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茶产量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及其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茶发育生长规律,用油茶花芽分化期、盛花期的气象资料与油茶产量进行分析,发现气温、湿度与油茶产量关系密切。由此利用气象因子建立了油茶丰、欠年景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8,(4):33-33
油茶是生长在南方的木本油料作物,上年夏季抽芽,秋季开花,次年秋季收获。油茶在花芽分化前要求长日照,高温(13.5—16小时;26℃以上),来促使花芽的分化发育。自花蕾膨大,到含苞待放,需要一定的短日照(8—9小时)和较低的温度(最低温度<17℃)才能始花、盛花。然而,1975年秋季由于天气的异常变化,使1976年南方的油茶产量大幅度下降。1976年的产量是10年来的最低值,比七十年代前五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半以上。据分析造成1976年油茶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油茶花蕾发育后期气温持续偏高,气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湖南油茶产量的影响及其产量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6—2013年湖南省不同县市多块油茶样地的产量资料和同时段近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温、光照及降水等资料,在对油茶产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不同样地油茶树龄、品种和土壤等对产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油茶不同物候期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并利用气象因子建立了油茶产量模型。结果表明:湖南省油茶开花期的平均气温、果实膨大高峰期的降水日数、油脂转化期和积累高峰期的日照时数及花芽成熟期的平均气温,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利用气象因子构建的油茶产量预测模型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梨树始花期预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丰县1984—2009年气温、日照和降水量资料,分析越冬期不同时段的气象因子对梨树始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后期因子影响大,前期相对较小;②温度、日照因子影响大,降水因子影响较小。越冬期温度水平高,光照充足,梨树始花期就偏早,反之始花期就偏晚;在上年12月至当年1月,除12月下旬外,最高气温偏高,影响梨树休眠期的需冷量积累,开花就越晚,最高气温偏低,需冷量的积累充足,有利于解除梨树休眠,开花就越早。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梨树始花期预报模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报准确率满足业务要求,及时为政府和果农提供准确的始花期预报。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东京樱花花期对气候变化的分段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65—2014年北京颐和园观测的东京樱花(Cerasus yedoensis)始花期数据和同期日均气温资料,运用相关、回归分析法和M-K突变检验法分析了北京地区东京樱花始花期对气候变化的分段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965—2014年间,北京地区东京樱花始花期总体呈现显著提前趋势,且于1990年发生了突变。1990—2014年的平均始花期较1965—1989年提前了10 d。始花期与2—4月气温最为相关,气温的敏感度总体为-4. 1 d/℃。对比1990年前后两个时段东京樱花始花期的气温敏感度,发现1990年后始花期的气温敏感度有所增加,从-2. 9 d/℃增至-4. 6 d/℃。根据时空物候模型分析,后一时段樱花开花当日温度相对较低,积温累积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这是导致樱花始花期气温敏感度在后一时段较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干旱山地花椒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98~2007年秦安县花椒树物候、产量资料及1961~2007年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得出影响秦安花椒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 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开花盛期的气温日较差、降水、日照时数,落花期和果实膨大期的平均最低气温,成熟期前期的极端最高气温、降水量,成熟期后期的日平均最高气温及日平均气温.花椒主要灾害是冻害和干旱.2000年以来初春冻害和7月干旱频率增多,花椒种植风险及不确定因素增多,应加强品种培育、土壤条件、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气象因子对大悟县花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省大悟县1994—2010年逐年花生产量资料中分离出随气象因素变化的气象产量,分析了花生气象产量率和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并且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的大悟县花生产量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播种期热量不足,始花期日照过量是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下针期充足热量、适量降水和日照有助于花生增产。夏花生播种的起始气温为22.2°C,始花期日照时数临界值为53.2 h,下针期气温临界值为28.9℃,降水量临界值为45.7 mm,日照时数临界值为83.8 h。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21年林芝山桃花期物候和逐日平均气温(Tm)、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气温日较差(DTR)、相对湿度(RH)、降水量(Pr)和日照时数(S)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等,分析了山桃花期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并建立了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2001~2021年藏东南山桃除开花末期呈推迟趋势(2.68 d/10a)外,其他花期物候均趋于提前,平均每10 a提前0.65~7.27 d,其中花芽膨大期提前最多,开花始期提前最少。花期长度呈显著的延长趋势,延长率为3.32 d/10a。(2)花期生长季内Tm、Tmax均呈弱升温趋势,而Tmin无变化,DTR增幅不大,≥0℃积温显著增加,S增加不显著,而RH、Pr都在减少。(3)山桃开花前,影响花期物候的主要因子是RH或Pr,而开花后Tm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若2月Tm每升高(降低)1℃...  相似文献   

9.
林屿村地处本县东南沿海农村。自1985年种植612亩枇杷,1987年开始有收获,1990年曾收250吨,1991年以后大幅度减产,1995年基本无收。根据调查分析,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冻害,但树势差是重要方面。结合枇杷的生理特点,我们对气候对枇杷产量的影响及防冻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11—12月份气温直接影响枇杷的花期。气温高、花期提前且缩短;气温低、花期推迟且延长。尤以12月的气温影响明显,月气温的交界温度在7.5~8.0℃,从而可预测幼果在2月上旬的受冻程度及当年枇杷丰歉。降雨、日照影响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河南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高却不稳定,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研究夏玉米开花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对玉米植株叶面积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对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011-2012年商丘市虞城县夏玉米开花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的模拟试验及试验数据分析可知,花期、灌浆期阴雨处理均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以花期阴雨处理减产最为显著,减产幅度为75.8%~86.1%,灌浆期阴雨处理减产幅度为20.3%~55.0%。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连阴雨天气使果穗变细、变短,秃尖增加,结实不良,干物质主要积累在茎秆等营养器官,穗粒重降低,且连阴雨天气发生在开花期时产量构成因素受影响程度更大。连阴雨天气降低玉米干物质重,发生在花期的连阴雨天气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发生在灌浆期的更大。此外,开花至灌浆期的连阴雨天气使灌浆高峰期出现晚、灌浆速率变慢,玉米在花期遭受连阴雨天气时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最晚,最大灌浆速率以及平均灌浆速率最小,且雌雄穗花期不遇现象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20个观测站点的木本、草本植物物候资料,结合气温、降水资料,预测了1989~2099年植物始展叶期、始花期物候,结果表明:未来我国气温、降水、季节开始时间变化,对我国植物物候期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气温对物候期的作用最为显著。春季气温升高,春季物候期提前,未来全国5区植物始展叶期、始花期均以显著的提前趋势为主,植物...  相似文献   

12.
《气象》2021,(7)
春季二球悬铃木(以下简称悬铃木)新生花粉和宿存球果脱落产生的果毛,既危害人体健康也为城市清洁带来压力,开展始花期预报有利于易敏人群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并可为园林部门适时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苏兴化悬铃木始花期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20年的物候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其年际变化趋势,筛选影响始花期的关键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法进一步明确各关键气象因子对始花期的定量影响,并建立多元回归预报模型;同时统计分析始花期有效积温阈值,基于春季积温模型进行预报,并对比检验两种模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兴化悬铃木始花期呈提前趋势,每10年提前约2 d;光照、风速和降水对开花早晚影响较小,但2月下旬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则有利于开花提前;温度是影响开花早晚的最重要指标,冬季日最高气温对始花期的影响程度高于日最低气温,平均地表温度的影响程度略高于平均气温,但到了 3月气温回暖后则反之;冬季平均地表温度、冬季平均气温以及3月中旬日最低气温10℃的天数在直接、间接效应方面均对始花期具有最大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逐步回归预报模型拟合准确率达89.3%,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上思县及全国其它适宜种植区的油茶栽培中油茶开花授粉、果实膨大、油脂积累等重要生长发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找出上思县适宜发展油茶种植的科学依据,为当地发展油茶业提出建议,为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秀琴  吴婷芳 《干旱气象》2014,32(6):1003-1006
甘肃敦煌地区气候条件虽然适宜棉花生长,但热量条件处于棉花正常生长适宜指标的下线,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利用敦煌市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敦煌棉花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棉花的株铃数、单铃重及僵烂铃率、蕾铃脱落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花蕾期气温、花后热量和花期气温、裂铃吐絮阶段灌水量是造成棉花僵烂铃和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花铃期的平均气温越高,热量越充足,越有利于棉铃数的增加;7月上旬至8月中旬夜温不足降低了棉株矿物质和贮存物的积累速率,导致花蕾及胚珠发育不良,单铃胚珠数减少;盛夏7月中旬高温造成棉铃代谢紊乱,导致单铃不孕,造成株铃数不足和单铃重下降,进而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5.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油料树种,据研究,油茶产量与前一年的花期气候因子关系较为密切。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通常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或主分量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尽管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但由于要求具有大样本资料,以以典型的概率分布,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于实现。而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对这些缺点则有所克服和弥补。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气候这一生态因素的传递信息不甚了解,不能准确判断某一气候因子对经济林产量影响的大小,其气候——产量间构成的生态系统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4年阿勒泰地区沙棘萌动期—开花期—坐果期跟踪观测和历年发育期、冻害调查,发现2014年阿勒泰地区沙棘发育期较历年明显偏早10天左右,且花期遭遇轻度冻害。通过对有记录以来的气候资料分析确定阿勒泰地区大部分地方沙棘花期在4月20日以后,其中,青河在5月1日以后。本文将2014年4-5月气温与历年同期气温相比较,发现2014年4月气温存在前期高,后期低,且回升趋势和历年趋势相反的异常现象。进一步分析1954-2014年4月21日-5月15日之间的5县一市-5℃、-4℃、-3℃以下最低气温发生概率,结合2014年花期冻害程度,发现沙棘花期冻害率与最低气温和其降幅成正相关,其冻害率均在20%以下,确定阿勒泰地区沙棘花期冻害指标为-4℃。这为沙棘花期冻害预警、产量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4—2011年闽东气候和油茶资料,分析闽东4个主要油茶生产县市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并根据相关气候因子建立油茶气象产量的回归拟合模式,分析闽东4个主要县市影响油茶产量的关键气候条件。根据油茶气候资源评估模式,建立闽东9县市常年(1981—2010年)油茶油脂积累转化关键期(7—9月)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光照、降水)与油茶含油率关系模式,分析气候因子对油茶含油率所起作用和影响。依据各县市油茶含油率分布状况,划分闽东普通油茶含油率等级区,为油茶发展和区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2013-2014年毕节市油菜主要生育期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2014年1月中旬-3月初,毕节市气温呈现出前高、中低、再高的变化过程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经实地调查分析,虽然前期气温偏高,致使花期提前,但大部分油菜都未进入盛花期,仅一部分油菜进入始花期,所以此阶段气温的陡升陡降,对局部地方油菜的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总体来说2014年夏收油菜气象条件适宜,属于油菜平偏丰产气候年型.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南宁市芒果产量不稳定,经常欠收的原因。雨日、气温、雨量和日照等,是影响芒果生产。的气象要素,其中,花期低温伴随着阴雨是芒果生长的主要不利因素,因此,选育花期能避过低温阴雨的品种是使芒果达到高产、稳产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南宁市芒果产量不稳定,经常欠收的原因。雨日、气温、雨量和日照等,是影响芒果生产的气象要素,其中,花期低温伴随着阴雨是芒果生长的主要不利因素,因此,选育花期能避过低温阴雨的品种是使芒果达到高产、稳产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