤型和⑥型孔缝单元,远远高于总体拟合函数(C组)的⑦型孔缝单元。第三,除②型单元和⑦型单元之外的其他5型单元的储层物性较好;各型孔缝单元的孔喉分选系数随孔喉半径均值增大而增大,储层非均质性变强;多数孔缝单元具有复杂的岩性-岩相组合;孔缝单元分布与火山机构类型和相带关系密切。第四,依据孔缝单元的孔渗条件和孔渗相关拟合函数可知,应该依据孔缝单元进行储层评价分析,即使赋存于相同岩性的①型、②型单元也需要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测井曲线R/S分析能够有效地表征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以往研究中单独运用声波曲线进行R/S分析并不能规避岩性变化对声波曲线的影响。采用重构曲线(AC-GR)进行R/S计算,能够有效地反映裂缝发育程度和位置。另外,统计表明裂缝发育层段裂缝密度同重构曲线的分形维数D平均值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在划分流动单元过程中,除选取常用的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等参数外,还选取重构曲线(AC-GR)的分形维数D进行综合聚类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11储层为例,按其综合渗流能力将其划分成4类流动单元:第1类主要位于主河道汇流处,基质物性好,有效厚度大,裂缝较发育;第2类主要位于主河道,有效厚度较大,裂缝发育程度一般;第3类位于河道侧翼,有效厚度小,裂缝发育;第4类零星分布,基质物性较差,裂缝不发育,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14号,孙贤鉥基金会在陕西宾馆10号楼3-3会议室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委员有:孙枢院士(主持)、李曙光院士、莫宣学院士、翟明国院士、郑永飞院士、陈骏教授、李惠民研究员、李献华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饱和黏土中水分的丧失会引起土体基质吸力和表面收缩率的变化,并导致其表面开裂。在室内对黏土干裂过程中土体的失水率、裂缝面积率等开裂特征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表面开裂率、裂缝节点和开裂块数特征随失水率和时间变化,可划分为开裂前、快速开裂、开裂停滞三个阶段,在快速开裂阶段,土体的失水率和表面裂隙发育率呈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开裂后土体裂缝呈现为多个期次性,1、2期次裂缝之间夹角大都大于90°,第3期次(或更高期次)裂缝大都近似垂直于器壁(或第2期次裂缝)平行发育,且有等间隔发育倾向。第1、2期次裂缝的长度和宽度都远大于第3期次裂缝。  相似文献   

7.
吴俊谋 《矿产与地质》1997,11(4):287-288,F003
瞬态瑞利波法是一种岩土原位测试的方法,可在无损状态下,对场地进行岩土以,查明空洞位置,地基了载力评价等,并以甘肃某煤矿应用实例,说明方法可行。甘肃某煤矿7号和12号楼房东头下沉而开裂,应用瞬态瑞利波法设点测试,发现7号楼地下2.5-5m处有低速层,为软弱夹层引志;12号楼地下18m处为煤层,并推断有采空区。7号楼测点经钻探证实2.8m处为黄土层,结果对楼房开裂采取加固处理。12号楼下沉开为地下煤层  相似文献   

8.
第九届国际地震工程大会将于1988年8月2日至9日在日本东京与京都两地召开。会议讨论的主题包括:1.地震灾害;2.地震活动性及地震的危害;3.地面运动及局部效应;4.土体动力性  相似文献   

9.
以苏家里新村地面及建筑物裂缝调查结果和沉降监测资料为基础,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非采矿因素引起的裂缝进行综合的定性分析,并应用FLAC3D程序对受煤矿采空区影响的建筑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同时归纳分析了对由于采矿因素和非采矿因素导致的地面及建筑物裂缝的成因、位置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苏家里新村地面及建筑物裂缝是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变形、填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河流冲蚀边坡坡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该矿区地面建筑物的修复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受2004年10月19日发生的地震的影响,云南省保山卫生学校3号楼东侧处的老滑坡复活变形,楼后庭院平台上产生多条拉张裂缝。在分析滑坡特征和成因后,采取了抗滑支挡结合排水护坡的处治方案,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对彬长矿区地面裂缝进行了详细调查,指出该矿区地面裂缝的主要为开采塌陷引起的采陷裂缝,并对采陷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归类。分析认为:采深增大,基岩厚度增大,覆岩的稳定性增强,对地面裂缝的规模控制也增强,60°~70°为塌陷裂缝边界范围圈定的指标值;工作面变宽,采厚变大,会加剧地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有利控制地表移动变形,关键层厚度增大,可以明显减缓地表移动;松散层厚度愈大,抗变形能力愈大的土层,其裂缝愈不发育;V型沟谷对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小,斜坡则对裂缝的发育有加剧作用;降雨对裂缝的发育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3年3月20日起,《中国煤炭地质》编辑部办公地点由河北省涿州市范阳西路50号迁至北京市丰台区外环西路26号院25号楼。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外环西路26号院25号楼邮政编码:100070办公室电话:010-56575176(传真)编辑部电话:010—56575177、56575139、56575140  相似文献   

13.
CFG短桩复合地基技术在某小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CFG短桩复合地基技术在总参大屯住宅小区南4号、5号楼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在多种方案比较中证明该方案是最优的。跟1号、2号楼相比,仅少量改变桩间距,节省直接成本达8万元,不仅能很好地满足结构设计要求,而且还有潜力可挖。并指出进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朱俊高  翁厚洋  王俊杰 《岩土力学》2006,27(Z2):475-479
简要分析了水力劈裂的发生条件、力学机理。基于水压楔劈机理,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种水力劈裂的发生判定方法。该方法假定心墙预先存在局部渗透弱面(裂缝),通过将裂缝位置的单元材料改为裂缝软材料,考虑库水进入裂缝后对裂缝周围土体的作用,建立水力劈裂分析的平面有限元模型,确定裂缝端部垂直于裂缝面的正应力,进而依据该正应力判断水力劈裂发生的可能性,该方法同时可模拟水力劈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淮河大堤土体工程地质特性及采动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下采煤,使地面大堤土体中出现了许多采动裂缝,普遍认为裂缝的存在对大堤与河下采煤安全构成很大威胁。以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为基础,采用试验和力学分析方法,分析论证了大堤土体采动裂缝的形成条件及其发育深度,得出几点结论:1)目前,淮南淮河大堤在粘土堤土体拉应变超过8~12mm/m、砂土堤超过3~5mm/m时,堤体就会出现裂缝;2)土中裂缝发育深度不会超过与土的力学特性有关的某一极限值。目前淮河大堤粘土堤约为4.0m、砂土堤约为2.0m;3)采取粘土注浆、铺设防渗膜等措施处理后,淮河大堤采动裂缝的存在就不会对河下采煤与大堤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利用瞬变电磁法对襄垣煤田采空区及塌陷区进行探测,在已知采空区及非采空区进行了方法有效性试验,发现工区内低阻异常为积水采空区反映。结合已知资料,判断区内可采煤层(3号煤层)采空深度为144~324 m,采空区东侧较浅,西侧较深,与煤层倾向相吻合。在3号煤层埋藏深度260 m处作视电阻率水平切面,并根据各测线异常情况,最终推断区内采空区范围,也初步查明了煤矿附近居民房屋出现裂缝、地面下陷等地质灾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于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进行缝洞单元精细研究非常重要。盲目部署加密井,很容易导致因为所在单元的储量已被动用而失利。本文采用的碳酸盐岩缝洞单元多学科综合划分方法是:在有井控制的地区,首先分析井间连通性,然后结合生产动态、常规解析试井、流体性质、数值试井等多学科资料确定缝洞单元边界;在无井控制的地区,影响连通性最重要的主控因素是储层本身的相互连通性,其次才是断裂和裂缝,这时可在连通性约束下进行储层和裂缝预测,并以此为主要依据确定缝洞单元边界。对塔里木盆地轮古油气田轮古11井区划分出80个缝洞单元,其中有55个为储量未动用单元(潜力单元),并部署了一些加密井,已钻的XW1井获得了成功,投产初期日产油95t,不含水。  相似文献   

18.
桂村工区Ⅲ号异常是一九七四年××第九地质队检查航磁异常,在1:2万地面磁测图上圈出的。经解释后,当年上钻验证见矿。为了进一步认识异常与矿体间关系,在××铁矿会战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我们参加了该工区1:5000地面磁测工作,较详尽地圈出了Ⅲ号异常,并作了精测剖面,在此基础上对该异常进行了解释推断。  相似文献   

19.
水力压裂技术改造储层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以井下测斜仪为代表的远场测量技术进行裂缝形态监测已经逐步应用于压后裂缝效果评价。采用不同的裂缝分析模型对压裂过程中地面和井下倾斜场进行了正演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采用矩形张裂缝模型对影响压裂倾斜场的地层和裂缝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地面倾斜场对于裂缝的方位角和倾角变化较为敏感,对于裂缝的尺寸及裂缝中心深度变化不敏感;(2)井下倾斜场值对于裂缝的尺寸、裂缝中心深度变化较为敏感,对于裂缝的方位角及倾角变化不敏感。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储层水力压裂优化设计中。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模拟裂缝性页岩储层中水力裂缝随机扩展过程,基于单元节点的拓扑数据结构,利用网格节点分裂方式,建立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网格嵌入零厚度内聚力单元的水力裂缝随机扩展新方法。利用KGD模型解析解和2种室内试验,验证了新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水平地应力差和储层非均质性对水力裂缝随机扩展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1)该方法弥补了ABAQUS平台内置的内聚力单元无法有效模拟水力裂缝随机扩展的不足;(2)在较高水平地应力差下页岩储层非均质性越强,与水力裂缝相交的高角度天然裂缝越容易开启。所建方法能准确地描述复杂水力裂缝的随机扩展行为,可为裂缝性页岩储层的数值模拟提供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