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是我国大型的能源盆地,近年来在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但针对北部姚家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还相对薄弱。文章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单井-连井剖面综合分析,运用沉积学和砂岩型铀矿找矿理论分析,对松辽盆地东北部拜泉地区姚家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进行系统梳理:拜泉地区周边东侧反转构造较发育,地层抬升明显,且抬升后受到强烈剥蚀,致使构造“天窗”发育,反转构造改变地下水的循环状态,有利于成矿期含铀含氧水的渗入;姚家组共发育两层砂体,上、下存在稳定的隔水泥岩,砂体连通性较好,灰色砂岩中富含有机质,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地层及砂体条件;姚家组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砂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岭石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等蚀变,有机质丰富。综合分析认为拜泉-三道镇地段具备良好的砂岩型铀矿找矿潜力,该研究为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松辽盆地开展了地浸砂岩型铀矿区域评价工作.盆地的西南部投入数万米钻探工作量开展以第三系和上白垩统嫩江组、姚家组为目的层的找矿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发现并提交了我国第一个板状砂岩型铀矿床,所建立的双混合叠造铀成矿模式丰富了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白垩系砂岩型铀成矿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盆地东部构造反转有利于形成砂岩型铀矿床.第三系以潜水氧化为主,还原物质缺乏,而且新构造运动对其改造微弱,总的成矿条件不理想,不宜作为主攻目的层.盆地坳陷阶段沉积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为主要找矿目的层,找矿重点在盆地东南部通辽-双辽-德惠地区.下一步科研工作重点为:完善QJD砂岩型铀矿模式、盆地油气与铀成矿关系、白垩纪古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宫文杰  张振强 《地球学报》2010,31(6):813-818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 泉头组半干旱的亚热带古气候对成矿有利。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具有形成厚大砂体的条件。砂体较为发育, 单层砂体厚度可达42 m。虽砂体中有机质含量较低, 但泉头组下部含煤层中的烃类可通过断裂构造及不整合面上升进入砂体, 弥补还原剂的不足。工业铀矿孔的发现反映出泉头组有铀的大规模富集。总之, 泉头组是松辽盆地南部一个重要的找矿目的层, 找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与之相比,盆地北部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则明显薄弱。本文在松辽盆地北部蚀源区岩石含铀性、盆地构造演化、古气候、地层演化、沉积相展布、砂体发育情况及后生改造等铀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潜力,探讨了其找矿方向。综合分析得出: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源丰富,成矿条件较好;白垩纪以来,盆地存在4期明显构造反转,形成上白垩统姚家组和四方台组2个主要铀矿找矿目的层;在盆地内部,姚家组和四方台组发育良好的沉积相及砂体条件,局部地区氧化作用明显,氧化带和铀矿化也较为发育,是找矿的重要线索;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成矿条件良好,东段应以姚家组为重点找矿层位,西段则应以四方台组为重点找矿层位,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5.
运用水成铀矿理论的地质预测和评价预测,在对松辽盆地西南部上第三系地层结构、岩性岩相特征、古气候、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控矿因素研究基础上,预测了成矿远景,认为舍伯吐地区、开鲁地区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地段,为本区进一步铀矿普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松辽盆地东北缘蚀源区铀源条件、中生代构造演化、白垩系沉积建造研究,结合石油部门地震连井剖面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松辽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研究,认为盆缘的富铀花岗岩体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生代后期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渗出提供了通道.研究结果显示,松辽盆地东北部绥棱地区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主要找矿目标层为上白垩统泉头组兼顾浅部姚家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松辽盆地东北缘蚀源区铀源条件、中生代构造演化、白垩系沉积建造研究,结合石油部门地震连井剖面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松辽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研究,认为盆缘的富铀花岗岩体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生代后期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渗出提供了通道.研究结果显示,松辽盆地东北部绥棱地区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主要找矿目标层为上白垩统泉头组兼顾浅部姚家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8.
钱家店铀矿床及外围地区含矿目标层位划分不明已成为当前生产和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准确厘定含矿层位,综合运用地层学、沉积学、砂岩型铀成矿理论,采取岩性、测井、古生物和其他多手段相结合的多重地层对比方法,系统分析了含矿目标层位的识别特征和划分依据.研究成果证明目前被统归划分为姚家组的含铀红杂色层可以识别并划分出泉头组、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区域上不同矿体的层位归属和矿化特征.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南部铀矿勘查突破提供新的找矿思路和地质依据,在此新层位体系下进一步开展成矿规律研究,或许能真正有助于揭示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板状铀矿体成因.  相似文献   

9.
浅析油气对松辽盆地南部姚家组砂岩型铀矿成矿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南部姚家组铀矿化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X衍射、包裹体特征分析表明,与铀矿关系密切的含油层位为下伏营城组和登娄库组.油气对铀矿成矿的作用表现为油气后生还原褪色蚀变形成局部还原障;形成黄铁矿、地沥青还原物质,提高砂体的还原能力;直接使铀矿沉淀富集.油气作为姚家组砂岩型铀矿成矿的主控矿因素之一,可用于找矿有利地段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西部,处于天环凹陷西翼,分布有Ⅰ-160砂岩型铀矿点。笔者依据对前人资料的收集、整理,结合研究区分布的航空放射性异常查证结果,对区内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探讨了铀找矿前景。分析认为城阳—武沟地区存在有利的找矿目的层,具备较好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航空放射性异常区是重点找矿地段,圈定了1片铀找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北部历经燕山、喜山两期重要的构造运动.燕山期构造运动较为强烈,是松辽盆地北部一些含油气构造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主要时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在松辽盆地内部表现相对较弱,但对铀矿的形成仍然具有控制、调整改造作用.研究认为松辽盆地北部找矿层位主要为下白垩统泉头组、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其次...  相似文献   

12.
邢作昌  秦明宽  李研  郭强  张杨  贾立城  肖菁 《中国地质》2021,48(4):1225-1238
松辽盆地北部铀矿地质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利用岩心、测井资料,综合运用沉积学、盆地分析、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对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内的沉积建造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1)理清了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盆缘的地层结构及含铀含氧水渗入窗口的时空分布特征,绥棱以北嫩江组以下地层整体为超覆结构,仅海伦隆起泉头组在盆缘具有削蚀结构从而具备渗入窗口;而绥棱以南的晚白垩世地层整体在盆缘都呈削蚀结构,均具备窗口。(2)研究区可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滩坝及半深湖—深湖相这7种沉积相类型;在海伦隆起、绥棱背斜、庆安隆起等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沉积充填样式。(3)探讨了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砂岩型铀矿的主攻层位、找矿类型及找矿方向:庆安地区泉头组冲积扇扇中辫状河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勘探对象,其次是铁力地区姚家组的扇三角洲砂体和海伦地区泉头组的辫状河河道砂体,最后是绥棱地区嫩一段的三角洲前缘砂体。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铀矿勘查突破提供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北方主要产煤铀盆地之一,松辽盆地西南缘开鲁盆地一直是铀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绍根地区煤田勘探过程中发现的大量伽马异常信息,对该区展开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并钻探发现了铀矿化显示。在此背景下,对绍根地区早白垩世裂陷期晚期至今沉积地层展开地层精细对比划分、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分析、铀成矿类型和赋矿规律探讨。综合分析认为:1)绍根地区自早白垩世阜新期以来发育阜新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泰康组,泉头-青山口组、明水组缺失。2)绍根地区阜新期为断陷期末期深湖-湖沼相沉积,发育多层煤;之后受燕山运动影响,阜新期末发生构造反转,泉头-姚家期早期处于构造隆升的欠补偿时期,阜新组顶部遭受剥蚀,泉头-姚家早期未接受沉积;姚家晚期-嫩江期为热沉降坳陷阶段,发育冲积扇相和滨浅湖-半深湖相沉积;四方台期为挤压反转期,地层快速隆升,发育冲洪积扇沉积。3)嫩江组和四方台组为绍根地区主要赋矿层,其中嫩江组发育泥岩型铀矿体,四方台组发育砂岩型铀矿体。4)泥岩型铀矿体顺层呈中心向下凹的薄板状发育,为典型的同生沉积成岩成矿;砂岩型铀矿体呈板状,主要赋存于四方台组底部红褐色与灰绿色交界部位的灰绿色砂砾岩中,其成矿类型可能为潜水氧化型。上述成果认识与钱家店等邻区有较大差异,对绍根地区下一步的铀矿找矿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江源 《地质与勘探》2020,56(3):551-565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西部,处于天环凹陷东南部,分布有3147崇信和319焦家会砂岩型铀矿点。笔者依据对前人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地质剖面测量、地面伽玛总量测量、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土壤氡剖面测量及岩石取样分析对研究区分布的HFU-53号异常进行了查证,结合查证结果,对区内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探讨了铀找矿前景。分析认为崇信-泾川地区存在有利的找矿目的层,具备较好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航空放射性异常区是重点找矿地段,筛选了1处铀找矿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对加快推进该地区铀矿产资源勘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流图盆地内铀矿化(异常)均产出于西部李三沟组中段砂岩层中,分析认为具有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特征。本文以盆地地质背景、铀源条件为基础,着重分析了盆地内铀矿化(异常)的成因和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认为盆地西部存在有利的铀矿成矿环境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前景,特别是店头-双龙地区是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弄清楚砂岩型铀矿含铀岩系地层结构及其对铀成矿的制约作用,是准确认识铀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的基础。综合地震、测井、岩心及分析测试资料,对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铀矿床含铀岩系——姚家组层序地层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层结构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发现,钱家店地区姚家组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姚家组底界面为区域不整合界面,底部主要发育泥砾岩、含泥砾砂岩等,姚家组顶界为平行不整合,顶部发育一套紫红色夹灰色泥岩,在姚家组内部识别出了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将其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湖泊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分布范围较小,厚度平均约40 m,呈北东狭长型分布;湖泊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地层连续超覆,分布范围向西南扩展至八仙筒-开鲁一带,总体仍为北东走向,地层平均厚度在研究区分别约为85 m和75 m。层序地层结构对研究区姚家组铀成矿具有约束作用,垂向上,由下至上不同小层序组铀矿化逐渐减弱;平面上,不同体系域铀矿化分布特征不同,低位体系域铀矿化主要发育在钱Ⅳ块-钱Ⅴ一带,呈北东走向条带状分布,矿体呈似板状、透镜状;湖泊扩展体系域铀矿化在钱Ⅱ-钱Ⅳ-钱Ⅴ一带呈不规则弧形分布,矿体呈"似卷状",为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高位体系域铀矿化主要发育在钱Ⅲ块以及南部零星分布,推测向南具有进一步找矿空间。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找矿提供依据,并为铀成矿模式及成矿过程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赵忠华  李国宽 《铀矿地质》2001,17(6):328-331
深源成矿论是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找矿的一种新思路,在松辽盆地南部铀矿勘查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其基本的预测准则为构造准则,岩性准则和地球化学准则。本文总结并提出了铀成矿评价的3个必要条件:透水疏松砂岩层,富铀物源补给区及地球化学栅。1:200000带钻区调已在该区找到有利的成矿环境和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松辽盆地在喜山旋回中所处的应力场、喜山期构造运动及所产生的地貌环境,认为喜山期构造运动为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构造地貌条件,主要成矿时间为始新世、上新世。松辽盆地南部盆缘剥蚀天窗区构造发育,成矿作用明显,是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东南部油气、煤层气后生蚀变硫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辽盆地东南部上白垩统泉头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岩石中黄铁矿及硫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泉头组、姚家组中后生还原褪色作用形成的灰色、灰绿色砂岩中的黄铁矿及硫同位素均显示出了深部来源的油气、煤层气有机流体作用成分特征。该区原生沉积成岩岩石及黄铁矿中硫同位素的δ^34SV-CDT为正值,油气、煤层气有机流体还原作用岩石及黄铁矿中δ^34SV-CDT为负值。油气、煤层气还原作用不仅使杂色、紫红色原生氧化砂岩还原为灰色、灰绿色还原性砂岩,还使岩石还原容量大大增强,而且油气、煤层气在有机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有铀的叠加富集,岩石铀含量普遍增加,局部可形成铀异常、铀矿化。首次在门达地区姚家组含矿砂岩中发现网脉状水云母化,显示铀成矿具有低温热液蚀变特征,铀矿化与低温热流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