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种岩石的Qp,Qs,Q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昭永  段永康 《地震研究》1996,19(2):192-198
本采用脉冲传播谱振幅比法、能量法、尾波法分别测多种岩样的P波Q值、S波Q值及尾波Q值。结果表明,能量法所得Qp、Qs较小。谱振幅比法所得Qp一般居中,Qs较大。尾波Qc有的偏大,有的偏小。  相似文献   

2.
3.
总结回顾了江苏二十多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分析了当前搞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形势,从7个方面阐述了要抓住机遇,依法行政提高全省防震减灾工作水平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岩性,含油气性,有效覆盖压力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具有代表性的正旋回砂砾岩储层中,8种不岩性的典型样品,在5种含油(气)水饱和状态下测试了纵、横波速度(VP和VS)与有效覆盖压力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1)VP和VS与ΔP呈指数递增,VP和VS随ΔP变化在低压范围比高压范围更敏感,而VP比VS的灵後工高。(2)同一状态下,同一非均质单层内的岩性变化范围控制了不同的VP-ΔP,VS-ΔP曲线族的宽度,岩性由细到粗,VP-ΔP曲线由低高变化,含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推进地震预报实用化、加强综合观测、将系统科学应用于地震研究及多方面的国际间合作,并论述了日本、美国、苏联三国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的思路、动向及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认为专业文献的丰度,查新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是影响查全,查准率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提高专业文献的保障率,查新员素质,规范查新流程可以提高查全,查准率的主要并就这几方面指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8.
充分展示了NS,K,R,M等值线图的预测效能。这种图定量、直观。利用他捕捉到了一些有效的前兆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是:①MS≥7.0地震前3年震中附近ML≥3.5地震频数显著增加;②MS≥7.0地震前1年研究区ML≥2.0地震频数降半;③MS≥6.0地震后地震活动数年不衰的地区是未来MS≥7.0地震发生的可能地点;④孟连—普洱及其附近地区余震中心偏离主震震中逼近未来强震震中;⑤普洱地区地震活动性低,次年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文中用广义地震成核模型对现象①进行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9.
10.
Thefaultplaneofthe1991,Datong-Yang-gao,Shanxi,China,Ms=5.8earthquakeMingWANG(王鸣),Lian-QiangZHANG(张廉强)andPei-DeWANG(王培德)(Insti...  相似文献   

11.
12.
13.
梅岭,又名大庾岭,为南岭山系五岭之首。梅关是粤赣交界的险关要塞,素有“岭南第一关”之誉,秦汉以前已存在。梅岭以梅花著称。古道与关同时出现,到唐初张九龄扩展岭路成坦途。  相似文献   

14.
15.
福建沿海的断陷盆地,平原,海湾与地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福建沿海自晚更新世以来控制主要断陷盆地、平原和海湾的断裂活动性状,认为这些构造在所讨论的时段内具有强烈的张性活动,而发生于区内的地震与这些构造的近期张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经历了连续九年的地震平静期之后,从1985年开始,地震又重新活跃起来。特别是去年11月份,一月之中就在我国大陆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三次,6—6.9级地震四次(含澜沧、耿马地震强余震),5—5.9级地震十四次(含澜沧、耿马地震强余震)。这是自1976年以来未曾有过的地震集中活动的异常现象。这进一步证实了1986年、1987年和1988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关于我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的判断。刚刚结束的1989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又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地震预报经过30年的实践、理论研究及3次较大规模的科研攻关,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长足进步。该文首先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不仅总结出了成绩和水平,而且还深刻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地震预报的目标、研究体制、研究科学思路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识及建议,以供专业人员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莹 《地球》2012,(5):62-63
马尔代夫是南亚印度洋上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国家,全国由1200余个大小珊瑚岛屿组成。它是亚洲第二小国,却是世界最大的珊瑚岛国,118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中陆地只有298平方公里,平均气温28℃。人口约40万,其中10余万人生活在首都马累,其余生活在散布全国的200余个小岛上。一万多年前,由于北半球冰盖大量  相似文献   

19.
曹卫星 《地球》2020,(3):1-1
山水林田湖草是-个生命共同体,其中的田,就是耕地资源。耕地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土地是财富之母、发展之基、民生之本、生态之依。作为自然要素,土地为人类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来源;作为经济要素,其开发利用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生态要素,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空间和宜居环境。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可供利用的优质耕地资源数量更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