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本海  方辉 《岩土力学》2009,30(Z2):302-307
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能充分调动桩间土体参与工作,并在竖向方向上的刚度梯度变化与附加荷载的应力扩散变化趋势相同。以考虑不同桩体长度、桩体刚度和考虑周围多层土体分布的长短桩相互作用计算模型为依据,对某高层建筑进行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的分析设计计算,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应用于高层建筑可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因其高承载力、经济性优越和施工灵活并工期短的特点,将会成为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深层掏土纠偏法在桩基上多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方敏  茜平一  解家毕  徐晗 《岩土力学》2006,27(9):1617-1621
以某栋房屋的倾斜和纠偏为例,采用多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方法,探讨了深厚软弱地基上大面积地面堆载作用下桩基础建筑物的倾斜、变形形态及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情况;了解了桩基础的变形形态及桩端土沉降的成因,进而对掏土纠偏法在桩基础纠偏中的适用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的工程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甦  孙毅  沈剑林  岳红  张毅  陈国兴 《岩土力学》2007,28(11):2465-2470
根据某高层建筑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的桩与承台荷载分担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桩基础桩与承台荷载分担、桩顶反力分布、桩间土反力分布等特性。桩与承台可以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桩与承台底地基土分别承担总荷载的80 %与20 %左右;承台底地基土与桩的荷载分担比值,在工程初期变化起伏较大,随着主体完工后逐渐趋于稳定;中桩桩顶反力值小于边桩和角桩桩顶反力值;桩顶反力与承台底土反力沿承台两边基本呈马鞍形分布,实测结果为高层建筑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的设计计算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沼平原一个6层建筑的短桩原位测试和数值分析,研究了短桩基础的荷载传递与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桩基的实际承载力大于计算值,而沉降远小于计算值。桩顶反力和基底土压力的观测结果显示:地基土所分担的荷载较小。对短桩基础的桩-土共同作用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了地基土层内的附加应力和分层沉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沼平原短桩基础的沉降以桩端以下土层的压缩变形为主。浅部硬土层既作为短桩的持力层,又有利于附加应力的扩散,从而减小了沉降。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某32层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深圳地区的高层建筑绝大部份采用桩基础,但深圳市区内很大部份均分布花岗岩残积土,它是一种承载力高、压缩性低、工程性质很好、值得加以利用的特殊性地基土.通过一栋32层的高层建筑,以花岗岩残积土作为基础持力层,从承载力、平均沉降量和整体倾斜等诸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采用天然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及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及相互影响时,基础总体沉降和差异沉降随楼层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趋势,上部结构中存在次应力,弯矩和轴力比常规法设计偏大;随楼层的增加,桩体对荷载的分担比在减少,土体分担比在增加;随着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加,荷载向角桩、边桩集中;增加筏板厚度,能减少一定的差异沉降和基础平均沉降,从而减少上部结构的次应力,提高地基土的荷载分担比,同时筏板下桩顶反力分布更不均匀,因此需要从筏板受力,以及考虑筏下桩、土的受力来综合确定一个合理的筏板厚度,使设计安全经济;随着地基土变形模量的提高,地基土分担的上部荷载增加,桩顶反力趋向平均,筏板最大弯矩逐渐减小。桩筏基础在均匀布桩条件下呈中间大边缘小的“碟型”分布。差异沉降是由于上部结构次生应力和筏板内力产生的。通过对地基土刚度以及桩长、桩径、桩距等五种桩基刚度的调整,并分析不同刚度对基础差异沉降影响可知:改变桩长的布桩形式并结合地基土刚度调整的中心布桩形式是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5,(5)
高层建筑作为当前各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筑热点之一,其基础形式的选择对于建筑安全、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对武汉某高层建筑基础形式选择所重点关注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基础设计参数等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的成果,该高层建筑地基为非均匀地基,宜采用桩基础。并探讨该高层建筑地基各岩土层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桩基设计参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等。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饱和半空间-群桩基础耦合动力近似解析模型,其中基桩考虑为欧拉梁,饱和地基采用Biot两相介质动力控制方程。求解了饱和地基中群桩基础的动力阻抗,分析了刚性承台上施加简谐振动荷载时,群桩基础引起的饱和地基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荷载类型、激振频率以及地基渗透系数对饱和地基位移和孔压响应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饱和半空间-群桩基础耦合动力近似解析模型,其中基桩考虑为欧拉梁,饱和地基采用Biot两相介质动力控制方程。求解了饱和地基中群桩基础的动力阻抗,分析了刚性承台上施加简谐振动荷载时,群桩基础引起的饱和地基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荷载类型、激振频率以及地基渗透系数对饱和地基位移和孔压响应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饱和半空间-群桩基础耦合动力近似解析模型,其中基桩考虑为欧拉梁,饱和地基采用Biot两相介质动力控制方程。求解了饱和地基中群桩基础的动力阻抗,分析了刚性承台上施加简谐振动荷载时,群桩基础引起的饱和地基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荷载类型、激振频率以及地基渗透系数对饱和地基位移和孔压响应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根义 《地下水》2009,31(4):25-26,35
高层建筑地基方案的选择多以变形(沉降或差异沉降)控制,而地基沉降计算是建筑工程勘察阶段地基方案评价的一项重要任务,其计算分析结果直接影响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而地下水对沉降计算结果有很大影响,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地基沉降计算中地下水位的选取、地下水位的变化等对地基沉降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疏桩筏板基础现场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桩基础设计时如何考虑桩间土的承载能力,目前还是一个难题,通过对南京大学MBA大楼疏桩筏板基础的原位测试,得到了高层建筑疏桩筏板基础的沉降特性、桩顶压力分布、桩间土压力分布、筏板内钢筋轴力的分布,分析了桩与桩间土承担竖向荷载的比例,肯定了高层建筑应用疏桩基础的可能性,其现场实测结果可供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及理论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史吏  王慧萍  孙宏磊  潘晓东 《岩土力学》2019,40(5):1750-1760
建立了饱和半空间-群桩基础耦合动力近似解析模型,其中基桩考虑为欧拉梁,饱和地基采用Biot两相介质动力控制方程,二者在频率-波数域中利用桩-土相互作用点处的饱和地基柔度矩阵进行耦合,并采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获得频域解答。分析了饱和地基中群桩基础的动力阻抗及刚性承台上施加简谐振动荷载时群桩基础引起的饱和地基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荷载类型、激振频率以及地基渗透系数对饱和地基位移和孔压响应有明显影响。特别的,群桩基础动力阻抗峰值频率会随着地基渗透系数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深厚软基上多(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家毕  刘祖德 《岩土力学》2005,26(1):122-126
探讨了深厚软弱地基上多(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界面模型,采用子结构法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变形和地基沉降的影响,同时考虑地基为弹塑性的,并采用无限元法考虑远场区域的影响。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方法能反应深厚软弱地基上桩基础的沉降特性。  相似文献   

15.
岩溶地区上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难点。岩溶地基存在土洞溶洞多,岩面起伏大、地下水不可预见等特点,使得岩溶地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对一个卵石土岩溶地基高层建筑进行基础设计,通过现场土的载荷板试验、夯扩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冲孔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等现场原位试验,获得了丰富可靠的资料,根据试验结果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岩溶发育情况进行科学的计算分析,最后采用筏板下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该方案既能满足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又同时考虑了溶洞坍塌及沉降不均的风险,且更为经济。将计算沉降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为高层建筑复杂岩溶地基处理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隐伏型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常采用桩基础,当岩溶覆盖层厚度大时可采用复合地基;近年来,对沉降控制严的重要建筑物,也开始逐步探索使用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可行性。介绍了深圳市龙岗文化中心的岩溶地质条件、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情况;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在岩溶地区使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是可行的。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小锋  朱斌  汪玉冰 《岩土力学》2019,(10):3937-3944
近海风机结构和基础长期承受着巨大的水平向环境荷载。在风机的服役周期中,地震荷载与水平环境荷载会有大概率同时空作用于风机基础上。研发了初始水平环境施加装置,设计了砂土地基中的近海风机单桩基础超重力动力模型试验,从物理模型尺度初步实现了考虑初始水平环境荷载与地震荷载联合作用的单桩基础动力试验。通过超重力振动台试验发现,联合工况下干砂地基和饱和砂地基中风机单桩基础的震后桩身弯矩值要大于初始弯矩值。在饱和地基中部分深度处的震后桩身弯矩是初始弯矩值的4倍。此外桩顶水平位移在施振过程中出现了震荡累加的现象,在饱和地基中震后桩顶水平位移是初始位移的1.3倍。初始水平环境荷载与地震荷载联合作用下风机单桩基础表现出的这种耦合效应对风机的安全服役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在风机基础设计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稳定采空区场地并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建筑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并对采空区地基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判。提出一种适合于采空区地基的荷载影响深度 确定方法,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场地不同区域剩余变形进行预测,提出考虑活化变形、剩余变形、附加变形的采空区建筑地基沉降变形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荷载相同时判别系数越小(0.10 (自重应力)、0.08 、0.07 、0.05 ),荷载影响深度越大;判别系数相同时建筑荷载越大,荷载影响深度也随之非线性增大。(2)对于一般采空区地基,宜采用 (附加应力)= 0.10 判别标准确定荷载影响深度;对于复杂采空区地基,宜采用 0.05 判别标准确定荷载影响深度。(3)在常规方法上( 0.20 )确定的荷载影响深度 ,对于采空区地基经对比分析,1.4 和1.8 荷载影响深度可作为一般采空区地基和复杂采空区地基工程设计参考。(4)在不引起活化变形的最高层数建筑荷载下,地表剩余变形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采空区建筑地基沉降变形主要是土层附加压缩变形。(5)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内边缘沉降较大、不均匀沉降明显,不宜作为建设场地;采空区中央沉降较小,没有明显不均匀沉降,宜作为建设场地。  相似文献   

19.
黎冰  高玉峰 《岩土力学》2006,27(Z2):795-7999
基于车辆荷载的特点和我国车辆普遍超载的现状,采用将车辆荷载简化为静荷载的拟静力计算方法,以4个工程实例分析了路堤高度对由车辆荷载引起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车辆荷载引起的软土地基沉降量随路堤高度的降低呈指数关系增大,增加路堤的高度是减小该沉降量的有效方法。在某一路堤高度范围内,高速公路可能存在一个最佳路堤高度,低于或高于这个最佳路堤高度,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地基沉降量都大于最佳路堤高度下的地基沉降量,这个最佳路堤高度存在与否以及其具体高度与车辆荷载大小和地基土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西安某建筑工程结构复杂,平面不规整,荷载要求差异大,为自重Ⅲ级湿陷性黄土地基。根据岩土工程资料和上部荷载要求,分析本地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案,并进行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比较,提出要根据不同的地基土参数和上部荷载要求,安全、经济、灵活地选择地基处理方案。考虑到统一工艺和施工的方便性,最终采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和桩基础方案。同时,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具体的参数选择、注意事项也进行了阐述,为同类地基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