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刘元龙和王谦身提出的用于反演重力资料以估算地壳构造的压缩质面法,是用二维方柱体来近似地质体,而为了得到反演问题的解,又将二维方柱体近似地表示为压缩质面,使矩阵分析方法得到实际应用。利用这种压缩质面法,可根据实测重力异常资料反演莫霍界面的分布,而在已知几层密度差异的条件下,还可反演多层密度界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的反演重力资料的方法,基核心内容仍是压缩质面法,就是将用于逼近地质体的二维方柱体近似地表示为压缩质面,使矩阵分析方法得到实际应用,但是,现方法对原方法的许多方面作了改进,已适用于不等点距的重力资料的反演,使收敛加快,并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3.
用压缩质面法估算海区地壳厚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乃胜 《海洋科学》1986,10(2):8-12
用于反演重力资料以估算地壳构造的压缩质面法最早由刘元龙和王谦身提出。后来,沈剑平与王和明又进一步提出了用于反演不等点距重力资料经预调整的压缩质面法。笔者根据海区的特殊情况,运用此法进行了多项试验性计算。具体作法是:<1>将布格重力异常平滑滤波后不等点距采样并考虑沉积层的影响;<2>等点距取平滑滤波后的布格重力值进行计算;<3>等点距取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值,用二维方柱体公式正演作水层布格改正,  相似文献   

4.
利用重力资料反演三维单一密度界面的质面系数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当研究区域以外不能趋于同一深度时,该方法存在严重的边界效应,即边界附近反演误差较大。本文提出这一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理论模型和琉球沟弧盆系实例计算都表明,经边界修正后的反演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王述功  高仰 《海洋科学》1986,10(2):19-23
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壳厚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反相关系,即重力异常越低,反映的莫霍面就越深;重力异常越高,反映的莫霍面则越浅。这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但是应当指出,有许多地方并不遵守上述相关关系,这主要是由于上地幔密度的非均匀性对区域重力异常的影响所致。一些反演地壳厚度的公式如sinx/x法、压缩质面法都要解决上地幔的密度这个问题。由于地球上各处上地幔的密度不尽相同,有的地方相差比较悬殊。所以想把各个地区每点的上地幔密度值了解清楚是困难的,特别是对广大的洋区,在地震资料比较少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但是,用测线上(或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三维广义反演技术对重力资料进行反演,计算出了琉球沟弧盆系地区的莫氏面深度。由于考虑了分辨率和方差之间的最佳折衷问题,反演结果不论是在精度上还是在分辨能力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分析结果也表明,重力反演得到的莫氏面深度同李昭兴等人用地震折射波法得到的莫氏面深度有较大的差别。文中地产生这种差别的可能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适合海区沉积盆地基底反演的密度模式,推导了对应的重力异常精确公式(近区计算公式)和近似公式(远区计算公式),提出模拟沉积盆地复杂变化的密度差-深度曲线的分段拟合方法。建立了一种利用地震波速度谱、重力和水深资料反演沉积盆地基底的方法。利用地震波速度谱的资料对厦澎凹陷的密度-深度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反演了厦澎凹陷的重力基底,认为整个厦澎凹陷可能由不同构造格局的东北和西南两部分组成,并分别讨论了这两部分的基底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最新的地震资料和重力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数据,采用密度多界面同时反演方法,得到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顶底界面的埋深,据此编制了中生界残留厚度图。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单元对中生界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在雁荡低凸起构造高点局部缺失外,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地层分布广泛;中生界残留厚度在各个构造单元分布不均,但总体上具有"西北薄东南厚、南北分块"的特征,东部基隆凹陷为整个研究区的沉降中心。  相似文献   

9.
重力数据处理方法在寻找油气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重力数据处理方法技术在寻找油气田中的应用,讨论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趋势面分析、高阶导数、归一化总梯度、分离场法反演多层密度界面等的原理,并通过在多处地区试验和应用,对划分区域构造、圈定局部构造、计算沉积岩层的厚度以及对含油气远景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东海莫霍面起伏与地壳减薄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整理大量由地震剖面提供的沉积层厚度资料,得到东海沉积层等厚图。对完全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沉积层重力效应改正后,得到剩余重力异常,利用地震资料揭示的莫霍面深度值来约束界面反演得到东海莫霍面埋深。结果表明,东海陆架盆地莫霍面深度在25~28 km之间平缓变化,地壳厚度为14~26 km,西厚东薄;冲绳海槽盆地莫霍面深度为16~26 km,地壳厚度为12~22 km,北厚南薄。东海陆架盆地东部与冲绳海槽盆地南部地壳减薄明显,拉张因子分别达到2.6和3。初步分析认为冲绳海槽地壳以过渡壳为主,并未形成洋壳。  相似文献   

11.
海洋CSEM法因其对海底高阻体反应灵敏,可用于探测和识别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然而,由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和成藏规律复杂,一些区域横向块状分布或是垂向多层分布的成藏模式加大了探测难度和成本,对于探测分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实际CSEM探测中进行高阻异常的现场快速评估,借鉴地震勘探共中心点道集的转换方式,将二维模型的海洋CSEM响应在CMP域单元内转换为一维模型的响应,进而实现二维模型CSEM资料在CMP域内的近似一维反演,针对不同电阻率模型讨论勘探参数对异常体分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CSEM资料的CMP域反演对横向和纵向上相邻的水合物储集体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这为海洋CSEM法探测复杂成藏模式的水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谢天峰  付永涛 《海洋科学》2008,32(11):60-63
采用二维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解技术,对南黄海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分解,得到了自地表至莫霍面深度范围的不同尺度的密度体所产生的重力异常,从而获取不同切割深度的断裂构造、沉积基底及莫霍面所产生的重力异常。结果表明:该区断裂相互交错、切割深度不一,有明显的多期活动的迹象;小波变换的四阶异常细节主要由沉积基底面起伏所引起的,而小波变换四阶异常逼近主要反映了该区莫霍面起伏特征。  相似文献   

13.
白云凹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相对应的重磁剖面数据,利用重磁资料和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反演。以深剖面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所得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研究深部结构的正演拟合,实测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支持中生代俯冲洋壳存在的观点;同时结合地震资料对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区莫霍面由陆向海抬升,呈阶梯状变化,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具有大陆边缘陆壳向洋壳过渡的特征。根据地质模型还进行了变密度综合反演拟合来分析基底岩性特征,该区基底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部分为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岩石密度由陆向洋逐渐减小,磁性体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重磁导演非线性反演的直接解 ,它是基于迭代法求解一个非线性各分方程。当物性界面起伏分布△h满足|△h|〈√2-1)h时,积分的补积函数可展成△h的幂级数,考虑△h高次项的影响,应用简单迭代法可将问题化成相应的线性积分方程,并可用B样条函数求解。在不同磁化方向的△T和Zα异常上和变密度界面引起的重力异常上实现了模拟反演。精度显著高于线性直接解。在南海东沙群岛地区进行了莫霍面的反演计算,效果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无限水平柱体的总磁异常之解释方法。同传统的异常解释方法(特征点法和积分法)相比较,本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所提出的特征点法和积分法适合于任意磁化水平柱体的总磁异常的解释。这一点对于海上磁法勘探的资料解释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海上磁测通量是测得总磁异常.其次.所提出的特征点法可以用来确定与柱体中心位置相对应的在剖面上的带影点,也就是坐标原点。再者,所提出的特征点法和积分法可用来计算水平柱体中心的深度,而在积分反演中只用到磁异常曲线的一部分。这一点同其他积分法相比,其计算过程比较简单。最后,也作了理论模型的正反演计算。反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构能给出满意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测高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高海洋重力场的精度不断提高,由其反演计算的海底地形精度也相应提高。利用Sandwell 2014年最新发布主要由Jason-1末期大地测量任务和Cryosat-2观测资料反演的测高重力场V23.1,采用重力地质法(GGM)反演了中国南海海域海底地形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该过程中首先直接计算一系列密度差下的反演结果,并通过船测数据检核选定优化的密度差范围,然后利用向下延拓的方法确定了最优密度差异常数为7g/cm3。与船测水深数据相比,反演得到的GGM模型与检核点船测水深数据差值的标准差达到了±70.32m;此外,还计算了由测高重力异常V15.2反演的海底模型,比较这两个模型发现:测高重力场短波部分的改善对海底地形反演精度的提升作用有限,为得到更高精度的海底地形模型,需引入短波更为敏感的重力梯度资料。  相似文献   

17.
南海东北部深部构造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OBS资料作约束条件对南海东北部的地球物理资料,主要是重力资料和多道反射地震资料进行反演,获取比较理想的莫霍面深度,地壳厚度,中生代沉积基底面,新生代沉积底界面等地壳结构信息,研究发现该区中生代沉积盆地形成模式与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模式不同,中生代沉积基底与莫霍面呈正相关,而新生代沉积基底则与莫霍面呈明显的镜像关系。中生仝层不受边界断层控制,中生代沉积基底与莫霍面呈正相关,而新生代沉积基底则与莫霍面呈明显的镜像关系。中生代地层不受边界断层控制。中生代沉积坳陷边界实质上是残留的中生代地层的边界,中生代沉积盆地具有大型坳陷沉积特征,而新生代盆地为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弱二维的KP方程,并结合南中国海东沙群岛附近内孤立波的观测资料,模拟了内孤立波的波-波相互倌用0数值结果较好的反应了内孤立波的二维特征,同时体现两个内孤立波波-波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征,即两波相交处相速随振幅的增大而变大。相比于一维的KdV方程,KP在内孤立波的仿真反演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进行海面微尺度波频率分析时,为消除重力波影响,引入二维 EMD(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滤除造成频率混叠的长重力波,然后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海面微尺度波谱,进一步处理得到斜率波数谱。斜率波数谱提取结果表明:采用二维EMD方法可以有效滤除图像中混叠的长波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微尺度斜率波谱计算的结果与国外已有结果基本一致。文中还将二维 EMD 方法与小波方法的处理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在滤除长波的影响时,二维EMD方法具有其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彭聪  周兴华  王颖 《海洋通报》2020,39(2):223-230
针对基于测高重力异常反演海底地形理论众多、选取标准无法确定的情况,利用中国南海海域内的测高重力异常和船测水深数据研究比较了重力地质法(GGM)和SmithSandwell (SAS)法两种精度高、计算速度相对较快的海底地形反演理论。其中,GGM方法的密度差异常数Δρ由向下延拓技术确定为2.15 g·cm-3,SAS方法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得到反演波段内重力异常和水深数据。结果表明:测线分布条件一定时,水深多在-1 000 m左右或反演区域岛礁、海山等复杂海底地形较多时选取SAS方法,水深主要在-3 000 m以深的区域或海底地形复杂程度不高时选取GGM方法则能获取更好的效果,其效果最优处与船测水深在检核点处的差值最优平均值能达-0.61 m,标准差可达14.67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