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盆地东北部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和雷口坡组(T2l)含膏盐碳酸盐岩层系为界,可以将川东北地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组合,盐下构造-层序组合由震旦系-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组成,属于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为主的沉积;盐层构造-层序组合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组成,属于一套含厚层膏盐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盐上构造-层序组合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白垩系组成,属于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川东北地区发育了一套独特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基底卷入叠瓦冲断强变形带、基底卷入与盐层滑脱叠合变形带、隐伏盐相关构造滑脱变形带、双重构造、堆垛式三角带构造和背冲断块构造等。由于该区盐岩层厚度相对较薄,盐岩层系总体作为一个大型滑脱层系,控制川东北地区的构造变形。川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变形机制包括区域挤压缩短作用、盐岩层塑性流动和滑脱作用、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等。川东北地区与三叠系盐岩层系有关的构造变形控制该区油气圈闭样式,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2.
南泥湾油田成藏条件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南泥湾油田具有良好的源岩层,储层以次生溶孔为主,具小孔,细喉,低渗的特征,盖层条件良好,圈闭多与岩性有关,均定型于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3.
通过1∶5万芒部幅、镇雄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出露于滇东北镇雄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_1f)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岩性段,各岩性段岩层基本层序特征有所不同,并且各岩性段可划分出多种类型的基本层序。总的来看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_1f~1)主要形成于潮坪沉积环境,少部分形成于为河流沉积和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4.
东至岩铅锌矿矿体均赋存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碳酸盐岩之层间破构造碎带中,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大致相同,地质构造控矿作用较为明显。属非岩浆热液碳酸盐岩脉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韩树棻 《地质科学》1983,(3):232-238
在研究安徽沿长江地区中、下三叠统碳酸岩-蒸发岩时,发现早三叠世地层的中部,普遍不同程度地发育着结核灰岩(或称瘤状灰岩)。各地露头经风化后,常在灰岩层或泥灰岩层面呈现有疙瘩状凸起,作瘤状,在岩层的断面上可清晰地见到瘤体平行于层理断续排列,瘤体大小常为厘米级,并与泥质物交替成层。  相似文献   

6.
石灰窑锰矿为黔西南地区近几年新发现的,赋存于中-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T_(2-3)fl~w)碳酸盐岩建造底部中的沉积型锰矿床,其容矿岩性主要为泥灰岩、泥质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该矿受层位和岩性控制明显。中-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T_(2-3)fl~w)底部层位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北美大西洋边缘大陆裂谷盆地的三叠—侏罗系湖相沉积为面积、水深、水化学及存在历史变化都很大的湖泊系统的沉积物。Newark盆地三叠系Lockatong组中含有数百米厚的富含有机质的纹层状页岩,其中夹有贫有机质的泥裂状或块状泥岩,这套岩层沉积于湿-干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古湖泊或潮坪环境中。在三叠一侏罗系之上为厚层冲积与河流沉积成因的砾岩、砂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地区三叠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厘定后的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老龙头组以红杂色沉积岩为主,夹或不夹中酸性火山岩层,含早三叠世Calamospora-Lundbladispora-Al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Lundbladispora-Chordasporites孢粉组合,Huanghestheria-Cornia-Palaeolimnadia叶肢介组合以及Darwinula triassiana-D. rotundata介形类组合.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以安山岩为主的哈达陶勒盖组整合在老龙头组之上,据此将该区下三叠统自下而上分为老龙头组和哈达陶勒盖组.原下侏罗统或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东宫组自下而上分为一段和二段,根据一段同位素平均年龄为208.97 Ma(K-Ar法),并被二段(相当于下侏罗统查伊河组)平行不整合覆盖,将第一段单独划为东宫组,时代属于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9.
试论西藏南部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与涅如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辉 《地质学报》2011,85(10):1551-1562
根据新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西藏南部仁布以东上三叠统复理石两套地层郎杰学群和涅如组的岩层特征、化石面貌、碎屑组成、沉积特性、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除亚相、岩层厚度分布、砂岩与板岩比例、重矿物ZTR指数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差异外,郎杰学群和涅如组的其他十余项特性(颜色、岩性、碎屑组分、重矿物组成...  相似文献   

10.
铅锌矿赋存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下段(T3s1)灰岩容矿岩层中及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内,少数赋存在近东西向节理裂隙中,成因具多成矿阶段、多成矿物质来源特征,层位+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
山西二、三叠系界线岩石地层的次生磁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太原西山剖面自上石盒子组1段至刘家沟组底部采集定向标本131个,在宁武孙家沟剖面自石千峰组至刘家沟组采集定向标本58个,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逐步地层展平校正表明,两剖面所获得的剩磁分别为校正系数等于0.5和0.6时的次生磁化。经与公认的华北陆块古地磁学数据对比,前者剩磁的产生时间应为晚三叠世,而后者的产生时间则应为白垩纪。岩石地层次生磁化的构造地质学意义为:晚三叠世,山西断块成为统一中国大陆的一部分;白垩纪,太原地区以隆升为主,宁武地区在隆升的同时发生岩层变形;新生代,山西断块在隆升的同时,中部产生断陷,但岩层变形不明显;宁武地区明显的盖层褶皱大体形成于白垩纪,而山西现今的地貌高度则至少来自于印支以及燕山两期构造活动的长期隆升。  相似文献   

12.
宾川小龙潭铜矿体可分为斑岩型铜(钼)矿和角岩型铜(钼)矿两种,前者的赋矿岩石为喜马拉雅期之石英二长斑岩,后者矿体群赋存于上三叠统白土田组角岩化岩层中,表明其成矿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区深部矿化显示较好,具有寻找隐伏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二叠纪末期发生的显生宙以来最大的生物绝灭事件,使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均受到重创之后,微生物岩广泛分布于全球正常浅海地区。研究认为,扬子地台在二叠纪末期存在一次海平面降低的事件,造成研究区二叠纪地层与早三叠世微生物岩之间存在沉积间断或剥蚀,并使三叠纪牙形石混入二叠纪末期的沉积物中。二叠-三叠系界线位于微生物岩层的底界;微生物岩形成于早三叠世最早期,相当于Hindeodus parvus带,是早三叠世最早期开始的海侵事件为其提供生长所需的可容纳空间。在Isarcicella staeschei带-I. isarcica带早期再次发生相对海平面降低事件,之后海平面开始快速上升。研究区早三叠世早期的微生物岩以凝块构造发育为特征,具有斑状、层状、枝状和网状凝块构造4种典型中型构造。结合前人的工作,认为微生物群落通过生物沉积和物理沉积作用形成球状体,球状体汇聚形成不同的中型凝块构造。研究扬子地台早三叠世凝块石的确切时代和结构、构造类型特征,为准确恢复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的环境变迁以及生物演化事件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应力场对裂缝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白垩世受到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受到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两期构造活动导致宣汉-达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中形成构造裂缝,对油气藏开发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岩层与岩层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共轭节理和机械双晶的分析结果,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计算宣汉-达县地区飞仙关组古构造应力大小,获得了两期古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通过岩石破裂阈值的限定,对普光、毛坝区块构造裂缝(张裂缝和剪裂缝)的发育区域进行预测,依据综合破裂率对岩层破裂强度进行评价,为提高裂缝钻遇率,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西柳桥地区上二叠统礁灰岩中发现沥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广西扶绥县东门镇和柳桥镇之间,主要分布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地层.上二叠统包括合山组、上二叠统礁灰岩和大隆组.下三叠统罗楼组由泥岩和灰岩组成.大隆组主要为放射虫硅质岩和泥岩,含有丰富的放射虫、有孔虫、介形虫、菌藻类、腕足类、菊石类和双壳类化石,是好的烃源岩层.礁灰岩具有大量裂隙和孔洞,是好的储集层.在柳桥地区东攀剖面、岜陇剖面和岜料剖面,礁灰岩裂隙和孔洞普遍被沥青充填.研究区上二叠统礁灰岩是值得注意的油气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陈宗清 《地质论评》1994,40(5):395-405
根据川西南地区3465条地震测线反射波特征,结合实钻资料对该区中下三叠统侵蚀面和二叠系阳新统顶界两个碳酸盐岩反射层的气水分布进行研究后,发现地震可疑+无反射井之和与可靠反射井相比,不仅孔缝发育率前二者之和是后者的1.3-1.6倍,而且高,中产井也较后者多,其中嘉陵江组甚至高达4.7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地腹岩层孔缝发育程在地震反射记录上的反映,从而为预测三叠。三叠系碳酸盐岩储层地腹孔缝发育,拓宽勘探  相似文献   

17.
豫西地区下三叠统遗迹化石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PTME)后遗迹群落由残存向复苏的演变,其中Skolithos以垂直或高角度倾斜于岩层面、被动充填为典型特征,广泛保存于下三叠统和尚沟组。文中以登封、宜阳地区下三叠统和尚沟组保存良好的Skolithos遗迹化石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尺度分析Skolithos遗迹属。基于遗迹化石和生物扰动记录反映的生物运动能力、觅食策略、生物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生物改造沉积物的方式,构建出豫西地区和尚沟组生态空间占据和生态系统工程三维空间模式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Skolithos的古环境意义,探讨Skolithos所指示的高生态压力。研究结果表明,经历过PTME事件后的Skolithos遗迹化石主要受到高温、干热气候以及巨型季风等高生态压力的影响,并在此影响下形成机会主义遗迹组合,在曲流河、滨浅湖环境中广泛发育。该成果可为豫西地区下三叠统的陆相沉积环境以及古生态背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陇东地区延长组疑源类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中晚三叠世延长组形成时期鄂尔多斯盆地陆相沉积的属性, 用孢粉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陇东西峰油田钻井岩心的微古植物组合, 在主要源岩层——延长组长7段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疑源类, 化石丰度高, 但属种单调; 以光面球藻(Leiosphaeridia) 绝对占优势, 经常出现具刺的微刺藻(Micrhystridium).同时代疑源类, 特别是具刺型疑源类生态分布和组合特征对比分析认为, 陇东地区中晚三叠世主要为淡水湖泊环境.出现的具刺疑源类不仅类型单调, 而且棘刺明显弱化, 推测是个别海生具刺类型在淡水环境中经历长期演化的结果.本地区主要烃源岩长7段沉积时期恰好处于湖水淡化过程, 也是最大湖进期, 大规模的湖水补给来源于陆地, 并非海侵.表明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已经结束早中三叠世近海湖泊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豫西地区下三叠统遗迹化石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PTME)后遗迹群落由残存向复苏的演变,其中Skolithos以垂直或高角度倾斜于岩层面、被动充填为典型特征,广泛保存于下三叠统和尚沟组。文中以登封、宜阳地区下三叠统和尚沟组保存良好的Skolithos遗迹化石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尺度分析Skolithos遗迹属。基于遗迹化石和生物扰动记录反映的生物运动能力、觅食策略、生物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生物改造沉积物的方式,构建出豫西地区和尚沟组生态空间占据和生态系统工程三维空间模式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Skolithos的古环境意义,探讨Skolithos所指示的高生态压力。研究结果表明,经历过PTME事件后的Skolithos遗迹化石主要受到高温、干热气候以及巨型季风等高生态压力的影响,并在此影响下形成机会主义遗迹组合,在曲流河、滨浅湖环境中广泛发育。该成果可为豫西地区下三叠统的陆相沉积环境以及古生态背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川东农乐石膏—硬石膏矿床中的杂卤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县农乐石膏—硬石膏矿床位于川尔华芸山背斜北部倾伏端。背斜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次级构造较为复杂,形成一串左行雁列短轴背斜,断层不太发育。区域内广泛出露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层。在雷口坡组下部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顶部普遍含有石膏矿。杂卤石岩即赋存于嘉陵江组顶部和雷口坡组底部的石膏矿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