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09年12月4日,国际天文年即将结束之际,德国首都柏林,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推出的庆祝望远镜400周年的《巨眼问苍穹》(Eyes on the Skies)和书籍和电影,从8名入围候远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美狄亚2009评委会特别奖。  相似文献   

2.
李良 《天文爱好者》2009,(10):46-51
1609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在那一年,伽利略率先使用望远镜观测星空,开创了望远镜天文学时代。400年后,联合国将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此外,在1609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学》(10年后又出版《宇宙和谐论》一书),先后提出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虽然这三大定律是零零散散地出现在他浩如烟海的著作里的,  相似文献   

3.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09,(10):76-77
这部56分钟的拍摄精美的4K数字电影,以极佳的视觉效果和记事的手法,讲述了伽利略开启的望远镜的历史、望远镜对天文学的深远影响,以及望远镜如何帮助我们在无限宇宙中认识我们自己。《望远镜400年》电影被列为2009国际天文年的特殊项目。这部电影获得2009年美国电视奖(Telly Awards)的四项大奖。  相似文献   

4.
《天文爱好者》2008,(10):13-13
当我们提到研究级的天文望远镜时,脑海中首先冒出的就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凯克望远镜、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LT等等新一代巨无霸以及斯隆数字巡天、2MASS巡天等做出过重大发现的巡天项目。的确,这些威力巨大的观天巨眼在科学上的产出也是最多的。那么,接下来呢?就要数英澳望远镜了。  相似文献   

5.
《天文爱好者》2009,(2):91-91
两小片玻璃——神奇的望远镜 望远镜的历史中包含着与天文馆密切的联系。为此,在纪念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观天400周年之际,一个献给国际天文年的天文馆节目:“两小片玻璃——神奇的望远镜”应运而生。这个节目同时制作了两种版本,分别用于传统天文馆和数字球幕天文馆。2008年在芝加哥举行的IPS大会上,该节目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6.
随着天文科普事业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关注天文这一领域了。不少天文爱好者是被那唯美的星空景色吸引而来的。的确,不论是“观天巨眼”哈勃,还是业余天文爱好者们,他们的“窥天之作”总能让我们感到兴奋,那一幅幅锐利的天体照片,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国际天文年,据说这最早是伽利略的故乡意大利提出来的,以兹纪念伽利略在四百年前首次将望远镜指向了夜空。  相似文献   

8.
爱好者朋友们的望远镜近年来,我国成人业余天文有了可喜的发展,尤其一部分成人天文爱好者都有了大口径并且光学质量较好的望远镜,可用于寻营和其它项目观测。现介绍几位爱好者朋友给广大同好,希望能对自制天文望远镜的爱好者有所启示。照片1是我国著名天文爱好者厦门...  相似文献   

9.
首次获悉我国正在筹建全球最大的大视场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已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这一在世界上领先的项目立即引起了我的关注。随后,通过网络、《天文爱好者》杂志等渠道,逐步加深了对它的了解。这一次,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组织的参观LAMOST望远镜的活动,得以第一时间目睹它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望远镜是天文学的标志,是天文爱好者的最爱。二三十年以前,能拥有一架望远镜是很多同好的梦想。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同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少同好的设备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此刻却发现,儿时出门便能看到的星空已经离我们远去,找一个理想的观星地点往往要跑很远,花费很多时间。现在买望远镜越来越容易,观星却越来越奢侈。  相似文献   

11.
《天文爱好者》2008,(4):28-28
液体望远镜(《天文爱好者》2007年第8期“宇宙信息”曾有报道)的镜面,是在一个碗形平台上注入反光性液体(通常是水银),经旋转形成的抛物线镜面。液体望远镜目前数量很少,只有加拿大的范库弗峰6米望远镜、美国宇航局的3米望远镜等。加拿大天文学家Borra及其合作者的研究目标之一是希望能在月球上安装一个巨大的液体望远镜,但是月球两极温度太低,水银将会凝固,因此他们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液体材料。最近他们成功把一种纳米银粒子(称为“液相金属膜”,Metal Liquid—Like Films)涂在乙烯、乙醇等水溶性液体的表面,既降低了凝固点又增强了反光率。  相似文献   

12.
易轩 《天文爱好者》2008,(10):30-31
世间最奇妙的东西,莫过于光。今天,我们能想起来的所有科学家,柏拉图、开普勒、达芬奇、爱因斯坦等等都曾研究过光。牛顿一生中花费时间最长的研究就是光学,他的《自然科学之数学原理》花费了20年的时光,而与光线的嬉戏和对话,却贯穿着他的一生。在人类所有神奇的发明中。能驯服光线的望远镜无疑是最令人惊叹的之一。简简单单的两块玻璃,就能把2000米之外的东西拉近到只有2米远的地方。直到现在,我们也还很难找出一个象望远镜这样,能在自己家里完全重复其发明过程的重大创新。望远镜的最基本原材料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玻璃镜子。贵妇人对着它施朱抹粉、魔术师用它来“大变活人”、巫师借助它驱邪镇妖,对科学家们而言,它却是探视宇宙的最佳帮手,他们所做的改变仅仅是把两片透镜叠起来或者把平面镜做成弯曲的形状。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要求天文望远镜的改进.最初主要依靠肉眼来进行天文观测,所以当时望远镜的光学性能要求是根据眼睛来提出的.当照相方法在天文上得到应用以后,望远镜的设计制造就从照相的要求上去考虑了.现在光电技术已开始愈来愈多地在天文上应用了,这又对望远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目前,大型的天文望远镜主要是用来作照相观测(包括直接照相和光谱照相);光电观  相似文献   

14.
路边天文是由美国道布森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起的一项全民性科普活动。这项活动是天文爱好者将自己的望远镜拿到路边,免费与路人分享,让路人通过望远镜观看天体,以此来普及天文知识。2007年5月19日,第一届国际路边天文夜成功举办,全球数千架望远镜参加了这次活动,引发了国内一阵天文热潮;2008年4月12日,国际路边天文夜再次到来,这是第二届。  相似文献   

15.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08,(12):46-47
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联合国正式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 北京天文馆近期隆重推出由德国蔡司公司制作的“探索宇宙”节目——和伽利略一起领略宇宙魅力。同时,在老馆的东展厅引进了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科学史博物馆策划主办的《伽利略望远镜》展览。为使广大读者能分享与伽利略一同探索宇宙的乐趣,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天文馆信息中心郭霞女士撰文介绍“探索宇宙”节目。同时,我们得到展览部全体同事的大力支持,将意大利《伽利略望远镜》展览画册刊印在杂志里。而《天上宫阙》一文更详细介绍了首次亮相在老馆西展厅《玩转星空》展览中的中、西星空图。百闻不如一见,若想真正体验冬月北京天文馆的热度,请到天文馆来吧?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1968—1969年太阳活动峰年观测,研究耀斑光谱在太阳活动强烈时期的变化过程,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和紫金山天文台于1967—1968年遵照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为云南天文台研制了水平式太阳望远镜和10波段自动摄谱仪.为紫金山天文台研制了9波段自动摄谱仪.  相似文献   

17.
寻找彗星的望远镜张大庆1996年1月31日凌晨(日本当地时间),日本鹿儿岛县的天文爱好者百武裕司,用他的25×150FUJINON双筒望远镜,在天秤座发现了一颗亮度11等星的新彗星,这就是被新闻媒介广泛报道的“百武彗星”,编号C/1996B2。这是百...  相似文献   

18.
和天文爱好者谈望远镜胡宁生经常可以听到人们发问:“这架望远镜能看多远?”,答案是出乎意料的“无穷远”,实际上,人眼不用望远镜看到的星星都已远在数十光年之外(可算无穷远)了.因此上述问题显然问得不够科学。最好是问该望远镜的有效放大率是多少?光学原理指出...  相似文献   

19.
鉴于红外天文研究的重要性和富有成果的前景,1981年,冯克嘉、王绶琯和刘彩品等同志提出了建造一个专用红外望远镜的倡议,经科学院数理学部审定,“1.2米红外望远镜及其测光系统”作为院重点课题列入了计划,望远镜由南京天文仪器厂负责建造;红外测光系统则由北京天文台研制。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1.29米红外望远镜已于85年  相似文献   

20.
自从1609年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指向太空,400年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让我们的世界观在这场科技变革中深受影响。2009年国际天文年的到来,无疑给世界各地的天文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伽利略用望远镜了解星空,天文馆把伽利略了解的星空告诉观众。天文馆在国际天文年为公众建立了一个平台,国际天文年的11项基础活动,几乎都与天文馆的活动息息相关。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印度、日本和瑞典等地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