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额尔古纳-兴安地体,松嫩-张广才岭地体,佳木斯地体是断面城古生代具有独立发展演化历史的地质的造单元,ET与西伯利亚地台具有亲缘性,ST-JT与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台均无亲缘关系;ST与JT,ET与ST-JT分别沿牡丹江和嫩江断裂拼贴,最终形成统一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板块构造与盐类矿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大陆的华北、塔里木、准噶尔-兴安、华南及甘青藏等五大板块发展过程中于地块边缘活动带、陆间裂谷、陆内裂谷等场所生成的含盐盆地,沉积了各时期(O、C、T、J-E和Q)盐类矿床。通过分析对比认为,甘青藏板块兰坪-思茅拗陷带(J2-E1、Q),塔里木板块(C、K-E、Q),华北板块(O2),华南板块(T1-2)为成钾有利地带,中国东部众多的K-E红层盆地中成钾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4段(T3xj^4)中的5层TONSTEINS做了较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它们都是同沉积的酸性火山灰,在泥炭沼泽环境下,经过水解和后期成岩作用,转变成质地较纯的高岭石粘土岩。TONSTEINS的岩石结构类型较简单,以致密型和团粒-致密型为主,结晶型较少。同层TONSTEIN的岩石结构的某些亲石元素含量及组合关系在较大范围内保持稳定,并具有显著的标志性;T  相似文献   

4.
贵州东北部下-中志留统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建强  李志明 《地球科学》1997,22(6):559-564
贵州东北部下、中志留统(Llandovery-Wenlock统下部,439~427Ma)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OS1—OS6),其平均延限约为2Ma.OS1由龙马溪组和香树园组构成.雷家屯组包括两个三级层序.OS4由马脚冲组和溶溪组构成.秀山组和回星哨组构成OS5和OS6层序.OS1为I型层序,其余为Ⅱ型层序.三级层序均发育TST和HST,而缺乏LST和SMST.层序的发育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密切关系.加里东运动造成的扬子地台持续上升对二级层序的组成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TECTONICEVOLUTIONANDINVERSIONOFTURPANHAMIBASIN,NORTHWESTERNCHINACaoDaiyong,ZhangPengfei,JinKuiliandQianGuangmoBeijingGraduat...  相似文献   

6.
蒙古-兴安地槽中的金矿化朱会增(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0引言蒙古-兴安地槽位于西伯利亚与塔里木地块和华北地台之间(图1)。从北至南共划分出9个二级构造单元。即萨彦-贝加尔褶皱区、色楞格-雅布洛诺夫褶皱区、斯坦诺夫边缘断隆带、蒙古-鄂霍茨克褶皱系、中...  相似文献   

7.
非平衡结构代表的变质反应性质和多种矿物地质温压计的研究表明,北京太古宙密云杂岩西段第二期区域变质作用的退变质P-T轨迹具等压冷却特点。Sm-Nd同位素定年显示,区内广泛发育的石榴石冠状体形成于(1717±34)Ma。初步分析认为,P-T-t轨迹的地球动力学成因可与吕梁运动期间华北地台裂谷作用和同构造壳下岩浆增生的演化背景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王伏泉 《黄金地质》1995,1(3):47-53
将我国的沉积建造划分为前地槽型、地槽型、地台型和地洼型4类,并均从(1)赋存金故体,(2)在沉积-成岩期成矿和(3)为沉积-成岩期后成矿提供矿质3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粤北海西早期沉积盆地扩张与热水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古生代期间,粤北半地堑式裂陷盆地受控于华南板块内的三叉张裂盆地系统。沉积演化阶段包括基底上隆、张裂、沉陷(三角洲充填)、下沉和封闭阶段。海西盆地演化史中的沉陷至稳定早期阶段对热水成矿有利。热水(喷气)矿床一般具有“三明治”式的矿石序列;底板蚀变(脉状矿石)→整合块状硫化物矿体→顶板蚀变和/或喷气盖层,以及底部爆发和沸腾特征。热水沉积(喷气)岩具有负的δ13C和δ18O值以及低于正常海相硅岩的δ18O值,具有强烈的Eu正常REE模式。海西旋回可识别出4个与矿化层位有关的热事件:中泥盆统、上泥盆统、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统。区内绝大多数块状硫化物矿床是盆地扩张早期产物,而某些矿床(Au、Ag、Cu)则是盆地封闭阶段──印支运动(T3-J1)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学》1995,(2):195-208
199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质学项目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LISTOFGEOLOGICALPROJECTSSUPPORTEDBY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1994¥(DEPARTM...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基本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隆康  游振东 《地质论评》1994,40(3):265-273
本文以新城-圻春断裂为界将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划分为华北陆块南缘和场子陆块北缘两个次级变质地体,两个次级地体不仅在地球物理,构造变形方面明显不同,而且在物质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它们有各自独立的变质地层系统,遭受了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有完全不同的岩浆活动图象,上述差异均可指示华北,扬子两古陆碰掸对接时扬子陆块北缘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南缘之下,这可能包括两次合作用,从元古代开始至中生代最终结束的长期复杂  相似文献   

12.
胶北地体金矿富集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俊  张建新  王荃 《地质论评》1993,39(1):57-63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变质地体为一外来体,以深层构造、多期(即前J,J,K_1)叠加变形为特征,并于J_3末增生到欧亚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是叠加在变质地体增生带上,为一左行平移简单剪切带。  相似文献   

14.
新疆库米什变质地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库米什地区的变质杂岩,过去曾被认为是泥盆系地层和海西期花岗岩体。本文研究表明,该杂岩体的诸方面特征与其周围古生代岩块存在明显差异,而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托格拉克布拉克群可以对比。实际上,库米什变质杂岩并非泥盆系地层和海西期花岗岩体。而是天山造山带中的前寒武纪变质地体,是因弧后扩张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裂解出来的大陆碎块。  相似文献   

15.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高俊  张建新  王荃 《地质论评》1993,39(1):57-63,T001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变质地体为一外来体,以深层构造、多期(即前J,J,K_1)叠加变形为特征,并于J_3末增生到欧亚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是叠加在变质地体增生带上,为一左行平移简单剪切带。  相似文献   

16.
余贤斌  王青蓉  宋战平  谢强 《岩土力学》2006,27(Z1):539-543
采用自行研制的岩石直接拉伸实验装置,对7种(组)岩石和2组混凝土试样进行了直接拉伸和劈裂法(巴西法)间接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岩石和混凝土试样的劈裂拉伸强度SB均大于直接拉伸强度ST,比值SB/ST的范围,在1.06到1.97之间;直接拉伸强度的偏差系数,通常大于劈裂拉伸强度的偏差系数。根据Sundaram等人对圆盘劈裂试验试样内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当岩石的拉伸弹模ET小于压缩弹模EC时,试样中实际的应力会与经典弹性力学公式所得结果(EC=ET时的情形)不同,需要进行修正。据此对有关岩石的劈裂拉伸强度进行了修正,并发现,在所试验的岩石中,虽然部分岩石的ET与EC的数值相差不大,其SB/ST比却最高。这说明,拉伸与压缩弹模的差别不是造成两种拉伸强度差别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17.
位于扬子板块和大别变质地体之间的随-应地区,早古生代是一被动大陆边缘扩张盆地。根据沉积盆地基底、地层层序、沉积体系和火山岩亲缘关系,随一应地体的发展史可追溯到晚元古代,并划分为4个阶段:(1)晚元古代至早震旦世地壳上拱和拉伸阶段;(2)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被动大陆边缘阶段;(3)中寒武世至奥陶纪海底扩张阶段;(4)志留纪至泥盆纪盆地充填回返阶段。本区沉积盆地发育模式是由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转化为前陆盆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沿昆仑山口北侧大致呈东西向展布的西大滩混合岩带,对探讨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厘定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的边界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开展青藏高原地学断面研究之际,横穿东昆仑构造带,进行了近南北方向的地质调查,重点对西大滩三道沟混合岩进行变质构造研究,以期对昆仑地质构造演化提供必要的实际素材。  相似文献   

19.
乌苏里地区构造新探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乌苏里地区中苏合作对比研究,对该区的构造有了以下一些新的认识:若干地体的拼贴奠定了东北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局,地体的拼贴在时空上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一规律解释了地槽学说对该区构造解释中的疑难问题。通过那丹哈达-比金地体外来岩块的地层对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层序,在利恢复地体漂泊的历史。通过对比还发现苏联远东溪海地区和中国延吉地区可能同是不凯地体二叠纪的活动大陆边缘,三叠纪也经历了共同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0.
湘中地体—一个古澳大利亚克拉通的碎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及澳大利亚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比研究表明:①湘黔桂拼合线,分开了岩石圈结构不同的两个地体,即扬子复合地体和湘中地体;②湘中地体,原系西澳大陆块的一部分,它们在1100~750Ma前从南纬58°漂移万里到达北半球,并与扬子复合地体拼合;③西澳主大陆与湘中地体的离散,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志留纪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