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青岛地铁3号线地表变形横向观测线实测数据为例,开展小波去噪及时序组合预测模型的研究。首先,采用小波理论对观测值进行粗差剔除与去噪处理,根据均方误差最低、信噪比最高的原则,证实dmey小波1层分解、rigrsure软阈值小波去噪方法是最优的。其次,给出地铁隧道地表变形灰色-时序组合预测模型表达式,选用等维新息GM(1,1)模型和残差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地表变形叠合预测。最后,通过小波去噪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小波去噪前灰色-时序组合预测模型、小波去噪后灰色-时序组合预测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去噪后灰色-时序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并分析了各模型预测精度差别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针对跨海大桥三维变形监测问题,实施了测量机器人与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方案,二者三维监测数据最大较差不超过0.5 mm,而且测量机器人监测数据精度高,说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桥梁变形监测是可行的。根据小波分析与Kalman滤波理论,建立小波去噪后的桥梁变形监测Kalman滤波模型。实验表明,经过小波去噪的监测数据再进行Kalman滤波处理,提高了桥梁变形预测与变形分析的可靠性。通过标准Kalman滤波、自适应Kalman滤波桥梁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及平方和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精度分析知,自适应Kalman滤波要优于标准Kalman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多输出边坡变形预测问题,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及计算效率,提出基于多输出相关向量机(MRVM)的边坡变形预测新模型。通过将标准RVM的单输出功能拓展到多维输出功能的方式建立MRVM,并利用PSO算法优化其参数。以某大型干坞边坡变形为例,基于MRVM建立边坡坡顶水平变形与沉降变形预测模型,并对其精度及计算效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RVM的精度高于BP 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RVM,证实拓展RVM所采用的方法可行,并具有较好的边坡预测精度;MRVM的计算时间远小于BP 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RVM,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并简化了建模程序,实现了对边坡的多个变形量进行同时预测。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三维激光扫描数据中的噪声对实景重构造成扭曲,基于消噪的相关理论,提出了3种具有先验信息的去噪算法,利用高程注记点所提供的先验信息作为去噪依据,分别对比高程插值、最小二乘拟合平面及趋势面,选取适当阈值消去噪声。利用Timble GX200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高程注记点可以作为先验信息为点云去噪提供依据,并确保去噪后基本符合实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到变形监测中,对三维激光扫描测距、测角、光斑及配准误差进行分析,给出点云误差椭球模型。利用得到的误差椭球半轴长度和点位误差极限值的关系,推导点云变形可监测性指标。最终通过模拟的滑坡实验,验证了该变形可监测性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摘 要: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铁路边坡形变数据,并对点云数据进行体素化处理,利用种子生长法对体素化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并拟合其空间参数;通过观测点云数据与目标数据分类结果拟合平面之间的距离,确定边坡形变的具体值;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对多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边坡形变的速率与加速率,预测边坡形变。  相似文献   

7.
建筑遗产的变形监测是遗产可持续保护的重要保障,塔类古建筑是古建筑中的典型,造型突兀高耸,变形包含沉降、倾斜、弯曲及扭转等多种状态,传统监测手段难以满足其监测需求。本文针对某古塔的变形问题,以传统测量方法为参照,采用地面激光雷达和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古塔三维数据,结合古塔监测指标对3种方法流程、特点、数据及结果精度进行对比,通过融合三维模型对古塔病害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古塔的变形状况。通过对比可知:常规测量方法进行古塔变形监测,具有精度高,应用灵活特点,适用于古建筑整体姿态或者典型特征监测;地面激光雷达技术精度高、设站灵活,能够精确分析古塔整体及部分局部的形变,但易受扫描视角的影响;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建立的古塔三维模型具有高精度及真实的色彩,对整体及细节纹理表现好,但是无法获取塔内部狭窄空间的三维数据;融合数据能有效弥补单一数据源的缺陷,实现古塔全面病害分析。数据精度方面,地面激光扫描及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均可达到毫米级精度,传统监测方法在沉降与倾斜监测方面优于前2种方法,在监测全面性方面则前2种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卡尔曼滤波理论以及抗差理论,本文推导出了相邻历元误差相关的抗差卡尔曼滤波模型,其对观测值中含有粗差有良好的抗差性。通过对含有粗差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相邻历元误差相关的卡尔曼滤波模型进行比较,采用本文构造的抗差卡尔曼滤波模型处理数据,无论是否有粗差存在观测值里,变形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大体一致,粗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敏感。在对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时,可得出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的状态向量,没有寄存大量的以往观测数据,而是使用最近的观测数据,经过不断的预测和改正,把新的状态展示在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GNSS技术进行滑坡变形监测时,由于多路径等观测误差的存在,直接使用GNSS监测结果进行变形预测会影响预测结果的精度。为了探讨GNSS测量误差对变形预测结果的影响程度,考虑到滑坡系统的混沌特性,采用混沌理论对陕西泾阳地区庙店滑坡GNSS变形监测结果抑噪处理前后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采用互信息量法确定监测序列的时间延迟、用改进的虚假邻近点法(Cao算法)确定嵌入维数,获取相空间重构参数;然后使用最大Lyapunov指数对两种变形监测序列进行混沌特性识别;最后,分别使用加权一阶局域预测方法、最大Lyapunov指数预测方法和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滑坡变形监测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GNSS滑坡变形监测结果抑噪处理前后的时间序列满足混沌特性,说明滑坡系统具有混沌特性;在3种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中,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效果较好,且该方法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4 mm和11.9%,经过S-变换抑噪处理后,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 mm和4.1%,预测效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面状监测的D-InSAR技术在沉降最大值附近精度较低,而高精度水准测量只能得到有限个监测点变形值的缺陷,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对D-InSAR和水准监测结果进行同化,从而对目标进行高精度面状沉降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结果相比于反演值和D-InSAR监测结果有了很大改善。将该方法应用于济宁邹济公路,经同化值的总均方根误差为17.7 mm,满足高等级公路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Euphausia pacific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astaxanthin.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extractability of astaxanthin from E.pacific using subcritical 1,1,1,2-tetrafluoroethane(R134a).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process variables on the extraction yield,astaxanthin was extracted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of pressure(30-150 bar),temperature(303-343 K),time(10-50 min),flow rate(2-10 g min-1),moisture content(5.5%-63.61%),and particle size(0.25-0.109 m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on yield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pressure,time and flow rate,but decreased with moisture content and particle size.A maximum yield of 87.74% was obtained under conditions of 100 bar,333 K,and 30 min with a flow rate of 6 g min-1 and a moisture content of 5.5%.The substantial astaxanthin yield obtained under low-pressure conditions demonstrates that subcritical R134a is a good alternative to CO 2 for extraction of astaxanthin from E.pacific.  相似文献   

12.
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制图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图系借鉴国内外传统景观制图方法和制图规范,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设计研制其制图方法、制图内容、样图和技术流程,同时提出初步的景观分类系统,为今后编制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土地貌属中国典型地貌之一,其分类体系是制图的基础。过去各种黄土地貌分类研究方案由于标准不统一,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形成公认的地貌分类系统。本文将形态和成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分层分级方法,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并提出适用于遥感影像数据(LandsatTM和ETM)的1:100万黄土地貌分类体系,拟定出相应的编码体系,建立了典型地貌的遥感图谱。该研究为利用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编制中国1:100万黄土地貌类型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分类方案可充分反映黄土地貌的特征,也能与全国数字地貌分类方案保持一致,同时该分层分级分类方案可满足地貌类型的扩充性。  相似文献   

14.
甲流感疫情时空聚集性的GI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肆虐全球的甲流感疫情是由一种突变的猪流感病毒引发的流感,故又被称为猪流感。自2009年5月11日发现首例甲流感病例传入我国以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疫情迅速蔓延并呈现全国大爆发的态势。深圳因地理位置特殊,流动人口众多,一直是我国流行病的高发地区。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对2009年5月26日至2009年11月15日间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所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分别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属性进行了统计,同时以日发病数为基本单位对这期间的甲流感疫情进行了时序与特征分析;并将病例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空间定位,选取病例患者的家庭住址作为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单元,利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的方法对这期间深圳市的甲流感疫情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显示,深圳市的甲流感疫情的时空聚集性重点表现在9月份上旬与香港接壤的南部地区,对深圳市疫情的防控要重点布置在与香港往来的几个通关口岸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球面距离的Ripley'K函数,分析了全球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早期疫情的点空间分布模式。同时,通过对比2000-2008年甲型流感病例数据,分析不同纬度国家2009年甲型H1N1流感新增病例数的时间序列特征及其与国家入境人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早期疫情呈聚类分布,其L函数值最大值区间与65个全球城市的最大值区间相同。78.5%的病例分布在全球城市周围600km半径内。时间序列特征总体上类似于历年甲型流感,但是北回归线以北部分国家在6、7月非甲型流感流行季节仍有大量病例出现。并且北回归线以北国家冬季暴发集中在第45周到第48周之间,早于历年甲型流感流行时间。进一步分析认为,全球城市是本次流感国际传播网络的关键节点。国际旅行是流感传播的重要途径,并在本次流感大流行前期主导着流感跨国传播方向。同时不同纬度的环境条件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裂缝受构造控制,人工抽汲地下水产生的地面沉降、承压水位变化和其它随机因素影响使其活动加剧。利用地裂缝活动及相关监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地裂缝活动多因素影响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7.
信息视点     
《浙江国土资源》2007,(5):33-36
曾培炎:部署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主持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部署。曾培炎指出,开展全国土地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大力支持,认真做好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调查中,要加强高新技术应用,完善调查机制。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统一时限,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靠。要积极开展土地统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非等距沉降数据序列的建模问题,探讨了3种非等距GM(1,1)模型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加权非等距GM(1,1)模型不适用于具有近似指数趋势的沉降数据,灰线性加权非等距GM(1,1)模型并非真正的非等距模型,模型预测式与时间无关,不能用于沉降预测,而对于笔者所建立的非等距GM(1,1)模型,其拟合函数等同于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可用于近似指数趋势的沉降数据。通过实例分析对比了3种非等距GM(1,1)模型的应用效果,验证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短基线下GPS-L1/BDS-B1非重叠频率紧组合相对定位算法研究,详细推导了短基线下GPS-L1/BDS-B1非重叠频率紧组合相对定位的数学模型,并对GPS-L1/BDS-B1非重叠频率差分系统间偏差DISB的稳定性及事先标定DISB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与传统GPS/BDS松组合相对定位相比,采用事先标定DISB的紧组合相对定位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模糊度固定的成功率,且可用卫星数量越少提升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