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实验研究,用甲苯磺酸作催化剂的呋喃树脂自硬砂与稀土镁作催化剂生产的球铁件,通常在其铸件表层出现异常组织。提出导致异常组织产生的原因,同时又降低了试件的冲击值,并且采用反应型或屏蔽型涂料将可防止球铁件表层异常组织缺陷,为生产性能良好的球铁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深度内异常密度的分布与不同阶次谐波分量间的关系作了两种假设,利用GEM10C地球模型的2~36阶球谐系数计算了在这两种假设下不同阶次的球谐系数所对应的异常场源深度。结合已知的地球物理信息讨论了本文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热带海洋热状况是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为了研究热带次表层海温如何影响中国气候,通过相关计算和合成分析等方法讨论了热带太平洋至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冬季赤道东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偏暖(偏冷),中印度洋和东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偏冷(偏暖),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偏多),华南、华北和东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偏少);中国东部大范围高温(低温)。其可能的影响途径为,东亚夏季风环流对热带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响应导致了其年际变化,进而引起中国东部夏季气候的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4.
基于GOCO03S、DTM2006和Airy-Heiskanen均衡模型,采用频谱域的球谐分析和综合方法计算中国及其邻区的地形和均衡影响。克服了平面模型误差影响,并首次给出均衡重力梯度异常分布图。对所得结果作初步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地幔非对称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u,Vasco,Hilst,Grand等提供的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根据实验室结果外推得到的地震波速度异常与密度异常之间的线性关系,将地幔进行分层,网络化处理,计算了地幔各层异常密度,密度异常质心和全地幔密度异常质位置。结果表明,地幔密度异常表现出的总体特征是:整体地幔密度异常为负值,上地幔异常大,中,下地幔密度异常较小;地幔整体和多数分层密度异常质心分布在北半球。这一结果反映,现今地幔热动力学演化呈现出南半球膨胀和北半球收缩的非对称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中磁法和电法工作的特点,分析归纳了椭球类(包括球、圆柱、椭球柱等形体)矿体磁异常公式,引出了用类磁参数表示的矿体视电阻率异常、时间域和频率城激电异常、低频电磁法异常公式。从而较好地建立了数学模型,在一定的条件下,简化了金属矿电法异常正演计算,加深了电法异常性质和特点的认识和研究,并对文献[1]在椭球体磁场公式和激发极化异常的类磁法公式中的一些笔误作一商榷。  相似文献   

7.
对人造卫星观测确定的地球重力场球谐函数系数所对应的密度异常源深度进行了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求出了不同阶球谐函数所对应的源之深度。结果表明,低阶球谐函数所对应的源之深度大于1000公里直至核幔边界是可能的,而至25阶的高阶球谐函数所对应的密度异常源均在壳下。  相似文献   

8.
用1951~1992年31个站的降水资料,作自然正交分解研究了近42年汛期降水(4~9月)变化异常的时空分布,得到3种降水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函数和谱分析讨论了副高强度、副高强度、副高面积指数、副高西伸脊点、南方涛动指数、高原加热指数对西南汛期降水和降水型的影响作用和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层位理论,利用动态大地测量基本方程,选取Bjerhammar虚拟球作球近似,同时将地面观测数据δgt(重复重力)和δHt(重复水准)等解析延拓至Bjerhammar球面上,得到求解地壳内部密度时间变化及相关重力位场时间变化的一组公式,并给出了相应的迭代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试测定的燃料甲醇催化剂的活性数据,拟合出合成动力学方程,并对反应器模型模拟计算需要的主要基础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冬夏季热带太平洋至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变化的模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1955—1998年全球海洋上层海水温度月距平资料,对热带太平洋至印度洋各层海温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其主要模态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至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场主要表现出东、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反位相变化的特征,异常强度冬季明显强于夏季。冬季赤道东太平洋40m层,东印度洋至西太平洋120m层,夏季赤道东太平洋40m层,东印度洋至西太平洋160m层为海温异常的显著区域。冬季0—60m层第一特征向量表现出厄尔尼诺(拉尼娜)模态特征,第二特征向量表现出海温异常的东西运移模态特征,80—400m层第一特征向量表现出西太平洋暖池模态特征,第二特征向量表现出海温异常的东西运移模态特征。夏季0—60m层特征向量表现出厄尔尼诺(拉尼娜)模态,80—400m层特征向量表现出西太平洋暖池模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河南区域化探扫面工作的结束,异常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异常评价程序及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下面以桐柏县固庙—新集1:20万金银异常评价方法及效果为例,重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广西桂东某地硅化破碎带型金矿,是大瑶山地区北侧该类型金矿的首次发现,找矿意义深远。文章着重介绍该金矿的发现史,概述了其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提出应重新审视对1/20 万异常特别是低缓异常的评价,对处于有利成矿地质条件下的低缓异常的找矿意义,应重新确认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激电偶极、高密度电法在广西寻找层控型铁锰铅锌矿床上的应用。该法在层控型铁锰铅锌矿上圈出了异常,特别是高密度电法的映像,清晰再现了异常体的重向分布,因此认为该法是寻找层控型铁锰铅锌矿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青州市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可以获得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对青州市表层土壤样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聚类分析,绘制表层土壤元素聚类谱系图,将23种元素或指标分为5个元素组合簇群及2个单元素簇,研究各元素间的组合特征,探讨其相关性、聚集性及其指示意义;通过因子分析,找出有代表性的因子,用其代表变量,绘制典型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从中分析不同元素组合的区域分布基于何种因素,用11个代表性因子的分布特征就基本可以代表青州市表层土壤23项原始变量的分布特征,并对F1,F2,F3主因子进行了地质解释。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利于表层土壤中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利于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异常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福建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重力布格异常资料,通过地震与重力3维联合反演所分离的不同层面间的重力异常信息,采用基于单层位理论和球近似条件下的简便公式,解算并分析研究不同壳层间的密度变化分布图像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圈层的密度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缝大洞的存在和频繁的工作制度导致缝洞型油藏含水率变化特征多样,暴性水淹预警难度大。针对传统预警方法存在的时滞性问题,采用K线理论刻画含水率生产指标变化趋势,总结出充沛型、突破型、反转型等水淹前异常模式;由于循环神经网络能够刻画生产数据间的长程相关性,采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自动识别水淹异常模式特征实现暴性水淹预警。仿真实验表明基于LSTM的水淹异常模式识别模型通过变换数据尺度,较好地捕获暴性水淹前数据的整体变化趋势,识别精度明显优于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等模型。K线理论刻画的各类异常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预测的时滞难题,提前1~3周实现水淹预警,可以为缝洞型油藏水淹预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前倾斜潮汐因子的变化特点,并与1988年11月6日澜沧7.6级地震前的倾斜潮汐因子异常形态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南黄海6.1级地震前存在着潮汐因子异常,但异常形态与澜沧7.6级地震前的潮汐因子异常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地基表层微动测试用于求地基土卓越周期的方法,并例举测试实例,提出地基表层微动测试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一些震例震前的垂直形变特征,对垂直形变高梯度带和隆起区的形成机制和孕震原理作了分析,认为这两类形变异常区作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地域标志是合理的。讨论了震级与形变异常区范围的一般关系,最后讨论了按贝叶斯公式计算形变异常区发生地震概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