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模糊区/清晰区平均反射率匹配法对SPOT 5卫星影像进行去模糊处理.首先,结合SPOT 5各波段的统计特征,从影像上识别出模糊区;然后,对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对同一分类区内像元在模糊区和清晰区的辐射值进行比较,计算出气溶胶空间分布;最后,将气溶胶分布输入MODTRAN模型中,对影像进行大气校正.研究中将反演的气溶胶浓度分布重采样到全色波段的分辨率,用MODTRAN对全色波段进行大气校正,也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得出模糊区/清晰区平均反射率匹配法是一种有效的去模糊处理方法,且可将处理后的影像转换得出反射率,便于不同时相遥感影像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技术的干旱区土壤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亢庆  张增祥  赵晓丽 《遥感学报》2008,12(1):159-167
以新疆艾比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以ASTER和SPOT卫星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干旱环境下基于土壤与景观关系的土壤遥感自动分类方法.首先,研究以实地调查资料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库为基础,结合遥感图像信息分析了试验区土壤类型与景观的关系.然后,基于遥感图像和地形数据提取了分类特征,并采用Jeffries-Matusita 距离分析建立了适用遥感分类的土壤分类系统和分类特征集.最后,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了自动分类.研究证明,基于遥感信息和地形数据提取的分类特征,可有效地区分试验区9类土壤和地表覆被,主要包括:盐碱化土壤、荒漠化土壤等,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90%左右.  相似文献   

3.
秦淮河丘陵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及制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着重论述了使用SPOT卫星遥感图像提取土地利用专题信息的技术与方法。利用数字地形模型(DEM)派生的坡度、坡向等辅助信息,对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空间进行扩展,建立基于知识的统计分析扩展模型,对不同参数的分类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SPOT星遥感土地利用专题信息,特别适合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同时,通过地物分层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和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技术,编制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相似文献   

4.
针对复杂艰险地区修建道路时,地质岩性难以现场获取的问题,该文利用ASTER多光谱遥感影像,研究和设计了一种顾及植被覆盖的复杂艰险地区多光谱遥感岩性信息识别提取方法.该方法根据植被覆盖情况先分类后进行岩性识别:对中高植被覆盖区进行植被信息的抑制处理,再对中低植被覆盖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岩性信息提取;对低植被地表裸露区域采用端元提取、光谱角填图的方法进行岩性信息的提取.最后将岩性识别提取结果与现场地勘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岩性信息提取结果与已有的现场勘察结果基本一致,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流域土壤遥感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青海湖流域内一个代表性区域为试验区,以TM数据和地形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GeoEye-1高分辨率影像和土壤图的辅助下,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探讨了遥感技术在青海湖流域土壤分类中的可行性。使用主成分分析、缨帽变换、波段组合等图像处理技术,从TM图像中提取了多种图像特征,并结合高程、坡度及坡向等地形参数,共同生成分类特征数据集进行遥感分类。研究表明,基于遥感图像和地形数据提取的分类特征,有效地区分出试验区内9个土壤亚类和1个非土壤单元,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91.76%。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空间辅助面特征的主被动遥感影像区域自动配准方法,该方法借鉴了全局区域配准高精度与局部区域配准低复杂度的算法特征,采用正、反函数变换法提取具有相同角度和尺度的空间特征,并采用归一化互相关系数法定义灰度相似性,通过构建空间辅助面,将空间特征和灰度相似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共同用于影像的自动配准。文中选取了SPOT与ASTER影像、ASAR和ASTER影像两组数据进行实验,并提取基准影像和配准后待配准影像的不同部位相间拼接形成结果图,从中可以看出各种地物在拼接处表现自然平滑。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且配准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光学遥感在植被覆盖区地质构造信息难以识别提取的问题,利用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L波段PALSAR双极化雷达数据对福建寿宁地区开展了研究。对双极化雷达图像进行了假彩色合成、滤波增强,针对HH极化通道将灰度图像变换成HSV彩色图像,突显了地质信息,并与该区ASTER多光谱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雷达影像优劣。结果表明PALSAR雷达构造解译结果与研究区的区域主要断裂方向基本一致,PALSAR雷达数据可以作为高效、准确的方法 ,在植被覆盖区开展遥感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8.
马睿  张晓帆  陈川 《遥感学报》2015,19(2):195-208
本文运用ASTER遥感数据识别与提取新疆南天山铜花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带岩性信息。首先,利用比值法快速区别岩性,并比较了识别同一种岩性的不同指数的性能;然后,将对数残差算法应用在ASTER数据的短波红外波段上,在区域尺度上把蛇绿岩杂岩体同围岩区分开来;最后,运用标准光谱数据和光谱角填图法识别出多种蛇绿岩成分及其空间分布。现有地质图和野外验证反映出该方法有一定效果。利用混淆矩阵对光谱角填图法分类结果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把ASTER的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岩性分类,可以达到比单独用短波红外数据分类更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提取大范围地形复杂区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信息,以位居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青海东部地区为研究区,研究基于蚁群智能优化算法(ant colony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ACIOA)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智能分类。首先选用TM图像、DEM、坡度和坡向数据作为分类的特征波段;然后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实验区数据进行植被分区;最后利用ACIOA算法进行分类规则挖掘,并依据分类规则进行土地利用/覆盖信息的提取。研究表明,基于植被分区的多特征蚁群智能分类的总体精度为88.85%,Kappa=0.86,优于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为大范围地形复杂区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信息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国产ZY1E高光谱遥感影像作为影像数据源,选取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为研究区,对ZY1E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光谱特性及多波段组合特性进行研究,并开展了研究区汉麻的提取研究.试验表明:ZY1E高光谱遥感影像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空间信息和地物光谱信息,更利于地物的精细识别,2020年青冈县共种植汉麻0.22万hm2,主要集中在北部区域,汉麻提取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8%,Kappa系数为0.9623.  相似文献   

11.
影像质量评价对遥感影像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论述当前常用全参照遥感影像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用IKONOS,TM,SPOT,QuickBird四幅光学影像作为实验原数据,首先对各影像添加不同程度的高斯白噪声和降质重采样处理,然后以原数据作为全参照进行统计对比分析,验证信息熵、清晰度、均方误差、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度5个常用影像质量评价指标的可靠性。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可为光学遥感影像的选取与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Vegetation condition monitoring has been done from 1975 to 2000 in the waste dump of Haizhou opencast coalmine area, China,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with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recovery in the mining dump. Four historical vegetation indexes (NDVI, VF, soil brightness and vegetation greenness) from two Landsat 2 MSS images and two Landsat 5 TM images a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 purpose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wo improved techniques such as normalization grading of change slope and image segmentation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two conclusions are derived: (1) vegetation recovery in the study area is in an improved condition, (2) two remote sensing based vegetation indexes such as VF and NDVI are the optimal parameters to monitor vegetation condition, which could be used as the indicators of land reclamation progress in the mining area.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灾害对流域植被、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要素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快速有效地监测灾害影响区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对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次遥感影像提取了生态因子信息,构建了生态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时间序列影像的遥感监测能够有效地刻画灾害发生前后的区域生态变迁过程,对地质灾害区的生态监测和修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海岸带作为连接海洋和陆地系统的特殊地理地带,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自然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遥感技术已成为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海岸带规划、管理和保护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对遥感技术在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典型应用(土地利用/覆盖、土壤质量、植被、海岸线、水色、水深和水下地形及灾害)中的主要数据源、方法、结果和局限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探索Landsat TM数据不同辐射校正方法对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的影响。介绍了使用的3种不同辐射校正方法(ATCOR3、FLAASH以及查找表)和两种分类算法。在分类实验部分,根据样本的地理坐标在3景校正影像中分别采集训练样本并训练各自的分类器,并交叉用于其他辐射校正影像的土地覆盖遥感分类。实验结果表明:(1)用于分类器训练的样本采集自待分类影像时的分类精度明显高于采集自其他影像的分类精度;(2)3种辐射校正影像的分类结果存在差异,其中使用ATCOR3和FLAASH方法校正后影像的分类结果有更相近的精度;(3)辐射校正对分类类别的影响不同,其中对森林类型影响最大,对裸地等其他类别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调查对遥感影像的获取有很强的时间性、季节性要求。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区不同时相的SPOT5遥感影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试验,结合野外实地调绘工作,统计分类精度,拟合分类误差与时相间的回归关系,推导相关回归函数,对遥感影像开展综合分析与评价,提高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SPOT,IKONOS,QUICKBIRD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广泛应用,作为遥感影像重要信息之一的纹理信息的提取和利用,在遥感影像分类中呈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影像纹理分析中常用的Gabor函数的原理、分类的方法、Gabor变换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徐州市为例,以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将1987年,1995年及2000年徐州市的遥感图像进行一系列的校正与降噪处理,SAVI植被指数的提取,波段的合成与非监督分类,最后与降雨数据相结合,对徐州市的土壤水分与降雨的时空相关性进行分析。这种土壤水分与降雨的时空相关性分析,可以通过降雨数据,预测一段时期内的土壤中水分的变化,有利于对城市小气候的变化、泥石流灾害的预测,也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制作复杂地形环境的植被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精度,单纯对遥感数据(TM或SPOI)进行监督或非监督分类的精度低于50%。本文选择美国亚利桑那州SantaCatalina山脉的PuschRidge作为研究区,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在改善植被分类精度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结合辅助数据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其精度可以从37.41%提高到71.67%(SPOT数据,非监督分类),或从50.07%提高到61.50%(TM数据,监督分类)。同时表明用SPOT数据进行山区植被制图的效果好于TM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