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过去描繪暈滃綫(平行、垂直或交叉斜綫等),一般都用兩个三角板推画,为了掌握适当距离,还須用尺先把距离点好,稍不注意,尺一錯动就很难得出标准的符号。如对儲量报告圖紙,在矿塊边界綫画好后,要用各种平行綫条来表示矿級符号,画的如果偏扭,則易使矿級符号混淆不清。我們在实际工作中創造了暈滃綫的画法,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証了質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重磅圖紙所繪制的原圖,須通过清繪,然后再进行描繪,在原圖清繪圖名时,每張要用鉛笔現画字格,安排字架,不但耗費时間較大,而且很难写的统一,特别不能写圖名的同志更感困难。採用模繪法先將圖名写在透明紙上,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在多炮眼和滴水过大的豎井工作面上,用导火線点燃起爆的困难,并节約导火線,我們最近改用点火筒来点燃起爆,效果很好。点火筒是用質量好的厚牛皮紙,制成2—3层一端无口的小圓筒。筒徑根据分組导火線的多少来决定,一般为15~20公厘,筒長为100公厘。筒的外皮要严密涂上防水涂料,筒內裝有引火藥片。引火  相似文献   

4.
《水文》1956,(3)
洞庭湖水文分站小河咀水文站,在今年貫徹規範中,根據規範的指示,進行了迴水斷面流量測驗的實驗,仿照規範所介紹的方法,製造了順逆流辨向器。利用順逆流辨向器,在該站實測中證明迴流流量均爲負值,迴流分界的水流很紊亂,示向銅片有時爲正值,有時為負值,有時同時接觸,有時都不接觸。由於這種情况,流速爲零的位值很難测定,因此,在靠近分界線的地方密佈测線,分界線的位置,用圖解法來決定,即以起點距爲横座標,垂線平均流速爲縱座標,繪製流速分佈曲線,流速曲線與流速爲零的水平線相  相似文献   

5.
快速擦图法     
在繪图时繪錯了綫条或沾污了墨迹,过去往往利用刀片刮或橡皮擦图,結果使图紙擦得很毛。最近我們試用了一种方法,不仅除墨迹快,而且还保持了图的美观,茲将方法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文 《水文》1965,(12)
这种方法适用于刻繪铁、混凝土制成的水尺。具体作法如下: 一、材料 1.厚牛皮紙:根据本站永久性水尺的长、短、寬、窄而定。2.腊油:把腊融化,油量随紙的大小而定,以达到全面浸透为宜。3.鉛笔,小刀,格尺,大、小刷子。4.紅、白、黑鉛油。  相似文献   

7.
《水文》1956,(5)
应用縱横同一此例尺作圖,在按照普通方法繪制断面圖时,如只用一張方格紙,比例就很小,如用較大的比例,又得要把許多方格紙联起來,这都不是好办法。圖解湿周計算法,是根据圖幅的方便任意把某相鄰二点間的直綫繪在圖上某一位置,各直綫可不必相联。因此一張方格紙便可  相似文献   

8.
地形测量是地質勘探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所有勘探工程的摆布,钻孔、坑口的设计和定位,以及地质图填繪,矿产量計算等,都要首先进行测量工作并以地形图为依据。同时,在地质勘探阶段所测制的成果成图,还将被广泛的应用于矿山設計、建設和开采等各个时期。因此,测量工作必须正确的将地球表面形状按需要比例尺全面的反映在图紙上,以及正确的确定地面地下点綫間的相互关系位置。提出合乎各项建設质量要求的成果成图資料。从地质勘探工作对地形图的質量要求来说,是比較高的,因为地表地质工作是整个地质工作的基础,而地表的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9.
看了“地質与勘探”1957年第16期邵金森同志‘定向上图法’后,認为此法是值得学习的。但在操作时平板必须定向固定,不能有一点移动,而且要以固定点x为軸心,用罗盤在图紙上沿着x点转来转去,然后又要固定罗盤画線,在野外这样的操作是很麻煩的。我們在野外惯用的量  相似文献   

10.
脈錫矿体一般极不規則,为了探清其产狀范圍,或为延續地面鑽孔繼續下鑽,必須在坑內进行鑽孔定位測量工作。地表和坑內的鑽孔都分佈在統一的具有一定方位和間距的勘探網線上。这些勘探線有的位于坑道近傍,且其方向大致和坑道方向平行。要測定这些網線上的鑽孔,使其适位于預定的位置上(按設計图放样)。必须开拓短小的支岔巷道和鑽窩,然后才能准确地測定鑽孔位置安放鑽机,进行鑽进。但为节省开拓工程,所开支岔巷道中線應适为鑽孔至其近傍坑道中線之垂線,因此必須事前作些解析計算工作,將解算結果,标註在坑道图上,再往现場整置仪器指导开掘,測定孔位。  相似文献   

11.
后方交会解析点是作图根点,导線測量号三角網的联系点,和小比例尺測图的四等点的方法之一。它只要在已佈有控制網的适当地区,將仪器放在选定的未知点上,向几个已知点視測方向或角度,就可根据所測的方向或角度和有关的几个已知点的座标,标出該点的座标来。苏联测量方面認为这是一种联系控制点到主網最方便的方法。因此,他們在开始作地形測图之前,用后方交会測定解析点,將佔全部控制点的75%,可見,他們是如何的广泛采用。虽然我們  相似文献   

12.
一、有了测定数据,在地形底圖上繪入等含量線时,須作很大的努力。第1,等含量線作法与制地形等高線有相似之点,即等含量線应为平滑的曲線,等含量線不能相交等等。第2,等含量線的間隔(單位)由工作地区的特点而不同,例如有的地区,用1,5,10(r/g)的划分法,但有的地区採用了1,10,100(r/g)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在开始圈定露头之前,首先应对整个区域內的露头进行一次全面的概查,对其层位关系大致有一个概念,然后再开始定点,即选擇露头点。露头点多少是依据每一个露头形状或大小而决定。露头形狀不規則的所定的点要多些,反之則可少些,其原则是在可能控制露头形狀的情况下,尽量少定点,以免在往图上填写露头点时,造成过份密集影响图紙的清晰度。对于出露相当大的露头,不但要把边界線点定出来,而且还应沿露头走向和倾斜方向繼續追索,以便进一步查出構造線和小的夾层,从而定出有代表性之产狀要素。对于2—4公尺之露头,可在中間定一个  相似文献   

14.
在淮河上游幹支流發源地,伏牛山、嵩山、桐柏山一帶,有兩種不同體系的構造線存在着。按其生成時代的新老來劃分,一種可以北45°—60°西的構造線來代表,另一種則為近東西向的構造線。在淮河上游南灣、薄山、白沙等水庫的地質調查中,曾斷續地看到北45°—60°西方向的褶皺及衝斷層,也有同樣方  相似文献   

15.
大吉山鎢矿是1953年在生产矿山的基础上进行詳細勘探的,1955年下半年开始最終勘探总結的編制工作,于1956年7月完成。这次总結在上級的正确領导,苏联專家的指导,各兄弟队的支援以及同志們的努力下,基本上提出了合乎当前質量要求的資料。但是在編制过程中,如果能够全面安排,認真地組織技术力量,加强对资料編录工作的領导,我們的工作不但可以少走許多弯路,而且也不致拖延提交报告的时間。我們在編制工作中究竟有那些經驗教訓呢?我認为最主要的可以归納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原始資料欠完备正确,原始記录数字混乱,以致造成总結資料一再返工。大吉山在兩年多的勘探过程中,由于缺乏統一規程,工作作法不够統一,原始記录是欠完善的。如槽探图比例尺,不但有兩种,作图形式也有三种不同形式;1∶200的坑道图甚至連矿物和圍岩蝕变都沒有表示出来,原始記录有字无图、有图无字、图字俱无的情況均不乏見。原始数字混乱突出表現在原始試料登說表貼补改涂,帳号倒顛,給計算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最終底图紙張質量很差,除一兩种图以外,大多是透明紙或燻图紙的,經年用采用去早已皺縮不堪,根本談不到各种图紙能互相吻合。經驗証明,这时唯一有效的处理方法,就  相似文献   

16.
一个正常运轉的自記雨量計,它的虹吸过程約需20秒钟左右,在这短暫的时間里,自記笔尖所繪成的下降綫,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条鉛垂直线。如果这条下降线不与自記紙的纵座标基本重合(或平行),而是显著的前(右)傾后(左)倒,如图1所示,这都是不合理的現象。为什么会出現这种現象呢?归納起来大致有下列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偏光显微鏡是研究岩石的主要工具,從事於岩石學學習者,必須掌握它。在掌握偏光顯微镜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光線通過晶體時所發生酌情形,此種情形的變化往往因光線的性質而不同,而光線性質則又隨偏光顯微鏡的裝備而有所變化。按一般偏光顯微鏡的裝備,用以研究晶體的光線分为三種:即單偏光,正交偏光與聚斂偏光。正交偏光在應用上較廣泛,共通過非均質晶體情形的了解,亦为學習光性結晶學者的一個關鍵问題。因为它不僅可以说明干涉色  相似文献   

18.
在地質勘探过程中,为了揭露矿体,探明矿床的产狀和質量或为解决施工中的通风問題等,常开掘天井。因此,如何提高天井掘进效率,加快掘进速度,也是探矿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問題。兩年来我队共施工了90余个天井,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試驗研究,在天井掘进中推广了直線爆破,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天井掘进的基本条件地質岩石条件为矽化、白云石化的石灰岩,中等硬度,成层狀为缓傾斜,节理发达,部份岩石多孔有晶硐。天井掘进的断面是随着天井开掘的高度而有所  相似文献   

19.
测定岩心的倾角,过去曾采用一般量角器、三角板以及罗盘等工具,使用中缺陷很多,亟待革新。我们现参照《地质与勘探》1977年第7期赵锡九同志所写“岩心倾角量角尺及其使用方法”的原理,对该尺又作了改进和简化,制成一种透明的、可以弯曲的岩心倾角量角器。其优点是:  相似文献   

20.
在施測河道水深流速时,仪器入水深度必須根据水深分別求得,因此在施测过程中,有一部分时間是被計算测点深所用去,为了縮短测流历时和减少錯誤,我們点繪了一張水深~測点深的关系图。利用此图,當測得垂綫水深后,即可查出各种不同值的测点深。其制作方法悬以橫座标为測点深,纵座标为垂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