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我国按照《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紧急启动了相应国际减灾合作机制(CHARTER机制)。《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是由欧洲空间局和加拿大航天局发起建立的减灾合作机制,我国于2007年5月24日正式加入该组织。  相似文献   

2.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09,(12):56-57
2009年10月22~24日,全球开展国际天文年基础项目“伽利略之夜”。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此期间经历了自己的“伽利略时刻”,他们首次通过望远镜观察天空,看到伽利略400年前所看到的奇妙世界。“伽利略之夜”是继“天文学100小时”活动之后又一个全球性的天文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3.
日地空间区域范围广大、环境复杂、探测目标种类繁多,仅仅靠哪一个国家都难以取得全面结果。从航天活动一开始,国外就大规模地开展了日地空间探测与研究活动。1981年美国、苏联、日本和欧洲的空间组织和机构联合成立了空间科学国际机构顾问组,当时的任务是联合探测哈雷彗星,先后有十多个飞行器探测了哈雷彗星。后来该组织成为协调"国际日地空间探测计划"的国际机构,并按计划发射了数颗"国际日地物理卫星"(ISTP)。2003-2004年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将与欧空局(ESA)团星2号配合应用,相互取长补短。预计,今后的日地探测活动将继续以国际合作的方式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8年2月1日至3月14日和3月17日至4月30日,历时三个月共两期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International Asteroid Search Campaign,简称IASC)已经圆满结束。中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摩洛哥、波兰、葡萄牙、美国、加拿大等9个国家的几十所学校参加了活动。到目前为止,两期活动共发现主带小行星6颗,证认了近地小行星34颗,获得虚拟撞击体观测结果6次。中国学生在此次活动中发现主带小行星1颗,证认了近地小行星4颗,获得虚拟撞击体观测结果1次。  相似文献   

5.
在本刊“天文年专题报道”中,您已经大致了解了中国大陆地区2009年4月2日~5日的“天文学100小时”活动内容,本文将简要介绍天文学100小时的全球活动。  相似文献   

6.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09,(11):76-77
2009年10月4日至1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十个“世界空间周”,联合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举办了各种活动,以庆祝空间科技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以及对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所作出的贡献,同时宣传人类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促进和平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史家小学是一所享誉全国的京城名校,其天文活动一直开展得有声有色。借2009国际天文年之机,史家小学经过反复推敲精心策划了“共赏宇宙奇观 探索科学奥秘”主题科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如何开展青少年天文普及活动为了推动青少年天文普及活动的开展,我们以1985年观测哈雷彗星为契机,在洛阳市科协下属组织中建立了“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协会”。现将十年来活动情况简要总结介绍如下:定期举办天文讲座使会员们从中了解星空概貌、简易天文仪器的使用以及...  相似文献   

9.
“国际紫外探测者”(IUE)把七十年代的紫外观测推上了顶峰。也许是IUE太过成功。导致八十年代该领域的航天活动相对沉寂。这十年里,唯一一颗成功的紫外卫星是苏联和法国合作的“天文1号”(Astron-1)。该卫星于1983年3月23日发射,工作到1989年夏天。其主要仪器是一架80厘米口径的紫外望远镜,同时兼顾X射线观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机载天文台开启了新的紫外观测纪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展现作为2009国际天文年中最壮观天象——7月22日日全食——的“东道主”地位,向世界展示中国天文学家和天文学界的整体形象,实现“长江日全食,全球看得见”的目标,作为2009国际天文年中国大陆地区核心活动之一,中国天文学会联合中科院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共同主办了“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计划。30个直播信号签约用户,其中网络门户17个,  相似文献   

11.
2009国际天文年虽然已经过去,但是这项有史以来在全球开展的规模最大的公众科普活动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因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国际天文年秘书处在2010年宣布进入“后国际天文年时代”。吸取国际天文年成功的经验,传承国际天文年的馈赠,继续在全世界展开一系列的公众天文科普活动。这里,让我们盘点一下2009国际天文年的官方指定产品。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19-23日,“2009国际天文年中小学教师培训暨日全食观测活动”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天文馆、北京天文学会联合举办,由武汉科技馆协办。杭州天文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博冠企业有限公司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多台天文望远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继续2009国际天文年期间在世界各地开展的一系列天文活动和教师培训工作,继续完成国际伽利略教师培训(Global Teachers Training Program,GTTP)任务(GTTP是一个三年培训计划),我们将在2010年春季举办“中国伽利略教师培训(GTTP-China)全国网络培训”。  相似文献   

14.
“机遇”号:最近穿越了直径9米的火星坑 据美国宇航局(NASA)网站报道,2011年6月1日,“机遇号”火星车最近在火星表面又行驶了482英尺(约合146.8米),至此,已经功勋卓著的“机遇号”在其长达88个月的火星探险活动中,其行驶总里程已经超过30千米,这已经超出最初的任务设计指标50多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12日,是第二届国际路边天文日,这也是我们“淮北一中探索者天文社”自2007年10月11日成立以来首次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的天文活动。从得到第二届路边天文夜的消息开始,天文社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划活动,精心选择了观测点,印制了标语、横幅、徽章、T恤衫和宣传材料。一切都准备好了,天气却让我们犯了难,中东部江淮地区迎来了新一轮的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16.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10,(11):68-71
2010年9月,在葡萄牙里斯本的欧洲天文学和空间科学周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发布了一份长达1400页的关于2009国际天文年(IYA2009)的总结报告。该报告显示,至少在世界上148个国家,有8.15亿人次参加这个几十年来全球最大的科学普及活动。让我们回顾过去的2009国际天文年,看看她在全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她未来将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9国际天文年基础项目“天文学100小时”是一个全球性的、持续100小时的全天候活动。这项活动在全球范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天文学100小时”(100HA)活动的鼓舞下。2010年由“无国界天文学家”(AWB)组织积极倡导,发起了4月全球天文月(GAM)活动。  相似文献   

18.
第二届“中国与其他国家天文学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林巧为庆祝北京天文馆建馆40周年、北京古观象台建台555周年,北京天文馆于1997年9月15—19日在北京古观象台举办第二届《中国与其他国家天文学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26日,天空中会上演一幕壮剧——金星、木星合月的美丽天象,在这之前的2月26日,也曾出现过一次“金木合月”的天象。在短短的一个月期间内,集中出现了两次“金木合月”实属少见,正是利用这难得一见天象出现的机会,我们青少年宫科普部决定深入社区开展“天文科普进社区”活动。因为往年我们搞的基本上都是“天文科普进校园”活动,像这种活动形式还是第一次。我们早在半个月前就与“休门街道居委会”取得了联系,居委会领导很重视、很支持我们这种想法,经过协商,他们负责组织小区居民,我们负责提供天文望远镜和辅导员。于是,前期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20.
武昌的“天文日”活动1993年10月30日天文日,武汉市武昌区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协会组织部分师生会员,开展了一次天文景物参观、摄影活动。这次参观拍摄共有两个对象:一个是东湖风景区前省博物馆珍藏的天文文物——最古老的绘有二十八宿星象的漆箱。第二个对象是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