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原名《三同志通俗演义》,是我同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同演义》为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演义以史实为依据.以儒家思想为本,着重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09,(7):F0004-F0004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是我国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专题博物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建成标志着长白山文化研究步入了新阶段,将对长白山文化定位、长白山旅游及城市文化功能完善起到重要作用。该馆占地面积11777平方米,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建设总投资3630万元。  相似文献   

3.
由辽宁作家石鑫德所著的微型小说集──《生命》,已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作家的微型小说254篇,计47万字。作品意境深邃,藏诗隐画。既有文化意蕴,又有哲理思辨,小中见大,耐读耐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在品读《生命》的同时,亦在品读人生的真谛。倾听《生命》的回音@黄伟  相似文献   

4.
以《楚游日记》为依据,并结合有关史料,印证了明末湘南人文经济的基本概貌:明末湘南商品经济发展已达到了一定水平,但贫富悬殊,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宋明时期湘南的书院文化和宗教文化并盛,但明末也出现了明显衰败;明末湘南风景名胜丰饶度大,地域特色浓。据此可以肯定徐霞客《楚游日记》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涵化"与岷江上游民族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宁  晏兆丽  罗鹏  刘建 《山地学报》2003,21(1):16-23
岷江上游不仅是中国的一条重要生态过渡带,同时也是历史上一条民族迁移的“走廊”和交汇地带。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但在具有同样保护意义的文化多样性方面,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本文从文化的涵化概念出发,以岷江上游的民族迁移为线索,分析了该地区民族文化的涵化现象。并将涵化作为文化多样性形成的驱动因素,分析了涵化在文化多样性形成中的作用与机理,以及涵化与民族地理分布的关系,指出了民族地理分布与自然生态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满族文化资源发展研究基地是以满族文化资源和发展前景为研究对象的专业性研究基地,由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沈阳师范大学共建。基地成立四年来,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强化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实现民族文化的产业转化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基地的持续性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学科队伍建设,协助各级政府机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和立法,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经济资助和舆论支持,强化满族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整合,加强与省内相关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国内外满族文化信息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1,(12):62-63
赫图阿拉,满语意为“横冈”。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满族的祖先建起了第一座都城。赫图阿拉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1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黄衣称朕”,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被皇太极尊称为“天眷兴京”。  相似文献   

8.
苏拉宫与伊犁满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治元年(1664年),清世祖皇 太极入关定都北京以后,清王朝励精 图治,终于实现了江山的统一。大批 皇亲国戚和八旗兵民,分赴全国各 地,从此揭开了满族与其他民族、特 别是汉族大融合的历史。但伊犁之有 满族,则已是晚到乾隆二十年 (1755年)清军攻灭准噶尔汗国之 后,他们如今的集中居住地就在伊宁 市北潘津乡苏拉宫村。  相似文献   

9.
<正>澳门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其历史发展进程颇具特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澳门学研究尤其是澳门历史研究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澳门中西方文献档案史料的翻译、整理和研究成果斐然,诸多澳门编年史、澳门通史类论著、译著也相继面世。然而以往的澳门学研究成果,无论内容还是研究方法均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2014年10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共同出版的吴宏岐教授  相似文献   

10.
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世界角度看,对地名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联合国第6届地名标准化会议的9号决议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许多国家都把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作为地名科研与地名工作的重要内容。如加拿大从1989年始就展开了对传统地名的整理,对怎样保护具有纪念意义的地名进行了研究与决策;荷兰正在建立历史地名数据库,以保护和研究地名文化遗产;奥地利联合中、东欧各国对12世纪以来形成的居民地地名…  相似文献   

11.
黄伟 《中国地名》2013,(1):68-69
一个地名的诞生,往往都蕴含着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是各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地方的历史、城市的个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信息。《中国地名》自1984年创刊以来,如何在刊物中体现地名,做好地名的"眼",做了不懈的努力。在全国地名理论研究、地名标准化、地名公共服务宣传等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12.
四川自古文风鼎盛。汉唐、五代、宋明清历代均出现过名震全国的大文学家,如司马相如、杨雄、陈子昂、李白、苏洵、苏轼、苏辙、杨慎等。这些作家纷纷出蜀访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追溯巴蜀文学的历史,必须提到它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其中,所谓“小说之最古者尔”的《山海经》是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神话集。近人蒙文通考证,书中四篇《海内经》和五篇《大荒经》及附在后面的《海内经》可能是巴蜀的作品,时代在西周,大概算是四川地区最早的“小说”了。近人袁珂在《中国神话资料萃编》中,单列《古蜀篇》,收集了多种古籍中有关巴蜀的神话和传说。除…  相似文献   

13.
佛山倒影是济南重要风景名胜,旧时列济南八景之首。史藉、地志多有记载。不少文艺作品对此奇特景观也有记述和描写。其中《老残游记》这部小说,对佛山倒影的描写最为详细逼真。《老残游记》系晚清小说家刘鹗所著。此书曾经风靡一时,代表了一个时代精神。刘鹗不但在小说及其他文学作品有所建树,而且在治理黄河和甲骨文研究等方面也做出重要贡献,单就经他精心选编拓印的《铁云藏龟》一书,是把甲骨文第一次介绍给读者的著作。我国早期研究甲骨文卓有成就的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无不受益于此书。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的第二回中,用清丽…  相似文献   

14.
古树名木自古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形象地比喻它们为凝固的诗和活动的画;它们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它们为大自然增色,而且记载着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递着世间的风云变幻和人间的沧桑,它们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通过它们了解一国的民族性格、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它们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古树名木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在《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中指出:古树名木,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  相似文献   

15.
胡恒 《地理研究》2011,30(2):385-385
古地图是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史料,近年来对海外中文舆图的整理与研究,已成为新的学科热点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华林甫教授的新著《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正是近年来这一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全书由中英文前言和上下两编组成,上编是三篇专题研究论文,下编是对74种、124幅舆图的著录与解读,并附有全部舆图的精美图版,部分尺寸较大的舆图或单独印制,或附有局部放大图,尽可能真实而清晰地反映舆图原貌并方便利用。这批珍贵舆图资料的公布,将对地图学史、城市史、区域史、军事史、晚清史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有叛龅嚼?形成了他的天命观,建立了“汗权天授”的后金政权。0满族研究Manchu Minority Research103-106K249.1F095;3E;F;H;F095_3E;薛洪波;99-102风雨如  相似文献   

17.
王开队 《地理研究》2007,26(4):855-856
吴宏岐、王元林等著的《司马迁与中国地理》一书2006年9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22万字,除序言和附录以外,正文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以鸟瞰的方式对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作了概述;二至四章,按照地理学的基本框架,在深入挖掘、整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市记忆视角,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的典型个案,以古代六朝至近代中华民国时段为界,分类梳理古地图、古诗词、古画卷、老照片等图文史料,结合符号学和质性研究方法,从地理和文化空间2个层面,溯源其历史发展过程,探究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凸显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在南京城市发展变迁中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民族文化传承、市井生活繁衍及地方特色沿袭等重要功能,为传统文化旅游地及城市文化空间的科学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平日 《地理学报》2002,57(1):120-120
为江河作传,是一项创造性的探索:把历史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有机融合,更是重要的探索。司徒尚纪著的《珠江传》(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展现了历史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浑然融合的精妙,读来引人入胜,不忍释卷。 珠江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有别于黄河、长江等江河。它自宋以后经济、文化己显现其后来居上的活力,近年更乘改革开放的机遇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其发展速度己带动了全国。为珠江作传,其目的属肯定无疑,困难在于必须从浩瀚的史籍中汲取精华,阐发珠江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经济、文化、生态、民族、民俗等特色。《珠…  相似文献   

20.
正吉林省敦化市所辖雁鸣湖镇,位于敦化市东北50公里处,面积近1500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人。是个美丽富庶的地方。它的原名叫"大山嘴子"。是小说《雁鸣湖畔》的背景地。地名的演变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与文化共生并同步发展,因此,地名与文化也是一对"双胞胎",共同出生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母体中。在编辑、审读有关地名志书时,通过研究地名的产生会发现,地域的命名与人们生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