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路网元胞的组成及其配置构成了特定的网络景观,受启发于元胞和景观格局中斑块的相似性,借鉴景观格局分析中的景观指数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城市道路网元胞模式分析的新方法——网络景观指数分析法。该方法基于道路类型生成不同类别的元胞,计算网络景观指数,并通过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挖掘主要因子,进而解释主要因子及代表指数在道路网模式分析中的含义。应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34个城市街道网络的24个指标,发现了4个主要因子:元胞的空间分布与多样性、元胞最大尺寸与延展性差异、元胞平均延展性和元胞平均尺寸与形状复杂度。反映到道路网中,描述了道路的集聚与分散特征、道路类型的多样性、道路网的规则程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和景观指数的农村居民点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和景观格局指数对沿海区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状况进行研究。以连云港市赣榆区为研究区,从天地图影像中提取居民点信息,以乡镇为单位,利用地理科学、景观生态学、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理论方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选取的16个景观格局指数进行降维处理,得到4个主成分;然后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把赣榆区全部乡镇分成6类进行分区研究。每类景观格局指数可表征该分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范围、分布的聚集离散度以及整体分布形态。研究成果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医疗教育等农村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区,对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类,选取并计算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指数,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从景观的总体和单元特征、空间构型和景观异质性等方面对景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五年的建设,研究区大量其他景观转变为绿地景观、道路景观、生活设施景观、娱乐场地景观及教学设施景观。尽管土地利用程度加大,但景观格局日趋合理,功能分区进一步明确,且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徽省地理国情数据,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利用Arc GIS10.3软件属性列表中的统计工具,获取2015年、2016年和2017年8种景观类型的相关国情数据,再用FRAGSTATS4.2软件计算出各个年份的景观格局指数,从而分析研究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现状。结果表明,2015~2017年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及水域景观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园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景观类型均呈现增长趋势。景观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的破碎程度增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微增,宿松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宿松县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分别为0.100 6、0.101 7和0.102 1,虽处于极低生态风险等级,但呈现增加态势,景观生态安全的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岛为研究区,利用ALOS卫星AVNIR-2和PRIS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基于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采用NDVI阈值法和目视解译法进行城市绿地分类,研究2010年厦门本岛的城市绿地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①公园绿地形成厦门岛城市绿地分布的主要格局;②城市绿地景观结构格局不合理,不同绿地类型在不同斑块等级上的数量和面积上分布不太均衡;③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斑块密度大、破碎度高、聚集度低,公园绿地和区域绿地则相反。城市绿地多样性较高,丰富度大,但景观破碎度高、均匀度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景观格局在地理国情综合统计中的应用,本文以三江自然保护区为例,综合考虑景观格局指数的生态意义并对区域景观的总体结构、斑块特征、多样性及脆弱性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景观格局分析可以有效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状态及地表覆盖格局特征,为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生态协调性专题定量化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道路绿地特征的遥感影像道路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上道路绿地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道路绿地形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道路边线和中心线的方法。在基于NDVI提取绿地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道路绿地的形状特征(细长),采用面积、主轴方向、紧致度、矩形度和长宽比等形状指数,区分道路绿地与其他绿地;根据道路绿地之间以及道路绿地和道路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同时通过生成已知道路绿地区域的缓冲区,分隔那些与非道路绿地连成一片的道路绿地;最后,根据道路绿地的方向和距离特征提取出道路边线和中心线。  相似文献   

8.
以Sentinel-2A和Landsat-8 OLI影像为数据源,选取济南市建成区为研究区,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中标准最邻近分类方法,提取济南市建成区林地、草地、道路绿地和耕地4类绿地特征,并选取计算了景观聚散性、景观多样性、斑块密度及差异性、邻近度等4类指标的7个评价指数,分析绿地空间特征。总体而言,济南市具有较高的城市绿地面积和较合理的分布特征,城市的宜居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和海岸带要素分类体系,从正、负生态贡献角度分析了近30年的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以及海岸带景观特征发生的深刻变化。结果表明,自然主导正生态要素边缘密度指数呈减少趋势,景观破碎化减弱,人工主导正生态要素各指数均呈下降态势。负生态要素保持持续且较快的增长速度,且以牺牲正生态要素为代价。其要素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和斑块面积标准差均逐渐增大,景观破碎化特征显著,形态复杂。负生态要素分布和转入要素均集中在西部,东部以正生态要素为主。人口、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约束是影响深圳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融合多尺度影像数据的杞麓湖流域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格局是景观斑块秩序和规律的具体体现,分析景观格局特征能够在空间结构上推进流域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管控工作,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底线。基于不同遥感数据源测算的景观格局可能存在计算结果差异,以及对景观格局描述不一致的问题。本文以杞麓湖流域为研究区,选取最新的Sentinel-2、GF-1和Landsat 8卫星遥感影像,基于斑块尺度、类型尺度和景观尺度的7个景观指数,从景观类型分布和整体格局两个方面探讨了杞麓湖流域景观格局现状,并分析不同数据源对景观格局评价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①杞麓湖流域的景观格局以林地和耕地为基底,零碎分散着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②不同卫星遥感影像对流域景观格局的描述存在差异,影像分辨率与斑块数目、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分离度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于测度整体的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刘娜  广晓平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3):68-71,81
针对青岛市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建设不完善的问题,研究了该区域路网的综合可达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基于GIS平台,建立了青岛市中心城区路网模型;选取最小阻抗(时间和距离)、交叉口服务指数、路网密度和路网连通度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分别从路网距离关系、路网结构合理性、路网密度和路网发育程度4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域的路网可达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青岛市中心城区路网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路网以多中心多圈层形式分布,整体可达性良好;西南区域路网密度低,南部外围区域机动性差,南部地区可达性较差,应不断加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与路网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结合2005年南京市道路网络分形特征的研究结果,测算2012年南京市道路网络的分形特征。将两个年份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南京市道路网络近十年的分形特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12年南京市道路网络的长度维数和分枝维数分别增长0.011 5和0.050 7,说明近十年南京市道路网络的连通程度和覆盖程度都有一定的发展,同时连通程度的发展快于覆盖程度。2012年南京市主城区各行政区道路网络的盒子维数也有所增长,增长值介于0.069 7~0.170 1之间,表明南京市主城区各行政区道路网络的覆盖深度都有提高但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南京市主城区各行政区分形特征与经济状况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复杂网络结构化等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城市道路网结构化分析与结构等级建模方法。首先,根据城市道路链生成对偶图;然后,分析路网几何结构,对由城市道路链生成的对偶图进行中心性测度分析;集成各项结构指标进行道路等级建模,以保持各个指标的结构信息;最后,根据集成指标分析城市道路的结构重要性、划分道路等级并保持道路网的连通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所提方法进行的道路结构化等级分析能够反映道路网中包含的等级结构特征,而且与单一指标和现有的道路分级相比,集成各项结构指标后划分的道路等级能够更好地符合道路网固有的等级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分析评价了现有的道路网连通度指标定义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存在的局限性,即缺乏连通度时态变化信息。为克服这一局限性,从时态的视角对道路网连通度指标进行了全新的定义,结合道路网交通状况的时态变化,提出了一种能在时间上动态反应道路网连通度变化的指标——道路网的实况连通度指标,最后通过一个计算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道路网连通度的时态变化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道路网络通达性是区域交通体系建设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本文以GIS为技术手段,通过重力度量模型、道路加权和密度模型计算得出经济联系指数和道路加权核密度指数,并构建综合通达性指数来分析湖北省县域道路网络综合通达性及其空间特征分布。结果表明:(1)湖北省103个县经济联系指数以武汉市主城区最高;(2)道路加权核密度指数以武汉市东西湖区最高;(3)道路网络综合通达性最高的5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硚口区、汉阳区、江岸区、江汉区、东西湖区。本文填补了目前国内省级交通网络通达性方面的研究空白,为湖北省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布局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卫星遥感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在城市景观结构、功能及其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城市绿地格局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城市绿地景观遥感分类方法、景观格局指数的选择及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驱动力分析的具体内容,分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在数据源和景观格局指数选择时所存在的不足,并且从遥感数据源、分类方法、景观指数筛选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城市形态学原理的面状地物层次索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形态取决于城市规模、地形、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道路网结构等因素,其基础骨架是交通轴线和水系轴线。本文基于城市形态学基本原理,依据道路、水系等自然要素将地图空间划分为Enclave、Block、Superblock和Neighbourhood四个层次,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GIS空间层次索引方法,并扩展了现有空间索引分类框架。不难发现,基于自然网格的空间划分方式不仅符合人的认知,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地物跨网格分布的情况,通过实验证明索引记录的冗余对查询速度具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区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为例,选取了商业区、学校、生活区和公园4种典型小区24个,基于遥感及GIS的方法反演地表温度,获取下垫面覆盖信息;研究了不同类型小区地表温度热场与下垫面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绿地具有明显的降温功能,建筑地面则增温效果明显,这3种地表所占的面积比例与小区平均地表温度关系密切;在所选取的绿地结构指数中,对温度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绿地覆盖率、分离度、缀块平均面积、连通指数、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其中,分离度与温度呈现正相关,其它指数与温度呈负相关;在所有类型小区中,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商业区、学校、生活区和公园;公园的温度分布在所有类型小区中最分散,商业区最集中.  相似文献   

19.
网络空间同位模式的加色混合可视化挖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位模式挖掘是空间数据挖掘的热点问题之一,应用领域广泛。已有的同位模式挖掘方法一般采用统计或数据挖掘的方式,要求对复杂的数学公式、算法及相关参数等有深刻的理解,主要针对同质的欧式空间中地理现象。而城市空间中人为地理现象大多发生在网络空间,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网络空间同位模式可视化挖掘方法。该方法利用视觉语言表达网络空间现象之间的影响和交互作用。首先,利用网络空间核密度估计表达网络空间现象的分布情况和影响范围,为网络空间现象的同位模式挖掘提供支持,并建立单个地理现象分布情况与颜色之间的映射;然后基于色光加色混合原理获得两个地理现象相互影响的认知,借以挖掘空间同位模式。本文提出的方法属于形象思维,具有直观,形象和易感受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