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上海地区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其区系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伟  陆健健 《湿地科学》2004,2(3):171-175
在参照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得出上海地区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共49科107属179种。从植物生态型和生活型等方面来划分,上海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可主要分为内陆河湖水生植物、河口海岸滩涂植物和湿生植物3种类型。从区系组成来看,包含5种以上的12个较大科构成了上海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的主体,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种类最多;区内各属种数都在10种以下,包含3种以上的属有19属,共79种,分别占总属数的17.8%和总种数的44.2%。从区系分布区类型来看,水生蕨类植物种主要有4种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为主要类型;而水生种子植物属有13种分布区类型,其中6个热带分布类型共有39属,占总属数的61.9%,6个温带分布类型共有24属,占总属数的38.1%,表明上海地区水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偏热带性质。同时,讨论了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态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2 400 m2样地调查,研究福建南平溪后安曹下76年生杉木丰产林群落山坡和山洼部位的植物区系组成、群落外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生态特征,结果表明:老龄杉木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71科,119属,168种;蕨类植物种类比例大;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成分占的比例最高(山坡和山洼部分分别为27.59%和34.55%),热带性分布成分占优势(山坡和山洼部分分别为70.11%和74.55%),体现了群落的中亚热带性质;各层次的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包括幼苗幼树)>草本层>乔木层;坡位因子对老龄杉木群落生态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2 400 m2样地调查,研究福建南平溪后安曹下76年生杉木丰产林群落山坡和山洼部位的植物区系组成、群落外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生态特征,结果表明:老龄杉木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71科,119属,168种;蕨类植物种类比例大;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成分占的比例最高(山坡和山洼部分分别为27.59%和34.55%),热带性分布成分占优势(山坡和山洼部分分别为70.11%和74.55%),体现了群落的中亚热带性质;各层次的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包括幼苗幼树)>草本层>乔木层;坡位因子对老龄杉木群落生态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研究是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及其生态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神农架大九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植物物种组成、优势植物种群及植物区系。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维管束植物共52科140属201种,其中种子植物47科134属194种,外来入侵植物4科7属7种。草本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以湿生植物群落为主,有苔草(Carex)群落、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群落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群落等,占群落总数的59.60%。优势植物种有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阿齐苔草(Carex argyi)、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是组成该区域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植物区系主要有12个分布类型及4个变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并含有一定的热带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5.
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在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中,开展了野外植物调查,以了解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群丛特征。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该湿地公园的岛内河渠、岛内库塘、洪泛江滩、草本沼泽、森林沼泽、林地、草地和撂荒地中的植物开展调查,研究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湿地公园中,记录了105科296属437种维管植物,其中有56种外来物种和8种受保护植物,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的物种数量都≥20种,单种属占总属数的近四分之三;在437种维管植物中,有335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量的76.66%),有95种典型木本植物(占21.74%),还有5种木质藤本(占1.14%)和2种竹类植物(占0.46%);有水生植物48种(占10.98%),有湿生植物138种(占31.58%),有中生植物251种(占57.44%);在科的区系组成中,世界广布科(45科)占优势,有37科为热带分布科,有22科为温带分布科;在属的区系组成中,温带分布属(126属)占优势,热带...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维管束植物物种组成与生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武汉市主城区及近郊26个典型城市湖泊湿地植物物种和群落类型调查的基础上,对湖泊湿地维管束植物组成、地理成分和生态适应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植物资源丰富,本次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61种(含变种和变型),分属于82科231属,其中被子植物是主要类型;武汉市湖泊湿地维管束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兼有地带性、隐域性和起源上古老性的特点,但特有属、种匮乏,其中蕨类植物表现出明显的隐域性特征;种子植物分属于14种地理分布类型,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3种地理分布类型所占比例较大,表现出明显的亚热带湿地植物区系特征.同时,湿地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分别占总种数的37.4%和32.7%.在所有水分生态适应型中,中生植物的种类最多,共164种,占总种数的45.4%,反映出武汉市湖泊湿地维管束植物群落逐渐向中生植物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共有48科90属187种水生维管束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具有较明显温带性质.48科植物可以划分6个分布型和1个变型,世界分布34科,热带分布6科,温带分布8科;90属被划分为10个分布型和6个变型,世界分布35属,热带分布22属,温带分布33属;184种野生种可以归并...  相似文献   

8.
2011年8~10月,对北京市以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11座公园河、湖湿地进行了植物现状调查,共记录了水生植物42种,隶属于22科35属。42种植物中,有沉水植物5种,占被调查的植物物种总数的11.9%;浮水植物7种,占总数的16.7%;挺水植物30种,占总数的71.4%。挺水植物是被调查植物资源中的优势生态型。采用二歧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方法,将调查的143个植物群落样方划分为9种植物群落类型,其中,荷花+香蒲-睡莲+萍蓬草-苦草+金鱼藻群落(Com.Nelumbo nucifera+Typha orientalis-Nymphaea tetragona+Nuphar pumilum-Vallisneria natans+Ceratophyllum demersum)、芦苇+千屈菜+野慈姑-金鱼藻+石龙尾群落(Com.Phragmites australis+Lythrum salicaria+Sagittaria trifolia-Ceratophyllum demer?sum+Limnophila sessiliflora)、荻-王莲+凤眼莲-轮叶狐尾藻群落(Com.Triarrhena sacchariflora-Victoria sp.+Eichhornia crassipes-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为北京市典型的3种湿地水生植物群落类型,且前二者为优势植物群落类型;其余6种为零星分布的湿地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分析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生态类型、保护级别以及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现已知的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维管束植物有29科45属74种,包括湿生植物13种,挺水植物29种,沉水植物18种,漂浮植物3种,浮叶植物6种,两栖植物3种,半湿生植物2种,以多年生的草本挺水植物居多;其中,有36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种。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维管束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种类型2种亚型,以世界广布分布区类型为主;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维管束植物属的分布区有9种类型4种亚型,以热带分布区类型为主,温带分布区类型为辅,显著表现出热带分布区类型特征。针对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维管束植物的濒危状况,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为湿地维管束植物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分析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生态类型、保护级别以及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现已知的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维管束植物有29科45属74种,包括湿生植物13种,挺水植物29种,沉水植物18种,漂浮植物3种,浮叶植物6种,两栖植物3种,半湿生植物2种,以多年生的草本挺水植物居多;其中,有36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种。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维管束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种类型2种亚型,以世界广布分布区类型为主;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维管束植物属的分布区有9种类型4种亚型,以热带分布区类型为主,温带分布区类型为辅,显著表现出热带分布区类型特征。针对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维管束植物的濒危状况,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为湿地维管束植物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系统了解山东省潍坊市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于2019年10月2~10日和2020年8月15~23日,对该市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研究了维管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分布、生态型和生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4座湿地公园中,共记录维管植物51目108科352属533种;其中,有399种资源植物、9种保护植物、3种山东省稀有植物以及52种入侵和归化植物;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为优势科,单属(种)科和寡属(种)科占优势;在区系组成上,有15种类型、9变型,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21.60%),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占16.48%)。总体上,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但是,各湿地公园中的乔木过多,人工种植植物的比例和数量较大,野生物种和水生维管植物相对匮乏,存在一定数量自然混入或人为引进的入侵和有害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12.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属季风常绿阔叶林类型, 其种类组成复杂多样而富于热带性, 据1200 m2 的样方统计, 有维管束植物62 种, 分属于32 科、54 属, 其中, 属热带分布的有32 种, 属热带- 亚热带分布的有21 种, 属亚热带分布的只有7 种, 其余2 种为世界分布。本群落的外貌终年常绿, 层次结构复杂而不明显, 样地内高于1-5m 的立木有52 种1857 株, 灌木层种类和株数尚多, 100 m2 内有185株, 草本层以乔灌木幼苗为主, 草本植物较少。群落组成结构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相似, 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4 左右, 群落均匀度为0-7 ~0-9 , 生态优势度为0-07 ~0-10 , 但群落明显具有次生性, 大部分优势种群呈集群分布。若能减少人为干扰破坏, 本群落将向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演替。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16块样地256个样方的调查结果,对青海云杉群落的植物种类和区系成分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96种,隶属25科52属;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科为主,大部分主产温带;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31属59种,占总属数的62.26%,表明了青海云杉群落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群落中不同林型的种数、属数和科数多样性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科和属的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山杨-青海云杉混交林中,种的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圆柏-青海云杉混交林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对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的管理,2019年11月7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在东、西和南洞庭湖区,开展了入侵植物野外实地调查;结合筛查到的文献资料,对野外调查记录的入侵植物物种名单进行了补充。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有入侵植物35科82属107种;有26科83种入侵植物为恶性入侵、严重入侵、局部入侵和一般入侵物种,其中,恶性入侵、严重入侵、局部入侵和一般入侵物种的数量分别为19种、24种、15种和25种;在调查的入侵植物物种中,有25种菊科植物,占洞庭湖区入侵植物总物种数量的23.36%;有70种入侵植物的原产地为美洲,占洞庭湖区入侵植物总物种数量的65.42%,有22种入侵植物的原产地为欧洲,占20.56%;在东、南和西洞庭湖区分别记录了20科47种、31科74种和18科48种入侵植物;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科的特征区系以世界广布为主,世界广布入侵植物科的数量占总科数的51.43%;入侵植物属的区系分布则主要集中在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两种类型,其入侵植物属的数量分别占总属数的24.39%和23.17%;入侵植物物种表现出明显的热带区系特征;与以往记载的入侵植物物种数量相比,目前洞庭湖区的入侵植物物种数量明显增加,表明外来植物的入侵与扩散速度迅猛,因此,应该加大对洞庭湖洲滩上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野外231个样方数据统计得出,组成漓江湿地植被的植物种类有157种,隶属57科124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2科119属152种;乔木9种,灌木25种,藤本植物4种,草本植物119种。除水生和湿生植物之外,还有一些半湿生和中生植物。漓江湿地植被区系组成中,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有5个类型和2个亚型,世界分布科30科,占总科数的60%;属的分布区有11个类型和10个亚型,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共51属,占总属数的47.22%。  相似文献   

16.
均匀布点开展纳帕海湿地区植物群落调查,应用DCA排序分析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其主控因子,利用Shannon-Wiener等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态势;利用多期Landsat TM/ETM+影像解译获取多年平均的湿地区淹水频率空间分异特征;均匀布点采集并测定分层土样重量含水率,生成植物调查同期湿地区分层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异特征;将样方DCA第一排序轴与样方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记录到湿地区植物物种130种,隶属36科88属;湿地区的湿-中生植物群落占绝大多数,中生群落和严重破坏地次生群落分布较广,典型水生植物群落分布生境狭窄,可分为水生植物群落、湿-中生植物群落、中生植物群落和严重破坏地植物群落4个演替阶段;水文情势分异及变化和强干扰是纳帕海湿地植被生态演替的主控因子;现状演替态势下,湿地区的湿-中生植物物种、与人为干扰或退化有关的伴生植物物种会趋向增加,湿地进一步退化;调控水文情势和减轻家畜翻拱的强干扰破坏是实现纳帕海湿地植被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实地调查,研究文献资料并系统整理出评价区维管束植物名录的基础上,对福建省北水南调第一期工程评价区的植物种类和区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评价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 153种,隶属于581属,186科。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科级分类阶层上,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居主导地位,占工程评价区维管束植物总科数的52.11%,尤以泛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居多;属级水平上,热带地理成分亦占优势,占维管束植物总属数的55.96%,温带地理成分也有较多分布。工程评价区具有维管束植物分布区类型较为齐全,热带成分居主导地位,温带成分居次,并具有一定特有成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11年7月,福建省发现的维管束植物有250科1611属4839种(含亚、变种),是中国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福建维管束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地区,其中武夷山脉北段具有物种丰富度高、特有种多等特点,是中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之一.武夷山脉中段是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也是福建省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戴云山脉中段,分布着大面积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有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位于戴云山脉南段的博平岭则是福建省南亚热带雨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分布区,其植物种类在福建省植物物种多样性中独树一帜.分布在福建滨海湿地的维管束植物虽然种类不多,但地域特色显著,是福建维管束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11年7月,福建省发现的维管束植物有250科1611属4839种(含亚、变种),是中国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福建维管束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地区,其中武夷山脉北段具有物种丰富度高、特有种多等特点,是中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之一.武夷山脉中段是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也是福建省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戴云山脉中段,分布着大面积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有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位于戴云山脉南段的博平岭则是福建省南亚热带雨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分布区,其植物种类在福建省植物物种多样性中独树一帜.分布在福建滨海湿地的维管束植物虽然种类不多,但地域特色显著,是福建维管束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湿地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研究对湿地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长寿岛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维管植物种类组成、主要草本植物群落、优势种及植物区系。结果表明:湖北长寿岛湿地维管植物丰富多样,共有103科324属489种,其中少种科和单种科合计占总科数的77.67%,寡属科和单属科合计占总科数的93.20%,少种属和单种属共计占总属数的98.46%。湿地主要由禾本科、菊科、蝶形花科、蔷薇科和莎草科等草本植物组成。常见的水生植物群落有眼子菜群落、水鳖群落和双穗雀稗群落,湿生植物群落为狗牙根群落和小鱼仙草群落。植物区系主要有14个类型和9个变型,热带成分占比45.88%,温带成分占比54.12%,呈现出由热带过渡到温带的区系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