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0月16日的《北京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简字不简单》的文章,北京天文馆的退休职工赵世英注意到文章只字未提照片中的高鲁先生。为弥补这一缺憾,同时又恰逢高鲁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2007年6月26日亦即高鲁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日),赵老先生专门给本刊写来特稿,以极其崇敬的心情追忆高鲁先生。  相似文献   

2.
1999年8月12日下午,我们和平村一小天文小组的部分同学来到学校,准备参加到密云观测英仙座流星雨的活动。老师说完要求后大家就上车出发了,让我们高兴的是,我们的连校长和大队辅导员徐老师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到了密云,我们在一个农家住了下来。天渐渐黑了,科技张老师上?..  相似文献   

3.
考察团的任务北京天文馆改造被列为北京市政府重点工程,为此,北京天文馆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决定组团赴台湾考察。由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曹凤国任团长,北京天文馆崔石竹馆长、崔振华研究员,北京市科委条件处处长林耕,北京天文馆司徒冬、赵世英、...  相似文献   

4.
第一届全国天文爱好者巡天交流大会于2001年8月16日召开,会议的地点分别安排在兴隆观测站和怀柔巡天会小站。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天文爱好者25人参加,这其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蓝松竹老师和严家荣老师。会议的议题以设备的制作与交流为主,还讨论了  相似文献   

5.
每次到李元先生家去拜访,总会为老先生家丰富的天文藏品而目不暇接。同时也为老先生沉醉于斗室书海之中而好生羡慕之心。于是也每每情不自禁地对先生说,您这一方斗室。可是开发不尽的宝藏啊!李先生每次到编辑部来,也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精美的礼物,如国外刚出版的天文画册、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市面难得一见的书刊史料……当然。聆听老先生讲述一些天文界的历史典故、奇闻趣事,也总觉收益颇丰。下面十二张天文明信片。就是李先生带到编辑部的一份礼物。颜色和谐明亮,构图洗炼俏皮。既富古朴之韵。又不乏时尚元素,刊登出来,与诸位共享。该套明信片是美国盐湖城汉森天文馆于1972年发行的,全套共48张。  相似文献   

6.
我们深圳实验学校欧洲日食观测团一行20多人一早就起床,早晚还没吃就钻上汽车向这里跑来,仅仅在车上喝可乐吃饼干而已。8点钟,我们就来到这里一高速公路旁的一个停车场。可别看小它,一到欧洲,老师和德国方面负责接待的先生就查资料,天天在网上留意天气状况,考虑到交通等各方面情况才最后定下的地方。大家的一站稳,就开始了准备工作:支望远镜、安装相机、接上镜头、卡好滤光片、预调焦等等。伍老师忙着指导大家,并把每人的所承担的任务、关键要领再次重复--虽然在昨天的重要会议上他已多次强调。这一切一切的目的,按伍老师的话说…  相似文献   

7.
今天是个被泪水浸湿的日子!早上刚上班就接到欧阳老师的短信:贺宪恒已于昨日病逝!我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不会吧?我3月9日还和他通过电话的,您听谁说的?”欧阳老师回复:李老师半夜发短信过来,天文论坛上也已证实。我还是不相信,电话打到贺老师家,是他弟弟接的电话,是的,15日患感冒,22日进医院,30日中午12时10分去世。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怎么可能?不相信,不敢相信,不愿相信,晴天霹雳啊!贺老师,你就这么走了吗?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老师     
关于老师的定义,或许韩愈在《师说》中写道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概括最为全面。恕我愚钝,我觉得这句话还是存在一个瑕疵,那就是古人对老师地位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在不知觉中仅仅赋予老师以宣教者的角色,拉大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也就成为高高在上的符号,成为求学者礼拜的对象,所以自古有"天地君亲师"之伦理秩序。就我理解而言,我认为北京师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1日的日全食带开始于加拿大北部,经过格陵兰岛,穿过北极圈,掠过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北京时间18时59分日全食经阿尔泰山入境,途径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在北京时间19时21分结束于河南海里漯河附近,全食的持续时间约2分钟。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我国境内第一次观察日全食的好时机,笔者有幸福在甘肃金塔目睹了这大自然的壮观。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们所接触的天文科技老师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使他们做出了很多成绩,但都由衷地表示,他们是在和孩子们共同成长,所以我也就更想把老师们的工作与成绩告诉大家。本文作者董瑞伶老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自然地理专业,2006年硕士毕业以来一直担任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交大附中)的地理教师和科技中心天文辅导教师.  相似文献   

11.
刘洁 《天文爱好者》2008,(11):30-30
8月1日,在天津科技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幸随北京天文馆日食观测队前往甘肃酒泉进行了观测。天公作美,当日天气竟然超越新疆伊吾观测区,日食全过程丝毫未受干扰,观测非常成功.全食时刻壮观程度无法言表。只有震撼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26日,天空中会上演一幕壮剧——金星、木星合月的美丽天象,在这之前的2月26日,也曾出现过一次“金木合月”的天象。在短短的一个月期间内,集中出现了两次“金木合月”实属少见,正是利用这难得一见天象出现的机会,我们青少年宫科普部决定深入社区开展“天文科普进社区”活动。因为往年我们搞的基本上都是“天文科普进校园”活动,像这种活动形式还是第一次。我们早在半个月前就与“休门街道居委会”取得了联系,居委会领导很重视、很支持我们这种想法,经过协商,他们负责组织小区居民,我们负责提供天文望远镜和辅导员。于是,前期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5月7日早晨,乌云密布,真担心长期的准备工作泡汤。 这次,我们为了更好的观测水星凌日,除查询了许多资料外,还特别请教了蓝松竹、严家荣和费元良三位老师。对于凌日本身,三位老师特别强调,要着重在水星切入和切出日面的观测,关键是拍摄的清晰程度和时间的准确记录上。  相似文献   

14.
看到彩版的《天文爱好者》杂志,使我非常的惊讶和欣喜,惊讶的是自1982年我离开《天文爱好者》编辑部,20多年后看到它新的靓丽容貌与当年那份记忆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欣喜的是进入2006年的《天文爱好者》,它已经有了300期的"月龄"可庆可贺。惊讶和欣喜的感觉让我回忆让我感慨。我曾在《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了7个年头,因此它在我工作的生命中是一个标志性事业,这是1975年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到北京的第一个工作,也是其后自己从事科普工作的起点。刚到北京天文馆不久,我就被分配到《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当时几位天文科普的老前辈都在那里,李元、卞德培、伊世同老师都手把手地教过我。我的工作主要是由师从伊世同先生学画星图开始的,后来也跟着卞德培、李元老师学习写科普文章、做编务工作。作为曾经的老师和同事,他们不仅教会了我求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天文科学  相似文献   

15.
农历大雪刚过,12月10日,正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日月圆之日,我看到了盼望已久的“红月亮”——月全食天象。我从天津科技馆天文室刘洁老师那里早就知道,本次月全食是10年来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月全食,而且几乎在我国全境可以看到它的全过程。我和姥爷早早地把天文望远镜和照相机、三脚架都;住备好了。晚上8:30一过,我们就下楼在我居住的地华里小区寻找观察地点。  相似文献   

16.
大约在一周前,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活动:让我们每个参加.向导活动的同学去参观天文馆。在周五老师就通知了我们,说周六我们要去天文馆。听说这个消息,我们都很高兴:早就想去天文馆了,可是一直没有时间和机会。这次一定要好好参观一下。  相似文献   

17.
太阳系九大行星究竟各有多少颗(天然)卫星?不同书刊上写的数目有很大差别,到底哪个数目正确?"老师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去问天文学家,但不少天文学家也说不清。近年来,不断发现行星的新卫星,不断刷新纪录。我们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补充这方面的知识。笔者最近在因特网上颇费周折,到2005年3月4日,查出结  相似文献   

18.
我从小喜爱天文,从1948年5月9日开始,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里发生的所有日偏食我几乎都没有遗漏过,1987年9月23日还到太原观看过日环食。唯一遗憾的是,活了73岁,为孩子们讲了51年的天文,还无数次讲过日全食的壮观景象,自己却没真正见过日全食。今年8月1日,我终于在甘肃金塔县看到了日全食的真实景象,弥补了这一缺憾,深感不虚此行,也不枉此生!  相似文献   

19.
黄道12星座是我们进行星空观测最常用到的12个星座。怎样记住这些星座的名称和顺序?不少人用尽心思。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秦克铸老师,用黄道12星座的名称和顺序写了一首小诗,他还根据这首小诗别出心裁地编了一个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故事。也许他的诗诗意还不浓,他讲的故事也不那么精彩,但他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学习和记忆方法。结合北京天文馆马骁昆老师创作的“黄道十二宫”速记图谱(见本期第29页),相信大家很快就能将黄道十二星座和黄道十二宫铭记于心,再也不用为记忆它们而大伤脑筋了。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12日,是第二届国际路边天文日,这也是我们“淮北一中探索者天文社”自2007年10月11日成立以来首次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的天文活动。从得到第二届路边天文夜的消息开始,天文社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划活动,精心选择了观测点,印制了标语、横幅、徽章、T恤衫和宣传材料。一切都准备好了,天气却让我们犯了难,中东部江淮地区迎来了新一轮的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