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了日本海的M2,S2,K1和O1等4个主潮波对东亚9个VLBI站的负荷位移参数和重力改正,得到日本VLBI站的径向和水平方向的信移量分别为3-12mm和1-3mm,上海VLBI站和韩国的Daejeon站相应的径向量分别为1mm和3-4mm。估计了上海至日本鹿岛和水Chi站的负荷基线变化分别可达±7.6mm和±28.4mm。此外,日本的水Chi、野边山、鹿儿岛和Usuda站的负荷重力变化分别可达0.8-0.9μGal,它接近于目前绝对重务测定的观测精度(±μGal)。计算还表明,不同地球模型的计算负荷位移之差在目前测地学精度水平下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
本采用我国上海、昆明和乌鲁木齐三个VLBI站的对流层大气高度参数ht和对流层内温度垂直梯度βt参数月均值资料,估计了对干大气时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平高度ε=10°-20°时两参数的变化可引起干大气时延周年变化的幅值分别为1-5mm和2-15mm;ht的周日变化也可引起大气时延周日变化约1mm,因此,对于1ps级精度的VLBI物理模型,ht和βt不应当采用测站的固定常数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在1999年的VLBI全球解(glb1123)中关于上海VLBI站与国际上13个VLBI站的基线长变化率高精度测定结果,以及日本鹿岛Kashima和Kashima 34两VLBI站分别与国际VLBI站间的相应结果,基于最近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7,估计得到了上海VLBI站和日本鹿岛两VLBI站相对于板块稳定区的地壳垂直形变率分别为-1.91±0.56 mm/yr、-3.72±0.74 mm/yr和-8.81±0.84mm/yr,表明上海VLBI站存在每年近2毫米的下降,讨论并证实日本鹿岛两VLBI站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是不一致的;基于不同板块运动模型的欧拉旋转矢量,估计得到了上述3站的水平形变速率;还估计给出了太平洋板块中部的形变率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壳运动网络的海潮位移改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旭华  吴斌  朱耀仲  李军 《天文学报》2001,42(3):272-277
采用CSR4.0全球海潮模型,顾及中国近海海潮图,计算了海潮中8个主要潮波(M2,N2,S2,K2,O1,P1,Q1,K1波)引起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中测站的海潮位移改正,文中也讨论了海潮模型和格林函数对海潮位移改正的影响,作为实例,把海潮影响加入GAMIT软件,用实测GPS数据检核出海潮对GPS基线向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了海洋负荷潮引起测站位移和GPS基线向量改变的最大值大约分别为2厘米和2毫米。  相似文献   

5.
用球谐函数方法(SHM)计算了由Schwiderski海潮图和日本海海潮图引起的M2,S2,K1和O1各分潮波的综合海潮负荷参数.计算中采用了Pagiatakis(1990)地球模型的负荷Love数.结果表明SHM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为了真正实现±毫米的VLBI地壳运动测定精度和±0.1微伽的绝对重力测量精度,对未来海潮图模型,特别是日本海的海潮图模型的精度要求作了讨论.计算结果还表明不同地球模型的负荷Love数对计算的测站位移之差为0.7毫米,在目前测量精度下尚可以不作考虑.中国近海的海潮M2波对台北,上海,Daejeon,Okinawa,和Kagosima站的径向和水平分量位移影响可分别达±22.4~±1.0毫米和±05-±5.5毫米,表明中国近海高精度的海潮图模型对东亚测站的地壳运动高精度测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用较完整的海潮资料计算了上海、昆明、乌鲁木齐三个VLBI站的海洋负荷潮参数,这些参数可用于其它空间大地测量手段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7.
1986年6月,上海天台首次与日本和美国三个VLBI台站联合组成了洲际VLBI干涉网并取得了干涉实验的成功,第一次精确测定了上海台6米天线与北美大陆的GlicreekK站之间的基线长度,并由5条基线综合分析的结果精确算出上海台与夏威夷的Kauai站之间的距离,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上海台6米天线在全球VLBI坐标系中位置的精度。本介绍了实验的基本情况,着重进行了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甚长基线干涉仪测量佘山财区的地壳垂直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简述了VLBI测量地壳垂直运动的原理,并给出了利用上海天台VLBI站自1988年以年的VLBI国际联测资料及VLBI站与邻近基岩水准点的水准联测资料所得到上海佘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初步结果为-1mm/yr。最后还提出进一步提高VLBI垂直运动的测量精度及全面了解整个上海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现状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VLBI观测中不同对流层大气时延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采用上海、昆明和乌鲁木齐三个VLBI站各自不同的大气参数分别计算并比较了Chao、Marini和CfA-2.2三个大气时延械琪不同地平高度ε的映射函数所对应的理论大气时延值。结果表明,Marini模型有相对较大的偏差;Chao与CfA-2,.2模型相比较,在ε=10°+20°范围,夏季湿性大气时延偏差的三个站的平均为+47mm- 6mm,而冬季干性大气时延偏差的相应平均为-28mm--9mm;在平均大气条件下,偏差值约为10mm左右。分析表明,Chao与CfA-2.2模型的理论时延之差与季节分布有关,可能的原因来自Chao模型的影响和CfA-2.2模型中湿映函数的误差,有这待于未来VLBI观测结果的进一步试算和对大气时延模型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9年到1994年期间MKⅢ的测地VLBI观测资料,对总共423次实验的26973个延迟测量值作了分析处理,得到了站的台站坐标、运动速度、基线长度和基线长度变化率以及射电源位置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相时延处理软件是嫦娥四号(CE-4)任务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测轨分系统软件配置项之一,利用其处理着陆巡视器X波段DOR(Differential One-way Ranging)信号时,观测弧段(scan)内偶尔存在残余群时延跳变问题.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VLBI信号接收和数据处理流程,从相关相位、频率、幅度和功率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将影响因素定位在昆明测站模拟信号异常;二是以scan内时延跳变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通过修正异常基线相关相位,研究残余群时延跳变事后改正方法,并利用定轨软件验证其有效性,升级了相时延处理软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NNR-NUVEL-1A地球板块运动模型和ITRF2000地球参考架的三维VLBI站速度矢量,采用实测的VLBI基线长度变化率作为约束,重新估计了部分国际VLBI站的局部或区域性地壳的垂直形变,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s解和VLBI全球解GLB2003,VTRF2003和VTRF2005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欧亚板块的URUMQI站和太平洋板块的KWAJAL26站,南极OHIGGINS站的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存在6-15mm/a的差异,北美YUMA站可能有15-31mm/a 的垂直形变率,而美国西部太平洋板块的San Francisco(PRESIDIO)站的垂直形变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SC-VLBA,CRIMEA和EFLSBERG站的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的差约为1-6mm/a。用不同方法得到的VLBI站的水平形变率解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上海天文台VLBI,SLR和GPS站的归心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新处理了最近几年来利用GPS技术测定上海天文台GPS站坐标的资料,给出了GPS站相对于VLBI,SLR站的基线矢量,并与利用常规方法归心的最新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是到了IGS‘92联测中上海天文台GPS技术解算的SH01站坐标,与VLBI技术解算的结果比较,两者相差小于2.6cm,同时得到GPS技术归心的符精度好于1cm。  相似文献   

14.
对1979-1997年间测地VLBI资料,按测站网的观测时段、观测次数、台站组成和地理分布等特性进行了统计。  相似文献   

15.
太阳引力场效应对高精度VLBI时延测量有较大影响。本比较了两种改正太阳引力场效应的计算方法--基于太阳引力偏折的方法和较差光行时方法,并由此得到结论:引力偏折与较差光行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两对VLBI时延测量的影响的量级相同,但相差一个主项,即引力场中电磁波速度大小的变化引起的附中时延;另外二还相差一些小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际测地/天体测量学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服务(International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Service for Geodesy and Astrometry, IVS)组织机构及下属分析中心概况.系统归纳了目前IVS发布的地球定向参数(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 EOP)产品类型及不同观测类型的用途.利用2010—2019年公开发布的观测资料,对IVS不同分析中心的EOP日常监测和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估.通过构造观测台站所构成的几何体积,分析了EOP精度与测站数量、测站网分布的关系,统计了IVS不同观测类型的EOP解算精度.此外,综合公开发布的美国、欧洲等区域网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区区域网的常规及加强观测结果与IVS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EOP的解算精度与观测台站的分布密切相关, IVS常规观测确定的极移分量的外符合精度优于0.2 mas,世界时(Universal Time, UT1)与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之差(UT1-UTC)的精度在0.015 ms左右,加强观测的UT1-UTC值与国际自转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 IERS)的C04之间存在0.02–0.03 ms的差异.区域观测网的精度受观测网形和基线长度制约,总体劣于IVS观测精度,其中,美国甚长基线干涉阵列(Very Long Baseline Array, VLBA)的常规及加强观测结果与IVS全球观测结果最接近.  相似文献   

17.
本推导建立了计算空间VLBI天线面有效截面的数学模型,它将适用于确定空间VLBI站轨道所需的太阳光压、大气阻力、地球反照压等非引力摄动模型中面质比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上海、Kashima和Tidbinbilla三个台站组成的VLBI同多进行天体测量观测的南天射电源工作表,共有167颗,赤纬范围为0°>δ>-42°17′,相关流量密度大于0.25Jy,观测高度大于10°。还计算了三条基线或三个台站同时观测每颗射电源的时间图,利用它们可以编制观测纲要。  相似文献   

19.
上海VLBI,SLR和GPS站站坐标的精密测定和精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作为全球地球参考系基准站的上海VLBI,SLR和GPS站的站坐标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并重新精密测定了SLR,GPS站的站坐标,给出了较可靠的精度估计,澄清了IERS的综合解所给出的上海SLR站站坐标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介绍了上海VLBI站自行研制的实验环境监控系统。同时指出,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电网电压等参是影响实验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