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鹅是南极的土著居民,人们把它看作是南极的象征。那末,南极企鹅的老家在什么地方,企鹅的祖先会不会飞,企鹅是由什么动物进化来的?这些关于企鹅起源的问题,迄今为止仍然是个谜。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南极洲的企鹅来源于冈瓦纳大陆裂解时期的一种会飞的动物。在大约距今2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开始分裂和解体,南极大陆被分裂出  相似文献   

2.
南极洲板块是古冈瓦纳超级大陆的中间块体,在南极洲长达10000km的大陆边缘中,约有85%的长度是张裂扩展类型,以及沿南极洲半岛太平洋边界的近1200kin大陆边缘,是经山脉-海沟碰撞后,由俯冲类型转换成了被动大陆边缘。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南极洲的分离以及连续性南半球海洋的形成,都开始于侏罗系并一直持续到第三纪中期。近年来,南极洲大陆边缘的地球物理数据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冈瓦纳泛大陆完全拼接起来是在寒武纪的某个时期,·最激烈的阶段在大约600Ma和500Ma期间,其间发生了西冈瓦纳(非洲和南美)和东冈瓦纳(澳大利亚,南极洲,印度,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部分克拉通之间的碰撞事件以及沿东冈瓦纳古太平洋边缘的变形事件.这些在此被称为泛非事件(广义),但各地的叫法有所不同,如在非洲叫作泛非事件,在南美叫作Brasiliano,在南极洲叫作Ross事件。最近几年,人们试图用全球板块构造来解释泛非造山运动和泛大陆组合.在此,我们综合现有的地质年代、构造和古地磁资料来看一看亚皮特斯洋的张开与泛非选…  相似文献   

4.
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期出现了一种假说 ,按照这个假说 ,新生代中期改变气候的南极洲冰期是由于环南极洲海流诞生之后大陆的热隔离所造成的。从那时起由于日益增长的气候研究的迫切性 ,这个设想一直受地质学家的关注。现在已清楚 ,这个环绕冰大陆的海流产生于新生代早期 ,即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分离时 ,并最终形成于南美洲和南极半岛之间的德雷克海峡张开之后。这个过程最终导致堆积了巨厚的冰盾 ,后者体积的变大或变小又相应地导致环南极洲海流的增强或变弱。虽然在过去的 3 0年来已在南极洲地区进行了近 1 0个航次的调查工作 ,该区的构造发展…  相似文献   

5.
冰雪大陆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片冰天雪地的陆地,叫南极洲。它的面积有1400多万平方公里,比欧洲的面积或大洋洲的面积都大。南极洲的四周是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它远离地球的任何一个大陆,即使西部的南极半岛离南美洲较近,但仍然相隔有960公里。另外,从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看,这里都是地球上唯一的无人定居的地方,是名符其实的与外部隔绝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许多海隆,其中一些是已沉陷的大陆碎块,它们被嵌入大洋板块之中,今后注定要在活动边缘消亡,此种消亡造成活动火山锭的间隙,改变与洋壳俯冲腾的正常地震模式,并产生蛇绿岩的侵位,某些古老的海隆已变成增生地体,现可在古老的活动边缘找到,我们认为,某些增生地体系冈瓦纳解体所致。从欧洲南部的二叠纪碎块到现今的阿拉伯与索马里的大量大陆碎片,微陆块及有的海隆,从冈瓦纳迁移增生到欧洲与亚洲,造山形变发生在陆-陆完全碰  相似文献   

7.
南极是南极洲和环绕着它的南大洋浩瀚水域的总称。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南极大陆是人类在地球上最后发现的大陆,也称第七大陆,它是我们星球上研究得最不够的地区。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为欧洲的1.5倍,几乎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洲的2倍。从面积上看,它是地球上的第五大洲。  相似文献   

8.
智利南极洲智利阿根廷智利和阿根廷虽然距离南极最近,但因为直到19世纪初才开展独立运动,所以无缘早期的南极探险活动,到20世纪初,这两国才加入到南极探险活动中。1904年2月24日,阿根廷在南极洲南奥尼克群岛建立了奥长达斯站,这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南极科学考察站。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之际的20世纪40年代,智利和阿根廷先后正式对南极提出了主权要求,两国的主权要求区都把南极洲地理位置最佳的南极半岛囊括在内,分别称为“阿根廷南极属地”和“智利南极属地”。但此前1908年英国早已对以南极半岛为核心的地区提出了主权要求,这样,在对南极领土分割的扇形图中,英国、智利、阿根廷三国互有交叠。  相似文献   

9.
具有巨厚冰盾和周围海洋的南极洲大陆是形成地球气候及全球性大洋环流的最重要因素。环抱南极洲的环南极洋流造成了大陆的热隔离和明显的纬向温度梯度 ,因此在南半球产生了大气和海洋环流。南极洲周围海冰的广泛分布促使形成了充填世界海洋广大深水部分和保证其通气及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南极洲洋底水体。一般认为 ,反映气候波动的冰盾容积的变化回答了过去地质年代海平面的强烈变化。在大陆和南大洋的多年研究表明 ,中生代和新生代初期 ,南极洲的气候要比今日暖和得多 ,当时它被茂盛的植被覆盖 ,这一点局部反映在白垩纪煤层的形成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星载激光雷达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云与地球辐射能系统提供的云辐射资料,对2006—2017年春季云相态在西南极洲上空的分布和云相态随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Hemisphere Annual Mode, SAM)指数的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冰云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2~10 km的高空,而含液水云主要分布于南极冰架或南大洋1~4 km的低空。两种云相态频率受地形抬升和水汽输运影响较大,使其在迎风坡的云相态频率远高于背风坡。利用SAM指数与云相态频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云相态频率的年际变化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些特征是由SAM变化所引起的风场变化所驱动,使风场与水汽的经向输运以阿蒙森低压为中心呈现东-西偶极子分布,并在南极半岛东侧低层大气产生焚风效应。云相态频率随SAM的时空变化使云辐射强迫在年际尺度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通过云辐射强迫显著影响着西南极洲的地表能量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1.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高、最干燥、最寒冷和风力最大的大陆。在那里的一切生活与工作,都是围绕科学考察进行的。由于环境条件艰苦,各国科学家历来不在乎政治上的争端,在各方面尽量合作。然而,近年来,南极洲成了新的冲突的舞台:科学家与环境保护主义者产生了矛盾。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南极洲应保持原样,因为那里是地球上唯一没有被人类破坏的地方。负责美国在南极洲考察活动的美国全国科学基地(NSF)的科学家则认为,  相似文献   

12.
以Ritzwoller为首的一批地球物理学家公布了新的表示南极洲和南大洋底上地幔结构的层面X射线照相图件。对南半球 ,特别是对南极洲的地壳和地幔的研究程度很低。然而 ,正是这个地域在大地构造方面特别重要 ,因为这是冰大陆中的最大的地壳省区 ,而该大陆周围裂谷 (断裂 )的形成过程在主要海洋盆地的形成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除此之外 ,现代的火山作用和新裂谷的产生能影响冰盖的稳定性 ,而很多现代的气候、海洋学和气象学特征与其有关。在所有地震波速度资料的基础上构筑的图件表明 ,东南极洲的地幔是一个具有高速地震波的区域 ,因此这里的地…  相似文献   

13.
Hoss.  DR 《海洋地质前沿》1998,(6):14-16
当印度从澳大利亚一南极洲分离出来,凯尔盖朗热点地慢流开始活动至今至少已有115Mi,也许长达130Ma之久。凯尔盖朗地幔柱被认为对包括东经九十度海岭、布罗肯海岭和海洋的第二大高原凯尔盖朗高原在内的印度洋盆地的广泛热点火山作用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凯尔盖朗地幔柱亦形成了南半球喷发的玄武岩特征、DUPAC同位素异常。这种地馒柱与印度洋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对整个印度洋盆地地球化学和构造演化有潜在的影响。凯尔盖朗高原和凯尔盖朗群岛成因的一种见解是它们的岩石围基底含有冈瓦纳古陆分裂出残留下的大陆碎块。凯尔盖朗高原南部玄武岩…  相似文献   

14.
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四周,为冰雪覆盖的大陆,周围岛屿星罗棋布。南极洲的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40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1.45倍,是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的2倍,为世界第五大陆。南极洲四周围绕着多风暴且易结冰的南大洋,为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延伸,面积约3800万km2。为方便研究,被称为世界第五大洋。南极洲距离南美洲最近,中间隔着只有970km的德雷克海峡。距离澳大利亚约有3500km;距离非洲约有4000km;中山站距北京约有12000…  相似文献   

15.
由于南极气候变化,冰山断裂,陆缘解体,源源不断的冰山将成为威胁我们的“不速之客”。1995年,科学家从卫星照片上看到一座巨大的冰山正从南极半岛向大海漂来(长77米,宽37米,高180米),使人大吃一惊。在过去的50年间,南极半岛的平均气温上升2.5℃,达到零下3℃,远比全球  相似文献   

16.
唐锦龙  游仲华 《海洋学报》1986,8(1):121-126
南极大陆被坚硬而巨大的冰川、冰盖连成一体,上有占该大陆面积不及5%的裸露岩石区,而且尚有活火山,其中一座埃里伯斯火山就是在我们取样的罗斯岛上。南极洲主要可分为两个地质区[1]:其一是东南极洲,它濒临大西洋和印度洋,占南极大陆的大部分。它是典型的大陆性地质,基底为火成岩和变质岩,上面覆盖着较年青的水平沉积岩和层状火山岩,其中以片麻岩为最多;其二是西南极洲,它一般由较年青的变质岩构成,那里的火山仍然在活动,所以侵入岩和火山岩到处可见。  相似文献   

17.
塞舌尔微陆块及其北部区域的形成过程与冈瓦纳大陆解体和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印度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对2016年中国-塞舌尔大陆边缘海洋地球科学联合调查航次所取得的高精度多波束数据和重力数据处理分析,首次得到了塞舌尔海台北部的高精度地形图和重力异常图。应用构造地貌学分析方法,结合该区域地形及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进一步探讨了该区域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塞舌尔海台北部发育3条向海方向延伸的狭长条带状海脊和平坦的深海平原,与塞舌尔陆块被阿米兰特海沟所切割,是一独立的构造单元。岩石地球化学证据和构造演化历史表明,塞舌尔海台北部可能在印度洋早期扩张阶段形成,向海方向延伸的海脊是由岩浆沿转换断层薄弱带喷发形成的不连续海脊。  相似文献   

18.
南亚地区含油气盆地类型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亚地区经历冈瓦纳陆内裂谷、冈瓦纳裂解与板块漂移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复杂的构造演化,最终形成了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为主的,包括克拉通盆地和俯冲-碰撞带盆地在内的3类沉积盆地,其中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布广泛,形成了南亚地区的一个主要盆地群。本文通过对南亚盆地生、储、盖等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研究不同盆地类型的油气成藏特征。根据盆地的剩余可采储量和远景资源量对南亚地区的资源潜力进行分析,认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最大,并优选出奎师那-哥达瓦里盆地、孟买盆地和科弗里盆地3个有利盆地。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古大陆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近年来在中国西藏及邻区所取得的古地磁成果,结合相关古生物、岩石学、沉积学和构造变形等方面资料,定量地讨论了西藏地区几个块体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关系,块体的分离和拼合时代。羌塘块体晚石炭世开始快速向北漂移,在晚二叠—早三叠世增生到古亚洲大陆上;冈底斯块体在晚三叠世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在早—晚白垩世同羌塘块体碰撞;喜马拉雅块体晚侏罗世开始脱离冈瓦纳大陆,晚白垩世随着印度洋的快速扩张开始发生大幅度北移,在晚白垩世—古近与冈底斯块体碰撞。  相似文献   

20.
现今,“南极洲”这一术语表示了地球南极锋面线——南纬50°~60°海水会聚线以南的空间。近年来对这个区域的研究明显加强。2004年32届地质大会(意大利弗洛伦萨)指出,最近的南极洲研究成果开创了地质学的新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极洲为科学的新大陆。对南极地区研究的增强趋势得到了2004年7月在德国不来梅召开的第28届南极地区国际科学讨论会的支持,2005年通过了在20072008年度国际极地年,组织制定了地球南、北极地区广泛的、多方面调查研究的决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