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据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7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221个项目、33个专项,累计完成投资3.1万亿元。李朴民透露,在原来7个重大项目工程包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近期将谋划推出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型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4个新的重大项目工程包。据介绍,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中,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前5个月增长18.1%,仍然是支撑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如今,在原有工程包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还将推出包括城市轨道交  相似文献   

2.
方捷  曾勇  刘一  沈雪华 《地球学报》2018,39(5):559-564
2016年以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的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围绕赣南矿业经济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饮水安全、特色旅游业、绿色矿业等需求,开展了矿产地质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调查、资源综合利用、地质遗迹调查等工作,支撑赣南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已见实效,形成了行业特色明显的"地质调查+"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地质调查+"扶贫新路。  相似文献   

3.
岩溶地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中之坚,是极易出现返贫的地区之一,有必要梳理总结岩溶地区消除石漠化贫困的历程、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岩溶地区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的时间节点为主线,参考各阶段前人取得的阶段性和标志性成果,系统梳理了石漠化贫困的相关概念和研究历程;然后对各阶段的研究热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石漠化与农村贫困的关系、石漠化致贫机制、消除石漠化贫困的策略、防治工程减贫效益评价等4个方面的前人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石漠化贫困与石漠化区贫困的界限不清,是造成石漠化防治工程和精准扶贫衔接脱节的原因之一,应突出石漠化区生态脆弱的特性,将生态建设有机融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中,实现生态、资源、人口和经济各要素的耦合协调发展;工作超前,理论基础研究落后的现实依然存在,应加强石漠化区乡村人地关系及相对贫困的研究,探究石漠化阻碍乡村振兴的制约机制;此外,在岩溶地区生态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应优化石漠化防治工程后评价体系,凸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性,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巩固岩溶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高本和 《地下水》2019,(3):61-62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于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农村饮水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农村饮水工程已不能满足脱贫攻坚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迫切水资源需求。存在新建安置区供水水源不足、水量水质得不到保障,原有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时间早、设计标准较低和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提出应通过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工程中的设计工作、深化农村饮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建后管护制度和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强化水质检测工作等新措施,精准化解特殊难题,确保水利行业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论贵州省岩溶石山地区的岩溶地下水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贵州省岩溶石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贫困人口多。造成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水。合理、有效地开发岩溶水资源 ,是促进岩溶贫困石山地区脱贫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结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及西南特别找水计划 ,分析了岩溶区水文地质背景、经济发展及分布状况 ,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有效”开发岩溶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就加快推进该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进行了战略决策和部署,提出要切实抓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为全国扶贫攻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汤冰  姚祖星 《湖南地质》2011,(12):30-31
2011年11月15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全面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强调,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类资源,着力解决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加快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切实抓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为全国扶贫攻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贵州省实施的20个脱贫攻坚重点乡镇地质资源调查项目的实施背景、目标任务和主要技术要求。同时,还详细介绍了资料搜集、方案编制、调查评价、专题研究、报告编制等具体工作程序。最后对贵州省20个脱贫攻坚重点乡镇地质资源调查评价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协调,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重点部署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全国地下水位统测、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系统建设、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2019年以来主要取得七方面进展,包括研究编制了基于生态优先理念涵盖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的《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水资源管理总体设计》,引领了地质调查转型发展;高效运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数据对外实现全面共享服务,有力支撑了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和科研等领域地下水管理与研究研究;建立了较完善的全国地下水位统测网络,统测点达5.6万个,准确掌握区域地下水流场年度变化;建立了全国地下水年度调查监测评价工作机制,实现地下水资源量、储存量及变化量年度出数;探索开展海河流域等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掌握了区域水平衡状况、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变化过程及其互馈机制;搭建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平台,初步建立多要素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数据库,研发了地下水资源在线评价系统;高质量完成扶贫找水任务,有力支撑服务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特别是中央召开扶贫工作会议以来,各级领导对扶贫工作相当重视,加大了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扶持措施,扶贫效果显  相似文献   

11.
张序 《辽宁地质》2011,(9):59-59
为进一步落实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锦州市国土资源局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一是及时传达扶贫工作有关精神。局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6月中旬局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学习省、市扶贫攻坚工作会议有关精神,明确责任分工,部署扶贫工作。同时,将有关精神通报对口帮扶单位。二是搞好工作对接。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通过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①初步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②创新地将"光纤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相关成果引领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③编制了1∶5万比例尺的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和要求;④创新形成了3个层次环境地质调查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了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体系和大流域环境地质工作模式;⑤建立了江汉平原地球关键带监测网络,编制了平原区地球关键带调查技术方法指南;⑥提出了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生态地质环境多元响应研究思路,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调查系统,提出了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新判断;⑦建立了长江中下游不同沉积单元区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序列,构建了重点地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长江贯通时限和演化新认识;⑧编制了流域、经济区和城市系列地质调查报告和图集,成果转化与服务成效显著。该工程进展及成果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绿色生态廊道打造、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频发是贫困治理的难点之一,我国每年因灾致贫返贫人数占到贫困人口的1/5。四川作为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和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通过防灾减灾实现减贫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a来,四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充分领会各个时期中央对于灾害与贫困治理的精神,逐渐完善了防灾减灾和减贫体系,四川省在2020年底实现了现行贫困标准下的全面脱贫,在灾害与贫困治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正>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一个苗族聚居的山寨。千百年来,这个村庄的祖祖辈辈靠山、靠田、靠天为生,2013年前村里的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为当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8.75%,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和乡亲们共谋脱贫致富之路,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十八洞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于2016年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7月,湖南省委以十八洞村脱贫为范例,召开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工作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是我国继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之后一个新的国家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该计划实施20年来,在支撑土壤环境污染防控、土地资源管理、国家重大立法、精准扶贫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著拓展了地质工作服务链。本文从计划的提出背景、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进展、调查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与质量控制方案的完善等方面回顾了该计划的发展历程。从全国耕地地球化学状况、全国省会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中国主要农耕区20年来土壤碳库变化4个方面对调查成果做了全面总结。全方位介绍了调查应用成果在土地管理、土壤污染防治、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脱贫攻坚、地方病防治、油气勘查、固体矿产勘查等7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在调查技术革新、评价方法创新和调查与研究融合三个方面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9,(6)
针对汉阴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建设标准低、运行管理制度不健全和考核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应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通过合理布局,科学编制供水规划;落实三个责任,健全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争取资金投入;解决管理难的最后一公里和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及宣传等措施,加强工程的运行管理,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不稳定的问题,确保汉阴县在脱贫攻坚中顺利摘帽。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的金矿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产能有极大提升空间。通过对四川金矿勘查、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对四川金矿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对未在保护区的区域进行勘查开发,为"边远山区"实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贡献力量;扶持1~2家黄金企业上市融资,为四川黄金事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刘昊宗 《地下水》2022,(1):271-273
平房河至今未进行过系统治理,河水冲刷岸边,对耕地、果园,村庄造成很大的危害,村级路多次被冲毁.为保护村民点、耕地、果园,巩固脱贫成果,对平房河(平房村段)险工段工程开展治理设计分析,从治理规划理念出发,分析了河道存在问题及其治理的必要性,给出具体治理规划,按照规划内容开展了工程布置及治理,并给出了具体的工程设计方案,包...  相似文献   

19.
李霏霁  刘薇 《新疆地质》2021,(1):176-176
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一书从介绍资源型城市兴衰规律入手,分别研究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成本、机制、政策、效果评价,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和替代产业扶持“三个机制”,为乡村脱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的决胜之年。2020年开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及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未来,勘察设计企业应采取什么策略,平稳度过疫情并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六个把握"加以思考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