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厂沟梁金矿床矿脉原生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厂沟梁金矿床的矿脉走向主要为NW向和近SN向,NW向矿脉中矿体赋存深度比近别向矿脉浅约200m。近南北向矿脉的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矿脉向西凸出与平稳变化的转折部位。As、Sb含量和F3因子得分值的高值指示矿体上部,Co、Mo含量和F5因子得分值的高值指示矿体的下部或尾部。黄铁矿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中粒、半自形晶,碎裂发育,晶体内含杂质较多的黄铁矿合金率高。在东矿区,近SN向矿脉的探矿重点应放在手找六中段以上部位的平行矿脉,NW向矿脉的探矿重点应放在二-三中段以上的较浅部位。  相似文献   

2.
张汉凯  胡萍 《地球科学》1997,22(6):570-578
乌拉山含金矿脉赋存于新太古代乌拉山群高级变质岩区(变质程度以角闪岩为主,可达麻粒岩相),受控于乌拉山断裂构造带。区内出露了大桦背花岗岩体以及大量不同成因的长英质体,含金矿脉主要由中等一最大微斜长石,石英,黄铁矿和微晶自然金等矿物组成。对矿脉微斜长石有关信息作了I值信息量,对应-聚类及成因判别的分析,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矿脉系岩浆热液成因。矿脉微斜长石钾长石组分的摩尔分数,有序度(Z)和  相似文献   

3.
吉林小石人金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石人金矿在区域、矿区、矿脉3个不同层次上均存在Au、Ag、Cu、Pb、As、Sb、Hg和Bi等元素的异常。矿区范围内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构造的更汇部位是成矿的最有利部位。矿区内有3个异常带,已知矿脉均赋存在北部异常带内,中部和南部的两个异常带应是Au成矿的有望地段。Ag、As、Sb、Hg、Ba为上部矿脉的特征元素,Bi、Cu、Co为下部矿脉特征元素。根据矿脉中元素分带标志,1^#脉的矿化向深部还有一定延深,2^#矿脉深部可能无新的育矿体。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大顶金矿区的地质特征及区内主要矿脉体(36号矿脉群)特征,同时,对控矿因素作了一定的分析,初步总结了36号矿脉群在双顶矿段北东缘的成矿规律,指明了本矿区的找矿标志及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玲珑金矿田不同级别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著名的胶东玲珑金矿田中,发育有众多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并对金矿化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破头青断裂为一级控矿构造,它控制了整个金矿田矿脉的空间分布、矿化类型、矿物组合以及矿化深度的规律性变化。玲珑断裂为二级控矿构造,它控制了次级矿脉的富矿段,导致矿脉的斜列及走向变化,其产状对两侧次级矿脉的赋矿标高产生一定的制约。矿田内其他NE—NEE方向的众多断裂为三级控矿构造,它控制了矿体的产出位置、形态、产状等。  相似文献   

6.
李广英 《矿产与地质》1997,11(3):215-216,F003
根据矿脉纵投影原理及相应的数学计算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来处理矿脉纵投影实测数据,为地质绘图提供了准确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7.
湖南境内沿倾向发育较深的脉状矿床的地质特征及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镜友 《湖南地质》1995,14(1):44-48
湖南省境内有些脉状矿床,沿倾向延伸的长度为水平长度的数倍,而且还有侧伏规律。若脉状矿床发育于缓倾角的断层带上时,矿脉往往受断层上盘板岩、断层带上的泥质的或硅质的断层胶结物所控制,矿脉则发育于其下面;若矿脉发育于高角度的断裂裂隙中时,则矿脉往往是相互平行的多条,且呈雁行排列。这些特点和规律,对地质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天尚 《黄金地质》2003,9(4):19-22
河北峪耳崖金矿位于冀东NE向构造带中,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中元古界的一套沉积岩系,以高于庄组石灰岩为主,产于其中的峪耳崖岩株为主要岩浆岩,构造以断裂为主并较为发育,矿区90%的矿脉受其控制。利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对其控矿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断裂与矿脉的空间关系,可划分出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3种类型。成矿期断裂一般与矿脉同时生成并对其具有控制作用,主要呈NE、近EW、NNE、NW向。矿脉一般赋存于NE、NNE向断裂中,在其转折处以及倾向上由陡变缓处矿体变富。另外,矿脉还具有等间距、沿倾向斜列排布及复合控矿等规律。利用上述控矿规律对矿区50—150m标高处金矿体的空间位置、赋存状态及富矿部位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9.
郴州市枞树板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军 《湖南地质》1996,15(4):199-203
该矿床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围岩为震旦系浅变质岩,矿脉成群成带出现,主矿脉延伸大、品位富。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湖南境内东西走向矿脉群的地质特点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镜友 《湖南地质》1997,16(3):159-162
在湖南境内有许多东西走向和接近东西走向的矿脉,不少矿脉具有大型矿床规模,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类矿脉(床)的分布,大都与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及其派生的裂隙系统有关,沿此种剪切带及其旁侧,是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彬长矿区开采侏罗系4号煤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带西部的彬长坳褶带内,矿区内瓦斯含量总体偏低,但褶皱地带及断层附近存在高瓦斯区域。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瓦斯含量主要受断层和褶曲构造的控制,瓦斯涌出量基本与煤层底板标高为负相关,与煤层厚度为正相关,与煤层埋藏深度和上覆基岩厚度呈正相关,总体上彬长矿区瓦斯涌出量从矿区周边向中部有明显增大的趋势,瓦斯绝对涌出量将随着煤矿生产能力的增大而增大。矿区瓦斯资源总量约44.91亿m3,可开发量约12.94亿m3,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应尽早开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淮河大堤土体工程地质特性及采动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下采煤,使地面大堤土体中出现了许多采动裂缝,普遍认为裂缝的存在对大堤与河下采煤安全构成很大威胁。以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为基础,采用试验和力学分析方法,分析论证了大堤土体采动裂缝的形成条件及其发育深度,得出几点结论:1)目前,淮南淮河大堤在粘土堤土体拉应变超过8~12mm/m、砂土堤超过3~5mm/m时,堤体就会出现裂缝;2)土中裂缝发育深度不会超过与土的力学特性有关的某一极限值。目前淮河大堤粘土堤约为4.0m、砂土堤约为2.0m;3)采取粘土注浆、铺设防渗膜等措施处理后,淮河大堤采动裂缝的存在就不会对河下采煤与大堤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3.
研究神府东胜矿区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对于保护当地水资源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窟野河为例,分析了煤炭开采对该流域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机制,并计算出吨煤开采的基流损失量约为2.038 m3(1997—2005年)。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开采时形成的裂隙将萨拉乌苏组含水层中的水导入矿坑中,导致潜水由水平径流、排泄为主转化为以垂向渗漏为主,引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河流基流量减少以及泉流量衰减甚至干枯;煤炭开采使含水层中的水进入到矿坑,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下形成硬度更大、矿化度更高的矿坑水,矿坑水排入河流后对河流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重点以青海煤炭地质一0五勘探队在青海木里三露天实施的系列天然气水合物钻井资料为基础,根据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产出层位、岩性、深度、气体异常、厚度变化、主控断层等信息,同时通过对地质异常、三维地震、测井化探、微生物多种方法技术的成果对比和分析,在平面上确定出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区块,进一 步运用体积法估算了青海木里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并对其经济可采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三露天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烃类气体控制的地质储量和推测的地质 储量分别为213.85万m3和452.60万m3;结合对三露天调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认识、资源量、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调查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情况复杂、资源量偏低、开 采技术不成熟,目前暂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峰 《湖南地质》1995,14(1):53-57
运用地质法、几何法、探采对比法、数学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大溶溪白钨矿床刻槽取样间距进行了对比试验,认为取样间距沿走向为6m、沿倾斜为4m具有代表性,比原来沿走向和倾斜均为2m更经济合理,采用这项试验成果后共节约生产探矿取样成本4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6.
何秋生 《陕西地质》2009,27(1):95-100
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床,由建矿初期日处理选矿量100t到2003年日处理2600t,年处理选矿量90~100万t,随着选厂处理矿石量的加大,矿山地下开拓采矿系统集中在矿体富集区长400m宽200m范围内,形成多中段同时开采。在处理1390m中段采空区中上中段形成两条断裂分别为70°、45°,随后沿70°断裂缝地表凹陷,并波及到其它采空区,形成大面积地压险陷,大量废石涌入。原矿地质品位逐年减少,矿山抗风险能力降弱。南坡治理及深部开拓迫在眉睫。采空区处理方案将是今后矿山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深部开拓采矿系统采用空场采矿法对采空区以废石、尾砂、水泥进行固结空区充填处理。  相似文献   

17.
唐家会煤矿智能化建设面临导水断层发育、带压开采等制约因素,地质条件不透明成为智能开采的技术瓶颈。唐家会煤矿以奥灰水害防治为重点,采用孔中瞬变电磁、孔间电阻率、随掘地震、随采地震、微震监测5项先进技术,构建了实时动态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实现基于透明地质模型的水害防治、快速掘进和智能回采3个目标,以支撑自主截割快速掘进和自主规划智能回采2条智能采掘作业线,其中,随采地震探测技术在61304智能回采工作面超前80 d、344 m发现了SYC1异常区并持续跟踪预报,现已得到回采揭露验证。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的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① 61304工作面解放了受奥灰水威胁近100万t煤炭资源;② 61302快速掘进工作面的进尺由原来的260 m/月提高到352 m/月;③ 61304智能开采工作面日常用工减少7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庆元古银坑硐群遗迹的详细调查,查明了该硐群特征。遗迹区共有古矿硐群7处,其中4个规模较大的矿硐长度均在百米以上,最大矿硐共分3层进行开采,垂直落差百米以上。遗迹区内各种规格探采硐保存完整,探矿遗迹数量多,矿业遗迹类型丰富。通过对该遗迹区的价值评价,该矿硐群遗迹可达到国家级矿业遗迹标准。  相似文献   

19.
彭头平 《福建地质》2011,30(3):200-204
安溪圣岩尖银多金属矿位于福安一平和火山喷发带的中南段南园组二段火山岩中,矿区中部发育圣岩尖火山喷发中心,环状、放射状断裂发育,为区内较好的导矿储矿构造;地表已发现5条银多金属矿体并与土壤异常高度吻合,深部长林组砂岩中发现厚2~3.3m的铅锌矿体。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等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动影响对底板岩层的破坏范围,掌握矿压和水压对底板岩层作用的关系是煤矿防治底板水害的关键。团柏煤矿开采10煤和11煤,受到底板奥灰岩溶水的威胁,因此,以10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监测钻孔的压水实验,研究采动影响范围和底板岩层的破坏深度。研究结果表明,10煤开采对底板岩层的破坏范围为10~12 m,横向影响范围40 m,峰值点位于6~20 m。该成果可为煤矿开采深部煤炭资源时进行底板突水预测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