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天文爱好者》2008,(9):13-13
8月14日,美宇航局“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日前向地面发回一张前所未见的火星红色尘埃颗粒的照片,照片是用原子显微镜拍摄的,放大倍数是“凤凰”号光学显微镜的100倍。火星尘埃颗粒的直径约为1微米(即百万分之一米),是罩在火星表面尘埃物质的代表,给火星灰蒙蒙的表面披上了一层粉红色。  相似文献   

2.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没有一颗如火星这样让地球人着迷。这颗远在上亿千米之外的红色行星一次次点燃起人类探索的激情。目前正在考察火星的探测器有美国的“火星环球勘测者”、“奥德赛”探测器以及欧洲的“火星快车”探测器,火星地面有“勇气”号、“机遇”号两辆火星车,还有目前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据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学者称,这是最新一代火星探测器,其探测的能力超过上述探测器的总和。更引人瞩目的是,2005年6月美国宇航局又批准了“凤凰”计划(Phoenix),它将于2007年发射升空,2008年在火星北极地区着陆。与此前的火星探测计划相比,“凤凰”计划更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3.
《天文爱好者》2008,(12):13-13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11月10日表示,他们可能不会再与“凤凰”号火星登陆器取得联系,这意味着这个登陆器在火星上长达5个多月的任务已经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科学家们上一次接到凤凰号发回的信号是在11月2日,正如他们预期的那样,由于凤凰号着陆地点的光照出现季节性减少,不足以为凤凰号的电池充电,加上突如其来的一场沙尘暴,所以凤凰号停止工作的时间比预期提前了3周。  相似文献   

4.
大事聚焦     
“徘徊者9号”撞击在月球阿耳芬斯环形山,传回5814幅电视图像(1965)(“徘徊者”是美国第一个探测月球计划,共发射9次,目的为硬着陆于月面,在着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C.惠更斯发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1655)(土卫六有浓密的大气层,被认为很可能有生命存在。2005年11月6日,从1997年10月巧日发射的“卡西尼”探测器释放出的“惠更斯号”子探测器将降落在土发射第一个人造月球卫星—“月球10号”(1966,前苏联)。美国发射“先驱者11号”探测器(1973)。(它于1974年12月2日、1979年9月1日飞临木星、土星,现在正行进在飞出太阳系的征程上前苏联…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5日,美国宇航局新一代木星探测器——“朱诺”(Juno)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升空。至今已有多个空间探测器飞向或接近了木星及其卫星.其中包括先驱者10号、11号、旅行者1号、2号、“伽利略”、“尤利西斯”和“新视野”空间探测器,其中只有“伽利略”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木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6.
《天文爱好者》2008,(8):14-14
还记得5月25日有火星全球勘测者上的高分辨率照相机所拍摄到的凤凰号开伞降落火星时的画面吗?近期科学家们对照片的分析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并且又增添了一个一开始并没有被留意的新细节——凤凰号的隔热罩。在放大后的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凤凰号开伞后,隔热罩被探测器抛出并坠落火星表面。这一细节是科学家们费尽心思地仔细观察找到的。图片显示在当天下午太平洋时间4:36,  相似文献   

7.
庞征 《天文爱好者》2011,(12):86-89
2011年11月9日零点16分,北京时间凌晨4点16分,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搭载俄罗斯“火卫-- -土壤”探测器,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仅仅7个小时后,北京时间9号中午11点左右,俄联邦航天署发布消息。“火卫-- -土壤”探测器及其所搭载的中国“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它们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结果导致此次火星卫星探测失败。  相似文献   

8.
关注今年七月——人造探测器将撞击彗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12日发射的美国“深度撞击”(Deeplm-pact)彗星探测器,将在今年7月首次撞击名叫“坦普尔1号”的彗星,以实现研究彗星内部秘密的计划。举世注目的“深度撞击”号价值3.3亿美元,太空行程大约4.31亿千米。此举是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2005年4月29日,美国公布了“深度撞击”号所拍摄的“坦普尔1号”图片,拍摄时间是4月25日,正在太空与目标彗星“赛跑”的“深度撞击”号距离彗星6387.73万千米。在宇宙的黑色背景中,该彗星看上去像是一个浓烟滚滚的火球,不过它本质上由冻结的水、岩石和气体物质凝聚成的,并没有火。  相似文献   

9.
日球的边界     
日球的边界肖庆山译据英《新科学家》报道,“旅行者”l号和2号探测器发现日球层顶是太阳风粒子猛烈发射到星际物质中去的边缘。这个边界越过冥王星轨道甚远,这一点早已被行星学家们发现。1992年深秋,旅行者号探测器接收到来自于日球层顶的较强低频的射电信号。美...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4日美国宇航局成功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于今年5月25日成功在火星极区着陆。由于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火星北极地区覆盖有大量的冰,所以美国制定了以寻找水为核心的火星探测战略,凤凰号就是这个战略的执行者。凤凰号有三大任务: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分析,寻找水、致力探索火星生命,日后监控火星天气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期,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因为它在2005年秋末经历了探测风险后,成功采集了“丝川”小行星样品,现在正在返回地球的旅途中。“隼鸟”号的探测活动谱写了太阳系空间探测时代的新篇章。一些科学家和宇宙开发界人士认为,“隼鸟”着陆小行星取样成功,显示出日本在与美国和其他参与行星探测的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木卫四之谜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 1 995年 1 2月到达木星附近 ,开始对木星及其四颗“伽利略卫星”进行探测。这颗高度成功的飞行器对木星系统的探测使我们重新考虑我们原先的木星系统知识 ,尤为突出的是木卫四。“伽利略”号探测器对木卫四的观测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奇 :木卫四内部似乎有水的海洋。木卫四的早期探测是“旅行者”飞船进行的。“旅行者”在 1 979年到达木星系统时 ,揭示出大量“伽利略卫星”知识 :木卫一的火山 ;木卫二年轻的 ,断裂的 ,多冰的表面 ;木卫三上各式各样的“地形”。对木卫四的认识它是这样描述的 :做着乏味的、料想中的…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9日北京时间4点16分。搭载有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俄罗斯“火卫-- -土壤”探测器由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升空后由于“火卫-- -土壤”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萤火一号也无法奔向火星。真可谓出师捷接身先死。那么,“火卫—— -土壤”和萤火一号原定科学目标和主要性能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看这标题,读者可能都会说笔者在痴人说梦话,在现今的太空探索年代,特别在月球方面,大大小小的地貌都已被绕月探测器无一遗漏地拍摄了,怎么可能在地面上用望远镜发现月球上“新”的地貌呢?  相似文献   

15.
王青 《天文爱好者》2010,(12):51-53
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首次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功。 1973年12月3日。“先驱者10号”探测器飞临木星。 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经过1年零9个月的艰难跋涉,穿过危险的小行星带,越过木星周围的强辐射区,与木星相会。它飞临木星时,沿木星赤道平面从木星右侧绕过,在距木星13万千米的地方穿过木星云层,拍摄了第一张木星照片。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21日,美国“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在太空探索14年后完成其使命。如何处理“伽利略”这个庞然大物曾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议。如果任其坠落,它将会对宇宙空间造成大量污染。美国最后决定,把价值15亿美元的“伽利略”于第35次环土星运行时在木星大气层自行销毁。这是美国自1999年以来首次控制探测器在地球之外的天体上坠毁。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都开展了多项空间探测与科学观测活动,发射了月球探测器、木星探测器等,尤其是由于2011年有火星探测器发射窗口,所以进行了两次重要的火星探测器发射,但有喜有悲:携带了世界最先进火星车“好奇号”的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顺利升空,并奔向火星;而携带了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1”的俄罗斯的“火卫一-土壤”探测器虽然发射成功,但由于探测器本身故障而无法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导致该任务失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1979年3月5日宇宙γ射线爆发事件提出一种可能的机制,它可能发生在一个包含有中子星的双星系统中,来自伴星的一次偶发事件抛射的大量物质,使中子星磁层顶处堆积大量等离子体,形成高密度吸积环.当吸积环中物质数量超过某个临界值时,由等离子体的Kruskal-Schwarzschild不稳定性导致吸积环物质进入磁球,在它到达中子星表面时,产生γ射线和硬X射线爆发.本文所得结果与文[1]所需的物理条件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云南天文台二维光谱仪观测的1989年8月17日耀斑的Hβ波段光谱资料,采用多云模型的方法,得到此耀斑的观测视向速度分布,并在一定的简化和假设下,采用MHD理论计算了几种情况下耀斑环内物质运动的视向速度分布,与观测的视向速度分布加以比较,研究和探讨耀斑环中的物质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此耀斑环内物质运动可能属于下述两种模式:物质从环顶沿两环腿螺旋下落和物质从环足沿一环腿螺旋上升到环顶后沿另一腿螺旋下落  相似文献   

20.
230年前的1781年,业余天文学家赫歇尔在望远镜里发现了天王星;25年前的1986年。“旅行者2号”(Voyager 2)行星探测器在飞往外太阳系的途中,对天王星进行了人类首次也是目前为止惟一一次“近距”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