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子翔 《探矿工程》2007,34(10):12-12
《探矿工程》杂志是1957年在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地质勘探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创建的。当时作为地质探矿主要手段之一的探矿工程发展很快,以地质系统为例,施工队伍从1952年建部初期的2000多人到1957年就发展到40000多人,开动钻机由1952年的100多台增加到1957年的2000多台,并从手把式钻机向自动式油压钻机迈进,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生产效率、质量显著提高。以地质系统为例,钻探台月效率从1952年的几十米到1957年平均达到200多米,高的达千米以上。[第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领导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河北省地质局探矿工程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支基本适应综合地质勘探的重要力量。队伍规模、技术装备、钻进工艺水平均得到很大发展。自1951年至1982年,共完成钻探进尺341万多米,机掘坑探75,000多米,浅井62,000  相似文献   

3.
建国三十二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冶金地质勘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探矿工程也很快发展起来。三十二年来,完成钻探总进尺三千三百四十多万米(其中七八年完成的年进尺最高,达二百二十二万余米),台月效率自一九六六年以来比建国初期提高了五倍;坑探总进尺三百六十多万米,槽探四千二百多万立方米,浅井一百七十多万米,掘进效率也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1953年以来,山西地质系统的钻探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恰好经历了三十个年头。钻探工程随着我省地质勘探事业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地质普查勘探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三十年来,先后在金属、非金属、煤田以及石油普查找矿中,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国防工程勘测以及农田供水勘探中,完成钻探工作量达324万米,为已提交的1222份各种地质普查、地质勘探报告提供了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作为地质勘探工作中一种重要技术方法,近年来在开拓改革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地质找矿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年来,钻探工程预算内工作量减少到只有209万米,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广大探矿职工自立自强,顽强开拓,预算外工作量大幅度地上升为122万米,使钻探总工作量仍保持在331万米水平上。坑探预算内工作量完成9.4万米(其中机掘4.1万米),同时,大力开拓市场,总承包工作量也近一万余米。地矿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预定目标、指标情况见表。  相似文献   

6.
(一)解放前,中国的钻探技术十分落后,当时全国仅有一百余台钻机,全是国外进口的。解放后,钻探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1.建立了我国探矿机械制造工业体系,经过不断发展,已具有相当大的地质钻探设备制造和技术更新的实际能力。目前我国可以生产从2米化探取样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由于地质工作处于调整阶段,用于地质勘探的钻探工作量普遍有所压缩,给施工管理部门带来的问题是:钻机开动台数减少,施工力量过剩,劳动力难于安排,思想工作难做。以广东地矿局为例,76~79年四年间,每年完成的钻探工作量都在30万米以上,开动钻机台数平均为130多台,81~83年,每年投入的工作量仅为15万米左右,开动钻机台数只有60多台。因而施工力量严重过剩。怎么办?是“等米下锅”,还是积极“找米下锅”?局领导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指定有关人员积极进行社会调查。从调查中发现,虽然地质部门的钻探工作量暂时有  相似文献   

8.
矿藏的勘探与开采需要大量的钻井(钻眼)工作量。从下面的数字里可以看出钻井工作量的惊人程度:我国地质部发表的1959年钻探总量为10,700,000米。苏联七年计划期间石油钻井工作量82,000,000米。1957年资本主义国家石油钻井进尺总计为79,593,000米。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碎岩工具的应用和国内金刚石钻进方法的发展。着重描述我局从1976年开始试验推广金刚石钻进的技术经济效果。九年来,实践证明金刚石钻进有下列优越性: 1、钻进效率高。与大口径岩心钻探相比,金刚石钻进平均台月效率提高70.6%,最高开动台年进尺提高18.3%,机械钻速提高87.5%。人造金刚石钻头寿命从1977年的17.95米提高到1984年的42.49米。 2、钻孔质量好。平均优质孔率由大口径岩心钻探的67.8%提高到金刚石钻进的83.3%。 3、孔内事故少。平均孔内事故率由大口径岩心钻探的15.2%下降到金刚石钻进的11.9%。 4、钻探成本低。1982—1984年金刚石钻进的单位成本比大口径岩心钻探分别低24、78、35、22、25、53元/米,共节约资金达190.7万元。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大力推广以绳索取心钻探为主体的金刚石钻探;多工艺钻探:反循环连续取心钻探:最优化钻进“四大钻探技术”,逐步向遥控,计算机程控钻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探矿工程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开动钻机的台数已由1950年的140多台,增加到目前的6000余台.现在,我们不仅自己可以制造钻探设备,而且已开始出口.钻探队伍由小到大,每年可以承担千万米的施工任务,并且形成了一支专业研究力量.在钻探技术方面,已从铁砂钻进转入钢粒钻进,并逐步过渡到人造金刚石钻进,使我国钻探技术的现代化有了一个良好的起点.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在探矿工程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着某些障碍,有必要加以探讨和解决. 探矿工程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坑内岩心钻探在国外十分发达,各种先进技术如全液压钻机,绳索取心,轻质钻杆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矿山坑内钻探过去十分落后,矿山要掘进大量的探矿坑道,钻掘比非常低,如锡矿山,过去每年平均坑探量达5000米,占同期总掘进量的50%左右。 人造金刚石钻进技术在矿山坑内试验成功以后,用金刚石钻头解决了各种角度和各种岩层的钻进技术问题,取代了大量的探矿坑道。锡矿山每年坑探量与总掘进量的百分比从过去的50%下降到18.6%。全国有色矿山系统坑内钻探工作量由1970年的5万米,到1983年增至21万米,加中黄金、黑色矿山和铁道等系统,工作量可达30万米以上。但是,应当看到,技术进步还比较缓慢。 在钻探设备方面,除使用了少量较先进的钻石-100A电动或风动钻机外,仍有相当部分矿山还在使用KD—100。红旗—100。XJ—100立轴式或螺旋旋差动式钻机,而超过百米  相似文献   

12.
《探矿工程》2013,(11):38-38
本刊讯2013年11月17日,用于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科学钻探工程(以下简称:松科二井)施工的“地壳一号”万米科学钻探钻机顺利完成了井架起升。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地矿局建局63年以来,钻探工程作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技术手段,发展至今已形成门类齐全、设备精良、技术精湛的专业体系。本文在总述贵州省地矿局地质找矿辉煌成就的基础上,从小口径岩心钻探、大口径深井钻探、地下水机井钻探、浅层地温能钻探等几个重点方面详细回顾了钻探工程的发展历程,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今后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69年美国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钻探进尺达924万米,其中与铀矿有关的矿产达718万米。苏联1971年地质部系统岩心钻探总进尺达1664万米。  相似文献   

15.
《探矿工程》2007,34(1):3-3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于2007年1月6~9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了核工业钻探工程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铀矿地质勘查钻探任务逐年增加,南北方钻探项目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领导、属地各局主管领导、16个项目承担单位、8个工厂(公司)、1个学校近100人,比计划名额增加1倍。会上16个项目承担单位汇报了2006年钻探生产完成情况,8个单位从钻探工程运行机制、钻探质量管理、钻探装备、钻探技术、机台管理、人才培养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经验介绍,8个工厂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的产品,会上还表彰了在钻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2006,33(1):62-6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之一,位于江苏东海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科钻一井”自2001年6月25日开钻,至2005年3月8日,连续钻探1353天,在进尺达到5158m时胜利完钻,取得了钻探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获得了许多创新件成果和重大科学发现,培养了一批地质科学领军人才和钻探工程技术精英,被称为中国钻探技术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1975年苏联地质部系统完成钻探1850万米,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共完成8500万米,比第八个五年计划增长7.8%(表1)苏联每年的钻探工作量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但钻探技术经济指标与瑞典、美国相比仍然是较落后的.1975年全地质系统平均钻探台月效率为470米,台月效的年增长率达到5.5%,而1961~1965期间,年增率只3.1%,1966~1970为3.7%.与1970年相比,台月效率提高27.7%(表  相似文献   

18.
耿瑞伦  周国荣 《地质论评》1982,28(4):390-393
中国是古代钻探技术发源地,在世界钻探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公元前二百多年,四川就已经凿井取卤。宋代,我国劳动人民用竹木器械,成功地钻进了几百米深的油、气、卤井。相传钻井技术就是在  相似文献   

19.
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里蕴藏着海量的地质、生物、气候等信息和丰富的资源,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将“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科学研究”列为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并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列为5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在深海钻探,作业环境和条件都较陆地上更加复杂,对钻探船、钻探工艺、环保措施、施工组织管理等都是严峻的考验。本文在概述大洋钻探的意义和成果,回顾世界大洋钻探的演进史和工程实施概况以及我国参加大洋钻探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大洋钻探的钻井特点和地层条件,探讨了海洋科学钻探取心技术、超深水条件的重入钻孔技术、跟管钻进下套管技术、超深水条件的泥浆循环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我国实施大洋钻探工程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雷淮 《探矿工程》2011,38(9):37-41
钻探工程在地球资源勘查、地球科学和环境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的精度和效率。由于体制和环境等因素导致钻探效率低、效益差、事故多、技术发展缓慢等问题。结合河南钻探工程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