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叶尔羌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叶尔羌河流域基本情况,根据流域内主要控制站的多年水文资料,从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冰情、水质等方面对流域的水文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洮河流域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文华 《水文》2004,24(5):54-57,61
介绍了洮河流域的基本概况,从降水、蒸发、径流、暴雨、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的水文特性,概括地反映了洮河流域水文情势的基本特点和水文要素的地域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水旱灾害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1)
为减少伊吾河流域洪水给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促进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掌握伊吾河流域洪水特性很有必要。基于伊吾河流域水文站多年实测水文资料,对该流域洪水组成、洪水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和洪水发生频率等洪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可知:伊吾河流域的洪水主要组成类型是融雪型洪水、暴雨型洪水和雨雪混合型洪水;从近十年流域洪水年际变化看,2012年前发生洪水的频率较小,2012年以后发生大洪水的频率较高。流域发生的洪水主要受降水特性影响较大,呈现出暴涨暴落、峰量大且集中、涨峰持续时间较短等特点。通过掌握流域洪水特性,对该流域防汛抗洪以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石城子河流域水文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石城子河流域的水文特性基本上可以代表东天山山区南坡众多小流域的水文特性。从流域的气候、径流、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论述了石城子河流域的水文特性,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境变化改变了河流水文情势,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亟需开展变化环境下河流水文健康演变定量归因方法研究。选取北方半干旱地区老哈河流域为研究区,依据流域内3个水文站、17个雨量站和6个气象站1964—2016年数据,基于可变下渗容量模型还原河流的天然流量序列;采用概率密度法计算河流生态流量,基于生态流量阈值推求河流水文健康等级;基于"观测-模拟"对比分析法,定量分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健康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甸子和太平庄子流域自1980年以来河流水文健康情势退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分别为86.9%和87.9%;大面积农业灌溉用水引起地表径流下降以及水利工程改变天然水文情势,影响了河流水文健康情势;90年代降水量较为充沛,研究流域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小,河流水文健康等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综合生态流量阈值和"观测-模拟"对比分析方法可定量识别河流水文健康情势演变原因,为适应环境变化的河流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问题的研究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过去,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研究主要偏重于山区水文,注重山区来水及径流分析,而很少涉及灌区问题和生态问题,对绿洲水文和荒漠水文的研究十分缺乏。以新疆为例,通过对干旱地区河流的基本特征和水文机理的分析研究,从径流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三位一体,即从全流域水文循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山区水文、绿洲水文、荒漠生态水文为三大构成要素的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系统的新概念,并基于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问题的研究实践,提出了各自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一步拓宽了水文问题的研究领域,对水文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湟水流域水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武 《水文》1995,(6):52-55
湟水流域水文特征郭武(青海省水文总站)1自然地理概况湟水流域(仅为青海省境内、且不包括大通河流域,下同)地处青海省东部,是青藏高原一个特殊的自然地理单元和生态系统。湟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其流域呈树叶状,西北高、东南低,干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地理位置介于...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1)
庄河是庄河市境内的最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为618 km~2。朱隈水库位于庄河西支流上,是一座以防洪、城市供水和灌溉为主,兼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从水库流域内的降水特性、径流特性、洪水特性、泥沙、水质现状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朱隈水库流域的水文基本特性,分析各水文要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认为该流域内的降水和径流逐年减少,泥沙淤积量下降,水质污染和水环境状况良好;说明水库在多年的治理中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水沙变异条件下的河流系统调整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保持河流各方面整体协调是流域开发研究的重点和必然趋势,研究水沙变异条件下河流系统的调整机理,对于河流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水沙变异与河流系统的作用特性,明确了河流系统中水文、水力、地貌、生态等方面的各种调整实际上是与系统输入特性的特定变化相联系的;回顾了对河流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过程与研究现状,展望了将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R—V地貌单位线通用公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前言众所周知,河流是水的产物,河网的特征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流域的水文情势;同时,水的汇集与流动又受到河网的约束。因此,借助某种数学模型将地貌信息转化为水文信息,然后结合降雨特性,就能推求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相似文献   

11.
罗天翔  谷秀英  王海红 《水文》2003,23(6):31-34
1995年浑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造成沈阳站上游堤防溃决。通过对该地区流域特性、暴雨特性、产汇流特性等进行分析,依据水文比拟原理,提出了渍堤洪水的水文比拟还原法,解决了沈阳站1995年溃堤洪水的还原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田茂连 《水文》2004,24(3):58-61
贝江流域是广西境内最大暴雨高值区的暴雨中心,该流域的降水量、暴雨强度、暴雨持续历时等多项水文特征值指标均居广西之最,在珠江流域也名列前茅。结合该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从降水、蒸发、洪水、径流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的水文特性,探讨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尼洋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雅鲁藏布江下游支流尼洋河流域自然地理、气候、水系、河流概况、降雨、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径流系数和洪水特征等水文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找出在本流域频繁发生洪水(包括冰湖溃决洪水)灾害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宝睿 《地下水》2020,(1):194-196
浑太河流域系指沈阳、本溪等大型城市分布河道沿线,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以浑太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浑太流域水文水资源特点,根据干流上各水文站的历年水文资料,结合浑太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情势、流域水生态保护新需求和流域水工程安全管理新任务,对浑太流域不利水文条件进行了设计,研究结果对同类地区的水文条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祖厉河流域水文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水文》2011,(4):88-91
根据水文站实测资料序列,对半干旱区典型代表流域祖厉河流域水文要素随气候响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流域气温不断升高,流域水文循环条件的改变,导致祖厉河流域水文特征发生变化。流域水温同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呈显著上升趋势。而流域年降水量,年径流则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且水质特征恶化明显。以流域气温20世纪90年代后显著升温期为分界点计算径流量多年平均值变化表明:90年代以后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比90年代以前减少了20.6﹪。  相似文献   

16.
以地理信息软件ArcGIS10.0为平台,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探讨其水文分析模块在流域提取、流域水系提取及河流分级的算法和原理。并以汀江流域为例,详述流域水文地理信息的提取方法和步骤,实现流域边界、流域水系的提取及河网的分级。结果表明:以流域面积为主要控制信息,提取的成果均能较好地吻合流域的实际情况,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果精度高、提取速度快等特点。流域水文地理信息的自动提取为流域水文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谢源源  朱健 《水文》2011,31(6):92-96
介绍了开都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并且从该流域的水系分布重点分析了流域的降水分布和径流特性。在水利工程、蒸发、洪水等多个水利水文的相关方面系统分析了开都河的水文特性。同时在分析水文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相关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河流水文情势千差万别,全国数以万计的河流,我们不可能对每一条河流都来进行详尽的研究,通常是选择一些代表性河流,研究其水文动态规律,然后进行地区综合,将河流划分成若干类型,以便阐述河流水文特性的地区变化规律。长期以来,人们根据河流水文特性,选用不同的特  相似文献   

19.
大尺度流域水文模型一般只模拟河道径流,对河流水深和流速并不关注。在进行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模拟时,河流水深(水位)是一个重要因素,其时空变化及其对河流-地下水水量交换的影响应加以考虑。本文就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河流水深的时空变化计算及其与地下水的实时耦合模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改进了大尺度水文模型WATLAC,并通过V-型流域考题进行了检验。模拟结果显示,模型有效地模拟了V-型流域的河流水深、地下水水位沿河道的时空变化以及河流与地下水的水交换量,揭示了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在降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主控因子。此外就河床糙率对河流水深及河流与地下水间水交换量的影响做了模拟分析,发现河床糙率的改变将影响河流水深,从而进一步影响河流与地下水的水交换量。本文提出的算法较为真实地模拟了河流洪水演进过程及其对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影响,模型适用于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明显的区域,可作为评估地表-地下水相互影响的有效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前河流水文站完全在致力于完成水文气象局所規划的、野外及室內的(譯注一)水文測驗工作;因为水文特征的問題仍然是一个弱点。照例,河流水文站站長应該熟悉断面及水尺地段,熟知該断面的水位情况及某些个別季節的徑流特征??他們并非經常都具有关于所研究的断面以上的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概念的。(即水文網、气候、土壤、地形、沼澤率、河流的地下补給、河流的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